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山海(校对)第9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9/1065


仓颉字也正式更名为汉字。
诸夏的会盟从上午持续到傍晚,在立法,立制,竖立道德仁义的标准,随后再宣布一些人事调动,以及大臣任命,甚至规范了一些必读的读物之后,终于结束。
在熊熊篝火之中,饭菜被送到各位参加会盟者的面前,这是最后的礼仪,坐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同进食,是为亲族一体的表现。
王者食太牢,州牧诸侯食少牢,其他人等随意吃喝。
巴山的那两头羊被大鼎煮成羊汤,分给每一个人吃食,而洪州出产的饮料,在宴会上极受欢迎,引得好评如潮。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找不同
纳布来到那块木板前,恭敬的对妘载行礼:
“我以为制作出这块木板的人,应当是一位苍老的智者,没想到居然是一位如此年轻的王者。”
“东方的王,伟大而崇高,请指引迷茫的我等。”
妘载觉得这位老神灵很有礼貌,询问道:“请问你是从大夏之地而来?”
“还是从大夏的更西边?”
纳布略有诧异:“实沈大人才刚刚回到这里,您难道早已知道,大夏之西还有国度?”
“我知道,在西方有一片,西方的西方还有一片.....我更知道,天地是个圆圈,无论是浑天还是宣夜,大地始终是个球形。”
浑天说与宣夜说,亦或是真实世界,无论山海世界属于哪一种,脚下的大地是个球形,这个早已经在十几年的地理观察与天文勘探中,有了确定的答案。
“大地上到处都有文明,正如同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一样,这都是为了生存而想出来的方法,而犁具与轮子,也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开发出来的工具。”
纳布很是惊讶。
天地是个球形,这种道理在此时的古苏美尔地区根本不存在,不然也不会出现“天下四方之王”这种称呼了,大地是扁平的,这是上古诸民无论哪个文明的共同认知。
而在宗教作为主导的部分文明当中,譬如古埃及人认为宇宙的模型图,大地是神披植物的男神西布的肉体,天穹则是姿态优美的女神吕蒂。而大地犹如天井,周围尽是耸峙的高山,中间低洼平坦的地方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日月星辰悬挂在天井的上方,照耀大地,大地四周为水包围。
而在天文历法上的造诣,其实几个古代大文明的水准都相差不大,至于古苏美尔人知道太阳系所有行星这种谣言,对不起,这其实是巴比伦人的成果,而巴比伦人距离古苏美尔人,在时间上系最短也相差三百年,实际相差的岁月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而且金木水火土五星用肉眼就能看到,这一点上,也并没有什么好夸赞的,夏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早已证明东方的土地同样有关于五星运转的记录。
随后妘载听完了纳布的自我介绍,也确定了这位异世的神灵,果然是从苏美尔地区,从两河流域而来的。
那块泥石板已经可以说明许多问题了,这和东方地区的习惯不一样,这里的人习惯书、占卜,于甲骨或竹帛上。
而此时的苏美尔地区陷入黑暗时代,与东方的黄金时代正好成为反例,古老的苏美尔邦国被阿卡德人所毁灭,神灵的名字也被阿卡德人篡改成自己希望的模样,而后在这几十年内,阿卡德人现在又被山中钻出来的库提人所打崩了。
而这帮库提人,他们只会打人而不会统治,在上古历史中很快就消失于两河流域,但他们并不是灭亡了,而是东迁了,变成了吐火罗人!
而在中国他们有更熟悉的名字,周朝称他们为禺氐,而秦汉之时,他们的名字更为响亮,只不过这个响亮是被匈奴人揍的找不到北而传扬开来的!
他们就是“大月氏”!
大月氏每一次的迁移,都会造成一个或者多个中亚王朝的衰落或者灭亡,然后大月氏屡次东进,最后的结果不是遇到了匈奴,就是遇到了乌孙,然后和这两拨游牧军团使劲扯皮.....
当然,大月氏最后在东西交界处反复的迁徙横跳,经历数千年之后,最后还是成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强大帝国,也就是贵霜帝国。
“所以,你想要观看这块木牌下所有的内容,以此来寻找救国救民的道理?”
妘载笑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该使用的制度,你可以在现在已翻开的木牌中,找到对应你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吗?”
