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33

  在某处山梁与天幕交连之处,仿佛黑色浪潮般的无数身影从小而大,从模糊而清晰。
  那是数以万计的骑兵绵延不绝、汹涌而来,他们涌动着,翻卷着,漫过莽原、漫过起伏的河谷和丘陵,漫过无数或宽或窄、曲折蜿蜒的道路。他们所持的黑色、红色和黄色的军旗在漫卷的尘沙中随风飘扬着,仿佛云海激荡。他们的铠甲和头盔,随着无数战马的奔腾而起起落落,发出森寒而冷酷的光芒,就像是身躯庞大到不可思量的龙蛇正在翕张鳞甲。伴随着他们前进的,是铁蹄踏地的声音、马匹嘶鸣的声音、甲胄撞击的声音、传令兵往来呼号的声音,种种声音混杂成震耳欲聋的轰鸣,仿佛上古异兽发出怒吼,威势足以震动天地!
  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威势之下,谁能够不动摇?谁能够不畏惧?
第十四章
冲刺
  雷远身边的骑士们,有几人下意识地牵动马缰,导致战马暴躁地打着响鼻,连连旋转身躯;又有人慌乱地拔刀出鞘,却左右窥视,仿佛马上就要纵马奔逃。队列较后方,李贞已经哇地哭了出来。
  甚至连郭竟也脸色煞白,雷远看得到他双手青筋暴起,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恐慌情绪,但他的眼神暴露出这努力并未完全成功。或许因为郭竟是久经沙场的战士,所以他比旁人更能了解这样一支大军所代表的、泰山压顶般的实力吧。
  “这……这怕不得有一万骑?不,或许有将近两万!”郭竟喃喃地道。
  这样大规模的军队行动,铺开的正面宽达数里,将会占据几乎每一条可以纵骑奔驰的道路;而各种侦骑、斥候往来,必然犹如天罗地网。郭竟忽然跪倒在雷远面前,颤声道:“小郎君,我不该提议在此处休息的!我们本该……本该……”
  本该一口气竭尽战马的体力,赌运气奔逃吗?这主意现在看来不错,可是谈这个还有什么意义?毕竟当时谁也没料到曹军规模如此巨大,何况谁又能保证,一定能在虎豹骑的追逐下逃得性命呢?雷远竭力压抑住内心深处的慌乱,维持基本的镇定;他深深吸气,又深深地吐气,让自己过于激烈的心跳缓和些。
  雷远沉声道:“起来!你不必自责。曹军的数量如此巨大,我们无论怎样选择,都有危险。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脱身。”
  郭竟咬了咬牙:“不如我带几个人先冲出去,吸引曹军的注意,然后小郎君你再行动!”
  “没有用的。”雷远摇了摇头。
  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是最可怕的杀戮机器,大规模的武人一旦集结行动,便自然产生摄人心魄的威严。古时兵书中多有提到“军气”的,所谓“气与天连,此军士众,强盛不可击”云云,大体都是对森然军威的艺术描述。是以,当此数十人面对数万众之际,雷远完全能理解部署们的骇然不能自已。哪怕这些部属们的慌乱,再一次暴露了雷远本人的渺小和无力;他早就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有清楚的认知,也没有指望过自己招揽的亲卫个个都是胆色超群的猛将兄。
  不过,现在雷远本人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他转回身来,看着犹自面带仓惶神色的部下们,慢慢地道:“诸位都知道,吴侯已然退兵,而曹公来了。这些年来曹公东征西讨,所到之处百姓流离失所、尸积如山。前日、昨日我们去过的村社,此时多半被毁了。许多百姓都已经身首异处,脑袋变成了曹军的功勋。我想,曹军酷烈如此,家父与江淮豪右们断非对手,接下去的事无非想办法尽快撤退……如果撤退不了,便投降;如果投降不了,便引颈就戮。由此来说,我实在没有理由再要求各位如何如何。各位畏惧曹军,那更是理所当然。”
  如此悲惨的现实,被雷远心平气和地缓缓说来,言辞平实坦然,对部下们的失措也予以安抚。于是,部属中有人莫名地感到安心;但也有人悲愤交加,如郭竟这等素以刚勇自诩之士,几乎已将要咬碎满口牙齿。雷远的言语落在他耳中,似乎每字每句都在斥责他的胆怯,让他觉得羞耻万分。他亢声道:“曹军虽然势大,但小郎君如果用得着我们,难道我们会吝惜一死吗?”
  雷远向郭竟摆了摆手,继续道:“生死有命,无需在此奢谈。今日我们轻骑数十面对曹军万众,纵骑奔逃,把命运托付给虚无缥缈的运气,这是最容易的选择,却未必是有效的选择。我在想,我们或许可以试试其它的办法?”
