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余烟(校对)第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733

  那射鹿之人,正是江东群臣口中的“至尊”,车骑将军、徐州牧孙权。
  听得骑士们纷纷阿臾自家的箭术,孙权哈哈地笑了几声,勒马返身,将弓矢抛给赶来的扈从,待要再行深入林地,却忽觉兴致索然。
  孙权素来酷爱射猎,单以射猎时的矫捷勇猛而论,父兄都不如他。这个事实早些年常常令他自矜,今年以来,却让他沮丧。他终于发现,射猎时的英勇是一回事,真正战场上的表现又是另一回事,说到底,自己并不如原先想象的那般英武卓绝。
  数月前在合肥的那场失败,实在太狼狈;被一封伪造书信吓退的过程,也太羞耻了,这极大的损害了东吴在赤壁战后积累的威名。孙权甚至能够感受到某些臣僚异样的眼光,好像在蔑视,好像他们不断在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你不如你的兄长!
  兄长临终前,确实是这样说的,孙权从来都不以为然,偏偏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承认。
  说来可笑,过去的数月间,唯一让孙权感觉到被尊重的,竟然是刚离开京口不久的刘备。
  此前孙权从不曾见过刘备这样的英雄。江东才俊固然多如过江之鲫,可他们都是部下,是理所当然在自己面前屈膝之辈,偶有几个摆资格拿大的老家伙,徒然令人生厌。而刘备不同,他豪爽自如的风度、豁达大气的举止,都令孙权为之心折;作为与孙权平等相待的一方雄主,他隐约表露出的敬意,更让孙权感觉到飘飘然。
  刘备所表露出的,便是真的吗?其实也未必。孙权明白,刘备有赖于江东的支持,不得不如此。但刘备竟有那样的魅力,让每一个与之接触的人都信赖他,喜欢他。怪不得世人都道,刘备能得人心。
  自己的妹子能够嫁给这样一位名震天下的英雄,也算不枉了。
  可惜没能留住他。
  孙权想起了周公瑾送来的书信。书信上的言语被自己反复揣摩,早已烂熟于心: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孙权叹了口气,周公瑾说的一点没错,然而刘备走得太快了。
  己方准备的许多手段还没来得及用上,还没能将他的英雄豪气消磨在宫室美女的温柔乡里,他已经拿到了他想要的,随即一溜烟地偷跑了……连招呼都不打一个,还带走了青春美貌的夫人!这也太……太……孙权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才好。
  这样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既已龙归大海,江东只凭着婚姻关系,就能钳制得了吗?怕是很难。
  好在有周公瑾坐镇南郡,总能想办法压住刘备。
  接下去也只好麻烦公瑾了。孙权相信周瑜,远甚于相信自己。他始终觉得,只要有周瑜在,一切都不是问题。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客(一)
  玄德公不在公安的时候,荆南的一应军政大事,都由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处置。以诸葛亮的才能,自然剖断如流,绝无疏漏。但玄德公在和不在,终究是不一样的。
  当他前往京口的时候,每个人总有些若有若无的担心,虽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待到主公顺利折返,重新坐镇公安,所有人顿时有了主心骨,仿佛再也不会被任何敌人压倒。
  同时,凭借着玄德公的巨大威望,许多原来难以推进的事,忽然就不麻烦了。甚至还有些原本依违于孙刘两家间的地方土豪,这时候也巴巴地馈了版籍和丰厚礼物,来左将军府求见。毕竟,如今的玄德公不是豫州牧了,而是得到部属和盟友共同认可、已经向朝廷发去表文的荆州牧。
  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只要汉家制度一日尚在,玄德公就是不容质疑的荆州之主。或者如周瑜、黄盖这样的东吴宿将,可以仗着吴侯的背景自行其是,可除了他们以外,还有谁敢对抗赫赫大汉的威严呢?
