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979


这时他们已经能够远远看见石厅的墙头,何章有点难掩激动地说:“高家清代就有了,是给皇家做预算的,当年地位在刘梁两家之下,但后来跟样式雷结合,一起做了《工程做法》,有后来居上的架势。他家传承一直没断过,到现在也是国内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尤其擅长工程预算,号称‘金算盘’。”
何章深吸了一口气,道,“最出名的一次,他家给另一个建筑工程公司做预算,做完被质疑了,觉得他们定的这砖数量太少了。算房公司的一口咬定,就这么多,少了他们给补。重点是,他们这砖是特制的,专门建了窑烧出来的。要是真少了,那可真不好补。但算房公司的说,少一块,这新窑就由他们来建,钱也由他们来付。”
“然后呢?”荣显和高小树异口同声地问。
“听了这话,那家公司的人就照着他们算的数烧好了砖,给建了工程。最后建下来,一块不多,一块不少,还真就是他们算的这么多!从此以后他家又多了个名号,叫‘一砖不错’。”“哇!”两人又是异口同声。
但是荣显马上就觉得不对了,问道:“这也太悬了吧?要是那家公司不服捣鬼,故意在哪里给他们做点手脚,多用两块砖,那不就还是少了?这个很灵活的吧?”
“那当然是因为正式做活的那家也很不一般。那家姓丁,公司就叫丁氏,号称铁板钉钉,又号称一个唾沫一个钉子,最讲信用。换了其他家,算房高多半不敢这样玩,但丁氏就没事,信用太好了,绝不会做假。”
“这两家还挺配的。”荣显说。
“确实。”何章同意,“其实要说的话,丁氏的技术和设计都不是最好的,但很多甲方很喜欢找他们,没别的,靠谱。”
“他们也来了,在这后面的元宅。”高小树看着地图说。
“到了。”许问说。
走过一道小石桥,他们到了一道大门面前,上下两层,上面是骑楼,下面是大门,门旁有块牌匾,写着“平镇石厅”四个字,下方的角落里还钉着块铜铭牌,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和石厅的简介。
门口来往的人很多,大部分是衣着悠闲的游客,但也有一些身着正装,一看就是来谈生意的。
“要进去吗?”荣显探头探脑地往里看。他平时挺天不怕地不怕的,这时候接触到一个刚入行又令人向往的领域,突然有点胆怯了。
“进去吧。”何章才一开口,就听见旁边许问摇摇头,伸手往后一指,“先去那里。”
“啊?”几个人一起回头,看见后面有一道弧形隧道,隧道对面是一座很小的石码头。
他们正在看的时候,许问已经走了过去,一边走一边说:“石厅分成三部分,这是它的第一部分。”
“啊?这不是在门外吗?”荣显前后看看,不可思议。
“而且光是这里,已经有三种不同技艺了。”许问环视四周,掏出手机,打开了那个小程序。
这么简单就发现了?
何章惊奇地看向许问。
难道这个活动其实是很简单的吗?
第711章
物由技生
这条小隧道拱形的,很短,也不算太高,倒像个比较宽的桥洞。
桥洞两端都有石凳,上面坐满了游客。对面是个小码头,从略微有些幽暗的桥洞看出去,另一边明亮透彻,对比非常强烈。
“这是水墙门。”许问指指头顶上的“桥洞”,又指向对面,“那里是河埠,主要是停船和洗衣服用的。江南水乡,用船的时候很多,船能直接停靠在家里,进出都会比较方便。”
荣显和高小树不约而同地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荣显问道:“所以,这个家有点半开放的意思?挺有意思的!”
“算是吧。”许问笑着说,拿出了手机,开始在水墙门的一个角落里拍照。
“这里有戏?”荣显兴致勃勃地凑过去细看。
何章也忍不住看了过去。那里有一尊土地公的石像,只有半个手臂那么高,位于石凳下方,与墙面颜色非常接近,非常不起眼。
许问说之前,他是真的没有留意到这尊石像,但他一提醒,他的目光接触到它,突然就有点移不开了。
“这石像雕得很好啊!”他蹲了下去,仔细观看,“也说不出是哪里好,就是觉得挺不一般的。”
“是的,这尊石像用了一种现在已经接近失传的工艺,名叫佛光雕。在以前,它是专门用来雕刻小型佛像与神像的。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法,而是多种技法与规矩的组合,顾名思义,讲究的是给佛像‘增光’,细节非常多。”
许问给他们讲解,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他说接近失传,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他没有听说过它,而是在另一个世界知道的。
队伍快到西漠时,队员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好了,方觉明跟刚上路的时候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那时候他们常常闲聊,受到队伍氛围的影响,他们的心态变得非常开放,并不介绍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别人。
佛光雕,就是方觉明讲给他们听的,当时他还拿起手边的材料和工具,现场给他们演示了一下。
当时方觉明雕刻的是一尊弥勒像,一边雕一边讲解,耐心而细致。他没有戴头巾,与别人不同的短短头发,低着头,整个人柔和而明亮,也像是有光芒散溢出来一样。
说起来,眼前这座土地石像,跟方觉明雕的那尊弥勒像还有点像,慈祥温和,怜悯宽广,真正有一种“佛”的感觉。
两个世界的两尊佛像、同一种手艺在这一刻交汇融通,许问有些出神,但也没耽误了给他们讲解佛光雕的讲究,甚至还有很多细节。
这是他对这两个小孩的一个习惯,平时有事没事多说一点,不需要他们全部都记住,平时听听就行,到时候实际学到,能有一些熟悉感那就挺好的了。
但旁边何章就听呆了。
这是在教徒弟吗?现场就教?
