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733

  待到手续完成,天色已近黄昏。马岱向沈真微微躬身:“沈校尉于路辛苦了,请将士们在此稍稍休息,明日起行回程不迟。”
  沈真犹豫了下:“近来物资调度繁忙,这一批送完了,我还得赶回去,接着组织下一批。眼看荆襄将要大战,辎重粮秣乃是重中之重,不敢稍有疏忽……略进饮食无妨,当晚就得回程。”
  “那也好,我在帐中略备了一些饮食,沈校尉请。”
  两人入得帐中,马岱再度行礼:“岳父。”
  原来这两人已结成了翁婿关系。
  此前马岱在凉州时,原是有妻妾的。然而凉州关中战乱不休,大军纵横厮杀,便是马腾、马超父子,尚且不能自保宗族,何况马岱?他的家人近亲,早就死尽死绝了。马岱麾下的凉州骑士大都如此,故而作战时格外勇猛,毫不惜命。
  但他们跟随雷远多年以后,渐渐都在荆州或交州娶妻生子,有了自家的田园。马岱也娶了沈真的女儿,夫妻两人感情甚好,已有一子。
  当日随同雷远翻越灊山的重要武人,这些年陆续凋零。如王延、韩纵等老将,就在去年先后因病离世了。雷远为此甚是悲痛,依照两人的遗愿,将他们葬在了乐乡县的大岭山中,与雷绪和雷脩父子作伴。
  只有沈真精力甚佳,年过六旬仍活跃在战场一线,但也轮不到上阵,主要仰赖他的经验,负责辎重的运输调配。
  两人对坐,各自吃了点食物充饥。马岱又问:“这些物资,已然不少,但要应付与曹军的决战,物资总是多多益善。岳父可知道,后继还能发来多少么?”
  沈真知道马岱专心练兵养马,对荆州交州的家底不算熟悉,有此一问,也是理所应当。
  于是他答道:“眼下的粮秣供给主要由荆州负责,另外,左将军府也已在乐乡发出公文,传令清点各地庄园主、地主们的家中粮储,随时准备发往前线。苍梧那边,阎圃正在忙着调度甲胄武器的运输,如今日送来的规模,之后至少还有四批。待甲胄武器配给告一段落,就会转而发运粮食。”
  “那就好。”
  马岱以凉汤代酒,敬了沈真一杯。
  沈真见帐外已无闲杂人,略压低嗓音问道:“贤婿,可曾听说了凉州的事?”
  马岱点了点头,把杯盏放回案几上。
  马超的死,让马岱震惊万分,震惊之后,情绪又很复杂。
  在马岱的少年时,一直将马超当作神灵般敬佩,然后又目睹了马超一次又一次地遭到背叛和出卖。他确定马超不可能成功,害怕目睹马超的失败,才会离开马超,依附于击败马超的雷远。
  可他真没想到,马超真的就以如此荒唐的方式死了。他本觉得,马超应该死得更有英雄气,应该死在一个适合他烈火般性格的战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凉州士人背弃,被庞德背弃,被所有人背弃,死得憋屈。
  这使得马岱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他觉得,自己也是背弃兄长的一员,对兄长的死,他和其他人一样,负有逃不开的责任。
  马岱一时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沈真看看马岱的神色,继续道:“我听宗主说,不久之后,中枢或将有人来见伯瞻。”
  被沈真称为宗主的,自然是雷远。
  其实这些年来,庐江雷氏本身所领有的徒附、部曲和田亩,是在逐步缩减的。雷远并不打算始终以地方大豪的身份立足于汉中王麾下,如今他更看重的,是左将军的身份和权柄。故而哪怕沈真这样的老部属,渐渐也以“将军”和“君侯”来称呼雷远,而少以“宗主”两字。
  此时沈真这么说,自然是想表示,自己是雷远的部曲旧人,又是马岱的岳丈,与双方的关系都很亲密;他说的,乃是自家人之间的私下话题,或许便是雷远让他传的话。
  马岱扬了扬眉:“中枢?成都那边?”
