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校对)第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2/1227

  群臣也都是骚动。
  周延儒忽然想到了什么,急忙对礼部尚书林欲辑,兵部尚书陈新甲说道:“愣着干什么?太子殿下凯旋回朝,还不快去准备?”
  崇祯帝也才醒悟,太子是代天巡狩,出入都非同小可,自从得到开封大胜的消息后,礼部和兵部就在准备迎接大典,前后忙乎了一个月,原本已经一切就绪,从太子入城的路线到百官迎接,一直到献俘,都有一套规制,按部就班的执行即可。但因为太子忽然拐向了宣府,原本已经准备完毕的迎接典礼暂时停顿了下来,现在听到太子回京,距离京师不过二十里,转眼就会进到德胜门,但朝臣都还在乾清宫呢,即使现在就奔向德胜门外,恐怕也来不及迎接太子了,更不用说那些繁琐的礼仪。
  而崇祯帝是最在意礼仪的,如果太子回京,没有一个盛大而庄重的礼仪,礼部和兵部恐怕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朝会轰然而散。
  所有官员,包括首辅周延儒在内都使出吃奶的劲,从乾清宫狂奔而出。
  “快快,派人通知太子,请他暂缓进城。”周延儒大声道。
  京师二十里之外。
  清河店。
  太子朱慈烺的马队已经停了下来,昨天清晨从张家口出发之后,他就马不停蹄,日夜奔驰,这一次开封大胜,除了李自成的精兵之外,官军另一个收获就是缴获了不少的战马,武襄左卫所使用的战马原本就非常雄健,补充了一些副马之后,交替骑行,行军速度大大提升。
  至于三千营和精武营押运的银车,还远远地在后面呢。
  此刻,朱慈烺坐在地毯上喝水小憩,默默想着心事。
  他只所以要日夜狂奔,马不停蹄的返回京师,除了要安慰父皇急躁的心理,免得有什么自己没有预料到的责罚落到头上之外,另一个也是时间紧迫,现在已经是九月末了,再有一个多月,建虏就要入塞,时间一分一秒都是宝贵,所以他一丝也不敢浪费。
  查抄了晋商,张家口互市这颗毒瘤暂时不会再扩张,但后续依然有很多棘手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关闭张家口贸易,不但惹恼了蒙古人,更会让建虏气急败坏,建虏十一月的入塞,会从张家口突破也说不定,所以张家口乃至整个宣府大同的防务必须加强。
  除了马进忠驻防张家口,调山西总兵周遇吉任宣府总兵之外,宣大总督也必须用一个强人。
  而朱慈烺已经有了心中的人选。那就是领兵部右侍郎兼统领淮州、徐州的张国维。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七年,升任左佥都御史,外出巡抚应天、安庆,政绩卓越,八年,流贼大举攻掠南直隶湖广一代,官军应接不暇。战局一度十分紧张,张国维心急如焚,正当盛年的他一夜之间头发、胡须就都全白了。在他的调派和统御之下,官军击溃了流贼,保江南平安。也就在这期间,对大炮和望远镜颇有研究的鬼才薄钰担任了张国维的幕僚。
  十四年,张国维又率军击溃了山东李青山。保漕运平安。
  历史上,陈新甲革职下狱之后,就是张国维继任为兵部尚书的,因为一头白发,被人称为白头尚书,而张国维一上任就遇上了建虏入塞,十六年四月,张国维令蓟州总督赵光汴在螺山堵截建虏,但失败,八个总兵的部队都溃败了。事后,作为兵部尚书的张国维承担责任,被革职下狱。但崇祯帝怜其才,在中左门召他问话,恢复他的原职,让他兼任右佥都御史,赶往江南、浙江管理练兵、运饷等事务。
  张国维离开京师才十天,京师就失陷了。
  弘光元年(1645年),张国维拥鲁王朱以海监国,任兵部尚书,招募各处总兵,一度有所恢复,但总兵官方国安叛降之后,他心知大势已去,遂召二子问其生死态度,长子张世凤即表示决不偷生,次子张世鹏稍有犹豫,张国维怒不可遏,抓起桌上的石砚,狠狠掷了过去。
  不中。
  张世鹏泣对:“从容尽节,慷慨捐躯,儿甘之如饴,唯祖母年迈八旬……”
  午夜,张国维写遗书于次子,投园池而死,年五十有二。
  张国维是忠臣,也有相当的能力,任他为宣大总督,绝对是眼下最合适的选择。
  “报~~~”
  马蹄声打断了朱慈烺的沉思,他抬头看,只见几匹快马从京师方向疾驰而来。除了前面的四个披甲骑兵,后面的几人竟然都是绯袍蓝袍的文官。而其中一人比较熟悉,正是兵部尚书陈新甲。
  “参见殿下~”
  离着朱慈烺还很远,陈新甲就翻身下马,拎着袍角,带着兵部和礼部的两个官员来到朱慈烺面前,深躬施礼。
