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733

  “然则,您所划定的界限在何处?”雷远问道。
  刘备用手肘支着案几,俯身向前,炯炯目光直视着雷远:“我们对抗曹贼,为的是恢复汉家盛世,为的是千千万万的百姓能够安享太平,无冻馁之患,无催逼之忧,无兵戈杀戮之苦。在我看来,豪族大姓的徒附、部曲,也是汉家子民;所以,希望续之能够善待他们,莫要驱之如使牛马,吞之如食犬羊。如果庐江雷氏竟然残民以逞,我绝不会允许,必定会加以严厉的惩处。”
  雷远本以为刘备会强调大族对左将军府担负的义务,比如抽调部曲从军之类,却不曾想刘备提起了这个,不禁微微一愣。
  这个愣神或许使得刘备有些误会,他随即道:“世人皆知我自幼贫困,曾以织席贩履为生,所以眼光难免看到黔首黎民更多些,续之莫要不快……”
  不不,这番话一点都没有让雷远不快。
  雷远能够体会到,刘备这么说,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
  刘备不是不可以用华丽辞藻敷衍雷远,但他不屑于为了政治目的而蒙骗。他是用真实的态度来面对下属,希望每个下属都是志同道合的同伴,而非用手段操纵下属,当下属是用过可弃的棋子。所以后世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这位蜀汉先主吧,这是一位怀抱着理想主义的英雄,无论成或败,至少都无违于他自身坚持的理想。
  雷远避席而起,向着刘备郑重行礼:“淮南人众之所以来到荆州,是因为迫于曹操的残暴,又仰慕玄德公仁厚爱民的名声。既然来到荆州,我们就是玄德公治下的子民,玄德公对我们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们必定全心全意地支持,必定会恭谨奉行。”
  刘备欣喜地笑了起来,随即又道:“然则数万人的安置,不是小事。如果续之愿意牵头来做,会方便很多。”
  “玄德公但有所命,雷远不敢推辞。”
  “好,好!”刘备站起身来,拉着雷远的胳膊,让他重新落座:“这样,姑且劳烦续之为左将军从事,全权负责此次淮南民众的转运、安顿。”
  雷远想要致谢,刘备按着雷远的肩膀,不让他起身:“续之的才能,我心里十分明白,断非区区从事所能屈致,权且以此作为行事的凭证罢了,日后还会有实际的任命。眼下我们不提主从之礼,续之也千万不要因此而拘束。”
  话虽如此说,雷远终究还是起身向刘备恭谨行礼,并口称“主公”。
  两人三言两语之间,便定下了主从之分。间隔几席的邓铜、贺松、郭竟等人原在呼喝谈笑,这时候不由自主地注意两人,谈话的声音陡然为之一低,倒显得席间有些尴尬。雷远瞥了他们一眼,于是所有人立即恢复谈笑如常。
  这个细微的动作让刘备的瞳孔微微收缩。他见识深广,自然清楚这代表了对下属何等强大的控制力。
  刘备带着疑问看了看赵云。
  赵云肃容点头。他是支持并参与了灊山深处那一场厮杀的人,随后又旁观了雷远对淮南豪右首领们堪称惨烈的整肃。所以,这种控制力,是通过最艰难的胜利得来的,也是通过最凶残的杀戮得来的。
  雷远倒没有注意到刘豫州与赵云的眼神交换。如果说,在灊山中的数百里跋涉使雷远有什么变化,那就在于他已经习惯了下属们的令行禁止。
  待刘豫州回座,雷远关心地问道:“那么,我们接着会被安置在何处?如果主公已有定见,我们也好配合做些准备。”
  “具体的落脚之处,已经有了几个备选的方案。老实说,事关数万人的生活,我希望与续之仔细商议之后决定,务必要使大家都尽量满意。另外,此后安置过程中所有的事,续之都可以与诸葛军师谈;所有的事,他都可以代我决定。”
  雷远微微一怔:“主公的意思是?”
