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733

  各部兵马该就位的都已经就位;该安排的人手、该注意的细节,也都早就安排完毕,反复叮嘱。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如今满宠既然行动,过去数日里将士们的牺牲和付出,便算是值得的。
  过去数日里,整场战斗的胜负,数万将士的安危都系于关羽提出的策略。这个策略本身又将荆州军用到了极致,荆州军实实在在地投入到了残酷的战斗中,发动了连续两天的猛烈攻城。而其渐显颓势也并非虚饰出来的,负责攻城的多个营头,都已经打疲了,打残了。
  饶是如此,没有人能保证局面一定会按照关羽的推测来进行。这条策略所涉及的不可测因素太多了,也太危险。
  曹操本部主力的南下速度,能否被拖延?曹真所部的攻势能否被阻遏?满宠能否看出荆州军的虚弱?他又是否会下定决心追击?诸多问题,都不可测。
  就像是表演跳丸、抛剑的百戏艺人,手中多个丸球和剑器同时抛接飞舞于空中,只要最细微的一点点失算,就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
  关羽的决定,出于他本人对夺取襄阳、夺取大战完全胜利的渴望,出于他对自身战场嗅觉的绝对信心,出于他超群的胆略。然而由此引起的紧张心情,也为他漫长戎马生涯中少有。
  短短两天半的时间里,关羽晚上睡不着,饭也吃不香。
  他在部属们面前,始终保持着雍容的姿态,还曾多次翻开史卷凝神阅读,向将士们示以胸有成竹。其实与他亲近的将士们都隐约发现,他的眼窝都显出来了,眼圈也有些发黑,就连一向珍视的颌下须髯,也少了梳理,稍嫌零乱。
  好在关羽始终是天下名将,再怎么压力重重,他的眼神却愈发的凌厉,目光扫视之处,简直有光芒乍现。
  此时山下传来独特的鸟叫声,那是前方斥候确认了满宠的行动。诸将也都看过,曹军所做的选择果然一如关羽的预料,于是每个人如释重负,稍稍放松下来。
  关羽轻叹一声:“可惜。”
  边上杨仪凑趣,问道:“君侯可惜什么?”
  “满伯宁刚毅沉稳,勇而有谋,虽无开疆辟土的锐气,却足能承担方岳之重。近数年来,他在襄阳的作用,远在乐进之上。有他坐镇……哪怕没有邺城曹军的支援,我要夺取襄阳,也是千难万难。可惜啊,可惜他想得太多了。”
  “我随君侯多年,曾数次见那满宠用兵。此人确实思虑周密,难以撼动。但这时候,不还是乖乖地坠入了君侯所算?他怎么就想多了?”
  “满宠是襄阳守将,只要守住襄阳,他便完成了最重要任务。站在军事的角度,他在襄阳,就拿住了整片战场的枢纽,哪怕我们在外间闹得天塌地陷,也扰动不了大局。然则,他毕竟不是个纯粹的武人,考虑战事,也没有完全站在军事角度。”
  “君侯的意思是,他的心思不在战场上?那,他在想什么?”
  关羽又叹一口气,不知为何,突然失去了继续讨论的欲望。他勒过战马辔头,沉声道:“再检查一遍令旗鼓号,准备厮杀!”
  几名部属慌忙奔去查看。
  而杨仪皱眉思忖片刻,悚然而惊:“我明白了!”
  关羽瞥一眼杨仪:“你明白什么了?”
  杨仪道:“曹公老迈,恐怕……时日无多。”
  听他二人讨论的将校们,无不露出茫然神色。原本谈着荆襄战局,谈着满宠,怎么就谈到了曹操身上?他不是活蹦乱跳地忙着代汉自立么?怎么就老迈将死?
