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3/1090

  吕武说道:“我自有数。”
  哪有什么一帆风顺。
  成了元戎的那一刻起,平等对抗的有国君,还有范氏一再的紧随而上,一众“卿”肯定也会搞幺蛾子。
  晋国的贵族希望看到元戎能够压制住国君,却不想看到一个能够“乾纲独断”的元戎。这是元戎必然会面对的局面。
  士匄没有从吕武这里看到任何的惊惶无措,改了个话题,问道:“齐再乞降,如何处置?”
  之前是请降,进行了一次。
  “临淄”失陷的第一天,齐国有大臣代表公子光再次乞降,遭到了吕武的拒绝。
  战争没有出现结果,没有获胜把握的一方请求终止战争叫请降。
  国家都城被占领,全面局势不利之下,肯定是改为乞降的。
  晋军已经将“临淄”占领,哪有立刻接受投降的道理?当然是抢抢抢啊!
  关于“临淄”的缴获以及俘虏,运了两个多月,其实已经七七八八。
  后面晋军还横扫了“临淄”周边又是收获一波。
  结果是,晋军现在还有大批的缴获以及俘虏没有转运走。
  运了两个月还没运完?想象一下收获有多少。
  吕武对于明明一场好好处理就能两头兼顾的战事被国君一搞,又给搞成“宫斗剧”弄得很无奈。
  新军的战斗力不比中军、上军和下军,真的跟郑军开打可能无法赢得漂亮,不至于败得异常凄惨吧?
  然后,国君得知新军跟郑军交战就逼迫下军转道南下,是对吕武的战略部署多不信任啊!
  也许并非不信任吕武的部署?只是国君对新军的战斗力太过于缺乏信心,担忧给损失惨重或是全军覆没,失去了仅有能够依赖的底牌,才做出了最差劲的选择。
  吕武对国君的反应能够理解,要不要原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说道:“齐愿降?可也。任由我等处置便是。”
  那是乞降,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无条件投降。
  由此能够猜测之前齐君吕环有多顽劣,被教训一顿之后就有多么的胆战心惊。
  士匄意有所指地说道:“楚军或将北上,我等不可使君上陷于险地。”
  那啥。
  国君可以不仁,他们不能不义嘛。
  不但要在事情对错上面占理,道德的制高点也要站稳,是吧?
  吕武觉得士匄有点急。
  战前有多少部署,代表吕武预设了多少应对套方案,什么被弄得措手不及是绝对不存在的。
  老阴逼还能被阴?那白有一个“阴”做前缀了!
第570章
齐国完了
  吕武需要先搞清楚上军那边的战况,再来决定要不要接受齐国的乞降。
  如果魏琦没有把握击败崔杼率领的齐军主力,齐国想乞降当然要答应啦。
  但凡魏琦能够击败崔杼率领的齐军主力,进军到齐国的纺织业区域,晋国该是多么毛病才不杀进去抢抢抢。
  两个战场之间的距离超过五百里,来回就是一千里的路程,一次通讯的时间至少需要十七八天,某些事情也就不得不进入慢节奏。
  郑国离“临淄”这边更远,互相联系上一次就要花费至少一个半月用在消息的传递上面。
  “新军战力堪忧?然,不惧郑军也。”吕武说道。
  晋国公族的军队战斗力真的不太行。而这是跟晋国卿位家族相比,对上其余诸侯国处在半斤八两或优胜的地位。
  吕武安排新军南下的心思并没有多么黑暗,仅是情势需要新军去郑国那边武装游行一波,用以震慑郑国罢了。
  在相关的方案确定并拿出来讨论时,吕武将事情讲得很公开透明,早就对郑国可能的反应过度有了预案。
  在那个预案当中,新军打不过郑军没有关系,中军、上军和下军会尽快击败齐国再南下前往支援。
  所以在大战略上面应该是优先击败齐国,其余可以暂时放在一边。
  士匄能看出吕武的恼火,非常明白换成谁都会感到恼火的。
  明明计划做得那么好,人前取得了共识,怎么临到事情发生之后却将共识给抛到了一边!?
