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33

  雷远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混蛋!怎么不说话!”雷绪嘟囔着,似乎又骂了几句,可雷远根本听不清他想表达什么。
  雷远原本努力去想自己该怎样回答,突然间灵光一现,意识到某桩极其可怕的事实,于是皱眉看看那婢女,厉声问道:“宗主最近经常如此吗?”
  那婢女脸色惨白,露出将要哭出来的神色。半晌之后才道:“这些日子偶……偶尔发作,医师开了平补清神的药剂,服下后睡一觉,就好了。”
  “那你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去叫医师来?去啊!”雷远喝道。
  婢女慌忙奔向后堂去了。
  “来人!来人!”雷远提高了嗓音大声呼喝。
  呼声惊动了门外的人。正门忽然被巨大的力量推开,谢沐和樊氏兄弟互相挤撞着,谁也不愿意后退半步,最终猛地冲进室内。随着他们的动作,两块门扇撞击到墙上,发出咣当一声大响。
  樊氏兄弟立即卫护在雷远身前。看来在这兄弟俩的心中,雷远与父亲见面时的冲突简直是应然必然,从无例外。两人用如此鲜明的态度表示站在自己这一边,与威严的宗主对抗,倒让雷远觉得有些感动。
  而谢沐先急奔到雷绪的榻前,随即回过头来看着雷远,再看看如临大敌的樊氏兄弟,他的脸色瞬间灰败,流露出仓惶而羞愧的神情。
  而雷绪完全无视其他人,他依旧自顾自地喃喃自语,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雷远叹了口气,上前几步,谢沐犹豫了一下,略微退开半步,任凭雷远扶着雷绪的肩膀,让这胡言乱语的老人慢慢地躺下。
  这时候,先前的婢女领着几名医师,捧着汤剂之类的东西从后堂匆匆进来。身为人子,这时候应该寸步不离地侍奉在旁,可雷远觉得自己并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他先是退后些,让出地方供医师们施为,随即从敞开的房门中迈步出去,反手将门扉掩起一扇。
  谢沐连忙追着雷远出来。
  此时,又一名亲卫首领名唤刘灵的也赶到这里,眼看雷远立在院中,刘灵微微一愣,随即挥手让几名部下站的远些。作为追随雷绪多年的侧近,刘灵与雷远打过不少次的交道,算得熟悉……他甚至是对雷远比较友善的几个人之一;可不知为何,刘灵强烈地感觉到,眼前这青年已与原来见惯的文弱形象大相径庭,不能有半点轻忽对待。
  眼前这人毕竟是宗主的儿子!或许他之前不受宗主的重视,可宗主的心意究竟如何,谁也不敢确定;今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小郎君……”刘灵不由自主地单膝跪地,涩声开口,却不知接下去该对雷远说什么。在他身旁,谢沐迟疑了一瞬,终于也伏身拜倒。
  “我绝无怪罪两位的意思,只想确认下家父的病情;另外,这事情除了两位,还有其他人知道吗?”雷远叹了口气,徐徐问道。
  待到雷远离开的时候,已经是深夜。
  王延在自家院落等候得忧心,亲自带人去迎接,半路上撞见了折返的雷远。
  “小郎君……”他想要问一句,却被雷远有力的手势阻止了。
  他只能跟在雷远身后,转头去看樊宏和樊丰,只见一向有些跳脱的兄弟二人脸色严肃。王延靠近过去,尚未开口;樊宏便摇了摇头,做了个捂嘴的动作。
  “延叔,明日一早就收拾行囊,我们要走了。”雷远突然道。
  “是。”
第二十三章
部众
  次日凌晨,院落里的人们就忙碌起来。
  从骑们在前院里收拾着必备的武器、粮食等物。雷远则把一捆捆竹简或绢布排列在一处,再用绳子扎紧。这些都是他历年来的收藏,竹简是一些书籍,绢布则是他自己绘制的地图。书籍以兵书为主,地图主要描绘的是江淮间各处险要所在,那是过去多年游山玩水的成果;还有些则源自于另一世的记忆,雷远将它们都细密地写画在图上,免得自己忘了。
  除此以外,他也没什么特别值得珍视的个人物件了,三两下捆扎牢固之后,他站到后院正房的门前,看着老仆和婢女进进出出,将母亲遗留的零散物品一件件搬出来,放在屋檐下。
  雷远母亲的遗物本来不少,但他在遣散仆婢时将其中绝大部分都分赠出去了,除服以后又整理过一次,将贵重物品封还予雷绪的库藏。现在留下的,都是些零碎物品比如衣裳、首饰之类,未必有什么价值,摆在屋里也只是个念想。雷远在其中看到几把小刀小剑,那是母亲为幼时的雷远制作的。这些东西有什么必要非得带着呢?
