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33

  冯熙认为这雷远年方二十不足以成事,周瑜却不这么认为。孙氏父子三代和周瑜本人,都是青春年少就建立非凡功业的,他从来不觉得年龄是个问题。
  想想当时局面,淮南豪右们挟裹了数万百姓,他们翻越灊山的时候,必然是兵分多路,扩散在极广大的范围。赵云根本不可能以数百人的力量,控制如此局面。所以,或许那个叫雷远的,才是关键所在?
  正在神驰千里的时候,船身忽然一震。
  周瑜推开舷窗向外张望了一下,原来轻舟已至沙羡。沙羡是吴侯所置江夏太守、裨将军程普的驻军之所。程普是孙氏三代之臣,江表虎将之首,与周瑜并为左右都督,所领兵力强盛。从舷窗向外看去,但见樯帆旌旗林立,楼船、艨艟、走舸之类舰只依序排开下锚,军势之盛,令人咋舌。
  周瑜回身笑道:“子柔,沙羡到了。程德谋的水军一部屯驻于此,你可以在这里换乘大舟,继续向东。”
  冯熙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周瑜待人总是那么客气亲热,让人如沐春风。冯熙初时有些紧张,这时候却与周瑜颇显亲密了,他苦着脸望向周瑜:“都督,你想要知道的,我可都一一说了,没有半点隐瞒。在吴侯那边,还望都督……”
  周瑜大笑:“子柔何其多虑也。我必会为此致书吴侯,你放心!尽管放心!”
  冯熙拜别周瑜,从舱里出来。
  周瑜的声音在舱中响起:“子柔,我便不送你了,这就告辞。”
  冯熙躬身施礼:“周都督请便。”
  他知道周瑜虽有雅量高致之名,却唯独与程普不睦,自然不愿轻易踏足程普的军营。待得起身的时候,只见那轻舟在江上起伏的浪涛中闪现几回,慢慢便去得远了。
第九十三章
玄德
  不知何时,江面上的雾气散了,站在鲁山上放眼眺望,只觉得天气极其晴朗,云层渐渐闪开,在云层背后的天空,明净得像是一整块湛蓝色的、透亮的琉璃,阳光慢慢地透过了云层,洒落在人们疲劳但是愉悦的面容上。
  雷远等人并不知道东吴的首席重将适才就在鲁山脚下的轻舟里,也并不晓得刘豫州为了招揽这数万人丁户口,将要付出的代价。当碍眼的冯熙终于离开以后,每个人脑海中都想到了过去数十天的辛苦即将到头,目的地就在视野所及前方。鲁山上的每个人,无论简雍、赵云、雷远、辛彬,或是邓铜等武人,都压抑不住心中的快乐情绪。
  邓铜、贺松、丁奉、郭竟、王延等人是快乐的,对他们这种在乱世中挣扎了太久的武人来说,能够从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战役中存活下来,就已经足够了;现在,或许还会迎来美好的前途,那不是梦中才会出现的场景吗?
  辛彬是快乐的,虽然宗主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随着小郎君的崛起,庐江雷氏的未来依旧可期。在这样的世道里,辛彬已经无法要求更多了。
  简雍是快乐的。他本来就是个不拘小节的人,这时候拿着为冯熙祖道所备的浊酒,连着喝了好几盅,喝得猛了,有点上头,于是他挥着手,开始唱起了年少时在涿郡喜爱的歌谣。他自幼与刘豫州相识,少年时就随从在刘豫州身边,周旋于各种场合,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但简雍始终还是那个简雍,从来都是那么简傲跌宕、威仪不肃。他在这种场合持盏高歌,可说是失礼之极,但是偏偏周围看着的每个人都在笑,甚至还有人兴冲冲的替他打拍子。
  赵云也很快乐。这位昔日白马银枪驰骋河北的少年将军,如今已经年近五旬了,为了追寻心中的仁政,他在最艰难的时候也坚定不移地陪伴着那位仁厚之主。许多人觉得,赵云就像是刘豫州的影子,他与刘豫州朝夕相处,以刘豫州之喜为喜,以刘豫州之忧为忧……老实说,过去的很多年里,忧的时候未免多了点。但就在这一两年间,压抑许久的局面突然间看到了曙光。而此次灊山之行,又必将为刘豫州的大业增添坚实的基础……赵云真的非常快乐,但他内敛惯了,只是看着简雍滑稽的动作,然后微笑。
  雷远同样快乐。回望过去的短暂时日,那些曾经困扰他的犹豫、迟疑、畏惧……都已经消失了,雷远找到了来到此世的意义,也确定了事关未来的努力方向。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诸多艰险,失去了自己血脉相连的兄长和无数亲密的伙伴,但此时此刻,他胸中涌动着对未来的强烈期待。
  樊宏的叫声惊动了沉浸在喜悦中的人们:“看,夏口城那边,是刘豫州的水军!”