  看见陈新甲,朱慈烺心情有点复杂。从抚军京营、操练京营到带京营出京,这半年的时间,作为兵部尚书的陈新甲对他的工作配合多多。若没有陈新甲的鼎力相助,他在京营的练兵不会这么顺利,虽然他是太子,但如果朝臣同他顶着干,他也是无可奈何的。
  如果没有张家口的事,朱慈烺会一直希望陈新甲担任兵部尚书,但现在不行了,陈新甲必须为他所做的事情付出代价,也只有如此,才能肃清晋商在朝堂中的影响,同时警醒其他官员,切莫重蹈陈新甲的覆辙。
  陈新甲起身禀告,原来今日已经快要黄昏,不宜进城,内阁和礼部请太子明日中午再进城。不说“代天巡狩”的身份,只说大军凯旋,从来都是提前算好路程,和礼部兵部商议好细节,选良辰吉日,正午时间进城,如此才能合天时、显国威。历朝历代,但凡凯旋回朝的将军,都是如此。
  朱慈烺是太子,就更是要注重此中的细节了。
  另外,精武营、神机营、左柳营的主力部队在吴襄和马德仁的统领下,押着罗汝才等俘虏,于昨日到达京师,但因为太子未到,所以他们不敢进城,现在正驻扎在丰台。内阁和礼部的意思,太子移驾丰田,明日和他们一起进城。
  对于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繁文缛节”,朱慈烺内心里是不愿意遵守的,但没有办法,身在这个时代,就必须遵守这个时代的一些规矩,尤其他是太子,需要遵守的规矩就更多了。
  朱慈烺点头:“可。”
  禀报完大事,陈新甲就想要溜,朱慈烺喊住了他:“陈部堂留步。”又对唐亮道:“都散开,我有要事和陈部堂商谈。”
  “是。”官员侍卫都远远散开,只朱慈烺和陈新甲留在原地。
  陈新甲表面镇定,但眼睛里的惶恐和不安却是隐藏不住,太子查抄了张家口,逮捕了晋商,他和晋商那些事,恐怕早已经被太子知晓了。他越是想掩饰,但就越是掩饰不住。
  “你曾是宣大总督,晋商范永斗,你熟悉吗?”朱慈烺不绕弯子,盯着陈新甲,脸色凝肃的直接问。
  陈新甲额头立刻就渗出了冷汗,低着头:“臣……认识,但并不熟悉。”
  朱慈烺板起脸:“是吗?看来你并不想和我说实话。也罢,那就交给刑部吧。”
  陈新甲脸色大变,噗通一下跪在地上,颤抖道:“殿下,并非是臣有意隐瞒,实乃臣虽然和范永斗有所交往,但对他走私之事却并不知情啊,臣身为宣大总督,岂能坐视国家受害而不制止?臣可以对天发誓,但凡是知道一星一点,臣就不得好死啊~~”
  说完,连连叩首。
  “不知道他走私,但你却一直都在收他的银子。”朱慈烺冷笑。
  陈新甲哭了出来:“臣糊涂,臣该死,但臣也是没办法,臣俸禄微薄,但上上下下到处都需要银子……”
第五百八十五章
凯旋回朝
  朱慈烺面色冷冷,陈新甲对范永斗走私的情况一点都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但范永斗一年走私这么多,从粮食到硫磺,样样都是涉及,且数量巨大,陈新甲怕也是不清楚的。在陈新甲看来,张家口只是一个小缝隙,大明这么大,窟窿那么多,不在乎多张家口这么一个小口子。银子当前,他当然要收入怀中。
  像陈新甲这么想的官员,估计不在少数。
  “回去之后,将兵部的事情交代一下,上疏请罪、自请处罚吧。”朱慈烺脸色严肃的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尤其是像你这种做到朝臣二品大员、身负军国重任的人,你任何一个疏忽大意都可能为国家带来无穷的灾难。所以,你无法逃避,朝廷也不能纵放。”
  “殿下,臣真的不知道啊……”
  陈新甲还在哭。
  朱慈烺却已经转身,冷冷道:“我会在法理之内,力所能及的地方,给你帮助,至于陛下和朝廷最后会如何处置你,那就要看你的认罪态度和表现了。”
  “殿下……”
  陈新甲哭的稀里哗啦。
  但太子却已经不理他了。
  无奈,向太子叩首一下,陈新甲爬起来,垂头丧气的走了。
  也算他乖巧,回城之后,立刻就写了请罪疏,自请辞去兵部尚书,并交代了接受晋商贿赂的事情。不过他坚决否认知道晋商走私之事。崇祯帝闻之大怒,立刻革了他兵部尚书的职务,逮捕下狱。
  陈新甲是第一个因为晋商走私而受到咎责的大员。
  相比他在真实历史之上,因为议和之事,被崇祯帝下狱,后又被处斩的结局,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陈新甲之后,一干接受晋商贿赂的官员,包括宣大总督江禹绪和宣化巡抚李鉴,都在瑟瑟发抖。
  这些人的处置,朱慈烺一点都不担心,以崇祯帝的铁腕,绝对一个也不会放过。
  而朱慈烺忧心的是,陈新甲之后,谁会为兵部尚书?
