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校对)第6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3/979


这里面没有枯燥的细节,只有最富于想象力、最巧妙的那些部分。
古代工具匮乏、人力有限,这带给工匠们极大的限制。
在这样的限制下,工匠们被逼着需要用自己的人力与脑力去解决大量的问题,有很多东西都是不可为而为之。
而极限与极端,常常能爆发出最强烈的光芒。
那是人的美,人的心与思想之美。
走着走着,何章在许问的引导下,沉浸到了这种美里。
很多人走在种宅子里会产生代入感,通常是代入成生活在这里的人,想象自己穿行其间,宁静安祥的样子。
但何章的沉浸,却是让自己代入成了当年建筑这幢宅子的工匠,他们绞尽脑汁、螺蛳壳里做道场,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竭尽全力地发挥。
每一次突破、每一次成功的应用,都会给他带来无以伦比的成就感,而当看见一座新宅、一座大宅拔地而起,那种满足感,会是像神一样吧?
神会造物,人也会造物。
而这时,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连天青皱起了眉。
“庸俗。”他环视四周,非常不满。
许问没有回答,嘴角却是微微一翘,听得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荣显马上留意到了,赶紧问,一边问还一边东张西望,生怕有什么自己错过了的笑点。
“这宅子建于两百年前,清乾隆时期。时代相对来说比较晚,技术进一步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所以就技术而言,这宅子是比较成熟的,很多地方都值得看看。后面修复它的人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尽可能地还原了这些技术。”许问说。
“那它什么不行?”荣显非常机灵,第一时间察觉到了他的言外之意。
“你觉得呢?”许问反问。
“嗯……”荣显思考了起来。
“你也可以想一想。”许问对高小树说。
两个少年一起冥思苦想,何章也跟着一起想。
环视了一阵四周,他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中真实的想法:“这宅子的风格和装饰太俗气了点吧?”
他设计师出身,有自己的审美,其实早就想说了,这宅子真是建得有点俗气。
它整体以黑色和金色为主,这两种颜色搭配起来其实并不坏,设计好的话可以显得庄重富丽,优雅大方。
但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都是铜钱和招财意味的装饰,正厅旁边还有一棵摇钱树,后面木雕屏风上金字写着石巨富的生平事迹。
这里的整体元素都显得非常满,各色雕刻花样非常繁多,但也不免挤得满满的,看上去感觉有点胀眼睛。
“我们接活的时候有时候会碰到那种暴发户,跟这个真的很像。上来就要全套红木,有啥上啥。分不清好赖,还容易被忽悠,总之就是用料越多、雕花越多的就越好。你费心思给他设计吧,他还嫌这里那里没给他填满不好看。”何章说到这种客户就是一肚子气,“然后你发现,所有东西按最贵最大最重的给他填满就行了,根本不用费心思!”
何章说着有点来气,一时间忘了控制好音量,声音有点大。
荣显在旁边大力赞同:“对对,我也去过这种人的家里,我靠,有没有一点审美了,满屋写着一个钱字,丑爆!”
许问听得好笑,但他也不算太认同。他顶着连天青的目光摇了摇头:“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你觉得好的,人家并不一定,更何况是人家自己的房子。”
“胡说。”连天青不赞同地道,“美的就是美的,丑的就是丑的。有些物事不知其美,只是不懂而已。”
许问只能出声跟连天青对话,这时候当然不方便。
结果没想到何章先开了口。
“哎,也对。审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有先天也有后天。本来就是商人,要他们有跟正经文化人一样的审美,也是太强求了。而且这是人家自己的私宅,当然是就着人家自己喜欢的样子来,开放给咱们参观,咱们已经是占了后世人的便宜了。”
“何谓先天,何谓后天?”连天青认真听着何章说话,问许问道。
他问得很认真,是想许问现在就回答的。
恰好初中生高小树一脸迷茫,看上去像是什么也没听懂的样子,许问于是就着这个机会对他解释:“你会不会经常觉得,一样东西你觉得好看,别人都不这么觉得?”
“有!”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经历,高小树也毫不犹豫地回答。
“这中间的原因很多,有基因方面的,基因是生物学概念,是生命的基本信息……”
许问说到一半,被高小树打断:“我知道基因是什么,生物课上学过的!”