纳布看着那块木板,他坚定不移的指向其中的世袭制,又指向了世袭制边上虚线引导的一个下位木牌,写的是奴隶制,然后发出了轻轻的叹息。
两河流域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灾难,就在几十年前,从山中钻出来的库提人就像是石头神的化身,将阿卡德人打崩之后,顺便也灭亡了在南部地区苟延残喘的乌鲁克第四王朝,终结了苏美尔最后一位王的统治。
众神也陷入黑暗时代的泥潭,难以寻找到解救的方法。
纳布离开那片土地,来到东方的大夏,又跋涉太阳之山,终于来到更东方的广袤大地上,此时他坚信,自己能够在这块木板上找到想要的答案。
奴隶制是社会的制度,世袭制是政治的制度。
纳布没有想过,在遥远的东方居然能找到关于社会与政治的详细描述,其中很多事情和问题,都完全符合他们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情况,而经过询问,纳布才知道,原来这片土地上,奴隶制一直都存在,但一直都没有能成为主流。
纳布认为,这种原因,或许是起源于这片土地上,二百年前发生的“绝地天通”事件。
于是,在新的时代到来之后,一直存在的,但不兴盛的奴隶制被废除了,奴隶社会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一直以来承担生产重任的不是奴隶,而是正常的民众。
“如果把一切工作都交给奴隶干,那么你就不能给他们先进的生产工具,否则他们就会抡起铁制的锄头,把奴隶主一锄头砸死。”
“所以,为了进步,而放弃了大量使用奴隶,反而是在祭祀的过程中,用对外战斗获取的奴隶来进行祭祀,而由于血祭之风过于旺盛,一位叫做颛顼的帝,废除了这种风气。”
纳布进行总结,最后得出的简单结论,却让他久久无言。
那就是,奴隶的存在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东方的这些人为了继续前进向下一个时代,主动放弃了使用奴隶!
前进,前进!在实现大同社会之前,不会停下来!
禅让制为此而产生,不已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故有人披山疏泽,治理洪水,有人修筑堤坝,阻挡天灾,有人奋不顾身,追日而死.....
不相信有跨不过去的阻碍,不相信有闯不过的灾难!
第一千二百章
圣经旧约
在纳布陷入深深思考的时候,妘载在一旁告诉他:“不必把所有人认为都是英雄人物,英雄依旧是茫茫千万人才会走出一个人,只是制度的产生是适应生产力变革而出现的,奴隶制也是如此。”
“纵然过去的氏族城邦社会很理想,但我仍旧要告诉你,奴隶社会是更高级的社会。”
纳布看向妘载,这一点上他是承认的,使用奴隶之后,贵族的财货更多,总之一切都在向好的发展,只是这种发展有着一些限制。
即使进步了一点,那也是进步,是从野蛮到文明的一个转变,纵然这个文明是吃人的文明,是鲜血淋漓的文明,但文明的发展中,有些事情是必然会发生且无法绕开的。
天不会突然降临强大的武力给你,大羿这种BUG人物说到底在整个世界的英雄史诗中都是少见,而且即使是这种BUG人物,也会被一根桃木棒子敲死,就像是金刚不坏的阿喀琉斯也会被脚后跟的弱点所拖累一样。
妘载:
“奴隶所带来的,并不只是贵族财产的增加,奴隶解放了一部分的生产力,所以就会涌现出一些思想家,这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人会胡乱思考,最后搞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再把社会缓慢向前推进一丢丢。”
“这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产生分工的结果,这就是奴隶制社会产生的精神文明结果,但我想要说的是,只要你人口够多,生产力够强,那么比奴隶制社会更高级的社会,也是依旧拥有这个条件的。”
“所以,劳动分工以及文明跨步,奴隶制社会不过是文明时代的最低等要求而已,也是最容易跨入的,只需要你集结一千人,然后打崩一个一百人的部落,把他们全部变成奴隶,那就凭空解放了一百个人的生产力。”
“当然实际情况是比这个要复杂的,不能以简单的加减法来举例,这个时候我建议你设立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再做一套完整的数学考卷....”
“所以说,步入奴隶制社会,只是文明社会以及生产力进步的最低一个层次,在我们的土地上有个词汇叫做‘削足适履’,每个地方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是因地制宜而产生变化,不可以作为共同的例子,毕竟我能一步走十米,就没有必要再一步走一米。”
纳布接受了妘载的建议,他觉得这位东方智慧之王的思想,所提出的一切建议,一定是有其道理所在的。
只是,当他看到那些数学试卷题目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沉迷当中....
毕竟他是掌管书籍与知识的神灵,这些考卷就是知识的体现,而妘载也是第二次看到初次做高等数学题而不迷糊的人....
纳布恭敬道:“我会把这些数学题全部带回故国,想来这些题目也能成为拯救国家与神,以及一切民众的智慧之术。”
而对于国家的现状,纳布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选择。
很显然,按照这位东方智慧之王的说法,纳布已经明白,苏美尔地区的生产力还远远达不到晋升下一个时代的标准,尤其是现在还处于黑暗时代当中,到处都是饥荒和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神灵的神庙也被破坏毁灭。
这让他有些失望,但很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这也是情理之中,期望一瞬间就找到改天换地的方法是不现实的,即使用绝对的武力控制了局面,最后也会因为制度过于错误而被其他人推翻毁灭,更何况那片土地上并没有一个拥有绝对武力的人。
于是他开始在这块木板面前钻研。
并且听取了妘载另外一个“重要的建议”!
“既然是乱世,当用重典!”
沉疴用猛药,乱世用重典!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所谓治乱世,用重典,主要意图并不是用“重典”威慑犯罪。
毕竟都乱世了,人命比草贱,朝不保夕,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典再重也无非就是一死而已,本来活的也没什么滋味,死又能如何?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用重典的真正意义在于降低司法成本。
简化法律,大幅拉低死刑线,既便于宣传,也便于操作。
“那.....是....这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9/10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