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0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4/2214


“陛下可以让百骑司具体调查一下,许多寺庙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情况。并且,由于在寺庙里当和尚可以过上好日子,很多贫苦百姓在走投无路之下,都会考虑出家为僧,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可是这样不仅会导致大唐缴纳赋税的人口减少,也会给我们各个作坊的发展带来用工紧张的局面。”
寺庙里的僧人有很多都是壮劳力,整天就在那里吃斋念佛的话,实在是一个浪费。
这可不是李宽希望看到的局面。
“道观是不是也有这个情况?”
看到李宽把寺庙的情况说的这么严重,李世民立马就想到了大唐皇家一直支持的各个道观的情况。
“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道教的理论相对百姓们来说,吸引力要差一点,更多的是一些小有身家的商人或者勋贵会信道,所以给大唐的危害会小一点。”
道教是李唐官方支持的,李宽也不会一味的同时惹上佛门和道教,那完全是在给自己增加压力。
毕竟,历史上,哪怕是道教发展最厉害的年度,也没有达到佛教的影响力。
实在是道教的理论体系和蛊惑人心的手段,比不上佛门呀。
第887章
玄奘的选择
屁股决定脑袋。
在你看来很荒诞的事情,也许人家背后是有其他的目的。
就像是佛教为何能够在华夏站稳脚跟,南梁的萧衍功不可没。
最晚在东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从天竺传到了华夏,但是一直没有形成真正的影响力。
直到萧衍因为南梁当时面临的情况,决定将佛教作为国教,全力推动佛教在南梁的发展,进入华夏几百年的佛教,才算是真正的站稳了脚跟。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很特别的。
在此之前的佛教,是没有戒酒肉的说法的,甚至到了后世,印度和倭国等地的佛教徒,都是可以喝酒吃肉讨老婆的。
但是萧衍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对来自天竺的佛教进行了各种本土化,结合儒家的仁义和忠君爱国思想,创造出了新的适应华夏的佛教。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情景,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但是,如今李世民面临的情况跟当初萧衍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如今的这副局面,宽儿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
听完李宽描述的情况,李世民觉得有点头疼。
在他眼中,不管是佛教还是道教,短时间内都还没有给大唐带来什么危害,甚至可以说是功劳大于弊端的。
如果直接下一个禁令的话,不仅自己内心难以接受,肯定也会遭受到特别大的反对。
别以为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你就等着史书上把你记载成一名昏君吧。
“自然是有的!要是没有方案,微臣也不敢跟陛下您提这个话题呀。”
这个时候,也不是故作高深的场合。
“真的有?快说来听听!”
不知不觉间,李宽再也不是李世民口中的“孽子”,反倒是很多时候,李世民已经习惯了李宽给出各种新颖的建议。
“说来其实也简单,那就是对僧人道士采取度牒制度,只有拥有朝廷发布的度牒的僧人道士,才有资格获得免除徭役和赋税的资格。并且,要对僧人的度牒进行周期性的确认和重新审核,避免有一些人借着度牒来获得好处,免除了原本应该缴纳的赋税。”
李宽的这个制度,不管原创。
毕竟给僧人发放身份证明的做法,在南北朝的时候就有了。
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制度。
历史上,也是到了唐朝,才真正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度牒制度,不过到了晚唐的时候,一切制度都开始奔溃,度牒制度也不例外,成为了一项弊政。
如今李宽再次扔出这个东西出来,自然是有相对完善的考虑。
事实上,对于身份的管理,后世做的是最好的。
李宽只要随便借鉴一些,就足以应付大唐面临的局面了。
“你的意思是通过发放度牒的方法,来控制僧人和道士的数量?间接的降低佛教和道家的影响力?”
李世民一眼就看清楚了度牒制度的根源所在。
“是的,当然,这一套制度,必须要有一些列相应的措施去配合。要不然的话,这个度牒制度也许就成为了一部分人牟利的工具了,真正需要它的人,反而可能没有办法获得。”
“需要什么制度呢?衙门依靠什么来判断是否给一名僧人或者道士发放度牒呢?”
跟一般的空想主义者不同,李世民制定政策,首先会考虑政策如何落地。
要制定一个度牒制度,其实不见得有多难。
但是怎么实施这个度牒制度?
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大唐有那么多的州县,总不可能让每个地方的僧人都来到长安城领取度牒吧?
