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733

  “这场军议没有让续之将军参加,便是出于我的提议。另外,我还在军议向大王正式建议,且留续之将军在成都,暂时不必劳烦足下数千里迢迢往返。”彭羕沉声道:“大王已经同意了。”
  什么?
  雷远面色陡变,按着腰间长剑的手猛然间发力,五指紧紧地握住剑柄,以至于指节攥得发白。
  他凝视着彭羕,一字一顿地问道:“治中,这是何意?”
第七百七十章
重责
  不知何时,有细密的雨点落在庭间,沙沙的响。
  雷远带到成都的部属很少,厅堂左近无人伺候,案几上的茶水有些凉,彭羕端起茶盏想了想,又放下。他说:“续之将军,我这么做,出于善意,是为了你好。”
  雷远怒气升起,冷笑道:“足下身为益州僚佐,却向大王谗言,妄论军务……居然还是善意?莫非我该感谢足下么?”
  “续之将军,不要急躁。我此来,便是为了向将军你细细言说其中道理。”
  “姑且说来。”
  “续之将军的名声,乃至庐江雷氏的名声,我在多年前,就久仰了。当年袁术横行江淮,控制三州十一郡国广袤之地、百万军民,虽赖袁氏四世三公的威名,实则也离不开庐江雷氏的支撑。令伯父雷薄和令尊,都是奋厉威猛的名将,更深得江淮英豪的拥戴,有他们襄助,才使袁术有了抗衡曹操、吕布、陶谦等群雄的底气。后来袁术僭号篡逆,又是庐江雷氏深明大义,引兵击之,遂使袁术的仲家政权烟消云散。”
  这番话,虽然明显过誉,但涉及雷远的伯父和父亲,还替他两位附从袁术、再反戈一击的经历涂脂抹粉,雷远倒也不便反驳。
  彭羕看看雷远的面色,顿了顿,继续道:“后来我又听人说,庐江雷氏周旋于曹、孙之间保境安民,曹氏和孙氏,都曾以高官厚禄相邀,孙氏更遣使者,给出州刺史和一方大将的条件。但续之将军拥众辗转,击破强敌,最终千里投往荆州,从此为汉中王效力。之后数年,续之将军转战各地,连败程普、吕蒙、徐晃、马超等名将,更挥军江淮,生擒夏侯惇……嘿嘿,早年间,益州士人有以续之将军与臧宣高相比的,以我看来,续之将军忠肝义胆、铁骨铮铮,文才武略,独步一时,胜过臧霸十倍百倍!”
  雷远在灊山时,久闻以臧宣高为首的青徐豪霸之名。当时他的父亲雷绪、兄长雷脩所想的,便是把江淮化作青徐,而使淮南豪右联盟成为雷氏统治江淮的基石。到如今时移世易,雷远的地位较臧霸类似,都堪称是地方豪霸势力的天花板,而军政两途的功业更比臧霸胜出不止一筹。
  但要说十倍、百倍……
  他想,彭羕这彩虹屁拍得甚猛,圈子兜得老大,接着就该进入正题。
  果不其然,彭羕话风转折:“可惜,将军之才虽秀拔群伦,今后却无用武之地了。”
  “这话有趣。想要阻碍我有所施展的,不正是彭治中你么?”
  “我既然来见续之将军,就没有隐瞒的意思。可是,请将军你想一想,我是区区益州治中,不是军师将军,也不是尚书令,可为什么我的建议,会被人同意?为什么大王会听从?”
  “难道将军以为,就算我不说话,将军就能回交州了?如果会这么快让将军回去,又何必请将军来呢?前些日子那场军议,真的就非将军本人亲至不可?就算有天大的事,便如关将军那般派个僚属参会,不就行了?”
  “我听说,将军在交州,举荐了区景、夷廖、钱博等地方豪强为太守,那么,将军你是怎么看待他们的?将军你,会乐见区景等人的势力不断扩张么?古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敢请将军幸勿怪责,听我这句问话……”
  “续之将军在大王眼中,和区景、夷廖等人在续之将军眼中,哪有什么不同呢?”