  几名扈从一齐问道:“小郎君,你有什么办法?”
  曹军的大部队渐渐接近了,无数人马行动所发出的轰鸣声几乎贯耳而入。这片树林未必能够遮掩众人多久。
  而雷远丝毫不动,他的眼睛里几乎要放出光来,仿佛一股如钢铁般不可摧折的气概蓬勃而生,令人不敢逼视。他伸手指着汹涌而来的曹军,大声道:“曹军铺天盖地而来,前方虽然遍布侦骑,但其行军阵列本身却难免松散。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不往东,而是直闯西面,从曹军的缝隙中切入,然后折向南方进入深山!这个办法骇人听闻,其实却比向东奔逃要有把握的多……怎么样?你们敢不敢跟我闯一次?”
  江淮豪右们扎根于地方,多年来不断聚啸亡命,其中的佼佼者多尚粗猛刚健之风,不好文质。这也是平日里雷远较少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他太习惯用智慧、用谋划来实现目标了。然而此时此刻,帮助雷远下定决心的,不是对利害的推算,而是直面刀山剑海的勇气。
  有人低声道:“往西的话,具体走哪一条路?是不是能给我们讲讲?”
  “我自会随机应变,无须事前多讲!”雷远扫视着扈从们,再次问道:“我只问,你们愿不愿跟着我?敢不敢跟着我?”
  “小郎君,你怎么想,我就怎么干。”郭竟沉声道。
  樊宏樊丰兄弟俩对视一眼,各自点头。
  其余众人也陆续咬牙:“不妨试试!小郎君,我们愿意跟着你,拼一次!”
  “好!”雷远不再理会他们,将视线重新转向西面。
  这时候,曹军的中军大队也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密如蚁聚的步卒不断从各处山梁或洼地现出身影,一队走完,很快又是一队,仿佛没有尽头。他们缓缓前行,矛戟如林高举,无数面军旗随着他们的步伐起伏,仿佛密云翻滚不休,蔚为壮观。步卒们的队列较之骑兵们更加铺开,他们沿着许许多多的道路前进,仿佛一道道细小的、黑色或红色的水流,一点点地渗透入大块松软的丝绵。
  而在无数步卒的簇拥之下,一道数丈高的华丽麾盖凌空矗立。距离毕竟远了些,雷远竭力辨认,也看不清那麾盖左右旗帜上的字样;却能分辨出麾盖四周侍从着的骑士不下数百,都身着光灿耀目的铠甲、披着各色锦袍,就连胯下骏马所用的鞍鞯笼辔等物,都在凌晨灰蒙蒙的天光下,隐约反射出光芒。毫无疑问,那里必有曹军中地位极尊的将帅驻扎,甚至……可能是曹公本人所在!
  雷远感到自己额角的血管微微跳动,那是情绪激动的表现,也是心脏在猛烈搏动着,将滚烫的血液泵入大脑。或许是某种神奇的天赋吧,越是在这种紧张到极限的环境里,雷远感觉自己的思路越是敏捷,越有判断力,甚至最终能够到达常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曹军确实规模巨大,雷远粗略估算,仅仅眼前看到的步骑,便各有三万以上。然而,军队的越是规模巨大,其行动越会受到复杂地形的限制。数十年的战乱,使得豫州南部荒废得不像样子,原本有序的阡陌道路倒退回了苍莽之状,又被不计其数的坡地、丘壑、森林、河道、沼泽割裂。这迫使曹军将大部队拆分成无数较小的单元,在极宽大的正面、沿着无数道路分头前进。但他们一来终究不能熟悉所有的道路走向;二来还要考虑部队之间的衔接调配,于是就在这宽大的正面之中,难免疏漏!
  雷远抬眼看了一下曹军的左侧,他看到一支身披重甲的曹军步卒沿着沼泽的侧面前进,渐渐迫使其余部队都向北面的道路偏移;他又瞥了一眼右侧,他看到一队骑兵走到了某处道路尽头,被荆棘所阻,一时动弹不得。
  此刻,在他的视野范围内,一队队曹军的行进方向、速度清晰可辨;而其轨迹仿佛化为肉眼可见的线条,在起伏变化的广袤地面上飞速穿行,与密如蛛网的道路渐渐重合,两者彼此印证之后,寥寥可数的几条路线、那几条能够避过沿途曹军的路线便凸显了出来!
  雷远深深吸气,深深吐气。直到某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节点,他突然飞身上马,大喝道:“跟我来!”
  战马嘶鸣声中,他催动马匹,向着曹军的方向疾驰!
