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4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7/488

  赵亮此时也表现得紧张起来,双手不自觉握成了拳头。
  白云天脸色也严肃起来,回想刚才袁处长代表国内展现的善意,觉得不可能和中华制造发生太大的冲突,于是正色道:“您放心,不能答应的我自然不会答应。但我保证,就算听完,我也绝不生气,更不会影响我们的关系。”
  “那我就直说了。”袁处长深吸了口气,直视着白云天的眼睛,在赵亮紧张的关注下说道,“我们想请你们帮助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就这个?”
  白云天做好了准备,以为要听到怎样不合理的要求,谁知道对方说的,竟然只是希望中华制造帮助培养技术人员而已,不觉哑然失笑起来。
  和他轻松的表情不同,袁处长依然一脸严肃:“白总,我说的不是苏城那样的短期培训,而是更高水平的、长期的系统培养!并且如果能够制度化,定期接收我们派来的深造学员,那就最好!”
  “比苏城那边更高水平的……”白云天大致明白对方所指内容了,没有继续说话,而是双手抱胸,思考起来。
  袁处长和赵亮都不敢打扰他思考,安安静静地在旁等待。
  白云天习惯性地靠在沙发背上,视线向上飘,焦点模糊地盯着宽大办公室最远端,天花板与墙壁的交界,思索着该如何答复。
  中华制造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确如方部长所料,有公开和非公开两种模式。
  苏城那边就是公开部分。
  所教的内容,绝大部分还是与本时代技术相匹配,只是纠正了国内一些错误的认识,补充了科技树上国外已经研究发现的部分理论。
  另外,针对未来技术发展,诱导性地添加了部分启发性的模糊提示。
  总体来说没有超纲。
  照此学习,将能教导出来一名优秀的工科毕业生,具备了全面掌握所学专业的现代理论实践知识,能够满足所有中低级、部分高级职业技术要求,科学研究需要。
  但它的知识上限仅限于二十世纪科学发现。
  而钢铁城这边新成立的中华工业大学,各项专业学科的深入程度,则远远超过苏城。
  本科所学的部分,对当前处于研究探索中的先进制造技术、各专业未来十几二十年的技术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实际运用,都做了详细阐述。
  只要认真学了,并且毕业生在工作中还能时时复习,那都能保证在接下来十几二十年间,所学知识结构依然处于行业领先。
  到了研究生阶段,所学内容除了对本科所学进行深化,同时还涉及到了大量专业理论的提出、证明,可以从理论高度引导学生对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借助这些理论和公式,从事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由硕士毕业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未来的理论大师,能够直接看穿未来科技发展方向,提供指引科研发展的理论依据!
  这些人一旦顺利毕业,用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的眼光来看,每个都会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大师!
第五百二十七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远景规划很好,但到目前为止,中华制造大学的教学开展,进行得并不顺利。
  原因很简单,没有学生!
  钢铁城当前共有四十六万两千余人,从年龄结构来看,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
  来力波的大都是正当工作年龄的成年人,且以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为主,二十来岁的青年数量刚刚十万出头,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三。
  六十以上的老人,以及十八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总共只有五万人不到,仅占百分之十。
  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年龄结构,也非常契合钢铁城移民城市的基本特征。只有等他们彻底安定下来,生儿育女,随着时间流逝,这个结构才会逐渐趋于正常化。
  但这个年龄结构,对钢铁城的教育机构来说,就完全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而且移民们本身,对于钢铁城的教学质量也抱有怀疑。
  婴幼儿、十二岁下的小孩子还算好,家长们工作繁忙,都很乐意将孩子送到钢铁城自己的幼儿园、小学上学,减轻大人的负担。
  但从初中开始,家长们就比较挑剔了。
  有机会,他们还是希望孩子能回到户口原籍,接受他们认为“更好”的教育,打好基础,争取中考考上一个重点高中,未来考国内或欧美的大学。
  至于高中生,更是百分之七十以上,不是没跟来,就是特意被送回老家,在爷爷奶奶照应下在当地高中入读。只有不超过百分之三十的高中适龄少年,就近在钢铁城附属高中入读。
  大学就更惨了。
  已经在国内高校就读的自不必说,就是去年、今年的应届高考毕业生,也是宁可读苏城技校,甚至是去国内的三、四流高校,也不愿在中华工业大学入读。
  主要是家长怕这块牌子不被国内认可,未来如果毕业,孩子在国内找不到好工作——他们的潜意识中,仍是将钢铁城当做一个暂时工作落脚的地方,并不希望让孩子和他们一样长期留在这里。
  对于这种思想,白云天及钢铁城行政部门、教育部门也很无奈。
  甚至部分行政、教育部主管人员,自己就悄悄把孩子送到内地、香港、欧美的学校就读,这就更难说服员工让自己的子女在中华工业大学上学了。
  只是没想到,钢铁城自己员工都不愿子女就读的学校,国内却想派人来请中华制造代为培训,还一副小心翼翼地样子,唯恐引得中华制造不快。
  不解决这个问题,钢铁城很难长久留住人。
  移民城市就是这样,利兴则来、利尽而去,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不说,更重要的是住在这里的人对城市没有归属感,对未来发展非常不利。
  白云天睁开眼,发现袁处长、赵亮还保持着原来的坐姿,紧张地看着他。
  看来国内对这事非常看重。
  他朝对方微微点头,开口道:“我们这边的教材和国内不太一样,本科部分有五分之一超纲,而研究生部分就更多了,超纲大约三分之一,且以理论为主,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大……”
  袁处长面露期待:“没有关系,我们派来的人都是最优秀的!”