  关羽有些烦躁地摆了摆手。
  三年前的关中之战,起因便是蜀中误传曹操急病将死,结果汉中王贸然兴兵北上,吃了曹操主力大军劈面一击。
  那一场失败,以折损兵将的数量和重要程度而论,堪为汉中王起兵争雄以来未有。
  自此以后,汉中王麾下群臣对北面传来的各种流言蜚语,都格外地小心谨慎,并不轻易相信。对曹操身体状况的传闻,更是视为毒蛇猛兽。
  杨仪好像倒没什么忌讳,他策马在旁,沉浸在自己的推算中,甚至也注意到关羽的神色。
  “因为曹公老迈将死,所以急于趁着自家的威望尚在,确定代汉而立这件大事!”
  “因为曹公老迈将死,所以急于在荆襄打一场胜仗,最大限度地削弱我军的力量,以免强敌遗害子孙!”
  “因为曹公老迈将死,他麾下的重将都希望借此战确定自家在新朝的地位。所以曹休、曹真这些人,才会不惜代价地渡水南下,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
  “也正因为曹公老迈将死,如满宠这种地方上的方镇大员,难免会担心自家成为北方政权剧烈变动中的牺牲品。所以他才会出城追击,他是希望主导一场大胜,非如此,不足以在诸多夏侯氏、曹氏亲族重将的倾轧中,保障自家日后的权位!”
  他信心十足地道:“这便是君侯所说的,满宠想得多了!他虽身在战场,主导他行动的,却是急于自家权势富贵的考量,如此一来,焉能不败?诚如君侯所说,此人……可惜了!”
  说到这里,杨仪向关羽深深施礼:“君侯实在高明!”
  关羽无可无不可地微微颔首。
  杨仪说得这些,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此番战事尚未爆发的时候,雷远就隐晦地提起,曹公已经六十有五了。他绝非愿意安然老死于牖下之人,一定会竭尽全力地谋求大战,即使不能在他自己手上终结乱世,也要重创汉中王的势力,以为子孙辈消除后患。
  只是,关羽和曹操之间,并非那么简单的敌我关系。他能理解雷远的意思,但却不愿意多想。他自家能够利用这等微妙的局势,但杨仪这么口口声声把“曹公老迈将死”六个字挂在嘴边,又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不适感。
  况且,曹公固然年迈,如汉中王,如关羽本人,又何尝不是渐渐年迈了呢?那个英雄用武,纵横天下的年代,终究快要过去了。这,又何尝不是可惜可叹呢?
  关羽不再言语。他眯起眼睛,凝视着满宠所部越来越接近己方预设的伏击之处。
  他沉声道:“举旗!”
  周仓早已准备就绪。他与几名力士一同发力,将一杆足足两丈多高的旗杆猛然举旗。旗杆高处,一面红旗扑剌剌招展于空中,异常夺目。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阻拦
  伏击不止是伏击,而是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开端。
  伏击圈的安排,很有讲究。纯然设在道路两旁,而不作正面的阻击。
  安排伏击的兵力,更有专门的考虑。承担这一任务的,是特别熟悉周边地形的习珍所部,但兵力不多,合计两千不到。
  伏兵发动时打击的敌方部队,也是早经过数次讨论的结果。不打曹军前锋,也不打满宠所在的后队。专门对着前队最后方的一支,展开突袭。
  习氏是荆州巨室豪门,家中广有庄园、徒附,商队所至,东抵大海,西及陇上。所以习珍有钱,有装备极其精锐的私家部曲。
  山上红旗一起,习珍所部即以大批精良弓矢齐射。
  弩箭又密又急,彷如夏日的暴雨打上池塘中松散绵延的荷叶那样,“噗噗”的贯穿甲胄之声此起彼伏,随即被惨呼声压倒。
  领着这一部曹军的,便是那个此前催促满宠出城追击的乐进所部将校,唤作张充。
  荆襄曹军能和关羽对抗多年,虽说吃亏多些,但军中多有勇猛善战之士,而且应对各种局面的经验都很丰富,绝非寻常庸弱之军。张充便是襄阳曹军当中出名的悍将,他擅使双刀,曾经和关平、周仓这种荆州军中出类拔萃的猛将交过手。
  此时箭雨覆盖,转眼间四周将士纷纷倒地,鲜血漫天泼洒,溅得他满头满脸都是。他把脸上的血糊抹去,抽出双刀在手,厉声高喊:“敌袭!迎战!迎战!”