  自郭竟以下二十余骑没有任何迟疑,紧随其后。
  所有人一开始就将战马奔驰的速度催到了最高。这支骑队就像是一支小小的箭矢,向天空中夭矫盘旋的巨龙飞射而去。
  “跟我来!跟我来!”雷远俯在马背上大声喊着,声音才出口,好像就被疾风吹散了。
  “跟上!跟上!”身后隐约传来郭竟的咆哮。
  雷远顾不上回头,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前方,带领整支队伍在冲刺中不断调整方向。
  骑队飞快地翻越了一座缓坡;又以河堤为屏蔽,沿着干涸的河道奔走了半晌;河道转弯处,他们跃马而出,又直扑进一处林地,在林地中天然的空隙间穿行。他们隔着横生的荆棘密林与曹军骑队擦肩而过,又恰巧没入沼泽边唯一干燥的通道,避过了某位曹军斥候的警惕眼光。片刻之后,他们又险之又险地从两支庞大步卒队伍的首尾之间越过,步卒们只当他们是己方骑士,完全没有怀疑;直到领兵的军官疑惑奔来,才开始七嘴八舌地讲述。
  雷远的脸上、额头都冒出了大量汗水,他甚至感觉得到体力的迅速消耗。于是他忍不住发出低沉的呼喝之声,似乎这样做,就能把长久以来积压在心中的彷徨和恐惧都转变成胸中熊熊的火焰,支撑他继续冲刺;他仿佛也燃烧了自己的所有精神和智慧,只为了支撑这个胆大妄为的、十死无生的疯狂行动!
  红日在这一刻喷薄而出,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雷远猛夹马腹,再度催马,快了,快了,他毫不吝惜地压榨着战马的体力,投入到下一段冲刺,然后是再下一段。
  某几支处在稍外围的曹军终于发觉了雷远等人的动向,在迅速确认这支骑队并非任何一部曹军所属之后,十余面用以标志敌军动向的旗帜猛烈招展起来,急促的号角声此起彼伏,提醒全军有敌来犯。
  纵使是再行军过程中,曹军的警戒并无懈怠,各路兵马的布置也井然有序,如果是寻常敌军来犯,曹军在顷刻之间,就能让他们死上一百次一千次!然而雷远这一队人的速度毕竟太快,穿行的方向毕竟太刁钻,人数规模毕竟太小,这使得曹军的反应再怎么迅速,也抓不住他们。就在极短的时间以内,一根微不足道的细针,已经刺破了天罗地网!
  曹军绝对是训练有素的强兵,一旦确定有小股敌人渗透,立即做出了快速应对。当雷远等人如旋风般掠过那支簇拥着华丽麾盖的部队时,整支部队发生了肉眼可辨的骚动,像是某种猛兽突然惊醒。随着某些将校的呵斥,向着雷远这面的步卒们迅速止步,将原来行军时的队列变成了防御阵型,随即数以千计的刀盾手快步前进,在阵型外围增加了一道弧线。
  密集的点点银光在阵列后方闪动,那是弓箭手们拉弓搭箭。雷远知道,下个瞬间,密如雨点的箭矢就会笼罩在自己这支小小骑队的前进道路上,将敢于继续突进的任何人射成千疮百孔的尸体。
  曹军的反应完全在雷远的意料之中,好在他只是想穿透曹军各部的缝隙,抵达南方的山区而已,并没有打算真的去冲撞敌军队列。但是,既然距离军阵之中的曹公,或是某位曹营贵重将帅如此之近了,雷远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个更加胆大妄为的想法!
  雷远猛然勒转马头,沿着曹军弓箭手的射程范围以外横向奔驰,随即取出了背负的弯弓。
  张弓搭箭,一箭斜飞!
  雷远纵声呼啸:“江淮野人,向曹阿瞒问好!”
  一箭既出,雷远毫不耽搁,拨马就走。与此同时,紧随在他身后的二十余骑也反应了过来,他们同时发箭,二十余道银光划破晦暗的天空,噼噼啪啪地打在刀盾手们的队列中,顿时引发了零星几人惨叫。
  郭竟、樊宏等人一齐高呼:“江淮野人,向曹阿瞒问好!”
  呼声轰响,仿佛战鼓在空气中往复鼓荡。而大军层层簇拥之中、麾盖之下,一名气度威严的锦袍中年男子勃然发怒:“竖子,竟敢如此无礼!”