  “都烧了吧。”雷远叹了口气,转身出外。
  从骑们起得更早,他们收拾出的行李已在院落中堆了起来。
  王延禀道:“已经让樊宏去找几辆车来。”
  雷远点点头。
  过了半晌,樊宏带着两辆牛车回来了,和他同来的,居然还有辛彬。
  辛彬除了不能实际领兵作战以外,各项事务无所不管,论身份地位,在整个淮南群豪抱团的体系当中,也只逊色于寥寥数人而已。更重要的是,雷远昨日知晓:雷绪的病况唯有辛彬与两名亲卫首领自始至终都如实掌握,故而此人堪称是心腹中的心腹。
  雷远不敢轻忽,连忙步出院门迎接:“辛公!”
  辛彬的脸色青白,顶着两个黑眼圈。近几日雷绪的病情恶化,而他本人又忙于组织撤离,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纷繁杂乱的事务一起,将他折磨得疲惫不堪。这种时候也顾不上客套,辛彬向雷远略行一礼:“小郎君,昨日宗主想来与你交代过。”
  “是,我都知道了。”雷远略微加重些语气。
  辛彬看了看神色如常的雷远,低声道:“前日起,宗主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偶有神志昏沉之状。因为此事干系重大,我等侧近不得不将这消息严密隐瞒。小郎君,你该知道江淮豪右名为联盟,其下大有暗潮汹涌之处,所以还请千万不要泄露,只作一切如常。”
  “辛公请放心,我知道轻重。”雷远肃然答应。
  “好,接着便说正事。”辛彬颔首道:“自从宗主决心带领百姓们翻山撤退,实际负责事务的管事们虽然竭尽驽钝之力,仍然觉得常有不逮。我和几位同僚商量过了,既然小郎君回来了,正好能帮忙分担些。”
  “需要我做什么?”
  “宗主所在的本队今日就将出发,随队带走一批百姓。另外还有几部,也会于今日陆续启程。我想请小郎君出面,负责管理其中一部。”辛彬道。
  “我闲散多年了,骤然担此重任……”雷远想了想:“这样安排,不会给辛公带来麻烦吧?”
  “小郎君不必担心。”辛彬笑了起来:“昨日邓铜吃的苦头,上下人等都看在眼里。因此这安排想是妥当。”
  雷远一时无语。做父亲的决心与他的次子冰释前嫌,然后曾经被剥夺的一切,都要还回来了吗?这可真像前世那些庸俗的小说情节。
  辛彬走近一步,又道:“宗主还告诉我,数日之前小郎君领骑队突破千军万马,直抵曹公本阵,闹出了好大的乱子;以至于曹公因此大怒,传令斩杀了负责斥候的军官,又放缓行军的速度,勒令沿途严密布防。小郎君有这样的才能胆略,哪里还有担负不了的责任。”
  雷远有些吃惊,他真没有想到雷绪还特地将此事通报给了辛彬,一时间有些欣慰,又有些不适应:“只是鲁莽之举,不值一提。”
  “以数十骑扰乱数万之众,这是我平生未见的、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英雄之举。如果这样的惊人之举都不值一提,那我也不知道世上还有什么事值得提起了。”辛彬微微摇头。他扶正发冠,整理袍袖,向雷远深深作了个揖:“或许我们所有人以前都错估了小郎君。但这种时候,希望您不计前嫌,能够为宗族,为数万百姓尽一份力。”
  “不敢当。”雷远侧身避过:“此时此地,唯有齐心协力尔;辛公但有所命,雷远无不遵从。”
  “甚好,那就这么说定了。”辛彬招手从随员中换来一人:“这是我的部下,南阳人周虎。后继一应事务,都由他来协助小郎君。我另外有事,就不在此耽搁了。”
  辛彬匆匆而去,雷远送了几步,便折返回来。
  雷远忽然觉得有点激动。庸俗的小说情节居然真的发生了,他终于获得了期待已久的权柄。哪怕那权柄小的可怜,哪怕在此时此刻,那一点点权柄意味着巨大的危险、巨大的责任。辛彬的称赞又让雷远有些惭愧,他不觉得自己真的做了什么英雄之举,那次向曹军的冲击,在雷远来看只是一次军事冒险罢了。但这几日里他先感受到了扈从们因此而对自己的崇敬,随后又连续受到雷绪和辛彬的夸赞,这使他忍不住有些愉悦,他强烈地感觉到,过去长时间的韬光养晦可以结束了,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进而有所作为。
  但他一时之间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正因为他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见识,所以他更明白,汉末乱世将要进入新的阶段,以天下为棋局的英雄已经渐渐形成鼎足之势,不会再有新棋手施展的余地了。那么,自己可以沉住气去做一枚棋子吗?即便要做棋子,雷远也希望能做一枚忠于内心所想的棋子,但他究竟希望在这乱世中做些什么,实现些什么呢?他还远远没有想明白。
  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茫然,同时却又享受这种茫然。本来前途就充满了未知,一时想不明白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粉碎一切阻碍,坚持走下去,总会有想明白的时候。雷远用力握了握拳,竭力控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因为被辛彬留在这里的部下周虎,已向他微微俯首。
  周虎是个年约三十许的书生,长脸,细眼,鼻子有点鹰钩。他穿着一身皱巴巴的长袍,右肘夹着一叠版牍,没有戴冠,发髻和胡须都乱蓬蓬的,像是很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过了。
  雷远站在他跟前,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他。周虎被雷远看得有些不自在,弯了弯腰,有些讨好地笑笑。
  “周先生?”