  话音未落,一支箭矢斜斜射到。张充扭腰闪避,躲开了要害,却正中后股。这箭是铲型箭头的重箭,立即切断所经之处的大量肌肉筋腱。张充咬牙痛呼一身,站不住脚,扑倒在地。
  他是个狠人,当即反手挥刀,用力砍断箭杆。再抬头时,荆州军的伏兵们从各处的荒草泥沟间纷纷现身,已经有人杀到了近处。
  张充单腿跃身而起,叱喝着奋挥砍,将冲到眼前的一名荆州军士卒砍翻。环顾四周,觑见一名身披铁甲的敌将以左臂遮面,右手提刀急速逼近。
  几名曹军弓箭手慌忙攒射,箭矢摇摇晃晃插在他的臂甲和胸腹甲胄上,全然无法透入,就像是刺猬身上的刺,根根直立,颤动不止。
  张充骂了一句,奋力掷出手中长刀,正中那敌将的肩膀。
  缳首刀的重量比箭矢可大得太多了,锋刃切开甲叶,深入血肉,一直扎到了肩胛骨。那敌将闷哼一声,往后连退几步。此时数名曹军士卒趁机扑了上去,刀枪并举,顿时砍得他鲜血飞溅。
  这敌将便是习珍之弟习宏。
  习氏族中,本来较重儒学。比如当代的族长习祯,便是荆州名士,如今与马良并为军师将军诸葛亮的副手,权柄极大。
  但随着习氏与庐江雷氏在商业上的持续合作,习氏的经济利益遍及荆州、交州。到这时候,有文事必有武备,于是族人中又颇有领私家部曲作战,建起勇武名声的。习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习宏此前只参加过剿灭荆、交之地蛮夷的军事行动,这还是他第一次参与真正的大战。虽然年轻鲁莽,但也确实勇猛。仗着甲胄精良不致重伤,他在倒地之前,犹自挥刀奋力横扫。
  加长加重的缳首刀锋芒如电,自左至右,切开了一名曹军士卒的胸腹,将层层皮甲、戎服、皮肉全都划作上下两段。
  那曹军士卒弃刀后退,惨呼连连。每退一步,都有花花绿绿的五脏六腑从胸腹间的伤口哗哗倾泻下来。
  退了三四步,他双手探出,试图捂住伤口,却用力过大,猛地掏进了自家肚腹,也不知抓住了什么脏腑,感觉温热。他垂首看看,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倒地气绝。
  而习宏失血过多,眼前忽然发黑,同一时间躺在地上不能动了。
  两军稍一接触,已出现了上百人的伤亡。战争便是如此惨烈。
  驻在江陵的荆州军本部,历年以来战死者的数量早就过了万,而断臂残疾、不得不退伍的将士,数量也不下数千。
  所以关羽会响应雷远,竭力为将士们安排退路。皆因将士们已然经年累月目睹着同袍战死,如果再发现受伤的同伴没能得到很好安置,那真的没法保持斗志。
  好在习珍所部过去几年多在南方,甚少直接参与大规模的作战,对此感受不深。而他部下又以五溪等地招募来得蛮兵为主,这些蛮夷深信巫鬼、轻生好死,仿佛全不受死伤的影响,仿佛浪潮般一波波地猛冲猛杀。
  正指挥厮杀间,习珍听到远处有隆隆脚步声响。
  他百忙中扭头去看,只见曹军刚通过伏击的前队、由满宠本人亲领的后队,都已卷地而来。
  习珍先是一惊,随即一喜。
  他举刀高呼:“敌军势大,阻拦不住!快撤!”
  听他下令,一众军官皆道:“敌军势大,阻拦不住!快跑快跑!”
  还有人以蛮语高呼,通报一些杀起了性子的蛮兵。
  习珍所部翻翻滚滚,往西面的山间退避而走。他们呼喊的话语,随风落到了提兵赶到的满宠耳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