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488

  了解了对方的技能等级,白云天例行公事地位完成笔试和面试之后,就迅速将那些连平均线都达不到的人刷掉,而其他教师全部录用。
  上千名应聘教师,就录用了七百余人!
  教师和学员的人数比,达到了空前的一比三的比例。
  这个师生比例,比全国最高的一比六都还要高,完全超越高校,达到了高中的小班教学程度。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生更少,能够给予对方指导的机会也会更多,成效自然也更好。
  虽说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很重要,但是白云天编撰的教材,大大弥补了教师的能力缺陷。起码学员们学的,不再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知识。
  而暑期特别培训班,又强化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回答学员的提问,给他们学业提供更好的指导。
  白云天根据教师们的技能等级,从中挑出十几名高校管理技能较高,本人表示乐意在苏城安家落户的中青年教师,按照所擅长的技能,聘用为副校长,分别负责教学、教研、教育技术及设备改进、教学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工作、教师服务、招生及人才引进等具体行政工作。
  沙为健已经进入到了校长角色,非常认真地和每位副校长都谈了话,了解对方的工作经历、未来如何开展工作等,谈话后对这些副校长的表现都很满意,认为他们即便不算特别出色,也足够胜任所分配工作。
  对于白云天的慧眼识人,他也略微表示了一下惊讶,不过很快就抛在脑后。
  各个系的建设,白云天也给出了令沙为健心服口服的安排。
  系主任全部是各个专业能力最强的教师,相关专业课程的主讲老师,也全部是各门课程的能力最强者,达到了在现有教师的情况下,师资力量的最优化配备。
  他的知人善任,得到了所有人心悦诚服。
  令沙为健等一众校领导震惊的是,经过这一番安排,原本来自天南地北散沙一般的教师队伍,在各个系新任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只经过短短的磨合,竟然就很快捏合成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队伍。
  就像这个学校已经存在了很久一般!
  这样快的整合速度,就连最乐观的人,也不由为之大吃一惊。
  紧跟着,强化培训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第三百零六章
二手生产线?
  “大家可以看到,对比原来的教材,新的教材做了很大改动。部分已经被实践证明是错的知识点,新教材中全部予以了删除。有些已经淘汰的技术,视其对技术发展的重要关联性,分别做了缩写,有些则只是在相关论述中,一笔带过。
  改动最大的部分,是目前已经作为主流技术,将其原理、发展,和具体实现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扩展说明。
  对于未来的技术发展,也根据国际主流研究方向,给予了一定篇幅进行论述。
  下面,我将就教材中的改动部分,给大家做详细的说明……”
  教台上,白云天脱开书本,侃侃而谈。
  下方,数十名教师端坐其中,打开新教材,对照着上面的内容,专注地听他讲述,手中钢笔刷刷地做着记录。
  白云天的进度拉得很快。
  这些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他。所以对于众所周知的知识点,他都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展开探讨。
  只有改动较大的部分,他才放缓速度,进行较为详尽的讲解,为什么将这部分知识作为重点展开、它的关键技术要点、具体的实现方法等等。
  他引经据典,任何一个知识点,他都能从原理、发展的过程、目前的主流技术、有多少企业采用这种技术、他们各自的技术特点、未来研究方向等等,给出准确的说明。
  哪怕听课的教师提出任何疑问,他都能毫不思索地当场给出答复。
  单单是一节课,就让所有参与培训的老师们所折服,中华制造人形资料库的称誉,果然名不虚传。
  由于时间有限,白云天不可能每门课都专门辅导。
  强化培训主要采取的还是自学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先由相同专业课的老师,集中一起进行自学,再将疑难提交白云天解答。
  七百多名教师,分成了一百多个小组,对拿到的新教材进行了短期强化培训。
  对这些老师们来说,其实新教材的难度不大。
  许多知识点,都是他们熟悉的,大的改动也就百分之三十不到。很多篇幅,还是将原有教材中一些因为教材编撰时还未成为主流、或是由于缺少相关资料,而简单论述的知识点,展开来作了引申阐述,真正的难点其实并不多。
  自学中,教师们不断相互提问,由对教材理解较深、平时对新技术较为关注、或是涉猎较广的老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小组讨论形式,将大多数常见问题,在内部就得到解决,大大减轻了白云天的工作量。
  只有那些他们自己理解不了的知识难点,才会提交到他这里,由他给予正确答案。
  有些时候,他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划出相应的参考书、资料,让他们去图书馆、计算机资料库中,自行查找、阅读,让他们在查找、思索、总结中,加深印象。