  于是众人一起去看。
  因为雾气散去,视野渐渐清晰了,可以看到夏口城对着沔口的那一面,有个规模巨大的港口。港口通过连绵的夯土墙体和望楼,与夏口城形成一整个防御体系。港口内泊着大大小小近百艘战船,其中大部分都是艨艟、走舸,还有两艘在甲板上高耸战楼、设有女墙垛口的楼船。这种楼船一艘就可以搭载数百名将士,凭借重弩、钩拒和火箭作战,是江河上当之无愧的巨无霸。楼船顶层的望塔上,高高立着“刘”字大旗,毫无疑问,那是刘豫州麾下的荆州水军。
  昔日刘表治荆州时,荆州水军强盛,艨艟斗舰数以千计,能够在水上作战的将士超过十万,足以与东吴舟师相抗衡。后来曹公南下,荆州水军在赤壁大破,部众星散,许多基层将士都汇聚到刘豫州的麾下,负责带领他们的乃是关羽。
  正在观瞧的时候,几艘走舸自港口里驶出,向着鲁山方向而来。
  “不知来的是谁?我们去看看!”简雍笑着招呼众人,往山下赶去。
  众人彼此呼唤着,一起跟上。有些人一边走,一边还忙着整理衣袍。淮南数万人丁到达,刘豫州那边,必然会派出重臣相迎。无论来的是哪一位,总之自家不可失礼。
  所谓走舸,乃是棹夫甚多的快船,这种船的船身狭窄利于破浪,可以在江面上往返如飞鸥。赤壁之战时,东吴大将黄盖往曹公的水军营中纵火,就是用了这种船只作为火船。
  走舸船行甚速,而夏口城到鲁山之间,只隔了一条沔水而已。所以当众人来到山下那处曲渚回湾、芦苇横生的小港时,已经可见成群的鹳鹤从水面上惊飞,在上空密密麻麻地盘旋着。那几艘走舸组成的船队,正在陆续靠岸。
  水手尚未系缆,便有一名中年汉子急不可耐地从船头箭步跃到岸上。他的动作倒颇为敏捷,可是,因为岸边的地面被江水拍击得湿滑,他落脚的时候没有站稳,踉跄了几步,不得不连连挥舞双手保持平衡。
  此人是谁?
  雷远刚想到这里,就听身边的简雍疾步向前,大声惨叫:“主公!小心啊!”
  那中年汉子听得简雍叫唤,抬头露出灿烂的笑容:“哈哈哈,宪和放心。新换的靴子不合脚,没事!没事!”
  这人是简雍的主公?他就是刘备!
  刘备竟然亲自来了!
  雷远吃了一惊,慌忙从简雍的肩膀后向那中年汉子仔细看去。
  只见这人大概五十来岁的年纪,衣着很是简朴,袍服边缘有明显的磨损和掉色。他长着一张瘦长的脸,眼眶很深,或许年轻时曾经相貌英伟;可是额头上岁月蹉跎留下的痕迹和斑白的鬓发,使得此刻的他看上去老气远过于英气;配以那对大得吓人的招风耳朵,又让人觉得有些滑稽。在他的身上,雷远看不到任何威严气势,只有一团和气的笑容,像是个离开战场很久了的老兵。
  雷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刘备?在自己前世,季汉先主、昭烈皇帝坚忍不拔而终成大业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在此世,雷远又曾经听到许多人赞叹称道这位仁厚之主、认为他是能与曹公相提并论的英雄。可刘备竟然就是这个样子?