  荆南各地,逐渐稳定的局面清晰可见,而每一处地方的彻底降服,又会对周边各地造成影响,形成连锁反应。这样一来,荆南基业日趋稳固;自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就始终陷于高度紧张的左将军麾下群臣们,迎来了难得的闲暇。
  二月阳春,气候渐渐变得温暖。
  这一天,一支步骑混合,多数人身着戎服的队伍,沿着公安至夷道的官路缓缓前进。
  玄德公在公安修筑城池,招徕原属刘表的部众、管理荆州南部各郡县;同时,也以公安为中点,沿江向东西两面巩固扩张。
  这条官路便是玄德公驻军公安以后着手修建的,连接着统治中心公安与荆州的西部边境重镇夷道。
  夷道为宜都郡的治所,领军驻扎在那里,并试探性向猇亭、西陵等地伸手的,乃是征虏将军、宜都太守、新亭侯张飞。
  在过去的一个月内,乐乡长雷远按照左将军府的要求,驱使数千名百姓完成了此段道路、亭舍、桥梁的修整,极大提升了公安城对荆州西部区域的掌控。
  这条道路与大江平行,路面用沙土垫高夯实,可供两车相对而行,策马其上,向右可以眺望到仿佛无边无际的滔滔江水,向左则是地形逐渐抬高如叠嶂的绵延青山。道路本身很宽阔,是秦汉两代峡江水陆道的东面延伸部分,只是年久失修而已;此刻许多坑坑洼洼的地方都仔细填平了,路边移栽了遮阴的树木,每隔一段距离,用拓宽道路时砍下的灌木搭建了行人休憩之处。
  大约路程过半的时候,众人经过一条颇为宽阔的河道。
  这处河道在秋冬季节是干涸的,但春季大江涨水,于是江水沿着河道涌入,形成季节性的河流,一直连通到南方的油水、洈水。此刻约莫两三百名壮丁正聚集在河对面一处自然堤的边缘,有人来回搬运土石,有人此起彼伏地喊着号子、夯打木桩。
  扈从往那里唤了几声,那些壮丁远远答应了,随即分出人手,从河湾里撑来两艘渡船。
  骑士数量甚多,还有数十匹从马和近百名护卫步行相随,渡船无法一次载运。第一批渡过的人们就停留在河岸边稍作等待,观看着后继的人马慢慢地渡过来。
  由水面到他们所处的河岸高处,大概有三四丈的高下差距,这一段陡坡没有修整过,很是崎岖难行,牵着马更加麻烦。登上河岸后,所有人都在呼哧呼哧地喘着气,唯有三个人表现格外自如,显然体力和对马匹的控制都超过他人。
  这三个人身处十余名护卫的簇拥之下,除了戎服和腰间佩刀以外不带武器,显然是地位甚高的首领。
  位置居中一人,大约三十岁上下年纪,身材极其高大,面容精悍,颌下的短髯则增添了刚硬的武人风范。因为怕热的关系,他把戎服的袖子高高卷起,露出筋骨粗壮的胳膊。此人乃是关羽的长子关平。关平虽然年轻,却已是身经百战的宿将,举凡刘备、关羽所经历的大战,关平几乎无役不从,战必身先士卒,深得将士们的拥戴;如今乃是荆州水军的重要将领。
  关平正看着第二批渡河的人们。那些人小心翼翼地牵着马,站在狭小的船舱中,有人紧紧地抓着船舷一动都不敢动,唯恐稍微移动重心,就会导致渡船倾覆。
  他笑了起来,指了指那个格外紧张的骑士,向自己左侧一人道:“我这北人都不怕水,荆州人何以如此紧张?”
  左侧之人也笑了起来:“那是因为牵马的关系吧。如果只顾着自己,反倒轻松了……何况,荆州也有南北之分,襄阳人未必都擅水性。”
  说话之人比关平略微年轻些,身材也稍微矮了两寸许,但肩宽背阔,体貌雄伟,眼神锐利,只是随随便便地站在那里,却带着一股将如猛兽扑击的凶悍气势。此人乃是公子刘封。
  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刘备客居新野时,以刘封为义子。刘封的武艺气力都远迈常人,近年来很受刘备的重用;历次战役中,常常随同玄德公出战,也有与关平协同配合的经历,彼此颇具交情。
  关平回头对扈从说道:“等他们到了,你们都下去帮一把。万一真个脚软跌水里,那可就成了笑话了。”
  扈从们连声应是。
  此前庐江雷氏数万人抵达夏口的时候,关平负责指挥船队运输,并沿途领兵监护。他与雷远合作的很是愉快,当时便约定了,待到有暇时前来乐乡做客。
  后来雷远在乐乡忙于落脚的各种琐事,关平也自有负责的军务,一晃两个月没见。此时玄德公坐镇公安,荆南各处太平无事。关平听说雷远在乐乡已经基本安顿下来,便择二月里的社日,带了若干同僚来寻雷远射猎,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喜好热闹的刘封。
  关平与刘封交谈时,站在稍远处的第三个人,正专注地眺望着大江。
  此人年纪大约也在三旬,身量略微有点瘦削,不似关平、刘封这般明显的武人体魄,但皮肤晒得很黑,眉眼显得特别深邃。
  在他目光所向,唯见茫茫江面、滔滔江水,视野尽处,则是江中连绵延展的沙洲,沙洲上密不透风的林木和芦苇遮挡住了更后方的景色。
  一名向导模样的人见他看得入神,连忙道:“江北乃是枝江县。此县乃是秦时所置,因为蜀江至此如乔木分支而得名……”
  刘封哈哈两声,对向导说:“仲邈就是枝江大族出身,你竟敢在他面前班门弄斧!”
  向导吃了一惊,连声道歉。
  那人摇了摇头,表示无妨。
  他便是枝江大族霍氏之长霍峻霍仲邈。去年他领部曲数百人归属刘备,被刘备任命为中郎将。
  自曹军南下,霍峻已经离开故乡两年了,此刻与故乡仅隔一江,难免有些感慨。但他又想到,玄德公在公安筑城以后,无数荆州人潮水般南下投奔,以求建功立业;身为武人,更要南征北战以马革裹尸而还,何必总是眷恋故土呢。
  “我倒不是在看枝江……”霍峻转向关平、刘封二人,微笑道:“两位请看,大江在此处折向西北,而在江水弯折的凹处,应当就是雷续之近些日子经营的地盘了。”
  刘封连忙问道:“在哪里?”