“陛下,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算难。观狮山书院经学院这段时间正好在研究考虑汉语等级考试的事情。长安城中,有越来越多的番邦属国百姓和奴仆,这些人要加入到我大唐的户籍之中,成为真正的大唐人,必须通过汉语等级考试。
如今这个考试还没有正式推出来,正好到时候把它跟度牒制度结合起来,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了如何判断是否发放度牒的问题。到时候,朝廷可以规定,凡是申请朝廷的度牒,必须通过汉语等级考试的四级考核,并且通过佛法入门考核,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并且在朝廷有相应的度牒名额的时候,才准予发放度牒。”
李宽才不管到时候那帮僧人会怎么恨自己,反正肯定给你设置各种门槛,让你们没有那么容易成为不需要缴纳赋税的和尚。
“汉语等级考试四级是什么概念?”
虽然从名字上就知道汉语等级考试大概是个什么东西,但是李世民还是很好奇的问道。
“汉语等级考试分为六级,四级算是能够使用汉语进行正常的听说读写,而六级则算是精通汉学。普通的胡人要加入大唐,至少需要通过汉语等级考试三级,而要能够进入作坊当帮工,则是需要至少具备汉语等级考试二级的水平。
至于一级,那就是只能进行简单的汉语书写和对话的状态,不管是去到哪个作坊,都只能是一名没有任何权利的奴仆。当然,这些主要是针对想要加入我们大唐的胡人,如果是来经商的胡人的话,就比较难去限制他们了。”
李宽上辈子没有少受英语四六级的摧残,觉得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不如一个外国的三岁小孩说的好。
现在也是时候让那帮胡人遭受一下摧残了。
“宽儿,这样的话,会不会太过苛刻了?人家只是想要出家而已……”
李世民看着李宽脸上的笑容,心中冷不住为那帮和尚默哀了一秒钟。
“陛下,没什么苛刻不苛刻的!这些人如果真的向往佛法,追求人生的解脱,那么汉语等级考试也好,佛法入门考试也好,肯定都可以克服的。如果你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让人相信你是真的因为佛经中的教诲而遁入空门的呢?
至于佛法入门考试,那更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不想要享受免除徭役和赋税的优惠,完全可以不参加考核。但是如果你真的是一名得道僧人,那么佛法入门考试应该一点也不难才对啊。”
长安城中,有许多人对于李宽都是恨得牙咬切齿,但是又不敢轻易招惹。
此时此刻,李世民对这些人的心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实在是李宽总是能够想出一些出乎大家意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来对付你。
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没有几个人愿意去主动给自己找麻烦。
“既然你已经有了完善的想法,那你就好好的整理一下,朕看完之后再跟玄龄几个商量一下吧!不过,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旦这个度牒制度公布了,长安城各个寺庙,估计都不会欢迎你进入了!”
“佛教、道教、儒家,注定跟观狮山书院的科学是要争一个高低,微臣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受他们欢迎的人。不过,不欢迎我又怎么样?谁也不敢公然反对朝廷公布的度牒制度,否者这些人现在就不服从管理,未来规模更庞大之后,那还了得?是不是得搞出一个佛王或者道王出来呢?”
李宽这话一出来,李世民算是彻底的决定采用李宽的方案。
给发展中的佛教和道家施加一道紧箍咒。
哪怕是宗室之中有不少人都信奉佛教或者道教,自己也不能手软。
……
就在长安城的寺庙即将迎来紧箍咒之时,在遥远的南亚,一名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僧人,在众多王公贵族和僧人的送别之下,踏上了归途。
此人正是玄奘!
“师父,戒日王对您礼遇有加,各个寺庙的僧人也非常尊敬您,大乘尊您为大乘天,小乘尊您为解脱天,如果我们留在天竺的话,完全可以过上非常有尊严的日子啊。”
虽然玄奘在贞观三年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只是孤身一人。
但是到了高昌国的时候,就受到了鞠文泰的赏识,甚至跟他结拜为兄弟,赠送了不少马匹和仆人。
所以当玄奘进入到天竺的时候,身边已经有一支规模颇为庞大的队伍了。
很多人都以为玄奘是孤身一人从天竺回来,其实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
要知道玄奘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带回来了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和一百五十粒如来肉舍利,还有七座金、银或檀刻佛像。
他又没有随身空间,怎么可能单凭一己之力携带这么多的东西行走一万多里的路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