  好吧,或许不一定每个英雄人物都相貌威武,可眼前这个寻常到周身上下找不出亮点的中年人,真的就是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刘备?
  雷远正在惊疑的时候,赵云也快步上前,恭敬地行礼:“主公……”
  刘备紧走两步,张开双臂猛地抱住了赵云,连连拍打他的后背:“子龙,辛苦你了!哈哈哈,我就知道,你能办成的!”
  雷远与赵云同行的这些日子里,渐渐了解其人。深知赵云是恂恂如儒生的性子,平日里言行动静皆可为式,不轻易逾越规范的。但刘备就这么毫无拘束地抱着他,大声地感谢,大声的笑。
  赵云用余光瞥了一眼雷远,看到雷远满脸惊讶的神情。他连忙折返几步,拉着雷远过来,向刘备介绍:“主公,这位便是庐江雷氏的小郎君,雷远雷续之。我与宪和此番所以不辱使命,实有赖于续之的深明大义,更离不开他不遗余力的支持。”
  雷远深深作揖:“庐江雷远,拜见玄德公!”
  雷远眼下尚非刘备的下属,所以并不以主公相称。
  以刘备的官职身份,雷远这等山野草民见他,按理是该跪伏在地行大礼的,但是雷远并没有这么做。哪怕已决定要在左将军府的羽翼下吃饭,纳头便拜这种事情对雷远来说,还是太过谄媚了。何况,雷远无论如何,也是一个打算带资入股的合作方呢。
  而刘备好像完全没有注意雷远的姿态,直接上前一步,握住雷远的手,搀扶着他。
  与此同时,刘备很明显地犹豫了一下,似乎在考虑应该说些什么,最终他咧嘴笑了起来,简单地道:“多谢续之了!辛苦续之了!”
  刘备的臂力非常强,而手掌很粗糙,还生着很多坚硬的茧子,确实是老兵的手。雷远感觉到他掌心的温暖,也感觉到了他握手时真诚的态度。抬起头看到刘备的眼睛,雷远忽然发觉,这种眼神与雷远此世见到的所有人都不太一样。
  在这个年代,人与人之间是有高下之分、尊贵卑贱之分的,每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都要不断的衡量,从而选择适当的威仪姿态、不逾行次。这种人与人的等级关系或许是维系统治秩序的必需,但在雷远看来,那真是一套繁琐到令人窒息的玩意儿。来到此世之后,雷远受够了这些,而又不得不习惯这些。
  唯独在刘备的动作、语言和眼神里,雷远看不到这种衡量。刘备想要表达善意,于是就单纯的、不带任何附加内容的表达善意。这种简单直接的姿态,瞬间打动了雷远。
  于是雷远也笑了:“能为玄德公效劳,是我的荣幸,是庐江雷氏的荣幸。不辛苦!”
