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1090

  郑国做出了一个主权国家该有的反应,单纯就是因为晋国太强大,强者遭到冒犯需要挽回面子,哪怕郑国的反应得当,得出的结论只会是郑国错了。
  说白了就是,想打还能没有理由?拿出一包洗衣粉当借口,想揍就能揍了。
  过程中还有一帮小弟站在旁边大喊:老大威武霸气!打得好,打得妙,打得呱呱叫。
  没办法的事情,拳头大就是有理,是不是?
  吕武等人在干的事情很符合程序,讲一些话来让史官记录,举起砂锅大的拳头,隔空对郑国喊话:你特么就是欠收拾啊!
  另外一个就是用史官的笔来给国君定性,算是钉在历史耻辱柱的做法。
  那谁不是讲过“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么一句话吗?
  吕武和士匄、魏琦、士鲂就是合作给国君煮了一道叫“虾仁猪心”的菜肴。
  当然,弑君这种事情,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干的。
  在权势和声望层次进行打击,属于常规操作了。
  大军进入晋国的控制范围之后,吕武挑选了两个人作为正使,分别带着队伍前往卫国的“朝歌”和鲁国的“曲阜”。
  晋国的使者才不会明晃晃地指使卫国和鲁国去干齐国,他们除了要处置城池交换事宜之外,需要用到一些话术进行暗示:齐国已经那么惨了,两位小老弟还在等什么?冲啊,摁倒,上啊,输出呀!
  在城池交换的事情方面,卫国和鲁国是一种非常乐意的态度。
  齐国曾经制霸,慢慢沦落为一流强国,祖宗给留下的底子还是非常深厚的。
  卫国也曾经风光过一段时间,潜力则是已经挖掘完毕,再努力也就那个样了。
  鲁国?他们大概是一种开局就是巅峰的局面,随后持续走下坡路。
  互相交换城池在晋国已经敲定之后,事情成了不可更改的定局,卫国和鲁国无力反抗只能享受啦。
  事实上,除了需要迁徙人口和产业之外,卫国和鲁国很清楚是自己占便宜。
  毕竟,齐国的底子就在那里,卫国和鲁国得到的城池一定比本国的开发度要高,不是赚了又是什么?
  出现领土纠纷等等,晋国一天没有倒下,齐国最多就是喊嗓子“搁置争议”罢了。
  中军和上军花了将近三个月才回到“新田”,吕武做主对战利品进行了分配。
  物资以及人口不会存在太多争议的地方。
  阴氏要的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口,普通人口的数量方面可以进行让利。
  在物资方面,贵重金属对阴氏的吸引力不大,倒是盐巴以及布匹需要极力争取。
  范氏跟阴氏需求不一样,他们喜欢的是农夫,也就不与阴氏在战利品分配上形成对立。
  而资源上面,范氏对盐巴与布匹的需求同样在乎,想侵占阴氏的利益则是想都别想。
  因为是第一次作为元戎出征,吕武压下了范氏的贪婪,采取了最大程度公平公正的分配方式,又一次收获了中小贵族的好感。
  等到新一年的春暖花开季节到来,吕武下达了新的征召命令,中军与上军将再次集结。
  这一次他们需要南下前往“虎牢”。
  去年征讨齐国收获太大,每一个家族都是获得了远比自己想象更多的好处,以至于出征名额需要靠抢。
  在那种现状下,吕武自然而然能够给出更高的指标。
  比如,哪一家必须有多少甲士,“徒”的数量应该达到多少,之类等等。
  临出征前,士匄特地找到吕武了。
  士匄说道:“今岁我需阴氏一万两千骑兵,亦可使魏氏出兵。”
  去年范氏为主、阴氏为辅一起对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展开入侵,战事的发展没什么大开大合,有的只是一种很稳当的步步蚕食。
  过程中阴氏主要负责寻找和追击,范氏则是占领一地就留下驻守部队。
  那样的一种打法,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活动空间一再遭到挤压,范氏为主、阴氏为辅的格局就显得很是名不副实了。
  “可。”吕武先答应下来,再说道:“收获之事需得重新再议。”
  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不跟他们刚正面,大型的会战打不起来,出力最多的一方变成了阴氏,收获的分配方案理所当然要重新商议的。
  士匄尽管心里极度不情愿,还是说道:“自然如此。”
  范氏同意魏氏加入进去,原因方面比较复杂。
  首先是战争的方式,再来就是范氏跟阴氏走近,拉魏氏进来有利于结成利益同盟。
  这一次中军和上军南下,抵达“虎牢”之后,吕武免不了会对中行吴和解朔发难;阴氏、范氏和魏氏为了避免“国将不国”的局面,需要联合起来向国君讨公道。
  临时的结盟很有必要,士匄想的则是范氏、阴氏和魏氏展开正式的结盟,操作着开始压制或蚕食其余家族。
  洞察到范氏想法的吕武非但不会制止,相反是会各种鼓励。
  在吕武看来,范氏想要晋国只剩下“三家独大”完全可以有,他们日后是再决胜出“一家独强”,还是三家瓜分晋国,阴氏不吃亏就行。
第572章
听说过军备竞赛吗?
