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2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733

  这座城池北面,是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的绵延群山;南面,是同样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大江。皖城位于山河之间,控制着西南面柴桑、彭泽等地到东北面合肥的江畔平原,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数百年来,皖城都是庐江郡的郡治所在。但有强大势力占据此地,就必然对江东形成威胁。
  建安四年时,庐江太守刘勋在皖城收纳袁胤、黄猗等袁术旧部,又召集张勋、杨弘等仲氏政权的大将,一时间声势浩大,几如诸侯。当时占据江东的讨虏将军孙策遂以卑词固求盟好,乘刘勋不备攻破了皖城。
  到了建安五年,孙策病亡,他所任命的庐江太守李术占据皖城,不服孙权的号令。孙权不顾当时江东动荡的局面,立即领孙氏亲族之兵渡江讨伐,一战屠城,枭李术之首,迁徙其部曲三万余人。
  此后多年间,庐江始终掌握在江东手里,直到建安十四年冬季,孙权攻合肥不下,而被蒋济书信所惑,狼狈退兵,江东势力遂遭曹军主力的猛烈打击,庐江也就此易手,落入曹军掌握。
  曹公以朱光为庐江太守,领兵驻皖城。朱光在皖城大开稻田、招揽亡叛,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使孙权深以为骨梗在喉,不除不快。
  去年孙权在东关建设了要塞,以监视驻在合肥的曹军张辽所部,牵制曹军向西南方支援的力量。到今年,江东大起诸军,全力向北,第一个要拔除的曹军据点,便是皖城。
  此时吴侯悠然观赏水军壮景,而从皖城方向,一叶又一叶小舟破浪往返,负责打探消息的斥候轮番登船,跪地禀报前方战况。
  “报!蒋钦将军顺利登城,已斩杀曹军督将,正杀向城池东门!”
  “报!董袭将军遭朱光亲领甲士迫退,将士死者甚多。董袭将军已退下城头,预备招募勇士,再度进攻!”
  “报!吕蒙将军以巨舟直抵城头,兵分五路突进,曹军大败而退,参军董和被吕蒙将军俘虏!”
  “报!董袭将军二次登城成功,已经斩破城池南门,大军入城!”
  “报!吕蒙将军已俘获朱光,城中曹军溃不成军!”
  一名文官向孙权深深作揖:“我军兵锋锐利,一日便下皖城。将军用兵如神,旗开得胜!”
  在他身后的数十名文武一齐拜伏:“将军用兵如神,旗开得胜!”
  “嗯……”孙权轻轻应了声。这一声很快消失在风中,距离他稍远些,就听不清楚。
  臣下们的吹捧,这些年来他已经听得习惯。
  但凡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成就,跳出来谀词潮涌的是这批人;一旦遇到强敌,或者哪方面的进展不如预期,跳出来说“大计不如迎之”的,还是这批人。
  如果每次都把他们的言语当真,孙权这江东之主,早就做不下去了。
  只不过,能够一战而下皖城,的确是罕见的大胜。毕竟这是曹军加意经营过的重镇,以往每次战胜,都是靠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哪有这次以堂堂正正之师、巨石压卵之势一举破城来得威风霸气。
  自从三年前在合肥狼狈失败以后,臣僚们普遍对吴侯的领兵作战之能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在周郎死后达到极致,以至于整整两年间,江东坐拥十万雄兵,却不敢下决心对外扩张。
  好在董袭、蒋钦、吕蒙这些将领锐气尚在。既然他们此番一战破城,孙权已决心要对他们大加拔擢,使诸将能够以他们为榜样,一个个打起精神来,努力拿下合肥!
  又一名斥候满脸激动地禀道:“报!董将军、蒋将军、吕将军已经控制皖城,恭请车骑将军入城!”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后方船队,于是大批水军将士都开始欢呼起来。
  孙权威严地点了点头,抬手指向前方:“开船!靠过去!”
  庞大的船队纷纷起碇升帆,雄赳赳地逆流向前。无数船头乘风破浪,把宽广的水面割裂成细长的一条条。船队渐渐接近皖城,水面上渐渐看到浮浮沉沉的尸骸,还有破碎的旗帜之类,都顺着浪头起起伏伏地往下游去了。
  当大船靠岸的时候,孙权闻到了空气中浓烈的血腥气。近侍谷利牵来的战马被血气所激,不安分地蹬踏着四蹄。
  孙权毫不介意战马的暴躁情绪,矫健地翻身上马,引得身后的文臣们又一阵喝彩。
  而孙权依旧没什么表情。吹,你们尽情的吹。他忽然充满恶意地想到,如果自己此番攻打合肥,再度引来曹公的主力大军支援,这批文臣会如何?怕不又要像上次,或者上上次那样,劝自己暂时伏低做小,为人臣属?
