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528

  那些被裁撤的官吏就算心怀不满,想要骂娘也只敢躲在自家院子里骂。否则,很有可能会被义愤填膺的百姓给揍成猪头。
  这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就在去年,一个来长安赶考的士子因为名落孙山,酒后说了皇帝几句坏话,认为皇帝搞得这个科举「不伦不类,有违圣人之教」。
  结果就被酒肆里的其他酒客联合起来揍了一顿。
  如果不是巡街的金吾卫赶到的及时,那个士子当时就有可能被人直接打死。
  ……
  在这种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十分有利的前提下,清退庸吏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畅。
  元新七年春二月己亥(初六)。
  只用了一个月时间,长安各衙门就完成了清查工作,吏部各司的主事和郎中、御史台的各级御史开始走出长安,进入关中各州县巡查……
  与此同时,获准云游天下的晋王李治也即将抵达玉门关,进入那片他从来未曾涉足过的草原。
  站在玉门关外的一片山丘上,装扮成游学士子的晋王李治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在他身前不远处的官道上,一道前后都看不见头的人流逶迤前行,所有人肩上都大包小包的背着包裹,看模样就知道是为了出塞做买卖的。
  除了这些人以外,人流中还时不时有车队走过。
  那一辆辆马车上堆满了各种物资,将车辕都压得发出不堪重负的轻响。
  看了片刻,李治转头对身边作管家打扮的王府主簿萧慎问道:“方才过去的那些物资,加起来足有数千石了吧?”
  萧慎点头肯定道:“回公子的话,应当有四千余石了。”
  李治闻言越发震惊了几分。
  他可不是那种没见识的酸腐文人,几年的藩王生活,让他对很多事情都有了大概的了解。
  在李治的认知中,想要从内地向草原上运送物资,路上的消耗十分惊人。
  在刚刚结束的那场大战中,一个商人,想要从河北将粮草物资运到松府,光是路上的消耗,就达到三成。
  那还是在内地,有成熟官道体系的情况下。
  如果是要将粮草运到草原上,消耗只会更大。
  按照李治的估算,一百石粮草,运抵目的地之后,很有可能要消耗掉一半。
  也就是说,刚刚过去的那四千石物资,运抵目的地之后,很可能只会剩下两千石!
  花费如此大的代价,将物资运抵草原,真的划算吗?
  即便他们能够用剩下的那些物资从草原各部手里交易到大唐所没有的珠玉皮裘,但是他们又能得到多少利润呢?
  商本逐利,没有足够的利润,是无法吸引商人们前往的。
  可是草原上又有什么东西,值得这些商人即便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也一定要去呢?
  ……
  李治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结果,索性直接走上前,拦住了一支朝玉门关而去的商队,拱手问道:“小子游学天下,路经此地,有一疑问欲向贵主讨教,还望不吝见告……”
  商队的主事原本不打算理会李治,不过看到他身后那一百多个虎背熊腰、凶神恶煞的护卫,最终还是畏畏缩缩地走上前,拱手拜道:“不敢当公子之礼,公子若有疑问,小老儿知无不言!”
  李治开门见山地问道:“敢问老丈欲往何处行?”
  老者笑了笑:“如今出现在这玉门关下的人,九成九都是要往瑶池去的,小老儿自然也不例外……”
  李治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敢问老丈,瑶池有何稀奇,以至于令老丈与这许多商贾宁可跋涉千里也要前往?”
  老者捋了捋下巴上的山羊胡,说道:“公子有所不知,濛池、昆陵两位可汗于瑶池之畔立下盛会,要与我大唐互通有无。”
  “天下商贾云集响应,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金银,有人为奴隶,有人为牛羊马匹,不一而足,至于小老儿,则是为此而去!”
  说着话,老者从怀里取出一件东西递到李治面前。
  李治伸手接过对方递来的东西一看,有些不确定的说道:“这是……羊毛?”
