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9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2/1090

  然而,士匄处在一种很尴尬的地位,他贵为中军佐,却只是一个“副手”,缺失了独自领兵作战的机会,想建立属于个人的威望挺难的。
  比较要命的是,范氏联合赵氏攻打伊洛之戎、陆浑戎和蛮氏的军事行动失利,后来范氏独自面对三戎打得也挺失败,还是阴氏加入进去才扭转战局,给世人的印象就是士匄的军事能力挺菜鸡的。
  “我往‘顿②’而去?”士匄问道。
  吕武先是一愣,随后用玩味的表情盯着士匄一直看。
  中军佐在国战期间没有独自统兵的资格,主要是因为中军将也一定在。
  现在中军驻扎在“顿①”这个地方,再来是吕武不打算动弹,算是给了士匄一个机会。
  中军佐在中军是副手的定位,去到上军、下军或新军会在职权上压过他们的“将”和“佐”,接管军队的指挥权力算是一种有理有据。
  士匄与吕武保持对视,一副志在必得的态度。
  “我无异议。”吕武真的无所谓,却是又说道:“未有此旧例,我不可去令,能否成事皆在于你。”
  让吕武以命令形式将上军、下军和新军的指挥权交到士匄手里?打乱晋国军队指挥建制的事情,能试探吕武的威望到底高到什么份上,同时也能试探中行吴对吕武的服从度,可是有必要这么做吗?
  士匄也没奢望吕武下达不合理的命令,很自信地说道:“我自处也!”
  吕武只是笑了笑,不反对也不背书。
  士匄走了,带着两个“旅”前往跟上军、下军和新军会合。
  隔天,中行吴的家臣萧茼过来。
  “元戎,中军佐突然而至,欲取三军之权。我主遣我而来,询问是否乃是元戎授意。”萧茼态度恭敬地问道。
  吕武面无表情说道:“中军佐请命而往,我并无有所授意。”
  得到答案的萧茼有点挣扎,犹豫了一下下,说道:“代我主询问元戎,君权是否交予中军佐。”
  吕武说道:“上军将自处。”
  不是丢锅,要说试探则必然有。
  中行吴得到吕武的命令率军南下,不包括接管下军和新军,有本事让下军和新军的“将”和“佐”听命是他自己的本事。
  以卿位排序来看,身为上军将的中行吴在职位的权力超过解朔、彘裘和魏绛、羊舌肸,最为主要的是中行吴是“将”不是“佐”,依照法理还是能指挥下军和新军的。
  士匄哪怕是中军佐也只是“佐”,职权跟“将”存在很清楚的差距,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没有接管三个军团指挥权的资格。
  一副很纠结的萧茼一再欲言又止。
  “还有甚事?”吕武问道。
  萧茼要知道好歹,只能选择行礼告辞离去。
  外人离开,内账走出了宋彬、葛存、梁兴和成甲。
  刚才阴氏在进行自己的内部会议,谈的事情有点杂,包括但不限制在家族发展以及秦国那边的事务等方面。
  阴氏的发展不存在瓶颈这么个东西,考验的是能不能持续增加人口,不是忧虑土地不够用。
  吕武现在迫切地想知道自己有多少人口,稍早之前安排葛存主持人口普查,要求在三年之内得到一个数据。
  而这一次人口普查将算上秦国的人口,不独独只在阴氏内部进行。
  脑子活络点的家臣已经察觉到吕武的心思,尤其是吕武还要求加大军事装备的产能,以及增加对外粮食的采购。
  普查人口,加大产能,增加粮食的储备,怎么看都是要有大动作。
  现在什么事情对阴氏才能用得上“大动作”这种定义?参与国战不需要,新一轮的疆域扩张以阴氏目前的实力绰绰有余。
  不是在开玩笑,阴氏不管是向北继续扩张,还是向西继续开拓,诸戎和诸狄都只有逃窜的份。
  “我家之粮已多,今岁三成旧粮归于酿酒,明岁亦有两成旧粮需解。”葛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烦恼。
  现在“东方世界”这边,阴氏是最大的军事装备生产商以及销售方,导致的是各种资源疯狂地汇聚过来。
  有些资源,比如皮革和布匹哪怕是存着也没事,铜则是存越多就属于亏越多的资源。
  为什么铜存越多反而越亏?铜现在不但是货币原料,还能制作各种工具,然而阴氏制作工具可以使用铁,对铜的需求真的没有多高。
  所以,铜在阴氏这边就是一种货币。
  而货币这种东西只有花了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光是对方在那边就只是金属而已。
  本着不赚就是亏的原则,吕武觉得储存过量的铜是亏,有毛病吗?
