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733

  “这驿置是传邮并接待朝廷使者的地方,哪里能用来做生意?狗儿你不要乱想了,快快跟上!”杜鸦儿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加快脚步。
  端溪境内并没有成片的平原,所以官道顺着地势,时有蜿蜒,有时候还会猛然抬升,越过一道土岗。杜鸦儿站在土岗上眺望,看到南面郁水方向有成排的船只航行,岸边还有个码头正在修缮。
  从码头到端溪县城之间,则是成片待开垦的田地,规模之大,令人咋舌。至于端溪县城本身……杜鸦儿看了一眼,微微吃惊,却不多说什么。
  他虽年已四十余,向来筋骨强健,脚力极佳。从山上下来这一程猛走,几个年轻人都有些喘了,他却丝毫不见疲惫。很快又从高地,下到道路两侧密林旁生的低处。
  杜狗儿紧赶了几步,茫然问道:“父亲为何忽然要往县城去?还这么急?”
  杜鸦儿笑了一声,反问他:“你说,这新建的端溪县城,可好么?”
  “那自然是好的。”杜狗儿兴冲冲道:“县城里有很多好东西,只要肯下力气,就有好吃的。嗯,城里的人也很多,他们个个都是好人,说话又好听。”
  那是肯定的。逃民们因为不堪官吏和豪右的凌迫才逃亡深山,但山里毕竟太苦了,老人们倒还罢了,稍年轻些的人们但凡见识过山下城池郡县,总觉得好。
  “你觉得县城很好,那其他人呢?”
  杜狗儿转身看看同伴们,疑惑道:“我们都觉得很好啊!”
  “不是说你们。”杜鸦儿摇了摇头:“我是说,山间其他聚落,乃至那些山寨里的强贼会怎么看。”
  “这样说来……”杜狗儿跟在父亲身后,默然片刻。
  半晌后,他道:“其他好些个聚落,都有人下山来县城打探的。父亲,我在县城里,还看见过焦石山和双鹤岭那边的贼徒,他们……父亲,说来简直荒唐,他们都在老实作工!”
  “那就是说,端溪县内各处深山间的势力,都觉得这县城很是繁荣,哪怕是山间贼徒,也派人来打探、示好了。”杜鸦儿顿了顿,继续道:“那么,狗儿你想,如此繁荣的县城,有贯通南海、苍梧两地的通畅水陆道路经过,周边有那么多的田地可供耕作,有那么多的建设需要完成。他们会嫌治下的人手少么?就算在苍梧郡北面服劳役的人丁回来,难道这些人就够了?他们为什么突然告诉你们,今后不再需要人了?”
  杜狗儿毕竟年少,这番话让他有些迷糊。他皱眉思忖,半晌不得其解,只得小心问道:“父亲觉得,是什么缘故?”
  “这就是在向我,或者其他聚落的首领,乃至那些山贼头目们传话!”杜鸦儿叹了口气:“这就是在说,端溪县城体制已备,立足已稳。我们这些山里人要和他们打交道,想在县城里得好处,得换个方法啦!”
  杜狗儿懵懂道:“什么方法?种地和夯土都不可以了么?”
  到底太年轻了,不懂事。杜鸦儿连声叹气。
  他是从过军,打过仗的人,见识远比聚落里其他人要高明。过去这段时间,他也不止靠几个年轻人往端溪打探,还另外请了旧日同僚往广信走了趟。回报来的信息是,那左将军雷远是个实力雄强的狠角色,交州的天,已经变了。
  杜鸦儿的聚落只有四十余家人,与那些交州强豪相比,便如蝼蚁也似。他也没有想过,能长久安居于化外自行其是。
  端溪县里客客气气地给了好处,招待了各方去打探的人,到现在才暗示说,将要整顿县中的体制。那么,杜鸦儿没有不及时响应的道理。而端溪县境内,僻处深山的诸多微末势力,显然也都会及时响应。
  倒不仅是为了县市里那些物资。换个角度去想,既然恢复了县城,那接着还会有乡,会有村社,会有各层的有秩、斗食、乡老、佐吏,会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这些职位和这些职位所代表的权限,难道能轻易落在别人手里吗?
  过去数十年,深山中的聚落和强贼之间彼此攻杀,结下无数深仇大恨。若给哪个强贼首领得了空子,当上了县中的吏员,掌握了足以破家灭门的权力……杜鸦儿等人还有活路?
