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733

  阎忠被迫就任不久,各部叛军彼此争权夺利,互相攻伐。而与阎忠亲若父子的侄儿阎行却带着汉阳阎氏的家族部曲、打着阎忠的旗号跟随韩遂四处屠杀扩张。阎忠不久就忧愤致死,他的死与阎行有没有关系?许多人都怀疑,可谁也没有证据。
  说到底,羌胡叛军从上到下,每个人的手上都沾满了乡里、亲族、伙伴和同僚的血,他们全都是狼心狗行之徒。
  只不过,这些年挣扎下来,叛军的势力越来越凋敝,前途也越来越渺茫。待到投降了朝廷以后,又被夏侯渊和徐晃当作消耗品去硬扛刘备的进攻,死伤惨重。对此韩遂无法接受,所以想重新独立,于曹刘间谋取立身之地;而阎行等人不似韩遂这般酷爱割据,所以愿意用数万人的性命去换自己的仕途前程罢了。
  乱世刚开始的时候,如关中羌胡叛军这种因为利益而结合的团体遍布天下,臧霸、孙观等人在青徐一带的泰山群寇势力,丹阳祖郎等人的江东宗部,庐江雷氏所在的淮南豪右联盟,乃至当日董太师纠合起的并州凉州武人集团,都是其中的代表。
  若时势有利,他们分布地方、扩充势力,俨然能够以一隅之地与天下雄豪抗衡,可一旦时局不利,这样的势力难免分崩离析。
  以利相交者,利尽则散;以势相交者,势去则倾,这是天下的常理。
  便如韩遂,他所擅长的,是在羌胡叛军之中往来依违,再把旧日同伴尸体上掘出的油水瓜分给部下们,以扩充自身的势力。但到了现在,关中诸将已经彻底分崩离析,韩遂本人也被陷在汉中,再也提供不了任何东西给部下了。于是,如阎行这样的旧部不免会想,莫如作翻了韩文约,瓜分他的血肉。
  这时候,嘴上说些什么,还有什么要紧?
  背叛、出卖、欺骗、吞并,本就是数十年里凉州诸将最习惯的事。
  现在轮到韩遂本人来承担后果罢了。
  随着本阵处韩遂的亲信部属纷纷被杀,凉州人阵线远近各处一阵躁动。但躁动很快就平息了下来,甚至当阎行所部的精锐士卒开始杀死分布在各营的韩遂亲信督军时,所有人都冷静地看着。
  大概凉州将士早就习惯了头上的将帅走马灯一般的变。既如此,今日再变一变,韩文约换成阎彦明,又有何不可?
  有一个韩遂的亲信部下不知道怎么逃离了其他人的控制,一下子冲出队列,朝着本阵方向狂奔而来。奔了十几步,大腿被箭矢射中,于是摔倒在地。
  他便顺势跪在地面上,冲着韩遂那座华丽的穹庐连连叩头。此举让追踪过来的兵卒吃了一惊,只听那人狂呼大吼道:“我是程银将军的部下,我不是韩遂老儿的人!”
  然而没喊几句,士卒们赶到他身旁,将他死死地按住。他们看到阎行平伸手臂,比了个向下砍的手势,当即乱刀斫下,将这人杀死了。
  这场景引来几许躁动,好像有人跟着在大喊,辩解自己并非韩遂亲信,或者是王国的部下、或者是北宫伯玉的旧人,但阎行的部下们按部就班地一排排过去,一个个地将他们杀死,整片队列慢慢地恢复了安静。
  当整场清洗完成的时候,原本清澈的沮水带上了缕缕血色。剩下的那些将士,那些衣裳褴褛、面目呆滞的凉州武人便顺理成章地接受了他们的新首领,漠然而盲目地准备继续投入杀戮和战斗。
  徐晃转回头来,看看韩遂:“文约先生,你还有什么话?”
  韩遂沉默不语,他的气度尚存,但时不时地抬眼去看沮水对面,隐约有些焦躁。
  阎行有些讥诮地道:“你在等蜀军到来么?成公英昨日傍晚潜出营外,替你向刘备传了信,对么?”
  韩遂猛抬头:“你!”
  “你在书信上对刘备说,今日你会在广石营寨劫持公明将军,造成混乱,刘备所部可以乘势渡过沮水,攻陷广石,威胁阳平关,对么?”
  韩遂瞪着阎行,起初有些不可思议,慢慢又平静下来,只是脸色愈发灰败,额头和两颊的皱纹好像一下子深了许多:“原来成公英也背叛了老夫。”
  成公英是金城人,擅骑射,多智谋。如果说阎行是韩遂的爪牙,成公英就是韩遂的腹心。韩遂多年来纵横捭阖于关陇,其中的许多决断,都是与成公英商量的结果。这几日韩遂意图与曹军决裂,前前后后的谋划都是与成公英两人计议而成,其间与刘备的沟通,成公英也参与过数次。
  然而,他也背叛了?
