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733

  只是……雷远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期待。正因为在这个乱世中看到了太多的冷酷和狰狞,他才会格外期盼美好,甚至幻想从婚姻中得到一些上天的恩赐。所以,或许不该这么着急?
  他拿起茶盏,小口啜饮,又慢条斯理地添了水:“谁和谁联姻?伯玉,我正在服丧,恐怕不合参与此事。”
  习珍笑道:“如果我家的女儿能够嫁给续之,那是再好不过。可惜续之的婚姻大事,轮不到我们安排。”
  “所以……”习珍拍了拍自己的胸口:“续之觉得我怎么样。”
  “什么?”雷远吃了一惊。
  习珍稍整袍服,向雷远微微躬身:“听说续之有个异母的妹子尚未出阁。待到孝期满后,我娶她为妻,如何?”
  雷远沉思了片刻。
  站在宗族联姻的角度看,两家宗族确实有合则两利之势。站在婚姻双方的个人角度看呢?习珍无论是家世、相貌、才干、性格,都可称荆楚佳士,堪入雷远之眼,既然是地位相当的两族联姻,也不担心他苛待了自家妹子。至于自家那个异母妹,雷远想了想,除了名叫容姬、相貌尚属清秀、有些胆怯以外,竟然想不起其他具体的情况来。
  这个陌生的亲人,下半生的命运就在此时决定,雷远觉得有些荒诞。但他自然不会说什么需要自家妹子决定的蠢话。自古以来,婚姻大事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雷绪既已离世,雷远长兄如父,自可以代之安排。非要说些别的,那就等于是砌词拒绝了。
  雷远想了会儿,慢慢地道:“我以为,伯玉此议甚好。然而两家联姻,乃是大事。我这边又在服丧期间,所以不必着急。相关之人心中明白即可,待到时机妥当,再依照礼数而行。”
  习珍大喜:“我是襄阳习氏嫡脉,娶的乃是正妻。自然一切都循礼来办,续之尽管放心。”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安排
  既然约定了婚娅,双方的关系又近了一层。
  此后双方再聊,便以兄长贤弟相称。其实以年齿而论,习珍比雷远要大一岁,但他打着妹夫的旗号,非要自居为弟,雷远也是无可奈何。
  当晚雷远设宴招待蛮王沙摩柯,习珍作陪。
  沙摩柯最近研习汉家衣冠制度,颇有收获。来到府里的时候,果然带着二十名护卫持大戟翼护左右,可谓气派堂堂。即便是在酒宴时,他还特意将之排布在堂前,频频自矜问道:“诸位,如此可显蛮王的威严乎?”
  居然连之乎者也都会了,着实厉害。雷远忍着笑,和习珍一齐赞叹。
  习珍夸了几句,忽然又道:“可惜衣着与武具不配,稍有缺憾。”
  不待沙摩柯询问,他便召唤左右取了一套服饰来,使沙摩柯的护卫换上。这一套乃是汉军精锐武士的装扮,有装饰以鲜明长羽的鹖冠、有形如直裾的襜褕,还有皮质的裨裈和靴子。这是用上等布料精制而成的崭新货色,虽然不似蛮夷惯常的五色短打那般鲜明,但其威武雄壮的气概,却强了不知道多少。再与这蛮族武士的凶悍相貌匹配,就连雷远身边扈从,看上去也颇有不如。
  雷远使那蛮人护卫作刺击、砍杀的姿势,啧啧称赞:“真是龙马精神!”
  他又转头睨视习珍:“伯玉,蛮王的护卫有二十人,若二十人皆作如此打扮,那蛮王才真正有几分王者的威风!”
  习珍掂着酒盏,豪爽地挥了挥手:“这算甚么,我便赠送蛮王二十套服饰!”
