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733

  “曹操残暴不仁,所以我受左将军的命令前来讨伐。但是曹操的势力又甚强,要战胜他们,非一朝一夕之功,期间必有志士立功的机会,也难免折损死伤。所以,诸位愿意继续从军的,我万分欢迎。今后诸位就是我的亲人,我定会加以善待。若不愿意从军的,我也一样感谢,并不会有丝毫的不快。”
  说到这里,他挥手示意扈从们再取钱财出来。
  “适才那些,是对将士们的感谢。而这些呢,是对战死将士的抚恤、给离开将士的补偿。请诸位将我的心意切实带给大家。”
  其实就算离开,又能往哪里去呢?
  县兵首领们互相看看,有一人咬了咬牙,出列道:“将军,我们的家眷都在灊县,不知……”
  雷远道:“我把诸位当家人看,诸位们的家眷,便是我的族亲。请放心,明日我就发兵,攻打灊县,必不使诸位的家眷有半点闪失。”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难道真的拿了钱财补偿,重新去做农奴么?到了灊县,还得面对雷将军的兵马!
  县兵首领们心悦诚服,再度躬身道:“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雷远随即召诸将入来,令他们分别带领一部分县兵。
  此刻跟随雷远来到灊山的将校中,邓铜、贺松都是在江淮颇具声名的人物,郭竟和丁奉等人也自有手段,迅速收服并整编县兵们,毫无问题。
  待到这些都安排底定,雷远出外巡视城寨各处,又令阎圃和帐下吏员随行,赶紧为后继到达的人马安排宿处。
  尚未安排好,城寨外头人喊马嘶,吴班、雷铜的益州军和马岱的凉州铁骑,合计两千余人一起赶到。好在城寨规模够大,忙乱了一阵以后,总算将他们全都安置妥当了。
  当晚全军饱餐一顿,好好休息。
  次日清晨,雷远留下少量兵马继续驻守,自领主力直取灊县。
第五百零五章
落城
  灊县位于灊山东北边缘一处群山环绕的谷地。古时曾为吴楚两国彼此攻伐争夺之处,楚国大臣沈尹戌便在此地抵御吴王阖闾的大军。
  淮南豪右联盟强盛时,将此地设为与灊山大营互相依存的据点。大营重在军事,而灊县城则重在经济。因为能经沘水抵达六安、博安等地,并连通淮河,因而此地素日里是深山里山珍、木料之类转运的中点,手工业也很发达。
  淮南豪右的宗主和渠帅们常驻在这里,战时才挟裹部曲百姓退入山中。樊尚就是灊县人,樊氏宗族至今在当地还有不少亲眷。
  因为要隘是灊山大营,所以灊县里并无多少曹军。听卢凯所部的降卒交待,只有一名都尉,领屯田兵千余。
  雷远所部清晨出动,以郭竟、丁奉为先锋,大军随后而行。因为近数十年来江淮战乱不休,百姓奔走逃亡,沿途人烟稀少。偶遇行人,骑兵迅速出动,将之挟裹入军中。
  午时前后,大军在山间稍歇,吃些干粮。
  待到申时,大军抵达灊县城。出城耕作的农夫看到大军掩至,个个吓得魂不附体,还有人狂呼逃窜。雷远急令升起将旗,再遣雷衍、梅成各领一批人分头抚慰百姓,说庐江雷氏的宗主讨伐曹贼至此,无伤黎民。
  庐江雷氏?这名头至今还被许多百姓记得,许多百姓渐渐安定下来,但也有许多百姓逃回城里。
  开始的时候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直愣愣地放进去一批,后来发现来路不明的军马掩至,又连忙鸣金吹号,慌忙关紧城门。没来得及入城的百姓,乱哄哄返身就跑,往远处山林中躲避。
  此时许多守军拿着长短不一的武器狂奔上城头。随即披甲的将士推搡开其他士兵,站上各处城台严阵以待。
  再过了会儿,城头上站了几个人,大喊道:“城下来的是哪路人马?我家县长和本地都尉有请答话!”