  “总之,我有我的道理。”杜鸦儿催促道:“快些走。我们都是山野草民,想要拜见县里的高官大吏,恐怕不那么容易。所以到了县里,狗儿你先带我去找那个叫黄小石的都伯。”
  “黄都伯是个好人。他那一家子,我都很熟悉,父亲你放心。”杜狗儿拍着胸脯道。
  “好,好。我还准备了给黄都伯的礼品。”
  正说到这里,杜鸦儿忽听一道破风声从脑后传来。他急转头处,只见一支银光闪闪的箭矢迎面飞到!
  杜鸦儿厉喝一声,闪身避过,又一支箭接踵而来。这次他闪避不及,被箭矢正中小腿,翻身便倒。杜狗儿和其他几名同伴慌忙簇拥上来掩护,乱成一团里,第三支箭又到。
  杜鸦儿在地上连连打滚,却终究没能躲开。那箭矢直直地贯入胸腹之间,鲜血瞬间就迸射出来。
第七百五十四章
县城(下)
  杜鸦儿大叫一声,伸手去拔箭。杜狗儿扑在他身上,拽住他的手。另几名同伴拖着父子两人的身体,不管不顾地往道路旁深草丛中急退。
  路旁的嶙峋碎石咚咚地撞击在杜鸦儿的后脑,他却不觉得疼。他隐约听到杜狗儿焦急地大喊,听到几名年轻人持弓矢在手,愤怒地吼叫。
  他用尽力气,对儿子说:“不要喊,听我说!”
  少年人像是完全没听到,狂乱地撕扯着袍袖。试图去堵塞不断渗血的伤口。
  杜鸦儿举起手,抓住儿子的手臂:“听我说!”
  他感觉到喉咙里呼噜噜地,有血沫冒出来,慢慢地堵塞到鼻腔。他猛地喘了几口气,艰难地道:“敢这样动手杀人的,必是焦石山或双鹤岭的贼徒。因为县中要聚合各地流人、逃人,重建地方,故而这几日里,他们会四处截杀前往县城的聚落首领!你要小心!不要再走官道,穿过林子,去县城,找你那几个友人!”
  说到这里,杜鸦儿的嘴角里也开始向外溢血。他的时间不多了。
  “刚才我远远望见,县城的城门大开,有吏民在外排布仪仗。很可能今日里会有郡中的高官前来,你……你要抓住这个机会!”
  杜狗儿满脸都是眼泪鼻涕,一边听,一边哇哇地哭,也不知道究竟听懂了没有。
  杜鸦儿叹了口气。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过去许多年在乱世中的挣扎经历,家人和同袍的音容笑貌,那彼此厮杀的军队,被焚烧屠戮的村社,哭嚎赴死的平民,所有的场景在这时候忽然变得清晰。
  他松开手,胳膊颓然落下。
  杜狗儿喊了两声,怔怔地坐倒在地,动也不动。
  远处还有箭矢嗖嗖飞来,就在杜狗儿身边,一名同伴格挡不及,肩头中了一箭,当场惨哼。稍远处,还有两名年轻人试图反冲向箭矢来处,但很快就身中数箭,倒地死去了。
  袭击者数量不少,而且在渐渐靠近。几名同伴试图拖着杜狗儿往林地深处去,杜狗儿却死死地抓着父亲的身体不放。
  “我们得往林子里去!此地待不得了!”同伴们不得不掰开杜狗儿的手指。因为用力过猛,使他的手指发出咔咔的响声。
  疼痛让杜狗儿清醒了一些。他踉踉跄跄地起身,跟着同伴们快步奔逃,一路上噼噼啪啪乱响,不知道撞碎了多少枯枝。当他奔进深邃阴暗的密林后,忍不住回头张望,只见几名劲装汉子从道路另一头的高坡奔下来,有人往林间射了几箭,还有人站在杜鸦儿的尸体边上,拔刀刺了两下。
  杜狗儿只觉心痛如绞,几乎吐血。但他丝毫都不敢停步,只能竭尽全力地撒腿狂奔。
  当晚。
  端溪县城。
  李齐在站在堂前,举目望望天色。
  如果是晴天,这时候已该群星闪烁,高挂天穹了。可傍晚的时候,忽然阴云四合,还有北风卷地而来,吹着厅堂外缘几处临时打造的简陋窗棂格格作响。
  风并不冷,但配上李齐阴沉冷淡的面色,却让人感觉很冷。
  更不消说厅堂外还有数十兵卒环绕,个个面容严肃,绝不交头接耳。只偶尔有远处巡逻将士低沉的口令和盔甲、兵器碰撞的声音,隐约传入厅堂里,提醒着厅堂里的人,如今在端溪县最有权力的人是谁。