  当教师们对所教课程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之后,白云天才会组织一次课堂讲座,快速将课程串联起来通拉一遍,让他们得到系统的培训。
  在这种自学、小组讨论、查找资料、疑难解答、课堂串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下,教师们对新教材的理解迅速提高。不管是原本对相关专业就有深入了解的优秀教师,还是水平一般的普通教师,都得到了极大的收获,有信心将自己这门课讲好,传授给学员正确的知识,为他们解疑释惑。
  同时,在这种集体学习、生活过程中,彼此之间也迅速熟悉起来,不断强化了教师队伍的集体凝聚力。
  而白云天无所不包、无所不知的知识广度、深度,在他们面前塑造出一个强悍的技术大拿形象,间接让他们对于中华制造也更具信心,向心力急剧上升。
  一个未来人才辈出、培养出来的学子为各行业争抢、总是走在全球技术发展最前列的顶级理工科学府,在所有人都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此悄然登上了历史舞台。
  ……
  就在白云天组织教师们,进行教材强化培训的同时,一列列火车、重型货车,也将一台台设备,送到了更名为中华制造显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杜炜逸知道,这个新公司是未来廉价型兼容机中的重要一环,专门负责生产各型显示器。
  386pci主板的研发成功,让他相信白云天绝对不会无的放矢,这个显示设备制造公司,未来很有可能也会成为中华制造的又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当设备运来时,他也特意跑去接收。
  但在现场看过送来的设备以后,他却大为失望——虽然设备保养很好,主要金属部件都做了润滑、防锈等处理,看上去崭新,可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些全部都是旧设备!
  在技术不甚了了的杜炜逸看来,新设备不一定代表它就是最先进的,但旧设备,绝对用的是老技术,肯定是落后的、淘汰的。
  对于白云天居然买一堆二手设备回来,他大惑不解。
  “买二手设备,当然是因为它便宜!这些都是国内电视机厂家,在引进了日本新生产线以后,淘汰下来的二手设备,卖得很便宜,就跟废铁似的。我才出了原价十分之一的价格,就把整套生产线全部凑齐了!”
  面对杜炜逸的疑问,白云天裂开嘴,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笑得很开心。
  杜炜逸一拍脑门,完全不能理解他的抠门:“公司盈利状况这么好,你对各个研究项目那么舍得投入,难道还拿不出钱来,购买一条新生产线?”
  白云天笑容渐淡:“你真这么认为?”
  “难道不是么?”杜炜逸反问道。
  白云天呵呵一笑,摇摇头:“公司之所以盈利,就是因为我们在设备上的投入很少!”
  到目前为止,中华制造的变速车、电动自行车、电机、电池等生产线,全部都由他们自制或改装,没有一件是从外面购买的成套设备。
  虽说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也会产生开支,但是和直接购买整套生产线相比,其成本仅有外购生产线的几分之一,或者更低!
  低廉的设备成本,意味着前期更少的投入、使用中更低的折旧。
  而这,又让每件产品,创造出更大的利润。
第三百零七章
买它的底气
  设备是生产资料,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是商品就有研发投入、生产营运成本,设备生产厂商要想获利,就需要将这些都折价纳入销售价格之内,先收回成本,才能谈得上盈利。
  一个产品的问世,可能需要企业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用较长的研发周期,才能开发成功。原型机研制成功以后,还要针对它的零部件,规划生产工艺,改进流程,甚至是单独为它开发一条生产线。
  这个投入,视产品的制造难度而多少不一。
  像电视机制造这种工艺复杂的生产线,哪怕是过时的二手设备,也要几百万。而假如是采用最新生产工艺的新生产线,那么卖几千万都很正常——是几千万美元,而不是人民币!
  未来生产线的精密化、电子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就算是卖几亿美元,也不奇怪。
  就算是几千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也等于是四五个亿!
  再按生产线的日产能计算,假设每天能制造一千台电视机,并且保证以后三年都不愁销量,那么为了收回投资,每年至少要折入一亿三到一亿六的设备购置费。
  摊到每月,就是一千万出头。
  平均每台电视机,光是设备折旧费,就要摊入三百到四百块钱。
  三百到四百啊!
  一台!
  再加上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这电视机出厂价要卖多少钱才能回本?这个售价在市场上还有竞争力吗?万一碰到对手展开价格战,是否还有降价空间?若是新产品快速上市,又没有价格优势,会不会很快就被淘汰?
  白云天买这套二手生产线,只花了六百多万。
  同样按照日产一千台电视机、三年完成设备折旧计算,他每年只需摊入两百万即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