  刘备露出歉意的笑容:“我近期须得往京口一行,由军师留署左将军府事。军师办事十分妥帖,续之你可以放一百个心。”
  简雍此前离开自家席位,坐在辛彬身边谈笑,这时候忽然凑了过来:“要去京口?哈哈哈,主公,那件事莫非已经定了吗?”
  刘备瞪了简雍一眼,简雍却毫不在意。
  刘备深感无奈,眼看雷远仍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只得解释道:“续之你不清楚,自从周郎出任南郡太守以后,依托东吴水军巡游江上,并遣兵占据荆南多处要隘,在各个方面对我们的限制都很厉害。但荆州士民百姓大都倾向于我,事实上他又限制不了,徒然滋生出诸多矛盾。”
  雷远有些歉意:“我等此前在淮南时,与吴侯颇有往来,然而最后却选择投效主公,想来这也会引起周郎不快。”
  “那倒无妨,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这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周郎此前为此修书于我,我已经给了他答复。”刘备摇了摇头,并没有告诉雷远他已经同意向周郎移交夏口重镇,作为接纳淮南民众的交换条件。此刻将这情况说出来,太像是市恩要挟了,刘备不愿如此。
  他继续道:“周公瑾有文武筹略,自是万人之英,但他久当方面重任,自作主张惯了。我相信他的很多想法未必就是吴侯的想法,在这其中,大有周旋的余地。所以,我将去京口面见吴侯,重申双方合力抗曹的重要性。听说,吴侯此前在合肥一线作战不利,或许这也可使他明白曹孟德的威胁,由此坚定巩固两家联盟的决心,消除误会。”
  他向赵云颔首示意:“此行路途遥远,为防波折,得麻烦子龙随行护卫。”
  赵云肃然道:“是。”
  而简雍带着满脸促狭的笑容,趴在案几上向刘备连连挥手:“主公!主公!那件事呢?那件事可有结果了?”
  刘备对老朋友的放纵简直毫无办法。
  他指着简雍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沧桑的老脸上赫然流露出几分腼腆:“你……你这厮!既然要去京口,此事自然有结果了!”
  他轻咳了两声,转而向雷远解释道:“不瞒续之,此次前往京口我还有一件要事,便是迎娶吴侯之妹。这件事情,双方已经谈了甚久,前日方才最终定下。如果顺利的话,孙刘两家的关系愈加亲密,很多问题就此便可迎刃而解了。”
第九十五章
巴蛇
  当天上午,刘备与雷远等人尽欢而散,到了午后,雷远又邀请刘备视察了各处营地,勉励将士,直到天色渐暗,众人陆续各回本部营地。
  雷远领刘备来到大帐,首先屏退扈从们,令他们守卫大帐左右,无关人等不得靠近五十步内。待到赵云按剑立于帐前,雷远殷勤点起烛火,与刘备正式商议淮南人众的落脚之所。
  这等大事,自然不是随随便便能够定下,刘备亲自铺开一幅舆图,先向雷远解释了荆州局面的变迁、荆南各地的情况,以使雷远对整个大势有所了解。
  建安十三年末,孙刘联军挟赤壁之战的声威,溯江而上,大举进攻南郡。参与此次攻势的孙刘联军一方,由周郎统军,宿将程普辅佐,指挥黄盖、吕蒙、甘宁、周泰、蒋钦、凌统等各部,总兵力接近五万人;更有玄德公与关羽、张飞领兵为声援。固守南郡的,仅是行征南将军曹仁所部。以当时的形势优劣来说,周郎理应以巨石压卵之势粉碎曹仁。然而这场战斗前后迁延了整整一年之久,曹仁才委城而走,周郎擅于用兵的名声在此受挫。
  此事雷远在淮南时也曾听闻,并由此对吴侯所部的陆战攻坚能力生出诸多怀疑来。可是,难道曹仁果然如此厉害,真能以区区本部匹敌江东六郡之众么?
