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3/1090

  吕武看完了秦军的应对,注意力被白翟那边吸引过去了。
  本来摆出严防死守的白翟,营地内出现了喧哗声,随后肉眼可视泛起了一阵阵的烟尘。
  那该是闹出多大的动静,才能让营寨被烟尘所弥漫?
  吕武想道:“让人骑马拖着什么玩意搞烟尘遮挡视线,也是要逃咯?”
  白翟纯属是一次被蛇咬,弄得十年怕草绳啦。
  什么与阴氏结盟之类,看到晋军与秦军搞配合,不敢将安危寄托在吕武会讲信用上面,肯定是趁着晋军与秦军的注意力都在义渠那边,想要赶紧溜。
  战争本来就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态势的转变,谁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能够算计全局。
  多方交战就是那么麻烦,一方要顾着多方,任何一方有点什么动作,谁都不能也不敢无视,能不能做出应对,又及不及时,看主将的有没有那份能力了。
  战场之上,由正面而出的义渠骑兵,驰骋向秦军的约有七八百,对着晋军而去的约是五六百。
  不管义渠两股骑兵的数量多少,一致在进入晋军和秦军的远程武器攻击范围遭到箭雨覆盖。
  有些不同的是,晋军在义渠骑兵驰骋过来前,弩手和弓箭手分别进行校射最远射程,等待义渠骑兵越过箭尾是红色翎羽的箭,弩手先行覆盖式漫射,后续是弓箭手先进行抛射,再进行攒射。
  射箭存在讲究,漫射就是不以精确打击为目的,能射多远就射多远的瞎几把覆盖;抛射是弓箭手尽可能射得更远,箭矢自由落体式坠落;攒射则是一种以平直线为“轨迹”的射箭方式,追求的就是精确率。
  来自阴氏的两千弩手间隔约四十秒的两次射箭,第一次覆盖三百二十步之外,第二次覆盖一百四十步的范围,拢共消灭约一百左右的义渠骑兵。
  被调到阵型最前方的三千弓箭手,他们在十五个呼吸的时间内射了三次,第一次抛射解决掉约一百二十个义渠骑兵,第二次抛射又干掉约一百二十个义渠骑兵,第三次攒射精确命中并消灭两百三十个以上的义渠骑兵。
  结果是,本来看上去浩浩荡荡的义渠骑兵冲锋队伍,没靠近晋军阵列线三十步仅是剩下不到三十骑。
  没被晋军远程武器解决掉的义渠骑兵,他们左顾右盼发现没剩下几个同伴,一个个脸上带着绝对的茫然,又在茫然中被重新向前推进的晋军战车主将用弓箭进行“点名”,个别几个将要撞进晋军步兵队列的义渠骑兵,迎接至少二十根标枪连人带马变成刺猬。
  出现茫然太合情合理,他们压根就是完全懵了。
  等于说,六百左右的义渠骑兵对晋军发起冲锋,毛都没摸到一根,给全军覆没了。
  这六百左右的义渠骑兵对战局倒不是完全没有贡献,消耗了晋军的四千支弩箭、九千零六十支普通箭矢、七十六杆标枪。
  同时,他们还为义渠大军拖住晋军前进步伐约五分钟。
  看到这种结局的一些晋国贵族,他们不得不产生阴氏为什么要发展骑兵的困惑。
  义渠营寨前沿,一个满脸绕腮胡骑在马背随时撤离的义渠首领,看得将手里的马鞭给掉落在地上,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
  他怀疑自己的眼睛出现了问题,赶紧转移目光看向朝秦军冲锋的另一支骑兵队。
  秦军自然也是先让步兵停止推进,紧急安排弓箭手准备进行覆盖。
  秦军的战车则是继续向前,并且加快了速度。
  两军的交锋是以秦军率先射出箭矢为开局,随后战车与骑兵发生短兵相接。
  那是一种义渠人远程武器不如秦人,先挨了齐军弓箭手几波射,冲到射箭距离赶紧反射一波,改为拿起近战武器跟秦军战车进行交错而过的拼杀。
  义渠人手里的家伙比较杂,大部分就是木杆前端削尖或绑上骨头、石头的“矛”,极少部分人手里能有一柄青铜剑或青铜戈。
  秦军战车与义渠交错而过的交锋,战车上的主将只是横出战戈做一个倒钩姿势,手持盾牌的戎右挡住袭来的武器,驰骋而过的义渠骑兵上半身被戈勾住,马继续往前跑,人的肋部飙血摔在地上成为尸体。
  约有四百左右的义渠骑兵冲了过去,他们的坐骑已经飙升到最快的速度,向前冲锋期间一再有重伤的义渠人掉落马背。
  停止前进严阵以待的秦军士兵,他们很清楚接下来将面对什么。
  前排手握长矛的秦军士兵不用军官过多强调,一个个尽可能地与同袍肩并肩,手中的长矛尾部抵入土中,杆向前倾斜而出,矛的高度正好对准了马背上的人。
  冲过战车阻击线的义渠骑兵面对的就是长矛组成的荆棘墙,以决死意志冲撞进去,人马飙血中发出闷哼以及马嘶。
  如果有义渠骑兵足够幸运没撞向秦军长矛兵,则是冲得秦军阵列凹进去,发生碰撞的那一瞬间,马背上的其余人被高高抛起来,看到下方的秦人被战马撞得吐血,自己落下去被秦军士兵用战戈弄成破麻袋一般的残尸。
  秦军损失不到一百消灭,解决掉八百左右的义渠骑兵,再一次向前推进。
  事实上跟游牧部落交战这种事情,秦人真的敢拍着胸膛说自己绝对是专业的!