  他摇了摇头,倒也不至于。毕竟此番孙刘两家携手北伐。刘玄德那边,在汉中也有动作。一旦刘备拿下汉中,整个关中和凉州都受威胁;而关中凉州一旦有失,刘备便得先秦旧地,东向以争天下。
  这份威胁,可比庐江、淮南之地的得失要严重的多。孙权设身处地去想,如果自己是曹操,无论如何都该立即领兵向西,与刘备拼个你死我活。
  于是他好奇地想着,却不知攻下合肥之后,这帮人又该吹什么?
  这么想着,他的眼神从部属们的身前掠过,只是无意识地随便看看,却引得几个部下一起出列:“至尊有何吩咐?”
  “啊?”孙权愣了愣。他有些厌烦他们,于是没话找话地问道:“雷续之呢?怎么不见他随行?”
  文官连忙道:“雷远将军就在后方的船上,有孙仲异陪着。我这就去召他前来。”
  “去吧!”孙权挥了挥手,勒马向皖城去。
  雷远确在船队后方的一艘楼船上。
  他的部曲们这时候正在濡须口的大营驻扎。因为是客军,全程都无作战任务。他本人则应吴侯的邀请,随行来观看攻打皖城。
  负责全程陪同的,本来是车骑将军东曹掾冯熙,但运送荆益援军的船队经过沙羡时,江夏太守孙瑜跟来同行。雷远对此人本来警惕,可孙瑜却死死缠着雷远,每日商议大事,硬生生把冯熙逼成了一个局外人。
  “仲异兄!仲异兄啊!”雷远哭笑不得地道:“我妻子有孕,时常烦闷,所以我打算买些江东的小玩意儿,带回去给她解闷……哪里用得着这许多?”
  孙瑜用手掌支撑着案几,目光炯炯地瞪视着雷远:“续之!我江东所产的青瓷胎骨坚实、釉色匀净,乃是天下一绝。尊夫人见了一定说好。你多买些,转卖到益州,或者给那些蛮夷渠帅,唾手可得大利,何乐不为?”
  “荆益人士都用惯了漆器,一时间哪里用得到青瓷?”
  孙瑜冷笑道:“漆器也是我江东所产的好!要不你进一批漆器也行!总不见得只有我扬州人买你们的蜀锦,益州人就买不起几个日用器物?”
  “可是……可是……”雷远上身后仰,负隅顽抗:“你给的价格与市价几无差异。乐乡那边,无利可图啊!”
  孙瑜用力一拍案几,发出砰然大响。
  此举使得冯熙脸色丕变,以为他要扑过去撕打。而孙瑜用手指蘸着水,往几上写了个数:“那便这个价!怎么样?不能再低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
平衡
  雷远同样一拍案几,牙缝里迸出两个字:“做梦!”
  孙瑜脸色铁青。
  雷远看看孙瑜,冷笑不语,摆出一副随时掀桌走人的架势。
  既然是生意,那就难免漫天开价,坐地还钱。孙瑜如此恶形恶状,不过是表达个态度罢了。真要想确定什么,必得经过漫长的过程,从试探到诱导,从诱导到挑明,既比耐心,又比实力。需要刚柔并济,软硬兼施,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定下来的。
  果然,这时候冯熙连声道:“两位奋威将军不要着急,来来来,都喝点水,润润嗓子。”
  他身为车骑将军东曹掾,某种程度上,便是代表吴侯在此。雷远不好造次,向他微微颔首示意,喝了点水。
  说来有趣,雷远和孙瑜两人的将军号竟然是一样的,都是奋威将军。而两个奋威将军此刻宛如斗鸡也似,竟不是为了疆土,而是为了江东所产青瓷的价格。看两人唇枪舌剑,寸土不让的架势,只怕来日真的在沙场对阵,也不过如此了。
  此前雷远与关羽、潘濬商议时,都觉得孙瑜是负责向荆州渗透的密谍头目,意图以财货贿赂的方法诱引荆州文武,试图为吴侯后继的操作埋下伏线。现在看来,这确实是孙瑜的任务,但他的任务不止这一项。
  此君最重要的身份,乃是代表江东孙氏对外进行贸易的负责人。
  如果时间往前推十数年,当时天下处处兵荒马乱,无处不是血流漂杵、白骨如山,根本谈不上贸易两字。稍有实力的地方豪强收拢百姓,起坞壁,缮甲兵,自给自足,不假于外。