  “绝非如此。”刘备摇头:“孙刘两家将曹仁围困于江陵之后,按照此前约定,我遣云长领偏师三千断绝江陵北道,迫退襄阳曹军的支援,另外又遣翼德领兵一千,至周郎帐下助战。当时两家协力,本打算一举攻克江陵,也确实做得到。只是……”
  刘备在赤壁大战之前,尚有精兵两万;赤壁战后又受降荆州之众,部众扩张何止倍数?号称孙刘两家协力,结果总共才派出四千人马助战,玄德公的意愿,不问可知。
  雷远差点笑出声,好在他性格深沉,很好地掩饰住了笑意,只问道:“莫非有了什么阻碍?”
  刘备深深叹了口气:“倒也不能说是阻碍。就在江陵战事紧张之际,荆州刺史刘琦在病榻前几番相求,请我尽快为他恢复荆州领地。昔日我寓居新野时,刘景升待我甚厚,他的嗣子在病重时如此恳请,我实在不能置之不理;无奈之下,只得尽起夏口之兵,火速括取荆南四郡,使之尽快归还到荆州刺史的治下。续之,想来你能明白我的苦衷?”
  当然明白。刘琦虽是刘表之子,但并不会因为这个身份就天然拥有荆州治权。他的荆州刺史职位,完全是玄德公及其部属们所推举而来,他只是个幌子罢了。
  玄德公不愿意吴侯轻易染指荆州,所以才会消极对待孙刘两家合攻江陵,而积极起兵夺取荆南四郡。刘琦的嘱托,就是此举的大义所在。
  毫无疑问,玄德公是从草泽之中崛起,白手起家直到能够撬动天下局势的英雄,不是迂阔的宋襄公。他固然仁德爱民,但真到需要权谋手段的时候,他有什么不会的呢?
  而这样的谋划,只适合展现在玄德公和亲信们的商议场合,决不能暴露于外。出了帐幕,所有人都知道孙刘联盟牢不可摧,而玄德公即将迎娶吴侯之妹,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一点。
  雷远正色道:“这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善行。主公真乃仁厚之主。”
  两人眼神一触,颇觉默契,于是继续。
  “我领兵南下不久,即被周郎所知,周郎不愿荆州重回刘景升之子的治下,火急调动水军装载兵力,以黄盖、周泰为将,全力进攻荆南。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两家的兵力各自扩张,最终在荆南四郡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局面。正因为这段时间里,孙刘两家的主力都在荆南,这才使得曹仁苟延残喘一年之久。如今的荆南四郡,以所领的城池、人丁来计算,自然是我更多些。但是东吴所据也不在少数。”
  “续之,你看。”刘备在舆图上指点着说道:“这便是荆南四郡了。长沙郡北部俱在东吴之手,其中尤以巴丘、临湘为重要据点,而武陵郡这边……你看,东吴以黄盖为武陵太守,占据武陵郡治临沅、汉寿、益阳等地,又以周泰驻军在澧县,向北与夷陵呼应。续之,对此你可能看出什么?”
  刘备这么问,便有些考较的意思了。
  雷远抖擞精神,反复端详着地图。这样的舆图,对他来说可谓是粗劣至极,好在他前世颇曾往来于湖南湖北,这时凝神细思,前世的所经所见便渐渐浮现出来,虽然时隔千余载,那些城市早已不同,但整个的山川走势、河道流向大体还维持着昔日的格局,足够作为雷远的参照。
  半晌之后,他慢慢地道:“主公,我不熟悉荆州地理,只能以此舆图为据,姑且说来。”
  “续之请讲。”
  “荆州广阔而多水,故而各城、各地之间的联络,都仰赖于水道。自北向南的四条重要水道,分别是澧水、沅水、资水、湘水。东吴凭借水军强盛,恰恰夺取了这些水道上的据点。”他踏前一步,依序指点解说道:“主公请看,澧县扼住了澧水,临沅扼住了沅水,益阳扼资水,而临湘扼湘水。在这四条水道之上,又有巴丘为东吴水军驻地。由巴丘出发,巡行四水,万一有事,进退攻守无不如意。”
  他用双手覆盖在舆图上,作势攥紧:“与之相比,主公所领土地虽广,城池虽多,人民虽众……然似巴山之蛇,一旦七寸予人掌控,纵有食象之能,无能为也。”
  想到这处处受制的局面,刘备再度叹气。可他看着雷远,又忍不住笑了起来:“续之,你还敢说自己不熟悉荆州地理?”
