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488

  “这就挺好了!”白云天很是满意。
  他本来就只是需要一个借口,以便能共享数据而已,又不是真的想凭此挣大钱。
  两人心满意足,当即定下了口头协议。
  白云天说到做到,当即就通过电话,指令驻伦敦分公司向《nature》撤稿。
  旁听了电话的谢部长,也立即给首都打了一通长途,将考察的结果,和与白云天达成的口头协议,反馈给了部里。
  证实了这种耐热聚合酶的真实性,卫生部大喜过望。
  对于双方的君子协定,部里也在内部会议上就达成了共识,予以了认可。
  双方很快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中华制造方面迅速提交了一份报告,就生物制剂的重要性、高纯度试剂对于科研的重要意义做了充分的阐述。随即又列数了国营试剂制造厂家的种种缺点,最后提议应该开放外资企业进入试剂制造行业,一方面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一方面促进国内制剂产业的发展,百花齐放,共同推动实验制剂产业的发展,为国内科学研究作出贡献云云……
  报告写得花团锦簇,数据丰富,例证详实,理由充分,光明正大,用心良苦,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特事特办,卫生部快马加鞭,发放了特许经营许可。
  中华制造拥有了独立从事生物制剂研究、生产、销售的执照,可以公开合法经营。
  执照领到的第一时间,白云天就将这种耐热菌发现的地点,如实告知给了谢部长。
  滇省卫生厅接到卫生部电话,立即组织了人手,前往这几处地点考察,经过取样、检测,成功找到了这几处温泉,确认了信息的准确性。
  随即,卫生部即刻发文,在这几处温泉附近成立了一家卫生部直属研究所,将这几处温泉全部划到了研究所下面,组织了大批人力严防死守,严禁水样外泄。
  做好了全部的保密措施,五月中旬,联合考察团带着详实的实验报告、数据返回首都。游锦偕同职工医院的数名研究员,代表中华制造随同赴京。
  经过紧张的准备,于五月三十一日,卫生部召开了一次面向国内国外媒体的大型新闻发布会,并且特邀了国际卫生组织驻京办事处,邀请他们出席。
  作为国家最高卫生主管单位,所有接到邀请的国内外媒体、国际卫生组织都欣然派人参加。
  而他们也果然不虚此行。
  在这次会上,卫生部发言人满面春风地宣布,经过卫生部与全国医学、生物研究机构的多年“潜心研究”,终于由中华制造职工医院,率先从一种耐高温温泉菌中,提取出了耐高温聚合酶,从而打破了pcr技术的瓶颈桎梏,可以批量多次地进行基因扩增实验,从而加速基因生成的速度,为pcr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布会上,考察团的专家、职工医院院长游锦等人先后做了内容详实的报告,向与会记者们提交了一份份真实可靠的实验报告、照片。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轰动全球。
第三百七十五章
生物制剂厂
  外界的诸般热闹,都与白云天无关。
  他没有接受卫生部邀请,去首都参加那个隆重而又热烈的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兴趣在记者会后,和其他的专家一道,迎接全世界一拨又一拨涌来,要求考察、验证这项发现的科学家们。
  更没有满世界做报告、巡回演讲的热情。
  以他现在的身家、在国内科学界的地位,他不想参加,谁也不敢命令他。
  再说,作为中国生物科学研究的巨大成果,卫生部等单位巴不得他不参加,可以让更多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卫生部、中科院等单位的身上。
  在这种高规格的会议上,白云天不去,游锦等人无论是学识水平、还是实践能力,都远不如中科院、卫生部、农科院等的专家。他们在简单介绍过发现过程,取得的成果以后,深入的探讨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听别人侃侃而谈,很快就给边缘化了。
  游锦等人的境遇,在白云天看来是理所当然。这些研究员在职工医院是最强的,但放在全国范围,顶多也就是中不溜,像他们这样水平的研究员,可以说是车载斗量,哪有资格参与到这样高深的学术讨论之中。
  要不是有白云天给他们制定研究计划、指导研究方法、指引研究方向,他们一辈子也没机会取得任何成绩。
  只是他也没空理会,简单安抚了一下,就转头忙他自己的去了。
  他忙着呢。
  忙的事情很多,中华制造各项研究的进度分析、指导需要他亲自参与,哪有空去出什么风头。
  虽然作出调整后,部分研究放慢了速度,但他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理。只是当研究走在正确道路上时,他没有给出更多的意见,以加快研究速度而已。
  若是发现研究走上歧途,他还是会进行干预的。
  在日常的研究指导之余,他现在主要精力,一是集中在生物制剂厂的建设上,二是督促职工医院生物实验室,按照预定计划继续研究。
  没有大批量的耐热聚合酶参与,pcr进度就快不起来,要想加快研究,达到他的要求就将漫漫无期。
  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中华制造迄今为止技术要求最高的厂房,开始动工建设。
  达到一百级的超高洁净度,也是目前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中,最高的要求!
