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733

  好在这时候新招募的帐下吏都退开了,否则这话落入他们耳中,又额外生出隔阂。
  雷远不禁想到此前乘舟经过临江的时候。没到临江,甘宁在船上整夜整夜地不睡,成天站在船头眺望;到了临江,任凭下属们苦劝,甘宁却绝不下船,绝不踏足故乡一步。看起来,他真是吃过益州本地人的大亏,以至于执念极深了。
  雷远忽然想到了邓芝。
  “益州人固然不那么可靠,城里还有个荆州人呢。”他拍了拍额头,大声道:“含章!含章!先把尸身带回来,另外,立即请伯苗先生来见。”
  夜色已经深沉,邓芝大概是被人从睡梦中叫醒,赶到县寺的时候,脸色十分难看。
  雷远来到堂前迎候。
  邓芝虽只是布衣,却与雷远平礼相见:“雷将军,何事啊?”
  雷远不客套,直接道:“汉昌城遭蛮夷围攻,有人奔来求援。使者已经牺牲,尸身在堂内。伯苗先生可以去看一看。请你来,是想听听你的意见。一者,汉昌城遭围攻之事,是真是假;二者,如果是真,我军该不该救援。”
  邓芝凝视着雷远,沉默不语。半晌以后,他点了点头,登堂入内。雷远陪着进去。
  过了半晌,邓芝勃然大怒地从堂中出来,一边向外走,一边厉声喝骂道:“汉昌县有难,竟不去救……玄德公让你们荆州军来,难道就只是为了吃米吗!可耻!可耻!”
第三百零一章
疑虑
  候在堂下的众人眼看邓芝脸色涨得通红,显然怒极,俱都失色。这位伯苗先生虽然在庞羲府中为客卿,但无论处理庶务,还是剖析事理,都很有才能,素来得到众人尊重的。他出身门第又高,谁也不敢把他当作普通书生看……如何此刻就被气成了这样?
  有几名帐下吏壮着胆子拦住邓芝:“伯苗先生,何以如此?何必如此?”
  邓芝奋臂攘袖指着堂里,高声道:“适才雷续之和我说,他兵力有限,汉昌城如何,完全顾不上了。除非汉昌城里狐笃等人自行杀出重围,否则他只能坐视不管。”
  说到这里,邓芝冲着堂上“呸”地一声,吐了大口唾沫,推开众人,不顾而去。
  眼看着他在夜色中渐行渐远,瘦削的身影渐渐没入黑暗中,听着沿途还时不时传来怒骂,众人无不失色。
  这时候李贞从堂里出来:“诸位,雷将军相召。”
  帐下吏员们连忙列队折返入堂上,但见雷远神色不豫,按剑而立,迟迟不语。身侧的甘宁、两旁的扈从甲士也都肃然。
  吏员们心中惊骇,彼此打着眼色,恭敬排班站定。
  过了一会儿,雷远徐徐道:“汉昌县遭蛮夷围攻,固然是个麻烦……可我们现在兵力不足,立足未稳,暂时无能为力,只能以保守宕渠为上。适才伯苗先生只是急极了胡乱言语,还望大家不要介意。”
  众人都道:“是,将军所言极是。我们不介意。”
  雷远挥了挥手,让众人散去了。
  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城池里的兴修、建设一如往日,本地大族部曲的整编消化,也顺利进行。雷远另外拣选了少量精锐骑兵,以三五十骑为一队,令他们向北哨探,尽力接近汉昌。
  雷远此番深入益州,考虑到地形的限制,不利于大队骑兵奔驰冲击,因此除了自家本队和扈从以外,全是步卒。两千人当中,合甘宁、冯习所部,骑兵也不过三百。此番动用了百余骑,已经下了血本。
  由宕渠至汉昌,沿途并非只有一路,而是顺着南北向的起伏山势,有多条道路可选。只不过宽阔的大路近些,狭窄小路绕行东西两面,稍微远些。
  几队骑兵沿着不同道路北向侦查,然而一两天里,又纷纷返回。
  他们禀报说:“通往汉昌的山道,确实已经被截断了。阻断来往的,既有蛮兵,也有曹军骑士,兵力甚众,旗鼓鲜明。”
  于是雷远号令全城戒严,上至官员、豪族,下至百姓、奴仆,全都清点人头,编组为队伍,分定各队首领;又加急准备石块、滚木、水缸、松明火把等器械;并清点县寺存粮……他依然不出兵,反而摆出了决心固守宕渠城的姿态。
  或许这些动作太猛烈了,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本地人的利益,许多居民在不得不服从的同时,又生出些怨言。
  到了第四天的晚上。
  汉昌县的城头。
  汉昌县城是座小城、土城。
  一场急雨尚未停歇,又把城墙上的夯土带去一层。剥落的泥土混合着水,从密密麻麻的插杆间流淌下去,仿佛整座城墙都在融化,随时都会塌陷。
  泥水淌到地面,被城墙下方横七竖八的尸体阻挡,在城下形成了一个个水洼。水洼里有黄棕色的土,有红色的血,有惨白的尸体,还有很快泛出铁锈、铜锈的破碎兵器。
  因为夜色深了,从城头看下去,只觉得污浊浑黄一片,雨点打在水洼上,绽出繁密的水花。
  狐笃探头看了片刻,从远到近,除了这些水花以外,没有任何活动的东西。好像过去几天围攻汉昌城的蛮夷们,突然就消失不见了。
  他缩回身体,小心翼翼地避过堞口,靠着墙。蛮夷部落里颇有擅射者,其中特别矫健的,甚至以射虎为能事。过去两天里,己方将士在这上头吃了不少亏,现在谁也不敢轻忽大意。
  雨水使得墙体和甲胄都变得冰凉,狐笃背靠着墙,贴紧了甲胄,顿时冷得打了个哆嗦。
  身边的将士也都背靠墙体蹲坐着,好些人转头过来看看,有人问道:“县君,没事吧?”