  “孟起逝世之后,张翼德将军以庞令明为凉州武人之首,代领马孟起的余部。不过,凉州武人中,有许多人都是扶风马氏的旧部,未必愿意服膺于庞德。若曹操以邺城的马寿成父子作为号召,说不定人心有所浮动……”
  这等剖析,根本不是沈真所长,显然他所说的,都是雷远的原话。
  马岱略向前俯身,仔细听着。
  “所以,汉中王那边,很快会想到伯瞻你。伯瞻这数年来,在江淮、荆州、交州作战,广有功勋、声名。会是安定凉州的适合人选,我想,若伯瞻有意衣锦还乡,左将军必定会全力支持。”
  马岱沉默了许久。
  知晓马超的死讯后,马岱便考虑过这个问题。他预料到,雷远将会提起此事,但必定会在荆襄战事告一段落以后。毕竟凉州骑队堪为雷远麾下头等强兵,大战之前,丝毫都不能分心。
  他真的一点都没有想到,雷远竟会如此爽利。
  两人用毕饮食,沈真往外走了一圈,看看自家部下们休息的如何。
  他回来道:“天色不早,贤婿,我得动身了。”
  马岱起身相送。
  走到辕门处,马岱问道:“今日雷将军去了当阳,与关君侯军议。回来后便去了老贺的营里。听说,此番北上攻伐的第一战,交给了老贺。”
  他示意沈真倾听:“听,那是老贺的军营里,将士们在高呼。”
  两处军营间隔不算太远。沈真侧耳细听片刻,笑道:“将军在鼓舞士气方面,着实有一手。”
  “那也是因为我军将士从雷将军手里,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他们信任雷将军,相信雷将军会带给他们不断的胜利,士气才能如此高昂。”
  沈真自己是跟随雷远多年的旧部,得到的好处岂止“切切实实”,简直丰厚到难以想象。他不禁又笑道:“那是自然。交州的将士,谁会信不过雷将军呢?”
  “是啊。”马岱也笑了笑:“将士们信得过雷将军。将军也务必信得过将士们,眼前这一仗,我们非要打好不可,让曹操知道我们的威风!”
  沈真在马上向马岱颔首:“正如伯瞻所言!这一仗,我们要打出威风!”
第九百二十九章
防务
  从舆图上看,江陵位于襄阳的正南方,而两地间的水陆道路,则受到山水形势的影响,大体呈西北略向东南的走向,由几条平行的道路构成。
  宜城、鄀县、编县,都分布在荆襄道沿线。宜城和鄀县在东线,主要依托汉水,经过曹刘两家反复争夺的牙门戍城,就可以抵达荆州水军的重要驻地荆城和竟陵。
  而编县位于西线,这一条道路北接襄阳郡的中庐县,贴着荆山东麓一路向南,越过维水、祁水、夷水等汉水支流,抵达编县后再往南数十里,然后折而向西,绕过江陵东北面的沼泽地带,越过长坂坡,经当阳、麦城一线南下。
  西线紧靠着荆山,东线越过汉水,就是大洪山。两山之间的这块区域,南北二百余里,宽越七十里。过去这些年,曹刘两军就是在这片区域鏖战。
  就目前来说,曹军牢固控制着宜城、鄀县、编县,凭借兵力优势频繁南下章乡和荆城。如果将宛城视作曹军在荆州的首脑,将新野视作脖颈,将襄阳视作的咽喉,那么,宜城、鄀县、编县这三地,就是曹军调集发力的肩膂所在。
  如果两人对面搏杀,控制住对方的肩、膂,便占据了主动,接着就可以痛殴对方的头脸了。
  虽不知道曹操在襄阳究竟打什么主意,可是战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将一声号令,从当阳大营出发的交州军贺松所部,便直取编县而去。
  如果取下编县,则西线道路的大部分落入掌控,威胁到襄阳西南角的中庐县。但曹军想来不会轻易放弃此地,当有相当数量的援军从宜城、鄀县出发,横过东西两线道路之间的丘陵地带,前来支援。
  那么,由关平统领的荆州军精锐一部,将于野战中一举歼灭之。随即,荆州水军则可趁机袭取空虚的宜城、鄀县。打下这三地,曹军在襄阳以南就没有什么军事要塞,而荆州水军则有了可靠的前沿基地,足以进退了。
  负责攻打编县的贺松所部,本来驻扎在苍梧郡以北,平时负责守备始安到广信的漓水沿线,一旦北方有事,其部便是第一支从交州出发的军队。贺松的部下原本有三千人,此番北上作战,又额外调拨了驻在高凉郡的一批将士,扩充到了四千人。