  雷远缓缓策马,完全没有理会他的意思。
  随着大部队前进,守军肉眼可见地躁动不安起来。
  贺松叹了口气:“当日来攻打灊山的曹军何等精锐?怎么此番前来,看到的大都是些不堪用的杂兵。”
  邓铜道:“只用来守城,能这样就不错了!”
  当日攻入庐江的,乃是曹公亲自统领的惯战步骑,此刻雷远所部突入庐江,撞见的却大都是本地郡县兵。这些人日常忙于耕作,能吃一顿饱饭就是福分,自然不在贺松眼里。
  这也因为贺松等人眼界高了。过去的三年里,他们斗过的名师大将不止十数,打过的硬仗、恶仗也不止十数,转回头来再看普通士卒,哪里会当回事呢。
  其实当代的普通士卒大都如此,精锐乃是少数。当日淮南豪右联盟号称能动员数万之众,除了三五千名宗族部曲以外,其他的大致也就这般。灊县城里的守军固然战斗力有限,便是雷远昨日招募从军的两千人,若不加以砥砺,一样不堪用。
  攻打灊县,就是雷远用来砥砺他们的机会。
  待到迫至城下两里许,雷远立即遣出吴兰、雷铜、郭竟、丁奉四将攻城。
  吴兰雷铜所部皆是益州军的主力,虽然尚未见识他们打硬仗的能耐,只看弓弩箭矢的配备,十分充裕。他们迫近南面城墙,以刀盾手掩护,弓弩手向城头乱射。城头虽有抵抗,抵不过他们箭矢太过密集,射术也堪称高明。一时间只听城上惨呼连连,整片城墙都没人能立足。
  马忠介绍道:“将军,益州军中多巴賨士卒,天性劲勇擅射。他们除了配发的武器之外,不少人还自带猎弓、小弩。”
  雷远微微点头。
  位置靠后些的郭竟、丁奉两人,带的部队则以昨日降伏的县兵为主。千余人起初还列队向前,待到接近城下,也不知谁发一声喊,数百人各顾各地狂奔猛冲,郭竟连声喝止不住。
  当他们奔到被益州军弓弩手清空的城墙下方,墙上忽然冒出守军往下射箭投石。冲得最快的百余人呼啦啦地又退了回来,几乎动摇了郭竟本部的阵脚。
  郭竟也不客气,当场揪出不听号令的十人,就在阵前悉数斩首。
  其中一人,赫然便是雷远昨晚加以抚慰的县兵首领之一,他先磕头求饶,又破口大骂,接着又说自己和雷氏亲族关系密切,祖上乃是姻亲云云。郭竟微微冷笑,亲自持刀砍下了他的首级。
  眼看这十颗人头落地,城上守军大叫大嚷得意非凡,庐江本地将士们无不脸色惨白。退下来的百余人站在死者身前,倒有半数沾了满头满脸的血。
  这时候郭竟再发号令,便无一人再敢擅自行动。
  随着他的命令,千余人分成了两队。丁奉领其半数为前队,扛着粗劣的云梯,呼喝登城。
  “好!”雷远轻喝一声,传令中军擂鼓助威。
  鼓声之中,丁奉亲自带头在前,他的亲信部曲们有的提着大盾,簇拥在他身边,有的落在后头,挥刀呼喝催兵攻杀。顷刻之间,整面城墙便呈蚁附之势。
  确如邓铜、贺松所说,城上士卒精锐的甚少,但用来守城,表现倒也可观。当丁奉接近城头,只听一声尖利的哨响,城墙各处垛口中探出数十支长枪,对着云梯乱刺。又有箭矢急飞,瞬间将云梯上的将士射落了好几个。
  灊县的城墙还不如灊山中的雷氏城寨高峻,摔下来顶多筋断骨折,未必便死。但伤者大声哀嚎惨叫,使得后继队列中有些胆小的人下意识地止步后退。
  才退几步,郭竟麾下一队亲信部曲箭步赶到。十余人俱都高举缳首刀,厉声喝道:“郭校尉有令,后退者斩!想死的,再退一步试试!”