  韩遂一辈子都喜欢隐藏在暗处操纵局面,这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他人眼中,宛如跳梁小丑。什么是众叛亲离,什么是穷途末路,便是此刻的真实写照了。
  “成公英昨日向刘备另外携去我的亲笔书信,说此前所述有关广石的计划,全属骗局,是想要吸引蜀军一部前来,然后聚而歼之。所以,蜀军的援军不会来。”阎行继续道:“我另外告诉刘备,凉州军将会在阳平关以南暴动,扰乱南北山之间的防线。请刘备遣一支兵力,从南面突入。”
  “南北山之间,大概夏侯将军已有准备?”韩遂问道。
  “正是。夏侯将军领了精兵在彼处埋伏,刘备的部下只要敢来,必遭挫败。然后……”阎行看了看徐晃。
  徐晃接着道:“昨日里,我们已得曹丞相急令,一切以确保关中、凉州为要,不必死守汉中。只要有一场过得去的胜利,稍稍阻遏刘备的进攻势头,我们就可以收兵到南郑,再徐徐退回关中去了。”
  韩遂暴怒:“你不早说!”
  所有人看着他,都觉韩遂竟说出这样的言语,实在是年老昏聩之极。
  最后还是阎行踏前半步:“文约先生,请早做决断吧!”
  韩遂感到浑身发冷。他摸了摸自己腰间的短刀,那是当年驻扎在灞桥时,下属进献的宫中珍玩,刀身镶嵌玛瑙珊瑚等宝石,刀刃异常锋利。
  他睨视着徐晃,厉声道:“至少我宰了徐商!”
  徐晃大怒,简直想要亲自出手杀人。而韩遂冷哼一身,往自家穹庐里去了。
  过了半晌,阎行进去看了看,又出来向徐晃微微颔首。
  徐晃转过头,眺望广石南面的阳平关,喃喃地道:“却不知夏侯妙才那边,行事可顺利?”
第五百六十三章
耳目
  去年曹操挥军到长安,压制关中十将,迫使韩遂等人降伏。随后因为许都中枢的政局不稳,他不得不提前折返,而以夏侯渊、朱灵、路昭等将常驻关中,统筹关中、汉中两地的战局。
  到今年年初时,夏侯渊由行征西护军提升为征西将军,成为地位高过钟繇的关西曹军统帅。
  后来刘备迅速整合益州军,发起对汉中的进攻,而夏侯渊则亲领大军前来汉中抵御。双方激烈交手将近半月,夏侯渊渐觉难以支撑。他固然是夏侯氏宗族中极善战的大将,却也知道进退,并非莽撞匹夫。
  刘玄德是被曹公视为大敌的英雄人物,他亲提荆益两州雄兵杀到阳平关,又遣马超扰乱凉州,张飞虎踞巴西……这样的局面,靠着少量曹军和那些被驱使的凉州人,真的顶得住?
  数日之前他就已经向徐晃提出,不必在汉中穷耗,而应该及时退走,依托关中腹地重整兵力,阻绝刘备北上之路。当时徐晃严辞拒绝,甚至不惜厉色道:“将军欲去则去,我受丞相所命,有死而已。”
  但韩遂的叛变却成了契机。
  夏侯渊和徐晃都明白,会发生这样的事,代表凉州的承受能力确实已到极限。韩遂的死几乎必然引起凉州人的动摇,而阎行和成公英也未必就真的忠诚,如果非要再这么下去,更大的失败不可避免。
  当夜两名重将秘密会谈,决心抓住这个机会打一个狠仗,然后争取尽快撤回。当夜夏侯渊便已派征西司马郭淮急返南郑,要求赵俨、司马懿等官员迅速安排汉中民众迁移关中。
  赵俨和司马懿等人,都是曹丞相一手提拔的杰出人才,夏侯渊对他们的能力有十足的信心。所以他真正需要努力的,是在阳平关前线,是要打一个胜仗,要让刘备所部受到沉重的损失!让他一时丧胆!
  阳平关南面贴着米仓山,米仓山靠近阳平关的两处山头,被当地人简单地称为南山和北山。但南北二山距离甚远,山间的地形也不算崎岖,所以防线绵延,守御不易。
  夏侯渊数月以来大举调动汉中民力,以灌木、乱石为障,再挖掘沟壑,营建了十余座壁垒为防线的核心,每座壁垒置五百人,以强弓硬弩守御。这些壁垒彼此掩护,互为依托。此前刘备所部屡次攻打皆不能克,所以才绕到广石,试图从阳平关北面突破。
  但今日夏侯渊给刘备制造了一个机会,他使成公英出面,向刘备方面传达了假消息说,被凉州人占据的南山侧面的壁垒,将会发生暴动。由此整条防线将被打开,使荆益之兵得以突入。
  在夏侯渊看来,这是刘备突破阳平关防线的最好机会,他必不会错过,而遣来突破的,又必定是他麾下的精锐之士。
  夏侯渊已经做足了安排,他亲领三千铁骑,就潜藏在壁垒后方数里外的一处高坡,各处壁垒也加派了合计上万的精兵。只要刘备所部敢来,到时候壁垒之军拦截后路,而铁骑正面冲突,立即制他们于死地!