  吕武绝对会在自己这一代人开启“战国时代”的!
  诸夏的人有一种毛病,无法完成的事情就指望下一代,偏偏又很难将下一代给教育妥当。
  说白了就是一种“拖延病”,存在区别的是每个人的“拖延病”有多严重而已。
  吕武花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将家族发展成这般,再花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布局,到时候他也就五十岁,开启“战国模式”之后,怎么都还有一二十年的活头,足够将局势稳定下来了。
  甚至有另外一种可能性,也就吕武花三十年到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将阴氏经营到能够横推诸国,直接完成“大一统”这个多少人想做又做不到的目标。
  “那啥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吕武给自己鼓励了一下下。
  新的征召令已经下达,根据吕武这个元戎提出的要求,各家这一次纳赋不能再带农夫凑数,将严格检阅各家带来的部队,不达到所需“徒”的数量非但无法参与南征,做虚弄假还将遭到严厉的惩罚。
  包括另外的一些指标,比如需要带上多少甲士,武器的标配又是怎么样,各项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
  没办法的事情,去年他们攻齐获取的收获太多了!
  再加上以往的例子,谁还不知道跟随吕武出征一次次都有收获,危险程度还可以忽略不计,一个个只差扑上去抱住吕武的大腿死活不松手了。
  轮到出征的那一天,士匄开玩笑似得对吕武说道:“阴氏兵甲大卖否?”
  也就是因为阴氏在冶炼方面取得了进展,使得铁器能够大范围的利用,要不用铜来制造甲胄和兵器成本非常大的。
  当然,甲士不是单纯指身穿铁甲的士兵,防御力足够的皮甲也算。
  某些方面来讲,皮甲的防御力比铁甲高,其中犀牛皮甲和鳄鱼皮甲最为高大上。
  犀牛皮?可不是远赴黑大陆猎杀获得。
  现如今的诸夏大地跟以后不一样,一些动物暂时没有绝迹,有数量不少的本土犀牛、大象、鳄鱼等等。
  它们到底是怎么消失?或许是气候环境的变化,可能是被诸夏先民大肆捕杀。
  检查各个家族带来士兵成份这种事情,自然没可能吕武亲自一家家去看,会有专门的人在军营辕门前进行检查,一般是“军尉”干这活。
  因为吕武要求严格的关系,中军和下军的甲士数量合起来达到一万三千名。其中的五千甲士来自阴氏,范氏的士匄和士鲂一块出动了四千,魏氏带来了两千,剩下的才是各家的甲士。
  必须重申的是,甲士有属于自己的指标,不是身穿什么甲就是甲士了。
  他们的装备是一回事,身穿那副甲胄的士兵能不能穿甲又携带武器、物资负重连续行军百里是另一回事。
  同时,甲士对身高和体重也有要求。
  很多时候,中原王朝并不缺好装备,缺的是能良好利用那些装备的人。
  更多的时候,中原王朝就是用科技代差来保证霸主地位,令人纠结的是每每被异族用野蛮干趟了。
  “中军甲士便有七千八百,‘徒’一万三。”士匄要努力控制面部表情才能压下羡慕嫉妒。
  阴氏出动五千甲士了啊!
  仅是出动就有五千甲士,天晓得阴氏还藏了多少。
  十几年前的时候,晋国一个家族能拿出五百甲士就该吓坏一大群人,谁能想到十多年过去仅是一个家族就拿出当初晋国数量总合的甲士呢?
  以前是冶炼科技跟不上,还有相关竞争力不足,带来的紧迫感不那么大。
  阴氏最先开启的“军备竞赛”,其余家族只能跟上。
  士匄心里默默算了一下,范氏光是从阴氏那边购置装备就花了多少多少的财帛,一算心里就开始滴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