  而在那里面不但国君扮演不光彩的角色,连带中行吴和解朔也辜负了吕武的期望。
  这样一来,吕武不是那么着急赶着南下也就能够理解了。
  吕武的心思其实没有那么龌龊,他坚信郑国哪怕取胜也难以给新军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再加一个下军就更保险了。
  关键这里面没有那么简单。
  说一千道一万,再怎么保险也抵不过国君害怕公族损失太惨重,有这个前置条件摆在那里,行动没正式展开前就被吕武事先规划了进去。
  所以,国君真的那么干之后,固然是会对吕武造成一些损害,真正被公认没有大局观且不将规矩的人会是国君。
  然后,中行吴和解朔刚当任卿位就失分,未来除非是彻底站到国君那边去,要不面对吕武时只能任由拿捏了。
  中行吴和解朔会彻底成为国君的人吗?没有可能的。
  一旦他们那么干,阴氏不会再进行庇护,国君也没可能真正信任荀氏(中行氏)和解氏。
  等待哪天吕武将荀氏(中行氏)和解氏抬上桌准备分食,两家要么在反抗中被瓜分,不然就是反抗后再被分食。
  除非是得到楚军北上的消息,要不然吕武现在不会多么在乎南方发生了什么,又或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制齐已成,需待处置妥当再行撤军。”吕武说道。
  现在的情况是齐国已经认输,他们等着来自晋国的处置结果。
  按照事先的商定,晋国哪怕有点恶心鲁国,为了东面的局势能够平衡,他们还是要加强一下鲁国。
  去年士匄东征莒国,成功地解放了鄅国,并将鄅国纳为保护国。
  鲁国没有放弃对鄅国的诉求,也就是想要吞并鄅国。
  他们在鄅国上一次灭亡中的表现却是极度的糟糕,拒绝了鄅国公子进入鲁国接受庇护的请求。
  话说,鲁国哪来的脸,还想吞并鄅国?
  然而,鲁国就是有那样的脸。
  晋国能看清鲁国不可依靠的事实,取决于鲁国跟齐国没可能和平相处,很有必要加强鲁国的实力。
  现在鄅国已经成为晋国范氏的受保护国,没可能允许鲁国吞并鄅国的。
  那么,能不能怂恿鲁国在晋国撤军之后去攻击齐国占点好处呢?
  另一方面,晋国要盯住卫国,不能让卫国在齐国遭难之后去占便宜。
  晋国的双标有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鲁国真的是一个废材,能占的便宜非常有限,甚至有可能被齐国给逆推;卫国在齐国遭到晋国痛打后,想去占便宜有很大的机率能成。
  这里面没有任何黑鲁国的地方,讲究的就是一个追求事实。
  吕武和士匄在鼓捣处置齐国的后续。
  莱国复国是一件必然。
  毕竟,晋国出兵讨伐齐国,用的理由就是“主持正义”的名义。
  他们在攻陷“临淄”之后并没有找到莱国的公族成员,事后得知莱国的储君以及九成九公族已经被齐国杀死,仅是留下一名血脉很远的公族对莱国历代先君进行祭祀。
  想要莱国复国?晋国需要去一个叫“昌乐”的地方找到那个莱国仅存的公族成员,将他扶到国君的宝座之上,再操作着让原来的莱国贵族承认他的国君身份,恢复一个国家该有的统治体系。
  士匄问道:“我做莱国执政,可否?”
  吕武没意见。他甚至都想诱惑士匄成为齐国的执政。
  晋国却不会让莱国“满血复活”,会削掉莱国的一部分城池,用在赠送给杞国、介国,一部分则是卿位家族瓜分。
  很早之前,阴氏在莱国那边就获得了一块土地,长期以来不是没有开发,只是相对起来开发力度很小。
  这一次晋国讨伐齐国,阴氏必定会获得一批匠人,其中必然会有懂得生产海盐的人,很快就能利用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3/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