  这人啊,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吕武的起步很艰难,手头的资源越多,不想再增加资产都是一种奢望。
  用王十亿的话来说就是:这钱啊,我越花越多,越花越多,越花越多……,就跟特么会自行繁殖一样!
  吕武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非常努力在挥霍,每年采购的粮食、布匹、人口和各种杂七杂八,甚至还在不断撒币给周天子以及列国的大臣,结果还是越来越多!
  布匹和粮食,乃至于人口,其实也是财帛的一种,而作为劳动力的人口越多,懂得持家肯定会增加产能,财富不就越来越多了吗?
  上军、下军和新军在前线跟楚军血战,后方的吕武更多精力则是放在自家的安排上面。
  去了前线的士匄最终还是没能获得指挥权,一度还跟中行吴闹得很不愉快。
  中行吴则是有苦自己知道。
  他派家臣去求见吕武,得回了一个“自处”的答案。
  啥意思啊?
  不就是一切自己拿主意嘛!
  等于说,军权交出去是中行吴无能,甚至有“跳槽”的嫌疑,不将军权交出去又会得罪士匄,简直是太难了。
  中行吴很怀疑吕武是在试探自己的“忠贞”,有证据也无法拿吕武怎么样的那种。
  没有得到军权的士匄并没有灰溜溜率军回转“顿①”,不尴不尬地留在“顿②”。
  士匄最为聪明的是没有将彘裘的军队接收过来,一旦这么干不但显得极为小气,还是一种蛮不讲理。
  尽管晋军的高层出现了问题,碍于楚军着实不给力,晋军持续压着楚军打,战事进行了半个月之后,楚国令尹公子午阵前偃旗了。
  现在这么个年头,一军主将偃旗就等于是认输,代表在“顿②”发生在战争进入见好就收的阶段。
  当然,偃旗只是认输,并不是投降,也能算是一种有条件的投降。
  公子午按照惯例交出幸存下来的一半军队和物资,要求亲自到“顿①”见吕武一面。
  得到前线消息的吕武多少有些感概,他们去年真的是将楚国给打惨了,使得一个心高气傲的南方霸主到了认怂求放走的程度。
  吕武在七天后见到公子午。
  双方见面时肯定要保持格调,聊了一些有的没的之后,公子午说道:“我有要事,请阴子退散左右。”
  什么事情不可对人言?
  吕武看公子午一脸的神神秘秘,心里起了好奇心。
第707章
划江而治,如何?
  吕武很认同“好奇心害死猫”这一句话。
  然而,人要是对什么都失去好奇心,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他先是盯着公子午看了一小会,环视脸色各异的本国贵族一圈,一阵“呵呵”的笑了起来。
  不屏退旁人来显示自己的大胸怀?要是等一下公子午讲的事情过于劲爆,完全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和难堪了。
  人不但要有自知,尤其不能自作聪明。
  吕武莫名地想到了一个皇帝。
  这么一个皇帝,他为了显示自己的仁德去到一座监牢,不问罪犯到底犯了什么事而被抓住服刑,干了让所有罪犯回家探亲的举动,并跟罪犯约定时限让他们自行返回。
  没有半点神奇的地方,罪犯到了约定的时间果然一个不少的回到监牢。
  知道为了确保没有罪犯逃跑,该皇朝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吗?
  又知不知道为了保证一个罪犯都不死,死伤了多少为皇帝卖命的健儿?
  说白了,皇帝要装逼,苦活累活和送死都是手下人去顶。而皇帝只要罪犯能在约定时间一个不少地回到监牢,用此来彰显自己的威望与仁德,才不在乎到底死了多少手下。
  其实这个皇帝挺傻逼的。不知道他这么演被一众世家门阀用看猴戏的目光看待,还以为自己真的干了一件非常牛逼的事情。
  至于平民怎么看又怎么想,以那个皇帝所处的时代,平民算是草芥一般的定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2/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