  沙摩柯始终瞪着这名护卫,看得眼珠子都快跳出来了,听得习珍如此说来,不禁呵呵大笑。
  次日习珍亲去沙摩柯的驻地,提出要征募蛮兵数百,沙摩柯立刻就同意了。这些日子里,他也渐渐了解兵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打算将自家本族打造为精锐。这样的话,其他族群的战士徒然摇旗呐喊,浪费粮食,是不妨遣散一些。
  之后的几天里,沙摩柯与雷远交割汉人奴隶,向习珍交割了四百多名蛮族战士,具体的流程都很顺利。只有一点麻烦:
  自从那二十名戟士打扮齐全之后,沙摩柯无论到哪里都带着他们。他本人每隔一会儿,就要回头去看几眼,自夸自赞几句。终于因为回头次数太过频密,拉伤了颈侧肌肉,随即头晕目眩到了要卧床休息的程度。
  这一来,雷远这边的人口贸易不得不暂停了两天,而习珍趁机从沙摩柯的本族召引了数名精悍的首领,想来沙摩柯看在那些戟士一身装扮的份上,不会与他计较。
  再过几日,习珍启程南下,雷远也及时组织起了一支商队与他同行。
  带领这支商队的,是这些日子颇受雷远看重的管事范巡范伯虞。此人乃徐州下邳人,出身低微,家中世代为青徐大族奔走贩盐,后来因为青徐两州战乱不休,范巡族人星散,他本人意图避难交州,却被山越所阻,后来辗转成了庐江雷氏族中的管事。近期雷远开设乐乡大市,范巡多有贡献,故而得到了带领商队的任务。
  而作为商队护卫的两百人,则是雷氏部曲中的精锐,由雷澄带领。他是正经的庐江雷氏本宗子弟,淮南豪右的不少头面人物都认得他,到了昭陵以后,只靠这身份就足够与各家豪右往来了,必然会有益于习珍在彼处立足。
  之后几日,雷远手边就没什么大事。有辛彬、周虎二人在,他也无须为琐事操心,只要端坐在堂上,批阅卷宗即可。
  某日正在批阅王延呈上来的军文,军文中说,此前在岑坪作战时的伤员们恢复情况甚好,大部分人可以陆续归队。然则其中有些个胆大的老卒,居然和救护营里的妇人勾搭上了,还闹出争风吃醋的事来,请问雷远该如何处置。
  说到救护营,那是雷远在灊山中着手建立的组织,通常挂在王延的管辖之下。这救护营说是一个营,其实并无作战人员,安置在其中的,乃是雷远由淮南至荆州的行军过程中,沿途搜罗的医者。
  因为当代巫医不分,常常有装神弄鬼之徒混迹在这个行业的缘故,每个安置入营的医者都得经过雷远亲自面谈,强调过卫生、消毒、防疫的基本概念,再勒令不得在营里求神问鬼。
  到目前为止,救护营里的医生数量还不多,主要承担伤员救护职责的,倒是一批妇人。这些妇人都是中丈夫或儿子作为雷氏部曲战死,又无亲戚可以投靠的,宗族里已经颁下过抚恤。雷远将她们统一收编到救护营里,一来是为了避免她们因为独身而遭人欺辱,二来也利用她们的细心照顾伤员。反正目前为止,军中所需无非是些刀伤箭创的护理,有这些妇人便足够了。
  至于会有伤员去打妇人的主意……此前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大概阖族奔走之际,人人都觉得朝不保夕,满脑子都是保命要紧,等到如今安顿下来,便生出各种盼望来。
  雷远想了想,将版牍抽出来交给辛彬:“辛公,这事得劳烦你走一趟,最好与有关之人当面谈谈,如果不涉及威逼强迫,能够你情我愿,那未尝不是美事。但若有人肆意妄为,让王延自用军法,无须再做请示。”
  辛彬接过版牍看了看,抚髯笑道:“且不说这件事情的处置。近月来,部曲和徒附百姓中,举办婚礼的确实不少,这是因为生活安定的缘故,也出于宗主治理有方。”
  雷远倒是刚知道这消息,他立即道:“最近我们通过乐乡大市,赚了不少,也该让属下们得些实惠。辛公不妨查问一下,在乐乡迎娶新妇的有多少家,然后以我的名义略备礼物,我们择日走访一圈,以示关怀。”
  辛彬连声应是。
  而雷远忽然想起另一桩事。
  此前雷远与习珍商议两族联姻的时候,习珍曾有句话:“续之的婚姻大事,轮不到我们安排。”
  雷远定下心神,仔细想了想这话的意思。
  轮不到襄阳习氏安排,那便是说,已经有人在安排?既然用了“安排”两字,看来定是地位甚高之人操办,多半是玄德公本人出面。或许公安城中的大人物们权衡过庐江雷氏的实力和雷远的刚毅行事风格,觉得纯靠官职、权位,已经不足以体现拉拢了,必须额外通过婚姻关系来加强彼此的信任?
  这是理所应当,也是迟早的事。真要哪天被安排了,雷远也不打算拒绝,毕竟这是政治义务而非个人私事。何况,以此世的风俗,就算实在没法情投意合,大不了再找个合乎己意的小妻或妾室罢了。
  只不过他确实很好奇:玄德公究竟会怎样“安排”呢?