许问是不是忘了他也在旁边了?不怕他听去吗?
“没事。”许问被他的问题打断,笑着摇头,“技术就在那里,谁都可以学。学了能不能致用才是关键。”
何章看着他,半响后苦笑摇头。
技术就在那里,谁都可以学。
果然是个年轻人,不知道对他来说举手可得的技术在另一些人眼里求都求不到……
他们几人正在说话,没留意到,旁边石凳上坐着一个戴着草帽的老人,向着这边看了过来,目光落在了许问的脸上。
许问拍下了这张土地公的照片,把它上传到小程序上,登记了它的信息和所用手艺的名称以及简介,点了提交。
提交完之后显示审核中,这种情况肯定不可能机器审核,必然是人工的。主办方这次真是做足了准备了。
不过遇到审核的老师们也没见过没听说过的手艺,他们要怎么判断?
这个问题许问就只是想了一想,没有放在心上。
就现在看来,这十五幢古宅绝对不止七十二种绝艺,偶尔几种不通过也没办法,他再成倍补上就行了。
因此,许问越发不能错过每一种技艺。
又走了两步,他再次蹲下拍照片。
一边拍,他一边继续对荣显和高小树讲解:“你们注意这个砌石的技术,这叫犬牙错,讲究的是交错重叠,中间不留缝隙。这样建成的河埠能够不用水泥三合土等粘合剂,自然密封不透水,还能长效耐久。这个河埠建了两百多年,还是很牢固。有的四五百年、上千年仍然能经得起流水冲刷,非常牢靠。”
他用小程序登记完提交,接着又打开一个新档,再次拍了同一处的照片,又填写了一项新技术。
“这里用的技术不止一种,还有沉流积石。”许问继续说道,“这是犬牙错的伴生技术,专门应对河埠这样的水下结构。它能很稳当地让石块在水下、尤其是流水之中进行组合……”
许问还是跟刚才一样,细节也讲得很完整。
何章正是渴求技术的时候,听许问说话听得心里痒痒的,一边琢磨这技术在实际建筑设计里可以怎么应用,一边很想掏出手机,把许问说的话全部都录下来。
他的手指动了动,还是忍了。
对方不介意他们在旁边听,真的非常大方了,不经允许随便瞎录,这是想得罪人吗?
在他们身后,那个戴草帽的老人站了起来,专心致志地听许问说话,他们还是没有注意,倒是许问以外无人能看得见的连天青,转过头去,深深地看了那人一眼。
接下来,许问又在这地方找到了两种技术,是关于水墙砖建的。一种是烧砖的技术,一种是垒墙的技术。
于是,他们现在还在第一幢古宅,还没进它被公认的大门,许问就已经提交了五项技术了!
“哥你也太厉害了吧,照你这样,七十二种算什么?一百七十二种也找得出来吧?”荣显被这效率惊呆了,高小树在旁边拼命点头,表示同意。
“后面的不好说。”许问摇了摇头,“这个地方看着不起眼,其实是挺有利的。它不起眼,很多人不把它当正宅的一部分,所以被破坏得也比较少,这样,它的旧技术被留存下来得也比较多。正宅是后来人修复的,修复的时候留下了多少旧手艺,那可真不好说。归根结底,物由技生,你要做东西,就要用技术,这是离不了的。”
“也对。”荣显想了想,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许问的手机发出提示音,他拿起来一看,发现是通知他刚刚提交的第一条佛光雕和第二条犬牙错都已经被确认为有效了。
“哦耶!”荣显兴奋地挥了挥拳头,何章也赞了一句:“厉害啊!”
第三条沉流积石是跟第二条一起提交的,两者是伴生技术,理论上来说这一条也应该很快。
结果他们等了半天,小程序彻底安静了,新的通知信息迟迟不来。
按理说,就算不行,也会有“不予通过”的回复的啊?
怎么回事,这是……犹豫了?
“看来是我提交得太快了。”许问迅速捕捉了审核方的心理,笑着说。
“那就再快一点。”连天青突然“无声”地说了这样一句,然后,他与唯一听见的许问对视一眼,露出了傲然的笑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