  “没事……没事!”狐笃挥了挥手,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再过半个时辰就换班了,句扶会带人上来换班。大家下城以后,喝些热汤就好了。”
  有个士卒开玩笑道:“光有热汤不行啊,吃了肚子里晃荡,只顶一泡尿。”
  狐笃瞪眼:“今天有肉汤!我叫人杀了五头羊,煮的肉汤!你就说喝不喝吧!”
  士卒眉开眼笑:“肉汤肯定是要喝的。”
  用五头羊煮的肉场!众人情不自禁地吸溜口水,一时间把雨点落下的声音都遮盖了。
  “就知道吃……”狐笃笑骂道:“一会儿若蛮人攻来,都给我打起精神!”
  狐笃今年才二十岁,去年举的本郡孝廉。因为家族和太守庞羲有些交情,所以谋得了汉昌长的职务。谁想到来到这里没多久,竟碰上这等局面。
  这几日里,他和县尉句扶将城里的丁壮、部曲数百人分作两班,轮番上城固守,又募集城中豪族宾客为预备队,缓急时登城协防。因为组织得力,县长、县尉又得人心,所以连续打退了蛮夷几次进攻。
  在巴郡东部诸县,蛮夷的力量远远超过汉家政权,县长的威令所及,不过城池而已。但蛮夷如果攻城,狐笃并不惧怕。皆因守城毕竟是汉军所长,哪怕兵力薄弱,倚着坚固城池,倒也未必会输给只懂蚁附的蛮夷。
  何况给宕渠得加急军报已经送出去了,计算时日,这两日就该有援军出动。
  想到这里,狐笃忍不住又抬头往外看看,他心道:“从昨天下午开始,蛮夷的攻势就和缓很多,或许……庞府君那边,已经有所举措了么?”
  又一阵风雨吹过,打得垛口处的火把摇曳不止。狐笃的视线越过明灭不定的火把,看到将士们怀抱着刀枪,或坐或躺,虽然个个疲惫,却满怀希望。
  与此同时,雷远和众将正在宕渠城县寺之中,排开一副舆图,指点分析。
  沙摩柯靠在厅堂侧面的坐榻上,拢着毡毯,打着呼噜。
  冯习圆胖的脸上现出压抑不住地疑虑:“将军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蛮夷和曹军真的只是想要攻打汉昌,我们就浪费了两天!”
  雷远微微点头:“我明白……再等一天,若明日敌军再无动向,我们就……”
  说到这里,他忽然侧耳倾听。
  宕渠城中,南北向的主道上,巡丁正击打着木柝,劝呼备火。夜风掠过城头,略微消去些热气。此时正值深夜寂静,进入耳廓的,唯有远处山林间的兽吼猿啼,唯有宕渠水日夜不休的淙淙流响……
  不对,不对,还有其它的声响!越来越近了!
  雷远和甘宁对视一眼,一齐起身。
  沙摩柯的呼噜声忽然停止,他猛地跳了起来,虽然还没醒透,却警惕地四面探看。
第三百零二章
夺城
  片刻之前。
  郑晋站在城头,向远处眺望。今夜的下半夜,由他负责宕渠城的城防值守,他带了几名亲兵,沿着城墙绕了两圈以后,热得浑身出汗,满脸冒着油光。
  他的身材肥胖,所以特别怕热,很不适合生活在湿热的巴蜀,身边的人看着,都替他辛苦。但他本人的精神很好,扶着刀,提着兜鍪,昂首阔步。
  这数月来,他对斥候打探的工作掌控渐渐熟练,日常也受到雷远的信重,虽然还及不上当年樊氏兄弟那般,但隐约超过李齐、王北等人一些。这对从军经历复杂的郑晋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感受,促使他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然后他就看到了远处松明剧烈晃动,那是放在北面的一个哨卡的位置。
  “有情况!”他说。
  亲兵们顺着他的视线望去,有人道:“上下两次,左右两次,有大队人马来了!”
  下个瞬间,他们看到城池北面原本寂静的山林原野之中,传来大队人马厮杀呼喊的声音,这团声音不断地靠近,仿佛有两队人马在深山中不断地缠斗着,一队且战且退,而另一队伴随着令人心悸的吼声,疯狂地追逐、围杀。而两队人马搅动的火光,慢慢地把天光照亮了。
  “鸣鼓,吹号,示警,通报将军!”郑晋大声道。
  几名亲兵狂奔而去。
  原本在城下休息将士们纷纷登上城楼,严阵以待。
  郑晋依旧在城头,他遥遥见到一队人马从黑暗中猛地冲出来,随即又被许许多多的蛮夷挟裹在垓心处。夜色之下,隐约可见那队人马往来冲突,奋力突破拦截,直往城下奔来。
  在他们的后方,蛮夷似乎畏惧城头的汉家军士,追了半里地就放弃了。但他们又不甘心放弃,于是谨慎地慢慢靠近,就像波浪一波一波地涌起,却在距离城池较远处,在城头光影之外堆积起来,聚集成黑色的、乱糟糟的一片。
  趁着这个时间段,奔逃的人马疾走到城下,许多人乱喊着:“开门!开门!”
  郑晋探出头向下看看,问道:“尔等是哪里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