  自然是校尉李齐,没有第二个人。
  李齐是雷远在灊山中二十名扈从之一,后来随着雷远的权势愈来愈大,扈从们陆陆续续被分派出任军职,但又陆陆续续有更多的人战死沙场,如今尚存者不过四五人罢了。
  雷远从起于卒伍,到雄踞一方,其间有多少出生入死的惨烈情形,由此可见一斑。
  李齐长期担任雷远的扈从首领,跟从雷远作战时也受过好几次伤。在抵挡周泰突袭的时候,李齐失血过多,晕厥数日方醒;而在葛陵对抗许褚的时候,他断了臂膀。总算性命无虞,已算得幸运。
  后来因为郭竟所部硬撼曹彰铁骑,几乎覆灭,在后来重整兵力的时候,雷远调集全军精锐补充给郭竟,又使李齐从扈从首领转为郭竟的司马,担任副手。
  雷远入交州后,郭竟以偏将军的身份出任合浦太守。而李齐则统带着郭竟所部的老营,包括部众家眷、依附民众等,屯驻在端溪。
  雷远还是庐江雷氏不受重视的次子时,李齐就长随雷远左右。他与雷远的关系,既是主从,也是旧人,更有几分家人的亲密。雷远举凡遇见军政大事,讨论时都不避讳扈从首领们,这个过程,也增长了李齐的见识。
  他在担任郭竟副手期间,行事很是干练。在郭竟带领精锐南下,而老营中的壮丁又大都被抽调到各处服役的情况下,他成功平复端溪境内治安,招引当地的人力,在短时间完成了数千人规模的县城建设,并稳健支援了郁水沿线水陆交通。
  庐江雷氏是雄踞江淮的豪武家族,族中不是没有军政人才的储备,但在人生地不熟的交州,能兼顾方方面面,做到像李齐这样好的,不多。就连阎圃都曾经专门行文称赞,拿李齐作为榜样,而将某些人斥为庸才。
  许多人都知道,李齐与雷将军的关系亲密,又确有才干,这样的人,前途必然一片光明。
  可不,此番雷远率众出巡交州,第一站就是端溪。李齐早就得到了消息,三天前他又收到左将军府的正式行文,确定雷远的行程。于是今日他又特地召集县中文武,在县城西面排布队列,演练了迎接的步骤。
  之所以没有前往端溪与广信县的交界处去,是因为左将军府的文书中专门说了,不得扰民,不得擅兴,有司更不得随意离岗。李齐跟着雷远多年,深知雷远务实而不好浮华,自然不会犯那种低级错误。
  但他又确实很期待向雷远展示自家的治理成绩,连着数日喜气洋洋,连带着他的部属们也都欢悦。
  这种欢悦的情绪,到今天晚间戛然而止。
  他按着腰间长刀,返身站到厅堂当中,环顾四周。
  端溪这个地方,因为身处交通要道,但有兵灾,总是第一个受到攻击。整个县废弃很久了,所以才有足够的荒地容纳北来将士们的家眷。但也正因为如此,地方上乱糟糟一片,少有具备实力、能够影响深山逃民的士人。
  李齐花了不少功夫吸引深山逃民,直到数日前,才觉得火候初具,可以向他们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然而,或许是因为端溪县里的聪明人太少了?
  他整整等了两天,能够及时响应示意,来县中输诚结好的聚落首领,才这么点人?
第七百五十五章
沾血
  一定有哪里不对劲。
  李齐自己是苦出身,还在灊山里头做过好几年山贼。所以他很清楚,盐铁之类物资对山间居民来说有多么重要。在灊山时,一个上百人的普通聚落,常常会有半数因为缺盐而乏力病困,更拿不出三五件火候到位的铁器。
  为了一袋盐,或者一把铁刀,两个聚落间就可能爆发残酷厮杀,投入数条乃至十数条人命!
  现在李齐给出去了那么多,让那些山间逃民如此欢悦,他们怎么能承受变动?道理上,李齐只要勾勾手指,山间聚落的首领们就该蜂拥而下,赶到端溪县城奉承才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