  “是,是。”
  “周先生,当此时局,我也不与你矫情。辛公既有所命,可有令符凭证予我?”
  “有,有。”周虎抬手往袖子里去掏,结果肘下夹着的版牍噼噼啪啪落到地上。他连忙躬身去捡,袖子里的木牌又掉了下来。
  雷远也不催促,耐心地等待周虎收拾停当,将木牌双手奉上。
  木牌黑沉沉的,上面用金铜之属嵌了几个字。这东西,便是所谓令符了,虽不如军中铜质的虎符勘合那般正规,倒也算有模有样。雷远将之持在手里,抛了抛,身为雷绪的次子,这竟然是自己多少年来第一次接触到令符,此前不受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这东西由你收着罢。”雷远把令符交给郭竟,继续向周虎发问:“交给我的部民是什么情况?现在何处?”
  周虎垂下头,在一叠版牍中翻翻捡捡,抽出一张来:“小郎君,这一部预计是紧随在宗主的本队之后行动,按照起初的预计,大约有两千五百人。其中包括了宗族所属的部曲近百人、仆婢奴隶三百人;徒附一百四十五户,一千人左右;另外,有两家与我们亲善的豪强也在其中,分别是庐江安丰樊氏、汝南博安黄氏,樊氏人丁大约六百,黄氏人丁约四百余……这些合计便是两千五百人了。然则,这几日里,逃亡到大营投靠的百姓渐多,所以,您还需要额外带上四五百零散百姓。”
  “部曲一百、仆婢奴隶三百、徒附一千、豪强所属一千余、零散百姓数百……”雷远伸出右拳,报一项,直起一根手指:“可是如此?”
  周虎应道:“正是,正是。”
  雷远转向侍立的樊氏兄弟道:“庐江安丰樊氏,是你们的本家吧?”
  樊宏笑道:“樊氏家主名唤樊尚,乃是我们的堂兄。”
  雷远略颔首,继续向周虎发问:“这些人,现在是集中驻扎,还是分散各处?集中驻扎的话,在哪里;分散各处的话,又各自在哪里?”
  周虎这人,形貌中透着一股畏缩,仿佛是个庸人,但此刻手上翻着版牍,口中回报,却又如数家珍,言辞里信心十足,毫不迟疑:“部曲就在东面的寨子里待命,顺便看守粮食、帐篷、被服、旗帜、车马等一应物资;凡我雷氏所属仆婢奴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山下乔家坳左近,分为六处聚住,只待号令,随时可以点齐人数出发;徒附宾客们都提前在南面山口等候,两日前我们在山口设了转运营地;樊氏和黄氏两族无需我们安排,他们在大营中均有宅院,自行收拢部众;至于零散的百姓,小郎君遣人出外看看,顺眼的随便凑四五百,带走便是。”
  “我明白了……”雷远想了想,向王延吩咐道:“延叔你留下,把我们自家的什物都上装车。其余的人尽快结束停当,我们先去东面寨子,汇合部曲。”
  他转向周虎,客气地说:“劳烦周先生与我同去。”
  “应该的,应该的。”周虎连声道。
第二十四章
部曲
  灊山大营是位于群山中一系列城寨的统称。雷氏宗族所占据的,是位于核心处的若干险固城寨,称为军事堡垒亦无不可。这些堡垒南依大山,北面有隘口阻隔。隘口左右数里,各设有一座寨子,呈犄角之势。两座寨子都可以屯驻数百人,现在提供给由各地返回的部曲、宾客之流集中屯驻。
  雷远领二十余骑奔出隘口,不过片刻就到了东面的寨子。寨子的大门没有关闭,进进出出的人各色打扮都有,也不好判断是什么来路、办什么事情,只觉得个个都行色匆匆。门边上有几个管事模样的,带着人维持秩序,登记进出。周虎上前说了几句,几名管事即便挥手放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