“嗯,是的,有一部分审美的喜好刻在你的基因里,天生就注定了你会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另一部分是后天培养的,你以前见过的、让你哭过或者笑过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可能改变它。它会不断改变,甚至被欺骗、被驯化。”
荣显深思,何章意外地看了许问一眼,高小树则有些恍然。
而连天青,他一脸的若有所思,喃喃自语道:“基因……”
许问听见了,他觉得有点好笑。
看来连天青又要给自己加课了。
传说天工无惑,成为天工之后,是不会有疑惑的。
然而连天青越来越接近天工之境,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疑惑却越来越多。
天工无惑,人能真的无惑吗?
就在此时,许问的手机传来叮叮叮叮叮连续的响声,他拿起来一看,刚才提交的二十项技术,全部都被鉴定通过了!
而这时,平镇入口处的探古活动报名处,也炸开了锅!
第714章
不公平
官方确实是为这次展销会花费了大量的心思。
平镇入口处的一家商铺被租用了下来,作为探古活动的接待处与报名处。
同时,这家对面的一个店铺也被租用了下来,做成一间茶铺,摆了几块大屏幕,请了一位老师傅。
一块大屏幕上会实时显示探古活动当前的进度——所有提交后获得认证的技术,都会显示在这里,由这位姓田的老师傅细细讲解给大家听。
这位老师傅来自田家,是十五家之一,就算在所有的十五家里也是出了名的博闻强识。
他当然也是顾问团的成员,但今天没轮到他值班,主办方邀请他来这里为普通人讲解,田师傅欣然同意,已经在这里讲了大半天了。
他口有点渴,端起杯子喝了口水,顺便拿起旁边的平板看了一眼探古活动当前的整体情况。
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一百八十五个人报名参加探古活动,当前提交最多的那个人一共十个,最少的暂时一个也没有,人均大概五个。
这个参与人数比主办方之前想的还要多一点。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最后放低了条件,只要有证,不管是哪个门类哪个级别的职业证书,都可以参加活动。
其实一开始主办方考虑过是不是不要门槛,增加活动的大众参与度,后来想了想,还是算了。
一个重要原因,拥有评审与讲解资格的师傅们人数有限,十五家加起来也没多少。
放开资格限制随便谁都可以参加,万一真的出现那种屁都不懂就会胡说八道的怎么办?
一看就是假的也就算了,万一说得真实可信,把老师傅们都骗过去了,回去再揭穿,丢人事小,这活动还有没有可信度了?
所以虽然很遗憾,但他们还是给参与者进行了限制,只有满足条件的人才能参加。
毕竟传统技艺源远流长,中间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多了。
但官方也并不想因此就把普通大众给放弃了。
这次活动的第一大目的,是促进双向交流,促进传统技术的现代商业化发展;第二大目的,就是向大众推广传统技艺,培养新的审美形式,为传统技艺扩大市场了。
只有更多的人喜欢与认同,传统技艺才有更大的可发展的空间,这是十五家的共识。
他们能抵抗住时代潮流的冲击,坚持把家族和产业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保守落后是做不到的,必然要有足够的远见。
所以,为了提高活动的大众参与度,他们设置了这个茶馆,没有要求,有兴趣的人都可以来歇歇脚听一听,甚至连这一杯好茶也是免费的。
活动开始到现在,结果出现得还比较多,人均五个左右的技术,一百八十五人,就是九百多个。
这个数量确实不少,但大部分都可以在数据库里找到,其中重复的也很多。
参与者没写名字,只有编号,登记的时候给他们做了个简单的归类,甲是有固定传承的,乙是有展销会摊位的,丙则只有最基础的证书。
可想而知,丙类参与者数量最多,乙类最少,而当前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甲类参与者身上——十五家的子弟,也是可以参与这次活动的。
田师傅眼界之广在全部这十五家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单看编号名下的技术,他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是谁。
譬如现在编号甲零一的这位,探出技术十项,全部都是房屋结构方面的。
这人一看就是算房高家的,名叫高望远的那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3/9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