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733

  这三人,谁动了,汉中王都拿不出适合的人选递补。更不消说这三人下属的兵力若调动向东,益州无论如何组建不起第四支大军来。
  既如此,雷远便愈发好奇汉中王的后继安排。
  诸葛亮轻咳一声:“这就是黄公衡专门来此传达的内容之一。经汉中王和中枢诸公商议,拟在此次获得的诸郡领地上,新设一州,唤作江州。江州不设州牧,置刺史一人统领政务;由庞士会出任。”
  庞士会就是庞林。
  庞林投奔玄德公的时间,较其兄庞统更早,曾任荆州治中从事,入蜀后又历任多职,所在皆有声名。
  襄阳庞氏是坚定站在玄德公阵营的世族,继军师将军庞统在关中战死以后,庞氏宗族子弟在据守江陵时死伤也颇惨重。此番玄德公以庞林为江州刺史,托以五郡政事,固然因为庞林的才能,也有继续安抚荆州士人的意思。
  说到这里,诸葛亮走到舆图前指点,黄权很自如地闪到一边。
  “江州刺史的驻地在豫章郡。中枢已决定,调霍仲邈为豫章太守,振威将军如旧。”
  豫章是大郡,是江州的根本。有了豫章太守的资历,霍峻前途不可限量。
  诸葛亮继续指划舆图:“另外,豫章以北、扼守彭蠡的柴桑,将作为建威将军驻地。”
  “建威将军?是哪一位?”
  黄权颔首笑道:“便是我了。”
  诸葛亮道:“黄公衡任建威将军,领兵万人常驻柴桑,同时担任前护军。相应的,云长公则会董督荆州、江两州军事。”
  在玄德公攻取汉中的时候,黄权便是护军。但法正连续侵夺他的职权,成了护军将军,黄权反倒转任它职。
  此时黄权重新获得护军的职位,很明显护的不是益州的右、中、后三军。
  黄权通常所负责的,只涵盖江州的州郡兵力;但若东线有事,进入江州范围作战的前将军之兵也由黄权统一督护。
  由此,黄权既是关羽尚未抵达江州时的前线指挥官,也是关羽抵达江州后的主要助手。在重将不能稍动的此刻,这个任命,堪称合理有效。
  想到这里,雷远笑了两声,格外轻松地问道:“这一来,交州再无外敌,从此稳若泰山了?”
  诸葛亮连连摇头:“续之,你想躲清闲,可没那么容易。”
  “何以见得?”
  “此战之后,汉中王的领地东西绵延数千里,强敌观衅而动,中枢应对颇难及时。这一点,续之应该感受的很明白,你我在成都判断荆州情形,前后并不耽搁,却依然险些贻误。”
  雷远点头道:“确实如此。”
  “另则,云长公一旦身处前敌,续之并无对荆州各地的权限,由此造成南郡和荆南各郡分头御敌,恐遭各个击破。”
  这事说起来,与职权关系不大,主要得怪关羽自信心过剩,以至于荆州军本部和江陵一度割裂。但雷远又不是傻子,当着关羽的面,他只微微颔首。
  诸葛亮继续道:“故而,大王使黄公衡来,还有一令转达。”
  “军师请讲。”
  “大王将在江陵增设大司马府左右长史,以备咨询军政要务。大司马府一切事宜,仍总于成都,由军师将军处置。但若东方有事,大司马左右长史得临机决断,代表汉中王统辖荆、江、交三州军务。”
  按诸葛亮的介绍,大司马左右长史凌驾于三州诸将之上,非同小可。雷远谨慎发问:“不知左右长史的职务,由谁担任?”
  “续之问的有趣……还能有谁?自然是云长公和续之你了!”
  诸葛亮看看关羽,再看看黄权,忍不住笑了起来:“虽然江陵并无大司马府诸曹,不过,长史该有的,一点都不能少。今早我已令人整理出了续之办公的院落。云长公还提供了大吏所用仪仗,估计这会儿排布得差不多了……”
  他举起羽扇示意:“就在不远,续之可愿随我去看看么?”
  雷远看看舆图,又转头看看院门外。
  雷远当年初到荆州时,玄德公特别示意亲密,曾以他出任左将军从事。却不曾想时隔数年,再度担任僚属职位。雷远既任大司马长史,就代表着他在汉中王政权中的地位,终于进入最核心的圈子了。
  汉中王政权发展到现在,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不说满地走,数量上百毫无问题。大司马长史只是千石吏,与之相比似乎不算高官。但政治上的权责地位,看的不仅是官位。
  军师将军只是杂号将军,但诸葛亮和庞统凭此署大司马府事,便成了汉中王政权中枢数一数二的重臣,能隐约与他二人相提并论的,唯有汉中王国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
  大司马府长史也是如此。
  此番庞统战死,中枢后继必定要吸取经验教训,调整适应。授予关羽、雷远大司马府左右长史的职务,提升有经验的地方重将在中枢的话语权,显然便是调整的一部分。
  雷远来到此世,一步步走到现在,并不轻松。最初他只顺着历史的潮流前进,后来也仅能少许改变历史;虽然自家颇建功勋,他觉得,还是时势造英雄的缘故。
  直到他此番打退了背盟来袭的孙权,又眼见着中枢软硬兼施,把江东政权一举打压到苟延残喘;直到他亲眼看到这副巨大舆图,他才确信,自己彻底改变了历史的主线,将会迎接全新的未来。
  而成为大司马长史,进入汉中王政权的核心圈子,将使雷远掌握更大的影响力;使他能以更大的力量推动未来,推演出他自己闻所未闻的、新的历史。
  我能做到什么程度?
