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9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9/2214


石明作为褚遂良的助手,将自己把握到的棉花相关信息跟褚遂良进行了汇报。
作为观狮山书院农学院中最早研究棉花种植的人员,石明现在算是棉花行业的专家。
在忻州做了一年的里正之后,就被重用。
之后更是被褚遂良亲自调派到了自己身边做事。
毕竟,李宽让褚遂良到朔州负责棉花种植推广的事情,褚遂良自然要把最专业的放在自己身边。
“朔州北边,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交锋很厉害的一个区域,如果通过棉花的种植能够让这块区域彻底的纳入我大唐的统治范围,哪怕是让太原王氏这些世家勋贵多挣一些钱又有什么关系?”
褚遂良自然知道石明话里暗示的意思。
不过,他很清楚李宽安排自己来朔州这边主持棉花种植事务的原因,所以不会因为太原王氏跟楚王府关系不大好就给他们使绊子。
相反的,太原王氏能够成为河东道北部最大的棉花种植主,跟褚遂良的支持分不开。
毕竟,太原王氏是河东道的地主,他们的优势不是其他长安城的勋贵可以比拟的。
像是杜家,虽然也算是关中有数的大家族,但是在河东道这里也就种了五六万亩棉花而已。
至于其他勋贵,大部分也都是几万亩的规模。
当然,他们不会满足于几万亩的规模,只不过扩张的速度赶不上人家太原王氏而已。
要知道,李宽让朝廷划定的这一块区域,至少够大家种上五百万亩棉花。
现在可还是差的远了。
当然,就大唐现在的消费量,棉花的种植规模已经够了。
甚至,短短的两年时间,因为棉花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张,棉布已经从高高在上的布匹变得亲民了许多。
“这倒也是。为了省事,这些勋贵都将原来的草原开垦成为棉田,并且各家都派出了许多人手过来,而为了棉田的安全,每家每户都有安排大量的护卫过来。单单这些人的力量,集中起来,其实就是一股不小的队伍。”
“突厥人被我们大唐打败了,薛延陀人也废了,曾经强大的高句丽,也几乎是灰飞烟灭,朔州北部草原,短时间内已经没有对手能够威胁到我们。再加上附近发现了大的铁矿和煤矿,两座新的边塞矿产城池冉冉升起,假以时日,朔州将成为大唐北方新的一个经济中心。而一旦这里能给朝廷,给勋贵带来利益,自然就会有更强大的队伍来保护这里的安全。慢慢的,朔州将不再是一座边城。”
褚遂良也是有抱负的人。
他希望自己能够跟马周一样,将朔州经营成凉州那样的繁华州府。
到时候,自己的前途绝对一片光明。
“嗯,不过因为棉田的原因,今年可是累死了不少奴仆,特别是王家的奴仆,有一批是从各处买来的奴隶,他们为了尽肯能的降低棉花种植的成本,可是对这些奴仆压榨的非常厉害。”
“王家手中有不少是淳于家从倭国运输回来的奴仆,说是奴仆,其实淳于家的人是把那些倭国人给骗过来的,不仅没有花钱,据说还收了那些倭国百姓的一些运费,结果一转身,淳于家就将倭国人像奴隶一样的卖给了那些棉田主。这事情,没有伤害到大唐百姓的利益,我们不用太过纠结。”
朔州发生的事情,褚遂良自然很清楚。
但是,只要没有触犯到他的底线,他根本就不会去干涉。
反正,只要有利于朔州附近棉花种植的事情,他都不会反对。
……
长安城中,因为大量棉布作坊的扩产,以及作坊城中各处衙门、新的房屋及颐和园的开建,水灾带来的流民影响,迅速的被消弭干净,甚至还重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荒。
“郎君,今年的棉花,以及以最快的速度加工成了棉布,如今单单我们王家就有超过十万匹棉布要售卖出去。可是今年种植棉花的,不仅仅只有我们王家,要是继续按照去年的价格来售卖,显然是不现实了,所以我建议直接降价一半,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棉花,也让我们太原王氏的棉布,成为大唐最有名的棉布。”
王峰作为太原王氏安排在长安的管事,如今负责所有的棉布售卖业务。
他很清楚棉布市场的变化情况,如果不趁着其他各家今年的新棉布还没有上市,自己先降价走一批量,到时候再降价的效果,就差很多了。
十万匹棉布,单单太原王氏一家的棉布,就足以满足整个长安城的需求。
甚至把没有什么购买力的百姓算上的话,整个关中地区都够了。
可想而知,今年的棉布竞争会有多么的激烈。
“直接降价一半的话,力度会不会太大了?如果我们在那里辛苦挣吆喝,那就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王杰作为太原王氏的嫡长子,虽然不直接负责家中商业上的事情,但是对于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有发言权。
“郎君,降价一半也还是有钱挣的,并且挣的还不少。这种棉花比种麻要简单很多,再加上楚王府的机械作坊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辅助设备,棉花脱粒和加工成棉线,都变得简单了很多。不客气的说,现在我们一匹棉布的成本,已经比一匹麻布还要低了。”
王峰的这话,有点出乎王杰的意料。
“你说什么?棉布的成本比麻布还要低?这棉布明显比麻布更加吸汗,穿起来要舒服很多,长安城各家勋贵都喜欢使用棉布制作衣服,特别是贴身的衣物,几乎都是使用棉布制作的;反倒是那麻布,除了那些田舍奴,没有什么人回穿啊。”
“没错,郎君您说的对!但是麻的种植没有棉花省事,也不适合在草原上种植。像是亚麻,它适宜温和凉爽、湿润的气候环境,你把它放在朔州,虽然不至于种死,但是根本长不好。
并且亚麻要想出麻多,最好就是在气温变化不剧烈,昼夜温差小的地方种植,而却出苗到开花的时候,雨量还得多而均匀。哪像是棉花,整个朔州北部,广袤无边的草原,都是非常适合生长。”
但凡是种植了棉花的人家,大部分都曾经也或多或少的种过麻。
王峰作为太原王氏负责棉布的管事,自然也对麻的情况很熟悉。
“既然如此,那就降价吧。那范阳卢氏,跟萧家联手下南洋之后,一直不想我们介入到海贸之中,屡次给我们施加绊子。我要是没有记错,范阳麻布铺子是长安城最大的麻布铺子,范阳卢氏,是大唐最大的麻布商吧?”