  正在出神的时候,堂外一名书佐匆匆入来:“启禀宗主,赵云将军遣使,自公安城传来书信。”
  赵云对于雷远,实实在在是有救命之恩的。
  雷远不敢怠慢,起身道:“快请信使。”
第一百九十九章
公安
  信使入来,雷远一看,是在灊山中认得的老熟人了。
  两人寒暄几句,雷远请信使歇息,自将书信缓缓展开。
  信上简略道:数月未见,甚是想念。前次提兵至乐乡,又听传言道,卿之手臂伤势仍未痊愈,我恰在公安城中认识精于外伤的疡医。如君有暇,不妨来公安暂住数日,求医之外,也好熟悉熟悉荆州的风土、人物。
  书信末尾,又仿佛无意地提了一句:因为公安城实在狭促,所以玄德公已经在孱陵扩建了一处巨大宅院,供给孙夫人居住。这便是宽慰雷远,若往公安去,无须因为撞见那位骄横主母而尴尬了。
  其实便没有这份信件,雷远也有意往公安一行。
  此前雷远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乐乡境内的各项建设和整治。但最近几个月,雷氏宗族已经在乐乡立足稳固,之后只需按部就班,而县中的事务又有蒋琬处理得井井有条。所以他开始全面履行护荆蛮校尉的职责,将影响力扩充向荆州西南各地。
  这个过程中,必有与军府、州府协调的地方,必有需要玄德公的僚属大吏和各地地方官员支持配合的地方,一味蛮干是不行的。为此,雷远作为投入玄德公麾下不久的新人,也该拜问一下相关的人员,了解了解他们的性格和处事习惯。
  至于手臂的伤势……
  此前左将军府中的良医何俨照顾雷绪时,也为雷远诊治过数回。何俨擅长用灵枢针灸之术调理各种杂症,他为雷远施以针法和灸法,又提供了某种气味可疑的药膏,让雷远在伤处涂抹。那药膏涂了一阵,现在伤势似乎略有好转,但雷远怀疑,有可能与气候转暖相关,未必全属药石之功。
  上过战场的武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长久难愈的伤患。年轻时仗着生命力旺盛还能坚持;待到衰老,种种伤患一旦爆发,就会丧命……雷远纵不畏惧,也希望尽量避免这种状况。何俨毕竟是个疾医,也就是内科医生,如果公安城里果然有水平高超的外科疡医,那可真值得走一趟。
  既然如此,雷远便不耽搁,便当日回书赵云。他是地方官员,无事不得擅自离开辖境的;于是又向刘备递交了申请,就说近来周边无事,自己打算在公安城里择一居处暂住,以便寻医问药、调理身体。
  后日便有马谡代回书说,左将军府已经为雷远安排好了居处,问雷远何时前来,他好请人相迎。
  既然知道了有落脚之处,雷远便不耽搁,当天就出发往公安去。
  一行人打马不停,沿途只在两处邮驿饮水稍歇。荆州地界宽广,与中原不同。仅仅两县之间,距离便超过百里,亏得庐江雷氏拥有的良马不少,一行人都配备从马,车驾也是双马的轻车,这才能行动如此快捷。
  饶是如此,待到抵达公安的时候,已经将近黄昏,险险要被关在城门外。
  众人赶紧催马向前。
  眼看这股人数量虽少,却都挟弓矢、佩长刀,个个都形貌剽悍,气势逼人,城门处的两队执戟卫士隔着老远就注意到了,有些警惕地凑了过来。
  李贞自怀里取出符信,待要应对,雷远将他唤住了。
  “我来吧。”
  第一次来到这荆南治所,客气恭敬些,总是好的。
  雷远下得马来,将符信递给执戟卫士。
  一名身披铠甲、方面短髭、形貌甚是威武的卫士首领接过符信,打开看看,知道是乐乡县开出的。他又看看雷远衣着外貌,顿时想了起来:“阁下莫非是护荆蛮校尉、庐江雷氏宗主么?”
  “正是。”
  那卫士首领客气施礼:“雷将军远来辛苦了。不知您要去哪里?我来引路。”
  雷远连忙还礼,又说自己与马谡有约。
  卫士首领想了想,他挥手唤来另一名戟士首领:“我领人往左将军府一行,你们好生守把城门,莫要懈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