  “我完全相信这一点!”白云天肯定道,“可以!你们可以派人来,我也保证他们在接受系统的学习以后,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他要的就是这些资质优秀的人才!
  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哪怕本硕连读也要五年,这么长时间足够钢铁城稳固根基,面对外界挑战了!
  再说,这些人才里,钢铁城多少也能留下一些,成为白云天未来事业的重要助手。
  这样双赢的事情,他当然不反对。
  袁处长、赵亮听到他的承诺,无不激动不已。
  白云天从未空口许诺过,他答应的事情从未食言。他既然答应教出来的必然会是出类拔萃的人才,那就一定会办到,送回来的,就一定是未来的行业精英。
  这确凿无疑!
  白云天制止了他们的兴奋,正视着两人,缓缓道:“但是,我有条件……”
  “什么条件白总尽管说,我们尽最大努力办到。就算暂时办不到,我也会向上面尽力争取!”最重要的大事解决了,袁处长心头开怀,不等白云天提条件,就笑呵呵爽快地答应下来。
  “我的条件对你们而言,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白云天笑笑,“钢铁城的教育体系是我们自己建立的,没经过教育部登记允许,我希望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承认我们的教学资质,认可我们的学历……”
  袁处长喜悦渐去,赵亮飞快在旁记录。
  这个条件就像白云天所说,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是看教育部是否承认。
  高中以下的学历都不是难事,主要是大学。
  但他相信,以中华制造的特殊性,以及现在国家对民办大学的承认,要让中华工业大学获得教育部承认学历,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白云天并未说完,而是继续说道:“……我希望,中华工业大学能够列入国家985名单……”
  袁处长眼睛陡然瞪大,赵亮也是手中笔一顿。
  “成为985可不容易!”他沉声说道。
  白云天点头:“我知道,但我确认,我们的中华工业大学绝对能达到985的要求,甚至比你们要求的还高!”
  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光是承认学历,对钢铁城员工子弟、国内的广大应届高考毕业生不会有多大作用,只能算是“转正”了,不再是一家企业自己办的野鸡大学。
  但若是成为985名录中一员,那就一跃而变身为国家承认的重点名校。不但本地的元工资底会留下来,对国内的莘莘学子也会有较大的吸引力,不敢说趋之若鹜,至少也会有相当学生愿意前来一试,这对钢铁城吸纳大批高素质生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袁处长眉头紧蹙。
  这事他真的不敢当面就答应下来,实在是他没有这个权力。
  民办大学资质认可,他觉得能行,但名列985,这明显就超越了他一个协调员的权力范围。毕竟看好钢铁城教育质量的是信息产业部,而不是教育部,他无法猜测对方会不会答应。
  “还有吗?”
  他决定暂且搁置这个问题,将白云天的条件向上汇报,然后适当为中华制造争取。但最终结果,确实不是他所能决定的。
  “没有了,就这个条件。”白云天身子前倾,神秘地一笑,“为了让你们实际看看我们的教学效果,你们可以先期派一批人来,由我们做短期培训。然后再视效果,判断我们是否具备985的资格!”
  “那敢情好!这样我也算是对国内有个交代了!”袁处长喜出望外,当即满口答应。
  不管最后985的评定能否通过,起码他是完成了国内的托付。
  心情轻松之下,他说起了前几天光刻机报价的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7/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