  他们弄死的戎人或狄人,没五十万也有个二三十万,早就累积足够跟骑兵对战的经验。
  而秦军跟义渠骑兵的交锋,才是春秋中叶该有的画面。
  阴氏对付义渠骑兵的手段属于当前时代的特例。
第421章
这样的战争,没几家打得起
  为什么评价阴氏豪横?
  想一想现在是什么年代,生产力方面又怎么样,不用细品就能得出答案。
  楚国够强大吧?他们举国上下一挑再挑,只挑出三支被认为完美无缺的箭矢,平时放在宗庙里面供奉,战时才被楚君带走,必要时刻交给养由基使用。
  当然不能说楚国集全国之力只能制造出三支完美无缺的箭矢,也许他们是想搞某种“宣传”,再给那种“宣传”定性。
  比如,不去神化养由基这个人,专门去神化那三支箭矢。
  那是怎么样的三支箭呢?平时供奉在宗庙,吸收了楚国上下的“信念”成为神器啦!
  成为神器的三支箭矢想射中谁就射中谁,还是一旦射中必死的那种,就问厉不厉害!?
  楚国的“宣传”很努力和尽心,就是无法掩盖养由基的强大。
  养由基并不是地地道道的楚人,他是嬴姓养氏,母国被楚国所吞并。
  说白了,养由基就是楚国吞并那个养国的公子,跟楚国实际上是有国仇家恨的。
  要不“三支箭”也不用战时再由楚君交给养由基。
  楚国实际上也限制养由基出战的选择性,他在没有得到楚君的命令前提下是不能出战的,而楚国的其余贵族就没这种限制。
  官字两个口,嘴巴长在人身上,话语权和历史记录权都归楚国所有,同样的事情用文字那么“修饰”一下,经过“修饰”事的实可能就不是真正的事实了。
  楚国生产力无疑是强大的,否则也不可能屡屡十几万二十万的用兵。
  作为中原霸主的晋国,一次次跟楚国交锋,每一次都是以少打多。
  并不是晋国笃定以寡击众能赢,是生产力限制出兵的数量,迫不得已才屡屡犯险,好几次都给翻了车。
  晋国玩远程武器最溜的是韩氏,他们有“东方世界”最为善射的部队,也有玩弓箭部队的一套章法。
  韩氏会因为想要消灭六百左右的敌人,使用一万三千支箭矢吗?
  老实说,韩氏真没这么富裕和豪横。
  平均二十二支箭矢才消灭一个敌人这种事情,哪一家都会觉得亏啊!
  “一匠人一日或可成四十支箭,各家箭矢不比阴氏之箭矢……”张朔在算账,不自觉地往下继续嘀咕道:“阴氏箭矢,箭镞为铁,翎羽为雉毛、鹅毛、鸭毛?箭杆取自柘木、檍木、柞树为上,竹为下……”
  家族继承人什么都要会一点,晋国贵族不懂军事是注定无法当家的。
  张朔在计算阴氏为了消灭六百义渠骑兵到底花了多少钱,一算下来被自己吓了一跳。
  他说一名工匠一天能制造四十支箭,采取的是张氏匠人耗费的工时,用的箭杆材料不是竹,就是楛茎。
  每一个家族的生产力都不一样,张氏的匠人一天才能制造四十支箭,李氏的匠人一天也许还没有四十支箭这么多,比张氏生产力更高的家族肯定也有。
  一样是成品的箭矢,质量方面也存在差异。
  张朔有些出神地想道:“我听闻韩氏亦向阴氏购入箭矢?”
  韩氏被公认为“东方世界”玩远程最溜的家族,却要向阴氏采购箭矢,说明了什么呢?
  完全可以进行大胆的猜测,再得出一个结论。
  比如,阴氏生产的箭矢质量超过韩氏已经成为一件事实!
  张朔懵了啊!
  他知道阴氏的甲胄和兵力胜过了魏氏,远程武器方面也胜过韩氏,再想到阴氏与魏氏结盟,西征排除掉韩氏,小心肝不由一颤。
  秘密啊!
  平时衣服穿得那么松垮,真真是没看出来。
  俺好像发现不得了的大幂幂!!!
  “会,你家比邻于阴氏?”张朔招呼的是献氏的献会。
  这种事情还用问?
  谁还不知道谁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3/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