  这样的判断力,在左将军府中,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既然雷续之明锐如此,那后继的安排,就会很好说了。
  这时暮色已然苍茫,刘备起身亲自取来一盏铜灯,摆在舆图边缘照亮。
  局势如此被动,为什么自己还要动用赵云这样的重将,动用视若珍宝的白毦精兵数百投入茫茫灊山?那是因为自己需要一支新的力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秤砣,重重地砸进荆南!
  “我要打破这个局面!”刘备大声道:“续之,你再看!”
  这名两鬓染霜的老军人探手指划舆图:“孙刘联盟抗曹的主旨,绝不可动摇,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有所作为。我意欲将淮南人众投入到两处,以制约东吴。续之,你和庐江雷氏的部曲子弟,可自行选择一处落脚,另一处,则交给归属左将军府的编户齐民。”
  刘备指出的两处,一个是零陵郡北部的昭陵县;另一个,是在公安以西、夷道以东,以南郡孱陵县西部为主,再并入周边各地而新设立的县,名叫乐乡。
  雷远仔细观看舆图,揣摩玄德公的用意。
  既然能被左将军府择为数万人立足之所,自然都是原川旷远、田土膏良之地,这方面不用担心。
  昭陵是零陵郡北部的军事重镇。此地东距洞庭,西连五岭,接九疑之形势,控三湘之上游,与长沙并为唇齿。如果以军民万人屯驻以此,足可以阻止东吴的力量南向渗透,确保零陵、桂阳两郡。
  而乐乡……雷远只知道此地西接峡江陆道,北与江中沙碛相连,是江津间的要隘。至于其它的……雷远久久凝视地图,渐渐明白,凭借此地切断东吴势力向北发展的通道,可以保障左将军府驻地公安城的侧翼安全;同时,以乐乡为基地往西南发展,能够深入五溪、弹压荆蛮,往西北,则能够直入三峡,打通“跨有荆益”的唯一通道!
  这两处,都是压制东吴势力扩展的关键之处,在这两处分别投入两万余的人众,就像是在东吴势力范围的边缘凭空筑起高墙巨坝。东吴以水道优势切割荆南领地,而玄德公则凭借陆地上的城池据点,反将彼辈限制在水道的狭窄范围,再也动弹不得。如此一来,左将军府的力量反倒可以自如抽调,从而夺取主动。
  这是针对东吴的一面。而玄德公的这个安排,又有因应雷远在灊山中要求的一面:通过将淮南人众当中,属于左将军府的那部分编户齐民,与属于庐江雷氏的部曲子弟分成两处安置,从而确保左将军府能够切实收编民众,也阻断了庐江雷氏利用其影响力,继续控制淮南人众的一切可能。
  这不是阴谋,而是再坦然不过的治理手段;一切都摆在台面上,摊开了利弊,有得必有失,任君选择。
  刘备沉声道:“续之,此前我已在左将军府中颁令,以令尊功绩,擢为偏将军,印绶官服等一应封赠,克日即到,眼下令尊病体未愈,由你代领即可。而对你本人的任命,须得看庐江雷氏意欲立足何处。如在昭陵,我将重设零陵北部都尉一职;如在乐乡的话,续之暂为乐乡长,日后,则可出任荆州护南蛮校尉。”
  他以手撑地,起身伸展了下腰身:“当然,这决定如此重大,倒也不必急于一时。三日、五日,想来还能等得起。”
  话音未落,雷远探出手臂,在代表乐乡的小圈上点了点:“何须迟疑?主公,我愿出任乐乡长。”
  刘备回身看看雷远神情,奇道:“这两处的地理环境或有优劣、所关联的职务也有高低。续之竟不需要商量商量,仔细权衡的吗?”
  雷远连连摇头:“都是为主公效力,何须计较官职?我只想到,庐江雷氏本是山野间的土豪。既然来到荆州,便希望距离中枢近些,最好能常在主公眼前,这样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若去昭陵,离公安城太远了,那就依旧是山野间的土豪,我岂不白忙了一场?”
  刘备大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