  将士们想起刚才那十颗狰狞首级,咬牙振奋胆气,返身继续进攻。
  顷刻之间,丁奉分明只领数百人,却硬生生杀出了千军万马压城的气势。前头的战士战死,后头的立即跟上;哪怕云梯倒了,也有人毫不犹豫地扶起云梯,继续向上攀登。
  丁奉身披重铠,始终站在最前方厮杀。他两度杀上城头,两度被舍死忘生的守军迫退,身上的甲胄如刺猬般挂了十几支箭,额前的盔缨也被斩断了。跟随他作战的部曲已经换了两拨。
  为了抵挡丁奉的猛攻,守军不得不在这段城墙排出密集队列,顶着箭雨鏖战,即便如此,还不得不从其它几段城墙不断调人相助。
  “可以了。”当丁奉第三次杀上城头的时候,雷远向左右号令:“点起狼烟!换用重鼓!”
  五辆轻车装载重鼓,被一直推到城下。十名赤着上身的壮汉轮番击鼓,鼓声雄浑如雷,传遍了整座城池。
  与此同时,两道黑色的狼烟在城东城西高高升起。
  城上守将正拄着刀,背靠城墙稍作喘息。看到狼烟,他初时愕然,忽然大跳起来:“不好!”
  话音刚落,城下弓弦震响,箭雨密集了十倍。而郭竟、丁奉二将各领本部,一齐登上云梯,狂攻猛打。
  那守将却不转身杀敌,只喃喃道:“东城门!西城门!”
  之前城外百姓惊恐奔走,曾逃进城里一批。因为雷远所部立即攻城的缘故,守军也没顾得上监管他们。这时候,那些百姓中的不少人忽然从身上抽出短刀、匕首,杀向东西两处城门。
  灊县城里的守军数量本已不足,因为南门吃紧的缘故,还连续抽调了好些人支援,这会儿猝不及防遇敌,哪里抵敌得住?他们瞬间就被驱散了。
  城门开启的时候,外间铁骑卷地而来。
  马岱横持长槊,领着他的西凉铁骑耀武扬威地入城。几个武职吏员模样的人手持刀枪挡路,刹那间就被高头大马撞倒,踏成了泥泞血肉。
  待到马岱在城里东西杀个通透;郭竟、丁奉也斩关落锁,千余人如铁流般突入南门。周回六里的城墙之内只听无数人高喊:“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此时天空中阳光灿烂,申时还没有过。
第五百零六章
伏波
  清晨出兵,行军四十里,稍作歇息之后便攻破一座县城。行军用了两个时辰,昼食一个时辰,真正攻城作战,前后不到半个时辰。以身经百战的强兵,攻打没经过什么阵仗的地方守军,自然一鼓而下。
  曹公向南以争天下,与孙刘两家在绵延四千里的边境对峙。这四千里的防线,哪有可能处处重兵?堪为支撑的中心,无非汉中、襄樊和合肥三处罢了。除了这三处以外,重兵则在许昌、邺城等地;大部分的郡县守备难免松散。通常一郡的兵力不超过五千,能在灊县范围内安排三千余人,已经算得非常重视了。
  难啃的骨头还在后头呢。
  按照玄德公的意思,需要雷远尽量吸引曹军主力,乃至使曹公本人亲自向东……那接下去还得继续把动静闹大。该怎么个闹法,闹大以后又该如何应对,需要随机应变。须知到那时候,砸过来的不只是擂石箭矢,眼看着,还会有万钧雷霆!
  这么想着,雷远一时间有些出神。
  部属们眼看灊县已经攻破,主将却勒马出神,扈从们彼此对视,不敢打扰。连带着他身后的军马也矗立不动。
  雷衍从稍远处纵马奔来,一边奔走,一边叫道:“宗主!宗主!”
  待到近处,眼看雷远陷入深思,慌忙下马噤声。
  他向李贞投以询问的眼色,李贞只摇头表示不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