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5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2/733

  有些事情,哪怕对着杨仪,也不能明言。但关羽和雷远两人都是明白的,这一仗必须打。
  随着汉中王在凉州方向的猛烈扩张,荆襄的这一仗更是势在必行。
  对外,这是为了宣扬汉中王政权的大义,为了表达汉中王坚定不移维护汉室的决心;而对内,这一战除了凝聚人心以外,也关系到汉中王平衡麾下各州军事力量的平衡。
  自玄德公入蜀以后,以关羽为首的留守荆州诸将除了江陵那一场外,其实少有苦战,倒是对着孱弱的江东连连下手。关羽本人倒也罢了,包括雷远、关平等人,地位急剧提高,待到关羽、雷远两人以大司马长史的身份共管三州军事,二将麾下武人一个个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与此同时,身处益州的武人在汉中、关中两地,连续打了两次十万人以上规模的硬仗。汉中之战里,益州本地的武人抛头颅洒热血,向汉中王证明了他们的忠诚;而在关中之战里,自右将军张飞以下的汉中王元从部属舍死忘生,承担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损失如此巨大,所得呢?
  从建安十六年起,跟随玄德公入蜀的武人就始终困锁在益州,而益州本地的武人,在千山万壑中困得更久。太多人想要建功立业,太多人想要有所收获,他们都快想疯了。
  眼下便是最好的机会。益州的武人需要踏出益州,需要伸手到凉州。只有获得凉州乃至关中,益州的武人才能满足。
  而身在荆襄的关羽和雷远,于情于理都必须支持他们,必须为他们牵扯住曹军主力。
第九百二十七章
声势
  说到这里,关羽瞥了眼雷远。
  雷远微微颔首。
  这个任务极其艰难,但关羽和雷远两人必须完成。
  当年两人击败东吴,割取江州五郡,而玄德公随即以两人并为大司马左右长史,授予峡江以东的军事全权。要知道,玄德公一共才四州的基业,慨然托付以三州,不是为了让关羽、雷远两人坐享荣华富贵的!
  得到这样的权力和地位,就必须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荆州不同于深藏在千山万壑中的益州,自江陵到宛城,虽有山峦,大体来说一马平川居多,何况还有无数明着暗着的商贾往来两地之间。曹氏盘踞在荆北,想要打探南方的发展,并不为难。而宛城以北,要到许都、雒阳,再往邺城,更是便捷。
  关羽、雷远两人全力整军经武,苦心经营荆州、交州和江州。他们的经营何等有效,瞒不过北方曹氏;他们所能动用的武力越来越庞大,曹操也看在眼里。
  这些年来,曹操集中力量营建其处在河北,以邺城为国都的魏王国,猛将劲兵多集中于邺下,周边士家更多达十万户以上。但魏王国的营建,并非为了对抗外敌,而是为了另起炉灶,彻底压制豫州许都的朝廷,其作用更多体现在政治而非军事。
  站在军事角度分析,由于邺城与关中、荆襄前线的距离较远,无论中军各部远征及粮饷转运,还是都城与边境之间的信息传递,都有鞭长莫及之感。根据诸多谋臣智士的推论,曹氏很可能在代汉以后,将统治中枢移回许都、雒阳一带,进而有利于后期与汉中王政权的对抗。
  曹氏政权要迁回中枢,首先必须维护许都、雒阳的安全。
  益州再怎么势大,尚有群山和关中各地重关锁钥阻遏其间;而荆州、交州的强盛兵力,则直接迫近曹氏的核心统治区域,随时能够打乱、甚至打断曹氏军事中心南移的步骤。