  倒不是李治不认识羊毛,只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羊毛这种东西,也值得不远千里跑去草原收购?
  随便找几户养羊的农家薅上一把不就行了?
  老者见李治皱眉,解释道:“公子莫要小瞧了这羊毛,如今天海商号正满天下搜集此物,一石羊毛作价一百钱,而在草原上,只需一车粮食,便可换来五车羊毛,足有数十石之多!”
  一听说连天海商号也打起了羊毛的主意,李治也就不再怀疑羊毛的价值。
  只是听到老者说起羊毛和粮食的差价,李治依旧有些吃惊。
  要知道,在关中长安等地,小麦的价格常年维持在四五十钱一石,稻米价格虽然要贵上一点,可也不过五六十钱。
  至于在他统领的太原,价格还要更便宜一点,小麦不过三十余钱,稻米也不过才五十钱而已。
  就他眼前所见的这种马车,一车所装最多也不过二十石,成本不到一千钱。
  可是听老者刚才话里的意思,这一车粮食,只要运到草原,就可以换来数十石羊毛,作价数千钱。
  一出一进,足足近十倍的暴利!
  这实在有些出乎李治的预料,晋王殿下捏着手里的羊毛,一时间都有些痴了……
第611章
:潜流
  或许是见李治面善,老者越说越上瘾,继续道:“小老儿也不拘只要羊毛,皮革、牲畜、奴隶、黄金珠玉这些也都是做的……”
  “如今这草原上,似小老儿这般的商贾,一去一回只需两月光景,便可获利十余乃至二十倍。端的是这天下一等一的好买卖……”
  老者的话,让李治越发震惊了几分,不过他却没有忘记自己此行来到草原的目的,喃喃道:“纵有十倍、百倍之利,亦只是商人之利,于国有何裨益呢?”
  “呃……”老者闻言愣在当场。
  他只是个走南闯北赚辛苦钱的行商,这种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问题,显然不是他这个层次的人需要考虑的。
  不过他却从李治的话里听出眼前这群人身份不一般,许多溜到嘴边的话都咽了回去。
  见老者不再说话,李治也没有为难他,告辞一声便带着手下转身离开。
  走出没多远,萧慎凑上前小声问道:“大王,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李治想了想,转头看向西方:“方才那老丈说瑶池之畔有盛会,我等不妨去看看,或许能有所收获……”
  萧慎答应一声,指挥众人打点好行装,朝着玉门关走去……
  大唐和西突厥的战事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因为雪灾的关系,玉门关外的广大区域并不平静。
  为避免路上出现意外,萧慎不顾李治的阻拦,直接亮明晋王府的身份,命令玉门关守将抽调了一个校尉部护送众人出塞,朝着瑶池的方向赶去。
  ……
  瑶池,后世称为「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此时却是西突厥境内仅次于王廷睢合水的圣地。
  往日里,除了可汗本部和得到可汗许可的部族,其他人不允许踏入此地半步。
  可是如今,一座稍显简陋的唐式营寨立在了瑶池之畔,营寨中除了唐人,还有更多的西突厥人。
  对于这些住惯了帐篷的西突厥人来说,这种新式住宅让他们感觉新奇的同时,也有些难以适应。
  但是,不习惯也得习惯。
  因为草原已经变天了!
  雄霸西域,让万国俯首称臣的西突厥,现如今已经逃上了葱岭。
  大唐王师接连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每一个草原人在他们面前都只能俯首帖耳,不敢有丝毫违背。
  更何况,大家现在都有求于人!
  去年的白灾,远比众人之前料想的更加可怕。
  因为草原内讧的关系,各部存粮早在年初就已经消耗一空,如果不能找到粮食救济,很多部族就要饿死人了!
  而在这瑶池之畔,却有着足够所有部族过冬需要的粮食。
  米麦、奶酪、食盐、香料……
  应有尽有。
  只不过,想要得到这些救命的物资,大家必须拿东西来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