第十五章
英雄
  身处数万大军重重遮护之下,却遭敌将直抵中军放箭乱射,那些扎进己方士卒身躯的箭矢,简直就像扎在全军统帅的脸上;更不消说“阿瞒”云云,是在大众之前赤裸裸的嘲弄。
  中年男子一时惊怒交加,盯着雷远一行骑队的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或许是因为年龄渐长的缘故,又或者是长期戎马疲惫的影响,这数月来他比旧日要暴躁许多。一旦情绪激动,又常常诱发头风,眩晕疼痛交杂,难以忍受。
  伴随着喝骂,他随手将一柄装饰奢华的带鞘短刀猛砸在车辕上。刀鞘表面精心镶嵌的各种瑰丽珠玉被强力崩飞,噼噼啪啪地掉落在车箱的地板上,然后又滚落到地面。
  朝阳映射之下,这些色彩斑斓的珠玉反射出华美的光芒,显然每一颗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围侍在周围的百余名持戟甲士目不斜视,身躯也纹丝不动;反倒是中年男子本人愣了一下,怒气瞬间消散了不少。他心疼地看看手中被无意破坏的短刀,又看看满地散落的珠玉镶嵌之物,叹了口气,随即从车上下来,弯腰将珠玉一颗颗捡起,攥在掌心里。
  此时整支大军都已被惊动,远处各营接连调整位置,数以千计的骑兵奔驰来去,激起尘土飞扬;而他所在的大军本队则紧急在外围竖起木栅、设置鹿角拒马等防御措施,其状如临大敌。
  中年男子却似乎并不在乎。他眯缝着双眼仔细看了看地面,发现有几颗珠子滚到车彀的后面去了,便附身一手撑地,另一手去取,混不介意锦袍上沾了泥土。中年男子的身躯矮壮,肚子也鼓鼓囊囊,很有些发福的迹象,因此蹲下时的动作颇为不雅,但因他举手投足都很随意,反倒显出一股怡然自得的霸气来。
  一名青衣小帽的侍从这时刚从车驾后方赶到,眼看中年男子如此,几乎吓得腿软,连滚带爬地狂奔上来帮手。于是中年男子将掌心里拢着的十几颗珠玉交给侍从,抖了抖袍服下摆的灰尘,毫不讲究地一屁股坐在车板上,双腿垂荡晃悠着。
  雷远没有猜错,这中年男子就是曹军的统帅,也就是征战天下二十载、芟夷群雄略尽的大汉丞相曹操本人。
  就在数日前,他从南阳动员大军火速东行,意图救援合肥;奔走至半路,却听闻孙权竟然不战而逃。换做旁人,这时候理所当然就不必再着急了,多半就下令缓缓行军;但曹操的性格中有其执拗暴躁的一面,他不仅没有因为孙权的退兵而放缓进军步伐,反而更加严厉地催促全军加快脚步,甚至他本人也亲率部属身往大军前方催促……没想到这样一来,各军各队都只顾着尽速前进,导致原本严整有序的队列出现了空隙,当场就遭小股贼寇潜入,来了这么一出迎面羞辱的戏份。这样的事情,在曹操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还是头一遭。
  若干文臣武将急匆匆自各处汇聚来时,曹操若有所思,垂首不语。
  早有侍从取来草席,于是众文武分成左右两列,正襟危坐。能在此处落座之人,有身经百战、久历锋镝的沙场猛将,也有善于运筹帷幄、足食足兵的高官显贵;这些人一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英杰之士,却偏偏在此噤若寒蝉,使得气氛顿显严整肃杀。
  片刻之后,曹操问道:“现下情况如何了?各营可有惊动?”
  有一将起身出列,回话道:“来敌数量应该甚少,除了本营以外,并无其它滋扰。因此各营俱无损失。末将已分派亲兵四处巡查局势、安抚诸军,务使士卒镇定、部伍行军如常。”
  说话之人身材高大,猿臂宽肩,阔面虬髯,相貌极有威严,乃是典军校尉、行领军夏侯渊。他是曹氏亲族中极其善战的名将,素来位高权重;此番出兵,是他随侍曹操左右,督领众将,并具体负责有关大军行动的一应安排。
  “来敌的数量必然甚少,否则就不会在阵前叫骂,而是直取老夫的首级了。”曹操睨视夏侯渊一眼,淡然道:“至于巡查局势什么的……贼人如此稀少,难道还敢鏖战不退?既无后继战事,众将自然会去安抚部属,要你巡查做甚?”
  曹操说话语调很平和,听不出特别恼怒,然而夏侯渊额头隐约见汗,立即深深拜倒:“都是末将失察,请丞相恕罪。”
  “起来!”
  曹操不再理会他。
  或许是觉得有寒风吹过,曹操往车辆的边厢靠了靠,侍从慌忙取来一领裘服,小心翼翼地为他披上。曹操拢了拢裘服,将双腿盘缩到一起,双眼微闭,脸上露出舒适的神情。
  随后,他转向文臣一侧问道:“各位,对此事有何高见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