  据守在编县的,乃是曹军将领焦触。
  焦触是袁绍麾下部将。袁绍死后,他归附于袁熙,建安十年时,曹操征伐袁熙,袁熙和袁尚兄弟不敢迎战,弃军逃奔三郡乌丸。于是焦触便成了袁氏在幽州最后的重将。
  以当时情形来说,焦触的选择无非两种:或者忠于袁氏,与曹军死战,或者弃甲倒戈而降。但焦触偏偏选择了第三种:
  他自号幽州刺史,驱率诸郡太守令长,陈兵数万,杀白马盟,摇身一变成了独霸幽州的割据势力,然后再遣使联络曹公,意图获得曹公的认可,成为名义上依附曹氏、实际掌控幽州的地方强豪。
  孰料曹公并没给焦触做梦的机会,大军一到,与焦触定盟的部下们瞬间土崩瓦解,焦触无奈,只得投降。降伏之后,他被置在邺城数年,全无职司。
  后来因为征南将军曹仁在江陵战死,荆州北部的守将多阙,曹公才调焦触南下,以征虏将军都亭侯的身份协助乐进。
  自去年以来,乐进多病,已经连续数月卧床不起。焦触以老将的身份,常常代理处置日常军务。然而骁骑将军曹彰随即南下,带着他自家的班底掌控荆北军务,于是焦触又被排除出外,转而负责一线几座城池的防务。
  待到曹公亲来荆北,对焦触还不放心。就在前日里,他遣军接管了宜城、鄀县、编县三地防务,而使焦触只守一个编县。
  焦触就算是泥人,也有几分土性子。他在交接城池的时候,特意等着来人,预备嘲讽几句,发一发心头怨气。结果来的竟然是同为袁公旧将的朱灵,焦触这火气便没处可发。
  朱灵这些年来的日子可比焦触更艰难的多。焦触好歹还保有自家部曲,朱灵可是被于禁硬生生夺走部兵的,别看他此刻领兵一万,身边的部曲都是问张郃借调的,真正是匹马单车,全无亲信可言。
  两人相见,也不知怎地,都有些欷歔。想要维持三县防务本非易事,曹公遣出的,又都是多年投闲置散的将军,其中的意图外人虽不得而知,朱灵和焦触两人身在局中,看得如明镜也似。
  曹公无意久守三县,但若不战而退,未免引得荆州军怀疑。于是摆两支杂兵在外,就算败回也不伤士气;若要斩败将之首以儆效尤,他老人家也不心疼。
  当日焦触便对朱灵赌气道:“便让我战死在编县吧!我在邺城的家人儿女,拜托文博照顾了!”
  朱灵也不知该怎么劝解。
  焦触当日便将自家中军调往编县。
  编县位于荆山的东北侧,是房陵与江陵往来的重要通道,又是荆襄道的中段,距离襄阳百里,距离宜城才四十里,早年间也是荆州著名的商阜,虽经数次战事,靠着县中几家商贾大户支撑,勉强不至于荒废。
  然而建安十七年曹军南下攻打江陵,沿途烧毁了十数座荆州城池,迁移民众往豫州。编县便是其中之一,故而后来曹刘两军争夺的,只是编县的断壁残垣罢了。
  近两年里,编县一直掌握在曹军之手,焦触负责前线战事以后,动用了相当的力量整修城池。他放弃了城池较外围的区域,并拆毁城墙,把土木石料都用于修缮城西北处靠近山区的堡垒。
  堡垒墙高池深,甚是坚固,守城的将士虽只千余,却都是追随焦触多年的老卒。
  这些老卒,有许多都是少年从军,曾经在黎阳、邺城、南皮等地与曹军作战过的。到此时,许多人年已四旬,久经征战,个个都被风霜锤炼的刚强如铁。虽然体力、耐力不如年轻将士,可是经验和韧劲胜出百倍。
  而作为骨干的一些甲士,还有当年被袁绍引为扈从的大戟士在内。他们虽然不受魏王的重视,但其毕竟是焦触这个征虏将军的本部,论精锐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此时屯驻在后方的邺下诸军。
  正因为将士们的经验丰富,当他们看到远处刘备军迤逦行来,并不惊慌。而焦触先遣出信使求援,随即召集亲信部下,分派兵力,布置守城。
  城下贺松不管城上的忙乱。
  他行军一日,此时将士难免有些劳累,故而既不示威,也不挑衅,而是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部屯驻,对编县形成包围态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