别看五姓七望之间,通过各种各样的联姻,已经绑在了一起。
但是彼此之间的竞争,却是一点也不少。
像是太原王氏跟范阳卢氏,关系就一直不算太好。
如今能够让自家的棉花取得先机,又能打击范阳卢氏,王杰自然是喜闻乐见。
“是的,当初在楚王府羊毛线的冲击下,范阳麻布铺子着实遭遇了巨大的危机。不过羊毛衣不适合天气热的时候穿,所以麻布的市场很快就稳定了下来,范阳麻布铺子还是牢牢的坐在了大唐最大麻布商的位置上。这一次,楚王府没有干成的事情,我们却是可以试一试!”
王峰自然希望太原王氏的麻布能够名闻天下,那时候他这个掌柜在太原王氏内部的话语权,也会上升不少。
“那就开始铺货,明天就按照去年一半的价格售卖。我们不仅在棉布铺子里售卖,大唐交易中心那里也不能放松。”
王杰在长安城待的时间不算短,自然知道大唐皇家交易中心在商业交易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郎君您放心,展示的样品早就送到了交易中心的铺子里了,明天统一开始售卖。这一次,我们要让大唐感受到棉布的新气象。”
王峰胸有成竹的说道。
这一次,自己做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让棉布的价格下降,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棉布,王峰心中从来没有这么满足过。
……
大唐立国已经二十五年。
撇开武德年间,乃至贞观前几年不说,单单最近十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百姓们的收入,虽然没有人去统计过到底翻了几番,但是从东西两市以及交易中心每年不断上涨的交易规模,就能看出来大家收入的变化。
商业很繁华,必然意味着有许多的人口袋中有闲钱。
虽然上个月被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一顿,上长安城损失惨重。
但是在朝廷的有力赈灾措施面前,大家很快就恢复了生活的期望。
只要有希望,对未来有信心,大家就敢消费。
相反的,哪怕是口袋里有再多的钱财,大家也要捂着存着,留着应急。
“二郎,今年我们麻布铺子的销量,估计可以创新高。单单前面十个月的销售额,就已经赶上去年前年了,价格甚至稳中有升,上涨了半成呢。”
卢安满脸笑容的跟卢宣汇报着铺子里的情况。
作为范阳卢氏的嫡次子,卢宣常年待在长安城,又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的弟子。
虽然自身没有什么官职在身,但是交游却是非常广阔,每个月花费的钱财也不在少数。
而自家的麻布铺子,就是卢宣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当然,很多的收入都是通过麻布铺子的掌柜卢安的各种操作之后,才到了卢宣手中。
否则,哪怕是卢宣,也不能随意的支取麻布铺子账上的钱财。
“真的?那实在是太好了!百香阁最近新来了几个姑娘,风头之盛,完全盖过了如梦姑娘,我手头上正好有点缺钱呢。”
卢宣作为范阳卢氏嫡次子,虽然地位很是高贵,但是家中的财产却是基本上没有他什么份。
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各个世家严格执行的一套继承体制。
别看是同父同母的嫡子,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待遇差别,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单单跟萧锴对比一下,卢宣心中就想哭。
卢家和萧家联手组建商队开展海外贸易,卢宣作为卢家的窗口经常跟萧锴这个萧家的嫡长孙沟通,对于彼此之间的情况可是一清二楚。
“二郎,经过这几年的整合,我们卢家已经牢牢的掌控了长安城的麻布售卖,甚至整个大唐的麻布价格,都由我们说了算。只要稍稍把价格往上提一点点,就足够你去无数次的百香阁了。”
虽然卢宣只是嫡次子,但是要搞掉卢安这个掌柜,却是很简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