  白云天跳过了设计阶段,直接拿出了设计图纸,从厂区布局,到设备安装,整整上千业之多。各方面的建筑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让施工人员叫苦不迭。
  而下属的设备有限公司,也在他给予的图纸,和中心数据库的建模之下,开始制造所需的消毒、培养釜罐、分装等各种设备。
  这些设备的制造精度之高,以当前国内机械企业基本上都做不了。即便对于更新了新设备的设备有限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好在他们主要负责培养釜、管道的制造,真正超高精密的部件,白云天都是用那台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来加工,大大降低了设备公司的制造难度。
  只是限于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最大加工尺寸只有一米,因此各种培养釜、罐都不大,产量规模也较小,年产聚合酶预计不到千吨。
  这点产量,在满足自用的基础上,只能少量外销。
  但即便如此,利润也极其客观。
  要知道医学制剂的单位可不是公斤,而是毫升。
  以聚合酶为例,它通常是以活性单位u为标称。一个活性单位的容量,需四十毫升。
  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以耐热聚合酶的广泛用途,五个活性单位的售价就卖到数千人民币,合五六十美元完全没有问题!
  由此计算,一吨的聚合酶,就足以配制出十万个单位,其总售价高达数十万美元。
  中华制造每年只需要卖出百吨,即可获得数亿美元的收入。
  由于白云天提供图纸的这套设备,全部是采用后世成熟的设计,技术可靠、活性浓度高、生产成本低,利润率足可高达百分之九十,基本上五亿美元的收入,就能带来四亿五的纯利润!
  可以说高得惊人!
  这也是生物制药、制剂的常态。
  因为它的成本,绝大多数是在前期的研发,和设备制造研发制造上。一旦确定了设计,照图施工,其设备本身制造成本并不高。
  也只有这样高额的利润,才能吸引大公司、大财团,投入到各种新药、新制剂的开发中去。
  而且别看一年投入到新药、新制剂的研发投入数以亿计,但是每年问世的新型制剂、药物却很少。大多数投入,最终都是打了水漂。
  要是再没有高额的回报,谁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也只有白云天这种,拥有全套的制造史为后盾,才可以跳过艰辛枯燥、且成果寥寥的研发过程,拿出最成熟的设计,直接采用,创造出惊人的超高利润。
  不过他志不在此,即便厂房、设备制造完成,安装到位,开始批量生产,他也只打算象征性少量对外出售一点,绝大多数聚合酶,他都打算自用。
  哪怕职工医院生物实验室,一年也消耗不了一吨的聚合酶,他也不打算大量出售。
  聚合酶又不会很快过期,在低温条件下,足可储存二十年之久。
  这些囤下来的聚合酶,他以后会有大用!
  这也关系到他以后的计划,成败与否,哪会贪这点小利,靠它牟利。
  在全程指导生物制剂工厂建设、设备制造的同时,他还分心于生物实验室这边。
  尽管游锦带着几名研究员,到首都去了,可留下来的人,还在按照试验计划,继续进行着。
  这不光是为了善始善终,同时也是为他积累足够多的实验数据。
  每一次实验的所有数据,都通过内部网络,传输到了运算中心,被储存到了一块专门的硬盘上,并实时在另外五块硬盘上,做了备份。
  一天天,一点点,硬盘上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统计学上完善的体系。
  对白云天来说,这才是最珍贵的收获!
  当游锦等人载誉而归时,硬盘上存储的数据已经足够丰富,下一阶段的实验,也正式列入日程。
第三百七十六章
轻松跨难关
  按照实验计划,在完成细胞克隆以后,即转入生物克隆。
  细胞克隆只是用来给研究员练手,逐步熟悉实验步骤,同时也是为了用它做幌子,以“发现”耐热聚合酶。
  早期正是因为缺乏一种耐热聚合酶,使得pcr技术并不成熟,无法在短时间内大量克隆细胞,才制约了现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发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