  彭羕站起身,提高嗓音喝道:“续之将军,你这样自成派系的异己势力,真能在汉中王的体制下一直壮大下去么?以续之你为左将军,已经是功业所致,不得不尔,可你现在就已经董督交州,若再立功,汉中王该何以升赏?你又想要什么?你该停一停了!你不停,有的是人,有的是办法让你停步!到那时候,推波助澜之人,又岂止我彭羕呢?”
  彭羕的话,说得很直接。
  雷远俯首敛眉,一时不答。
  这一点,雷远自己也反复揣度过,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个很难解开的死结。
  雷远并非那种极有野心并杀伐果断的人。他的所见所闻都使他明白,一个人没有相应的本事而徒具野心,一百个里有九十九个都死得很惨。何况当他来到此世,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已经大体底定了,与其作什么妄想,不如按部就班地应对眼前局面。
  但这个世道有多么残酷无情,他又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要清楚,所以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性命安危托付在他人之手。他更不能想象,自己会脱离数年经营所得的势力,而去做一个由内至外、完完整整符合当代人要求的纯臣、忠臣。
  对这样的局面,雷远率领部众到达荆州时就有预料;而刘备和诸葛亮,也站在各自的角度给予了足够的默契和信任。然则,如果按照彭羕的说法,这个默契已经被打破了?
  果然如此?何以如此?
  有些权衡考量,当日参与接应庐江雷氏南迁的诸人心知肚明。可如今,这些考量不经玄德公或孔明本人,而被一个原不相干的外人这么不加掩饰地说出来,不免令人感觉有些古怪。
  雷远心念急转。
  彭羕其人,虽然之前没有打过交道,今日看来,却分明是个策士、纵横家一流人物。他所说的这些话,能不能听,能不能信,且不提,却很有可能是欲扬先抑的手段。
  他沉声问道:“然则,彭治中你,又何以如此殷勤?你这么急着来提醒我,又是为什么呢?”
  彭羕应声道:“我在玄德公面前,提议请续之将军暂留成都,是出于对续之将军的善意。而此番前来面会,同样是出于善意……将军,我知道你对汉中王的忠诚,也知道你所担心的是什么。”
  “哦?是什么?”
  “江东孙氏。”
  雷远原本在堂上踱步,这会儿脚步一停。
  “彭治中,你继续说。”
  “孙氏狼子野心,非能安居江东者,此三家鼎足之际,他们或者联刘抗曹,或者联曹抗刘,一切都为了给自身攫取利益。此番大王既然有意北上廓取关中,一旦成功,则我们尽据先秦旧地,高屋建瓴以取天下……对此,江东方面很可能有所异动,而续之将军担心的是,关将军在江陵,要承担与北方曹军对抗的重责,若东面再有万一,未必能遮护得周全。续之将军,我说的对么?”
  “彭治中知道的很多。”
  “不敢当。我想告诉续之将军的是,其实将军无须忧虑。您在成都安坐,江东方面一定翻不出风浪,而荆州、交州,也一定稳若磐石。”
  “这么说,我倒是多虑了。却不知彭治中的信心从何而来呢?”
  “有一人,足以担负重责,稳固荆州、交州。”
  “什么人?”