  “应该就在这个方向。”霍峻是荆州本地士族,深通地理,当即伸手指点着,为两人解说:“大江出峡口以后,在夷道以东至公安的这一段虽然大体自西向东,却蜿蜒曲折,反复萦绕。在江陵中洲以南,江水侵入陆地,形成几座广阔的湖泊水泽,又经过多条河流再度汇入油水和洈水,连接到武陵以东的庞大水系中。在这片水泽间的地面平坦开阔、草深土肥,宜耕宜牧,又以起伏群山为依托,诚为宝地。玄德公在此地设立乐乡县,东临云梦、西连江峡,南接武陵,北濒大江,日后必会是荆南的重镇。”
第一百四十四章
来客(二)
  “哈哈。”关平随口道:“看来庐江雷氏很有运气嘛。”
  这座乐乡县根本就是为了安置庐江雷氏宗族而设,如果乐乡县能够有所发展,自然也就成为庐江雷氏长久不堕的凭籍。
  “可惜离公安城太近了些,终究难有大的发展。”刘封不经意地摇头道。
  最近一年里,他眼看着公安城由一片芦苇滩旁的营地迅速扩张为雄伟城池,而近期张飞、向朗等人在夷道的经营也很见效果。从这个角度看来,恰好位于两地之间的乐乡,天然就受到限制。
  霍峻性格内敛,既然刘封如此断言,他便不再多说。
  刘封身为主公义子,言语经常有些莽撞,霍峻已经习惯了。他也明白,刘封并非是在抬杠,以这年轻武将的刚勇粗疏性子,恐怕真没注意过此地的重要性。
  霍峻之所以有此判断,缘于一个最重要的前提:玄德公以公安为驻地的局面不会长久,公安城,只是向南郡延伸的一块跳板罢了。
  如今玄德公在荆南的领地,包括零陵、桂阳的全部、长沙的南部、武陵和南郡的各一小部分。如果出于治理领地便捷的考虑,荆州牧的驻地,应当放在背靠衡山,占据湘水中游的临烝。但玄德公并未驻扎于此,只将之作为军师中郎将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赋税时的临时驻地,而把左将军府放在了辖区最北的公安。
  此举的意义何在?无论从经济、军事的角度考虑,公安都远远不如其它荆南大城,但有一条:公安城距离曾经的荆州治所江陵非常近。
  孙刘联军逐退曹仁以后,周瑜任南郡太守,驻守江陵,但却因为荆州与东吴的长期敌对关系,并不能协和当地的士人百姓。与此同时,玄德公偏偏就在江陵城咫尺之侧的公安打出荆州牧的旗号,时时刻刻提醒着南郡百姓,被你们信赖、受你们拥护的玄德公尚在!玄德公没有放弃你们!
  霍峻是出身南郡枝江的地方土豪,自然有其消息渠道。据他所知,仅仅过去一年内,离开南郡投向公安城的荆州百姓,至少数千人,这其中还包括许多荆襄士人。
  想得再深一点,以玄德公的雄心壮志和非凡手段,真的会始终满足于每年结纳些投奔的百姓吗?霍峻深信,左将军府之所以驻在公安,实际就为了江陵,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不过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如果考虑到这一点。当玄德公最终踏足大江北岸的时候,公安城又会恢复他本来的地位,甚至恐怕还不如南面的孱陵。而乐乡呢?乐乡凭借地理上的优势,将会成为荆州西部夷陵、夷道诸城与荆南武陵、零陵等地的连接点。如果出现极度恶劣的情况,比如河道运输遭强大水军截断时,一条由江陵中洲至乐乡,再贯通荆南各地的路线,就更具特殊的战略意义了。
  霍峻微笑不语。关平却是个心细如发的,深知霍峻胸中实有丘壑,只是不愿与刘封争辩,于是他连忙打岔道:“今后如何,那得看雷续之的手段。眼前而论,这片区域大部分都是荒坡野地,乐乡县里数月来建设坞堡军营、开垦荒田、修整道路、开辟港口、疏浚水系……数万百姓千里而来,筚路蓝缕。能够顺利的立足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霍峻连连点头。他是地方小豪强出身,也有带领家族民众迁徙流离的经历。想到自己在曹军来袭前后举家南迁的辛苦,更能明白这其中需要投入何等辛勤汗水:“这可是数万人的安顿!坦之兄,适才我估算了一下,只……”
  刘封一个箭步转过来,站到两人之间。
  “这些事情有什么好多想的?”他连声叹气道:“诸葛军师和军府中的大小吏员们也忙这些事。我天天听着他们奔走来去,聒噪这些烦心事,脑子都快炸了。你们若是喜欢,为何不去请教廖立潘濬那几个,让他们陪你们谈个痛快?不是说,今日射猎取乐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