  为此,曹公掀起再一次荆州攻伐,迫在眉睫。
  但曹公的诡诈之处也就在这里,他此前两次动兵南下,都在南方水网地带吃了大亏,故而这一次他先不南下,反而紧锣密鼓地安排内部事宜,然后宣称要在宛城升坛代汉。
  站在汉中王的立场上,此举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大逆,他必须起兵讨伐,以正天下人心,以宣示己方的态度。然而,曹操的兵力毕竟远在汉中王之上,曹操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开辟战场,而汉中王若想要籍此机会做些什么,却必须要确保,曹操的主力部队被牢牢吸引在襄阳、宛城。
  于是,汉中王势必要求荆州、交州之众主动出击,大打出手,将战争规模尽快扩展。
  而曹操虎踞荆襄,坐等敌来,最少也能重挫荆、交两州的战争潜力,保障今后数年间,新生的曹氏政权中枢南移的安全。
  这样的局面,并非某个人临时起意所能推动,这是大局、大势不断推进带来的必然结果。
  曹刘两家的强处、弱处,两家各自必攻必守的要点,双方都很清楚。于是大战必定爆发、战场必定就在这里;而曹刘两家的决心、韧劲、实力、潜力,都将在此时经受对手最严峻的考验。
  只不过,这个道理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明白。
  关羽和雷远有同样的决心,这就够了。
  “正因为要谨慎,更不能等。”此时雷远道:“我们必须尽快拿下宜城、鄀县、编县这一带,抢在雨季来临前增修码头、营地、邸阁等设施,保障汉水下游的通行安全。这样,之后与襄阳曹军的对抗,才能进退有度,不至于落入敌人的陷阱。至于什么浮桥、发石机之类,有的是时间慢慢查探。”
  “续之所言甚是!”关羽矜持地颔首。
  “你们来看!”他沉声道:“此前哨探得知,负责领兵据守这三县的,是乐进的副将焦触。焦触则以部下郭祖居北,自领本部守编县。后来曹公再增派了朱灵前往支援,驻在鄀县。焦触、郭祖之流,寻常庸将尔,朱灵则久经沙场,不可小觑。”
  “君侯打算如何应对?”
  关羽拍打舆图。
  这时候众人是在野外,舆图铺在一块较平坦的大石头上。关羽手劲极大,拍了两下,整块石头都咯噔咯噔晃动起来。
  “简单的很!”他沉声道:“先出动一部,攻打编县。这一部的数量不必多,但要打得猛、打得狠!这一部打出声势,则朱灵必定引军来援,我们则以强有力的精锐等待在后,一战击破朱灵,顺势席卷三县。”
  关羽起身看看众人:“如何?”
  一众部将都道,可行。
  随即众人又想到,攻打编县的这一路,堪称是此次大战的先锋,责任甚重、功劳甚大,关君侯必定择强将担此重任,却不知,他老人家会看中谁?
  这么想着,众将俱都挺胸凸肚,格外摆出几分昂扬姿态。
  而雷远稍微让开半步。
  这是此番向北攻伐的第一功,荆州军中有的是出色将校争夺,他只要旁观就行了。
  不料关羽锐利的眼神扫过众人,最后落到雷远身上。
  “续之,我记得,你带来前线的贺松所部,曾经攻打过编县?”
  “君侯真是好记性。那是建安十七年的事情了,当时我尊奉君侯之令,越过荆山,攻打编县。贺松是我的副将。”
  “那就让他辛苦一次,也让我见一见交州军这数年来练兵的成果,如何?”
  雷远微笑道:“多谢君侯的信赖,贺松也是宿将,定不会令人失望。”
  关羽捋了捋胡须,继续道:“至于攻打朱灵所部援军的任务……交给坦之!”
  关平大步出列,甲胄铿锵:“遵命!”
