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5/2214


所以今天码头上冷清的很,根本就没有迎接的人。
“还真是呢,失算了。不过也没关系,只要我们把玉米带回来了,这个消息自然很快就会传开。到时候《大唐日报》和其他各个报社的写手肯定都会过来采访我们,楚王殿下也应该会找时间接见我们,甚至陛下都有可能会见我们呢。”
在扬州停靠的时候,李耿就让人去把最近一年的《大唐日报》给全部买了一份回来。
所以他们倒是对大唐发生的变化,不至于一无所知。
就像是蒸汽机车,他们要是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直接看到在运作的明作铁路,估计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
“市舶司的人倒是积极的很,走吧,我看那些胥吏已经过来,我们也好好的配合他们把市舶税给缴纳了。”
李耿看到穿着统一工作服的胥吏来到码头,知道迎接自己的就真的是这些人了。
……
“王爷,‘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回来了!”
楚王府中,李宽正跟小玉米、小土豆和小地瓜三姐弟玩着最新整出来的积木,结果就听到了这么一个好消息。
美洲大地有许多中原没有的农作物和动物,习惯了后世生活的李宽,迫切的想要让这些农作物出现在大唐的餐桌上。
比如这样的大冬天,喝着小酒的时候,如果有花生米就着,是不是很有感觉?
再比如,寒冷的冬天早晨,吃上一个热乎乎的烤地瓜,香不香?
亦或是在夏天的时候,吃个菠萝什么的,不香吗?
“走!我们去渭水码头!”
这个时候,李宽自然没有心情继续在那里继续搭积木了。
“阿耶,我也要跟你一起去,是不是那些海员把玉米从美洲带回来啦?”
小玉米今年已经八岁了,早熟的很。
如今稳稳的长安城一霸,天天带着程处默家的几个小姐姐在长安城转悠,谁都不敢惹她们。
美洲有玉米,有土豆,有地瓜。
自家三姐弟的小名就是根据这些农作物来起的。
小玉米早就期待着看看玉米这种农作物到底有什么生气,为什么自己阿耶会那么喜欢。
“阿耶,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
小土豆和小地瓜也差不多到了糟了烦的年纪,李宽干脆直接让小玉米这个能够管住他们的大魔女一起带着吧。
“走吧,走一起去!‘妖言惑众杨本满号’这一次出海,可是经历了两年的时间,算是出海时间最久的一支船队了。
他们要是再不回来,李耿都要找我麻烦了。”
李宽跟程静雯和武媚娘调侃着说道,然后带着一家人上了奔驰四轮马车,快速的朝着渭水码头而去。
大冷天的,街头上的人流不算很多。
这两天没有下雪,马车行走的很快。
“哇!阿耶,码头上那一框框黄橙橙的是不是就是玉米?”
马车还没有停稳,小玉米就透过窗户看到了码头上已经围着一帮人,船上还有不少船员在一框框的往码头上抬东西。
在灰败的冬天景象之中,那一抹闪亮的黄色,直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李宽看到之后也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
玉米和土豆,这可是解决温饱问题的神器啊。
最关键是玉米这个东西,它可是毫无争议的主粮,不分南北东西,都可以大量种植,产量还很高。
这玩意不挑地,哪怕是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生长的不错。
还有几次相比土豆和地瓜,玉米要更好储存,简直就是一个放大版的粟米。
不客气的说,这算是所有农作物中,李宽最期待的了。
要不然也不会把自己的大女儿叫做小玉米。
“没错,那就是玉米!”
李宽说完,直接跃下马车,快步朝着李耿走去。
这个时候,自然不能把重心全部放在玉米上面。
李耿带着一帮船员在美洲流浪了两年,自己这个船东,自然要先去慰问一下,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这样才有激情继续出海探险。
“楚王殿下,幸不辱命!玉米我给您带回来了,几万斤的玉米种子,绝对够我们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推广了。”
不等李宽开口,眼尖的李耿就小跑着来到了李宽面前,开始邀功了。
“李耿,辛苦你们了!不远的将来,玉米很可能会成为跟小麦、水稻一样重要的粮食,成为百姓们日常种植最多、最广的农作物。
并且,跟小麦和水稻不一样,玉米也将成为大规模养殖鸡鸭鹅等牲畜最好的助力,为大唐许多新兴的加工行业提供充沛的工业原料。
你们冒着生命危险在茫茫的北美洲寻找玉米,不惧响尾蛇的威慑,不惧野牛群的危害,不惧灰狼群的围攻,大唐百姓一定会记住你们,一定会感谢你们。
本王要向陛下提议,给你颁发爵位,给有功的海员们重重的赏赐。”
李宽看着眼前这个黝黑的小伙子,心中也是颇为感慨。
“不辛苦,我们过得很快乐!在美洲,我们几乎每天都是吃着牛肉或者牛肉干,这可是在长安城中享受不到的呢。”
李耿难得的幽默了一把,不过也不完全是调侃。
如今的北美野牛,可是北美草原上当之无愧的霸主。
动不动就成千上万的到处溜达,在迁徙的时候,更是上百万的规模都有可能出现。
这绝对是超出大唐百姓想象的事情。
不客气的说,整个大唐的耕牛数量加起来,估计也就只有百来万头呢。
“北美洲有野牛,有玉米,有地瓜,当然也有黄金和白银。你们这一次从北美洲回来,不仅仅是带回了玉米这种伟大的作物,还为大家开拓了北美洲航线,为今后的探险铺平了道路。”
说好话又不花钱。
反正李耿他们也确实值得李宽去为他们说好话。
不仅李宽准备自己说,他还会让《大唐日报》在报纸上狠狠的报道一波,将北美洲的富饶展现在众人面前。
漫天遍地的牛羊,谁抓到就是谁的。
这估计可以刺激不少人去美洲探险。
还有那些金矿,只要找到一个标杆,就能吸引一大波人过去。
美洲太大了,太远了,不管怎么吸引唐人过去探险、移民,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占领这些地方。
不过,大唐的出生率经过了十几年的告诉增长之后,人口也迎来了爆发周期。
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再过个十年,大唐的人口数量就有望突破一个亿了。
没有饥荒,没有战乱。
在观狮山书院医学院的努力下,婴儿的夭折率又大大的下降。
大唐的人口,想要不增加都难。
特别是这几年,倭国、新罗、南北高句丽等国大量的年轻女子被“吸引”到了大唐,成为许多大唐勋贵、商人、匠人,甚至是百姓家中的妾氏。
这为大唐新生人口的增加可是着实做了不少贡献。
三年抱两。
单单最近几年进来的几十万外国女子,就至少让大唐增加了超过一百万的婴儿。
不过,哪怕是大唐的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个亿,放在这么广袤的国土上面,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国策,都是鼓励生育。
虽然没有后世欧洲国家那样为了鼓励生育,给的补贴甚至都可以直接养活一大家人了。
特别是那种有五六个孩子的那种,哪怕是什么都不用干,单单拿补贴就可以过上很好的日子了。
但是大唐各地的蒙学和小学,也都朝着免费的方向在前进。
所有州县里头的适龄儿童进入到蒙学和小学里头,是可以包吃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5/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