  而这种局面到近年来逐渐改变。随着三家鼎足之势渐渐形成,原本割裂成稀碎的地方渐渐被弥合为一体,原本对外隔绝的坞壁被打开,重新归入政权之下。比如曹公所署的汝南太守满宠,就曾经在汝南一地攻陷二十余处坞壁,得名两万余户。孙、刘两家也都同样行事。
  随之而来的,便是贸易往来的逐渐复苏,在无数废墟和尸堆中挣扎出的商贾们,再度踏上贩卖盈利的道路。
  对商贾,尤其是跨越政区往来的商贾,无论北方的曹公,还是南方孙刘两,都有管制。其内容包括对贸易货品种类的管理,比如严控奢侈品的流入和军械物资的流出;也包括对商贾贸易资格的管理,比如乐乡大市搞出的十六家蹴鞠联盟。
  通过管理,政权既获得商业税的收入,也保障政权的安全,更以此来维护境内货币体系和物资供给的稳定。
  但这种管理受到政权控制力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做到密不透风,总有无数的漏洞可钻。而政权越是管制,货物在各地的价差反而会越大,越是激起商贾们奋斗的决心。
  对此,在荆州这边,雷远在玄德公的默许下以乐乡大市作为大宗货品和跨区域贸易的专用市场,留出场外小额交易的空缺。而在江东,吴侯事实上并不能控制治下的诸多大族,大族们明里暗里地越过界限,肆意攫取厚利。而江东孙氏为了保持自身的力量,也必须参与其中,甚至要切取到最大的一块才行。
  过去几日里,雷远为此和孙瑜商讨了很多次。
  两家的贸易,才是孙瑜竭力与麋芳勾结的原因。以他和麋芳的身份,能够毫无顾忌地展开粮食、军械、马匹、食盐等各种紧俏物资的贸易,双方都有巨额的收益。所以当麋芳被铲除,失去财源的他才会如此恼怒,竟然以劫持孙夫人相挟。
  如今麋芳失势,许多物资都不再能够正常交易,孙瑜能够拿出来售卖的,只剩下海盐和布匹。如果没有新的物资加入交易,江东大族们为了获得益州的蜀锦等奢侈品,将会持续不断地放江东的血!
  而大族们得到的利益,却不会用之于江东政权,更不会用来招募勇士,跟随吴侯征战。他们只会凭此求田问舍、扩充宗族的势力吧,徒然在江东造成繁华盛丽的美景,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孙氏就必须不断与江东大族争夺商业利益,正如孙氏多年来在军政各方面与江东大族的争夺一般。非如此,就不能推行军国大计;非如此,就不能维持孙氏对江东世族的优势地位。
  老实说,雷远没有想到孙瑜会有这样的见识。看来,这个殊少军政才能的孙氏亲族,能得到吴侯的重视,委以荆州重任,确实有其独到的地方。
  然而雷远并没打算轻易满足孙瑜的要求。
  数十年前,南阳漆器风行天下,后来中原战乱,许多工匠亡入荆州各地。雷远听说玄德公已经有意使潘濬出面,将他们重新组织起来,纳入工官管理。再考虑到蜀郡和广汉郡的漆器也有盛名,雷远不认为江东的漆器有任何竞争力。
  至于青瓷,在雷远的印象里,此等材质的器皿在荆益两地并不风行,大概是因为战乱并未平歇,陶瓷易碎不便携带的关系吧。倒是有人家取瓷器不朽的特点,用以陪葬……这样想来,赵襄都不能用那些,晦气的很。
  问题是,总得从江东得到些什么才好,这就是所谓“平衡贸易”了。如果售出荆益的特产徒然获得些钱币,又有什么意义?这些年来各地滥铸钱币,钱已经越来越不当钱了!
  “船只呢?”雷远忽然问道:“我听闻吴侯设置诸多船屯以造舰船,或许我们可以……”
  “续之,这不可能!”
  孙瑜断然摇头:“江东的舰船,正如中原河北的马匹,乃军国重器、命脉所系,当真不能拿出来交易。何况荆楚本身就居江东上游,两家共分大江形胜。如果船只上头再给你们占了便宜,那江东靠什么来自保呢。”
  一时间,两人都有些失望,船舱中静默片刻。
  冯熙适时地打岔:“续之此来,不是为了观看我军攻打皖城情形的么?何必憋在船舱里,和仲异将军讨论钱财之事。来,来,我们出外看看战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