  在场的都是痛快武人,诸事议过便散。
  雷远先派人携了军令,疾驰往贺松的驻地去。他自己和扈从们稍稍落后些到。
  走在路上,沿途所见都是调动的步骑将士,因为下过雨,原野湿滑,故而部队都集中在道路上,列成长长的纵队行进。
  自丧乱以后,荆襄之间的道路很多都已失修。早年间曹军几次南下,曾动员大量人力扩建修缮了一些;近来随着荆州的兵力渐强,关羽也开始动员人手修建道路,为北上攻伐作准备。
  但雨后的道路仍然难免有陷落坍塌。好在每一支部队都随军携带了大量的木板、草席、竹笼等物。遇到坍塌的地方,用竹笼装取土石填塞,再敷设草席、木板,几乎无碍大军行动。
  此时如果将视角高举到天空中,由高处向下望,当可以看到远至苍梧、桂阳等地,几乎荆州、交州各地的道路、河流和桥梁上,都有一队队的兵马、辎重和船只在不断前进。虽然天空中时不时飘洒雨点,却丝毫阻碍不了无数人、马、物资络绎不绝地赶往江陵,赶往前线。
第九百二十八章
威风
  虽说曹刘两家在荆州的厮杀已经开始好一阵了,但就像两名高明棋士对弈,在动用强手或胜负手之前,非得小心翼翼地互相试探,先出嵌手和试应手。故而直到此刻,两军对抗大都限制在三五千人以下的规模,而双方主力对峙,如山之不动。
  这样的态势,对双方的后勤辎重、粮秣军饷供给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越是装备齐全、组织有序的军队,越是有其独特的物资供给要求,对本方后勤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早年间那些兵匪还能够通过沿途劫掠来满足所需,但如今曹刘两军都自称为经制之师,有些事不能做。况且,两家的边境线上乃是少有人烟的瓯脱之地,想要就地征集,也没处征集去。
  曹军聚集数十万众,消耗如山如海,但背靠着兖豫两州的全力供给。而江陵以北的荆州军和交州军,也早已经统合了两方的后勤体系,依托荆州庞大的水运航路,不断调动物资向北。
  这种气候,每逢下午的时候,最是闷热。
  马岱在帐里坐着,看了几封军报,便已满头大汗。他这个凉州人,已经在南方生活了八年,自问挺适应荆州、交州的湿热气候。可是想到昨日熟悉本地气候的向导说,大雨之后依然如此闷热,那数日之内必定还会有大雨……实在让他有些烦躁。
  他担心战马生病,担心军粮沤湿腐坏,又担心兵甲武器受损,于是起身往营里走了一圈,亲眼探看过,又叫来医官,嘱咐多备药品,多多巡营诊治。
  雷远带兵的习惯,便是无论多么繁忙,也一定要亲眼观察、亲自探看将士们的情形。马岱跟着雷远多年,不知不觉地便将这习惯学了个十足。
  他的骑兵队伍,这些年依靠与凉州的马匹贸易,得到了继续扩充,目前已经达到两千人出头。虽然大战将至,将士们依旧正常操练。但操练时难免少了些说笑闲谈,惟有沉闷地喊杀和甲叶、武器撞击的铿锵声响时不时响起,便生出了临战时常有的肃杀之气。
  待到在营地里走过一圈,马岱来到营门处,便看见一支绵延里许的辎重队伍慢慢接近。
  因为此番负责押送运输的辎重官是沈真,马岱亲出迎接。
  两人就在营中校场当面查点、交接物资。
  具体负责清点的军吏两两为一组,各自一手捧着文书,一手持笔,凡清点完一组,必高声呼喝。他们的喊声此起彼伏,落在周边将士们的耳中,也恰可展现本方物资充裕,以鼓舞士气。
  “乙字一号至三号车,筒袖铠二十五件,明光铠二十五件!”
  “乙字四号至五号车,铁枪头五百件!铁斧六十把!”
  “乙字六号至三十五号车,粮秣二百石!”
  “乙字三十六号至四十号车,绳索五百捆!”
  乙字排号四十辆车验过,接着再是甲字排号四十辆车。这四十车都是战马所需,马岱格外仔细,亲自一一看过,方在沈真提交的版牍上落笔用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2/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