  如果论能力、论资格,当然是吴甡,吴甡现在是侍郎,熟悉兵部事务,此番又随太子出征开封,立了大功,进为兵部尚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是吴甡继任,对朱慈烺来说,绝对是顺了心意,但就怕有什么意外,毕竟每一个兵部尚书的任命,都需要内阁讨论,皇帝首肯,任何地方出了漏子,吴甡都有可能坐不上兵部尚书的位置。
  当然了,和其他部门相比,兵部尚书是一个火山口,崇祯一朝,只兵部尚书就换了十几位,平均每人的任期不过一年,甚至有王洽掉了脑袋,大部分官员都将兵部尚书的职位视为“畏途”,连杨嗣昌都驾驭不了,何况他人?这也是举人出身的陈新甲能担任兵部尚书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吴甡继任兵部尚书,朱慈烺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陈新甲走后,朱慈烺起行前往丰台。
  精武营,左柳营和神机营,此时正驻扎在丰台。此次开封大捷,三营浴血奋战,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李顺,在贾鲁河一炮将刘宗敏轰成了重伤,立下了奇功,班师回朝前的军议上,朱慈烺当众赞赏奖励了李顺,李顺着实露了一把脸,人人都说,李顺有可能会打破惯例,成为大明朝有史以来第一位不是勋贵出身,但却担任神机营指挥使的人,李顺听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至于马德仁,虽然带领的是辅兵营,但左柳营在此次开封之战中表现不错,硬生生地挡住了流贼的进攻,被太子夸赞,一向被人认为是平庸之才的马德仁,一扫过去的阴郁。
  唯一有点落寞的是吴襄。
  虽然他是精武营的主将,但却并没有参加什么血战,一直率领援兵在后方急赶,除了在战场扫尾,收拢俘虏,一场真正的血战也没有参与。
  不过吴襄心中清楚,自己这个精武营主将也就是一个门面,太子能带自己到开封,已经是荣耀了,因此他也并不是太在意。
  当太子的车驾出现在营前时,吴襄,马德仁,李顺带着营中众将,急急出营迎接。
  此时天色渐黑,火把照耀之下,马上的太子看起来很疲惫,但依然微笑着同众将打招呼,进到中军帐,一一详细询问军中事务,从粮草到俘虏,都巨细靡遗。正好是晚饭时间,于是太子就在帐前摆开桌子,燃起篝火,和众将一起聚餐,营中把总以上的将官、军需军法官、思想教导官、都被召到了帐前。
  席间,欢声笑语不断,开封大胜,所有人都心情大好,更何况领军的是太子,一旦登基,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从龙之功,前途不可限量。所以越发的要积极表现。朱慈烺端起酒杯,再一次感谢诸将的奋勇和浴血,目光扫过阎应元张名振徐文朴魏闯等人,心中满是欣慰,这几个千总都是合格的,尤其是阎应元,贾鲁河一战战出了气势和威风,十一月应对建虏入塞,还有硬仗要倚仗阎应元。
  阎应元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坐在众将之中,总是默默,除非太子发问,又或者是同袍敬酒,他才会客气两句,大多数的时间,他都沉默的像是一尊雕塑。
  司马迁曾经评价飞将军李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思是李广将军是一个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喜欢说话的人,但深得部下爱戴,就好像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2/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