  就在徐晃与韩遂图穷匕见的清晨时分,夏侯渊在高坡顶端的林间往来踱步。他的身材雄伟,甲胄更重,皮靴踏得地面的枝叶噼噼啪啪爆响,有时候脚步踹翻了表层浮土,便有一股枯枝腐烂的味道弥散开。
  “信号到底发了没有?”他焦躁地问道。
  “确已按照双方书信约定,在坞壁墙头点起了三股狼烟,并无疏漏。”成公英躬身道。
  夏侯渊停下脚步,看看成公英。
  此君身为韩遂的得力助手,却在韩遂试图集兵作乱的时候背叛了韩遂,将主君的每一个谋划都通报给了夏侯渊。对此夏侯渊有些感谢,又有些不屑,有意思的是,成公英居然还向夏侯渊提出,希望最后能饶过韩遂的性命,使他做一庶民,在邺城终老。
  夏侯渊自然答应了,然后将成公英带到了阳平关,以便徐晃和阎行办事的时候少点阻碍。
  可现在他开始怀疑,会不会成公英这厮从一开始就在蒙骗自己?有没有可能……
  正想到这里,一名部属忽然大叫起来:“将军!将军!不好了!你快看!”
  夏侯渊箭步跃上那部属所在的巨岩,一眼看去,顿时倒抽一口冷气。
  这时候山地间的晨雾渐渐退去,视野忽然间变得清晰。在夏侯渊的眼中,刘备军的主力竟已不在阳平关下,而正在翻越米仓山!
  “你瞎了眼吗?早没有看见!”夏侯渊一脚将那部属踹得滚下巨岩。
  他们的队形紧密相连,沿着山间道路徐徐向前,而东西绵延不见首尾。山间高处风大,吹得阵中无数军旗高高飘舞,旗帜上的猛兽图形或者将军字号,都像是要飞腾而起一般。
  正在此时,又有将士指着山间某处:“山间出现了刘备的麾盖!”
  夏侯渊急看那个方向。麾盖倒还罢了,他隐约见到刘备本部的骑兵、步卒大队交错。
  那些将士们身披的甲胄和铁盔,手持的刀矛利器在阳光下烁烁生辉,仿佛无法阻挡的钢铁洪流。而士卒们的动作使铁甲微微摇动,则仿佛金属海洋中随即掀起急浪,壮观之极!
  夏侯渊记得自己跟随曹丞相与刘备作战的经历。因为刘备少有在一地深耕基业的经历,所领部众的数量长期不足,装备也显得寒酸。
  在徐州时,在汝南时,甚至在荆州作战时,夏侯渊眼中的刘备军简直就是乞丐军队,惨不忍睹。
  但现在显然不同了,刘焉、刘璋父子两代在益州经营的积蓄,全都到了刘备的手里。此前多日攻守鏖战时倒还罢了,此刻看他们行军时甲胄鲜明、气势昂扬……那真的已是能与丞相所部相提并论的强大力量!
  夏侯渊越看越怒,猛地摘下兜鍪,向巨岩下惨叫呼痛的部属砸过去:“我要你何用!这时候才发现?我们的耳目、我们的斥候都在干什么?”
  部属方才踉跄站起,被一头盔砸中,仰面再倒。
  夏侯渊发泄了怒气,转而皱眉深思。
  米仓山间的山道不止这一处,此前夏侯渊为了防备刘备分兵偷越,也已遣人在那里多设营寨、望楼、哨台之属,并分兵若干把守。但这会儿肯定堵不住刘备了。在山间守把的兵力必定匮乏,而本可以前去支援的机动兵力,现在又已被自己全数调入阳平关外,打算占刘备的便宜……
  谁也没料到刘备竟然大胆到这种程度,他冒着在山中遭到截击的危险,压根不顾曹军设在阳平关的坚固防线,直接翻越米仓山,深入汉中!
  看这架势,刘备所部至少动用了两万人……不,不,只在夏侯渊能看到的山路上,就有万人。那么,在米仓山以南的两条道路通行的敌军应该不少于此数。这是动用三万人甚至更多的、一次规模极大的冒险!
  这样一来,守着阳平关已经没个屁用!若被刘备军深入汉中,诸县诸城就别想要安然撤退了,须得立即调兵过去,堵住刘备的去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