  新的历史,究竟会不会比我本来知晓的好些?还会有士族门阀垄断上升渠道,政治腐朽黑暗么?还会有数百年浩劫,异族入侵,汉家子民尸骨成山么?
  往长远里想,未来终究难以揣度。可至少,我能与此世的英杰们携手,再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壮盛大汉吧?
  雷远信心十足,跃跃欲试,又终究难免紧张。
  好在,在外人看来,他一闪而过的紧张,只是因为忽然肩负重任罢了。
  关羽哈哈一笑,当先迈步出门:“既然安排得差不多,我们便去看看!顺便,续之快将你那新宁侯的金印紫绶拜领了!”
  诸葛亮和黄权都凑趣道:“便去看看!”
  雷远逊谢了几句,就被簇拥出外。阳光透过院中树木枝叶洒落在他的身上,带来秋天特有的,干燥好闻的味道。
第八百八十七章
太阿
  邺城。
  此前魏公统领邺城精兵,在关中与汉中王决战。最终固然逐退了汉中王和马超的联军,但曹军的兵力损失其实较之汉中王所部更巨大,中军各部和宿卫虎士的损失更可谓惨烈之极。
  尤其在汉中王亲自领兵突阵的时候,魏公以武卫和直属五校迎击。五校下属营头,很多都由外军什长、百长以上的基层军官抽调组成,魏公日常厚待恩养,视之为全军之魂魄。而他们中的相当部分,都战死了在五陵原。
  这数千人战死,代表十倍以上的外军精锐被打断了骨头、抽去了筋;代表拥兵数十万的魏公国,自上而下都被打得晕晕乎乎,虚弱无力。
  关中之战是曹军胜利无疑。曹军杀死了庞统、张南、陈式、杨怀等将,一度打崩刘备军,几乎要了刘备的性命;更给刘备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伤亡,打灭了他侵犯关中的妄念。
  可这样的胜利,曹操没办法再承受第二次。他就像是一个庞大却虚弱的巨人,竭力狂吼着宣示胜利,其实双腿双臂早就筋断骨折,能动的只剩下了一张嘴。
  当然,曹军会师之后数月,自上而下便把想法统一得差不多了。无论霸府还是朝中,无论许都、雒阳,还是邺城,乃至曹公所控制的中原、河北,人人动嘴,处处都赞颂曹公今年的两场大胜。
  一者,在西面大败刘备和马超,保卫了关中;二者,在东面括取庐江等地,迫使孙权降伏,遣子入质。
  这两场胜利,可谓鞭挞强贼、弼成皇业的壮举,可谓是命世之人建立的不世之功,丧乱以来,未之有也。至八月初时,天子命魏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于是各地渐渐又生风潮,种种祥瑞生出,有人开始串联,都说魏公至德,应当进位为王。
  对此,曹操冷眼旁观,毫无反应。
  从关中折返以后,曹操始终停留在邺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练兵讲武上。为了增加练兵规模,他在漳水沿线修筑了十座屯堡,用于容纳整训的将士,又在城北择水草丰美之处,建立众多军马场。
  最繁忙的时候,曹操一天之内要走三四个屯堡,观看数千将士的训练,哪怕天时酷热也不稍歇。一直到九月入秋以后,武卫营和五校之兵渐渐填充完整,他才稍许放下心来,但想到近年来宿将多亡,日后与刘备真正的决战必不容易,他又难免焦躁。
  这一日曹操从军营回来,在婢女们的搀扶下登上铜雀台。
  秋日气爽、天高云淡。高台上帷幄重重,轻风阵阵。
  曹操远眺四方,稍觉心旷,立刻就叹了口气,皆因婢女们奉上温度恰好的药汤,还有算准时间熬煮的药剂。
  曹操在五陵原上作战时,若非侍从们奋力解救,几乎被赵云所杀。
  这样的惊险若放在十数年前,算不得什么。可曹操近来身体大不如前,精力也衰退的厉害,受了这一次惊吓以后数月,他常觉心悸、失眠、精神倦怠异常。困扰他多年的头风病,也因此又剧烈了几分,有时候简直痛不欲生。
  为了魏公的身体,随侍医者们商议了许久,才定下这么个内外兼用的法子,以配套的内服药剂、外用药汤为魏公治疗。
  曹操皱着眉头,接过药剂,仰头猛灌进嘴里。随即侍从用柔软布料沾着药汤,用力揉搓着他的面庞、脖颈,然后敞开他的衣襟,擦拭前胸后背。这药汤的气味闻起来,简直古怪之极,曹操一面忍着肚腹里的药剂翻腾,一面忍着气味,只觉得愈发难受了。
  可他又非得忍着。皆因只有靠这些药物,才能勉强提振他的精神,让他在外界始终健步如飞、龙行虎步,绝不暴露丝毫虚弱。
  又过了会儿,他才想起为何今日特别不适,于是怒斥道:“蜜水呢?为何不见蜜水?”
  原来端着蜜水的侍女不知为何有些愣神,竟没及时奉上。听得曹操喝问,她才慌忙趋前。曹操端起蜜水一饮而尽,瞪了那侍女一眼,见她吓得魂不附体,又觉得无趣,挥手让她去了。
  此时有侍从进来禀道:“五官中郎将求见。”
  还没等曹操允许,曹丕便匆匆闯了进来。
  曹操不禁恼怒,随手一拍榻上围栏。
  曹丕吃了一惊,慌忙止步。因为动作太急,忍不住轻咳了两声。
  曹操稍放缓些语气:“何事如此急躁?”
  曹丕双手奉上文书:“孙刘两家议和了。孙权割五郡予刘备,两家以彭蠡为界。”
  曹操展开文书,眼神一掠,旋即叹道:“好个刘玄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