第九十四章
界限
  走舸里陆续又有人登岸,居然不是扈从,而是一些仆役。他们抬着案几、竹席之类,就在岸边摆开座位。
  刘备向众人笑道:“不知道各位是否已经用过早饭,所以我这个作主人的稍微准备了一些。我们边吃边聊,请不要客气。”
  说着,他牵着雷远的手,试图让雷远与自己并坐在首席。
  实在太热情,雷远有点承受不了,连声辞谢。
  刘备一再邀请,雷远只是不肯。他又让雷远坐在左席,雷远也坚持辞谢。
  刘备也在观看雷远的表现。在刘备眼中,这是个高而瘦的年轻人,手臂上未愈的可怖伤势明显影响了正常动作,显然是战场厮杀造成的。他的言行都很沉稳有度,丝毫都没有掌握权力的年轻人特有的张扬。他对自己很尊重,还有一点点亲切……但又不是畏惧自己的地位。
  好像他是个对自己很熟悉的人?刘备完全不知道为何会如此。
  刘备笑了起来,他至少可以确定,雷远是个值得往来之人。于是他不再勉强,最后令赵云、简雍在左侧前后落座。雷远坐在了右侧第一的位置,之后辛彬、邓铜等等依序入座。
  仆役端来食物,众人各自享用。
  食物本身算得丰盛,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高档食材,是纯粹的军队风格,以量大取胜。包括大份的麦饭、豆饭,还有菰米做的雕胡饭,配以盐菜和肉酱。
  雷远注意到,除了这些仆役以外,自始至终都没有武装的扈从出现,刘备本人的腰间也没有悬着刀剑之类的武器。这位荆南四郡之主,居然就空着两只手,优哉游哉地跑到了素以桀骜不驯著称的淮南豪右部众之中。
  席间,刘备和每个人都谈说几句闲话。他向雷远问候雷绪的身体,随即向雷远保证,会延请名医诊治……军府中有位医者得了张仲景的真传,很是神妙;对着辛彬,他感叹生民不易,询问淮南豪右所属民众的大概情况;对着邓铜、贺松等人,他谈起自己与曹军作战屡次败绩,赞叹将士们的勇猛顽强。
  虽然他口才并不特别出众,但是那种亲切质朴的态度,天然就能打动人,加以简雍这个能说会道的从旁协助,大家谈笑的气氛很是热烈。
  当然,这也和众人脱离大难后的轻松情绪相关。如邓铜这样的武人,本来就不是讲究礼数的,聊着聊着,起了性子,于是各种喧闹声都从席间发出,随着江风,汇入到江涛拍岸的阵阵轰鸣中去了。
  抽得一个空暇,刘备微微向雷远所在的方向侧身,轻声道:“续之突破重重阻隔,领数万之众、越数百里之遥来荆州落脚,这是近世以来罕见的壮举,令我钦佩不已。续之对家族未来的想法,子龙也派人向我传了话。”
  此前在灊山中,雷远向赵云道,愿意为刘豫州铲除不服从的豪右家族,使刘豫州能够获得大批在籍户口,但同时也请刘豫州对庐江雷氏的宗族势力稍加优容。赵云虽未正面答应,却领着所部精锐,在那场动荡中实实在在地成为了雷远的后援。此后数日间,雷远大肆诛戮十余家豪族,而数万之众无敢违抗者,这不能不说与赵云的支持相关。
  那么,刘豫州对庐江雷氏,究竟会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呢?
  雷远情不自禁地端然正坐,摆出洗耳恭聆的架势。
  这严肃姿态反倒让刘备笑了起来,他连连摆手:“续之莫要如此,只不过在席间闲聊罢了……”
  他吃了口雕胡饭,继续道:“这几个月来,荆襄大族举族南下投奔的不少,因为此前战事的缘故,他们在南阳、南郡北面的损失很巨大,所以难免会想在荆南获得点补偿。于是,有的家族隐匿了户口,有的家族攻取了官属的庄园,还有试图独占商道的,诸如此类。只不过,他们从来不会当面向我提起。真的,一句都没有。唯独续之如此坦率,哈哈哈……”
  刘备轻松自在地谈说着,而雷远肃然应道:“您的意思是?”
  “近世以来,豪族大姓骄横跋扈、垄断地方,势力强盛者甚至胁迫州郡、架空长吏。我这半生颠沛流离,此等情形见得太多了,深知这是百年的弊政,非一朝一夕所能治理。如今,荆襄士族能够舍弃家族的世代基业而来就我,足显对汉室的忠诚,我也无法要求他们做得更多。好在虽无言辞约定,彼此却有默契,左将军府不会刻意地打击他们,而他们也须得稍加收敛,不越过左将军府划定的界限。如此,就当相忍为国了,不是很好么?以后的事,不妨以后再说,待到平定这乱世以后,有什么事不能谈呢?”
  刘备略微郑重些,徐徐地道:“对庐江雷氏,我也是如此想法。所以,续之尽可以放心。”
  刘备的话,说的很明白了。他固然不满强宗豪右的某些行径,欲要在乱世中崛起,又不得不倚仗强宗豪右,统合其力量。其间,刘备会适当维护豪强的特权,而豪强则必须体现出对汉室的忠诚;而无论对庐江雷氏,还是对荆襄的大族,他都会一视同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