  彭羕坦然说出个名字来。雷远脸色一变,随即冷笑:“原来如此。”
第七百七十一章
故交
  这个名字,真的出乎雷远的意料,但稍加盘算,却又发现其实合情合理。
  因为快速攻取蜀地的原因,玄德公的军政势力飞速膨胀,麾下文武人才济济,较雷远前世记忆中的情形要强盛许多,其进取奋发的气势更是汹涌如潮。
  然则,有伟人说过,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势力庞大到了一定的程度,渐渐因为各自的利益诉求、政治理想、甚至出生籍贯等种种原因,生出诸多的派系、山头。
  这是难免的事,雷远看得明白,玄德公看得更明白。只不过站在一方雄主的立场上,只要这些派系、山头之间的竞争不超过限度,不影响兴复汉室的大业,他大可以置若罔闻。某些时候,这种竞争或对抗,或许还会有利于玄德公对下属的掌握控制。
  玄德公固然仁厚,却不傻,谈到驾驭人心的权术,更不逊色于任何人。
  大体来说,汉中王府的政务体系,有诸葛亮、庞统和法正这三座大山头;而在军方,以关羽为首的元从诸将,以黄忠、霍峻、魏延等人为代表的荆州诸将,以吴懿、泠苞、邓贤、张任领衔的益州诸将各有各的主张。
  在兴复汉室的大旗之下,这些派系、山头彼此竞争,也彼此关联融合,彼此支撑,绝非水火不容。但实在地说,雷远觉得,近两年来的竞争,似乎稍多了些。比如就在玄德公进位汉中王之前,一向被视为股肱的诸葛亮竟不在中枢筹谋,却极其突兀地到巴丘去会见鲁肃,后来又在江陵盘亘许久,这其中自有微妙蕴意,外人一时难以尽知。
  雷远自领部曲驻在交州,一向对这些事不太在乎。
  但这会儿彭羕说起,他才赫然想到,除了这些各自占据中枢要职的派系以外,当然还有相对被排除在外的小派系。
  雷远和围拢在他身边的那些人,算得其中一支。
  而彭羕和被彭羕等支持的人,也算得其中一支。
  雷远冷笑过后,忍不住又叹气。
  “伯昇何必这么心急?玄德公进位汉中王以后,已经任命他为副军将军,督三郡军事,可算得独挡一面的要员。他这么急着插手荆州,难道不怕云长公发怒么?”
  原来彭羕所说之人,竟是刘封。
  刘封是玄德公的义子,在赤壁大战前后,他在玄德公军中的身份仅次于关张赵三人,约与关平、陈到差相仿佛,可算是军中屈指可数的重将。后来玄德公入蜀,刘封也攻城拔寨,屡建功勋,故而被玄德公拔擢为副军中郎将。
  当时许多人都觉得,“副军”二字颇有深意,似乎不在翊军、辅军之下。
  玄德公夺取汉中之后,立即提拔刘封为副军将军,使之攻取房陵等地,又以孟达出任上庸太守,为之辅弼。
  然而刘封在攻取房陵等地的过程中徒然炫耀武勇,全无必要地杀死了房陵太守蒯祺父子。此事在荆州士人当中闹出了极大的波澜,当时雷远在宜都郡,他的郡丞向朗立即向雷远告假,带人奔往房陵,照顾蒯祺的家人。
  这件事情过后,一眨眼数年过去了。雷远做了许多大事,也实现了从执掌一郡到执掌一州的跨越,然而刘封始终是副军将军,始终驻在房陵。
  看来刘封已经没有耐心了。
  刘封自己,是玄德公进位汉中王过程中的失败者,从军中排名靠前的重将,一路跌落到现在。而他身边,又慢慢簇拥起一些人,这些人或者真的是失败者,或者因为欲壑难填而自以为是失败者。
  彭羕本人自然在内,一定还有孟达,或许还有李严?
  几个失败者聚在一起,想要做大事。这情形简直让雷远想起自己在灊山时,聚集的那些淮南豪右,那些人以为能利用曹孙对抗的机会获取利益,结果大部分都丢了性命,尸首被扔进了灊山里的沟壑。
  如今刘封和撺掇他的人,也想来这一出?
  有些可笑。
  雷远顿了顿,似笑非笑地看看彭羕:“伯昇所面临的局面,远比我面临的更复杂。彭治中你如此聪察明断,难道竟看不清楚?你不该劝劝他么?”
  雷远觉得彭羕一定能听懂。
  刘封所面临的难题,某种程度上比雷远还麻烦。他性格刚猛,而具备玄德公义子的身份。偏偏玄德公已经有了真正的血脉延续,玄德公已经不再需要一名善战的义子,而阿斗或者其他子嗣,更不需要一名强悍的兄长。
  雷远与刘封是老交情,老朋友了。刘封出镇房陵的时候,还特地拜托孟达到宜都联络,希望获得雷远的支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