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733


炒好的炒面色泽深黄,第五伦挑了一勺直接吃了一口,不难吃,不过很干,难以下咽,若是加入少量水,便可以捏起来吃,多倒点则成稀糊状。
尝完原味的炒面,第五伦又试了试加了盐巴的,口感更差些,但还是得加。
“将这些炒面装在长条布袋中,放置在仓中,看能撑多久不坏。”
若是能保证个把月不变质,那这特制军粮就算成功了。
夏粮入库后,这场大饥荒的第一个阶段,算是顺利过关,第五伦招来专管粮食的任光,对新收的粮食做了以下安排。
“一半留存太仓,好稳定长安东西市粮价。”
“数万石来不及磨成面的麦子,以漕船由渭水运往河东。”
任光应诺:“大王是要再打一场‘泛舟之役’啊!”
此事发生在春秋时,正值“秦晋之好”的蜜月期,晋国灾荒,向秦求救,秦穆公遂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了万斛粮食,由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横渡黄河以后再改由汾河漕运北上,直达晋都绛城。
当是时,运粮的白帆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
如今绛县正是东征军的大本营,在那聚集了三万大军,一边进攻上党,一面觊觎太原。上党地形复杂,如今景丹猛攻长子县,陷入了漫长的攻坚战,河东粮食吃紧,窦融已经告急,这些麦子正好能解燃眉之急。
“至于剩下的麦子,由各地水磨坊日夜不休,磨成面粉后,就地架灶炒熟,封存后相继运往北地、上郡!”
第五伦没忘记被自己打发去对抗匈奴、胡汉的耿弇,近来胡人也遭了荒,配合胡汉的军队,频繁骚扰西河、上郡,在那种地广人稀的地区作战,炒面配边塞产的肉干,若再加几片乳酪,就是最合适的单兵口粮。
而耿弇也没让第五伦失望,夏至刚过,北方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车骑将军耿伯昭,已略定北地郡,正移师上郡、西河,以御胡虏!”
……
耿弇对北地郡的进攻持续了两个月,这速度不算慢,毕竟是黄土高原,光赶路就够磨人了。
好在陇右也遭了饥荒,内部正在整合重组,隗嚣性情保守,并未做坚决的反抗,随着当地两大家族傅氏、甘氏西逃,整个北地郡也正式异帜,归顺了魏王。
听闻匈奴侵扰西河、上郡的消息后,耿弇立刻带着主力赶赴,但也留了一支偏师,交给因军功升官为“校尉”的蒙泽带领,前往新秦中。
时隔这么久,新秦中终于能和关中再度连成一体,就像是失散多年的孩子再度回到父亲怀抱,蒙泽作为魏王旧部是颇为欣喜的。
荒凉的神泉障已过,四周尽是一片荒凉,有时候几天都看不到一户人家,只有干涸的盐湖和拦着风沙的汉长城陪伴他们。
“汝等以为新秦中和此处一样,是边塞荒凉之地?”
蒙泽经常对部下们夸自己的家乡:“我家在卑移山下的廉县,汉时修了许多沟渠,土地膏腴,号称小关中。新秦中的麦子会比关中晚熟半月,眼下正是一片金黄,等到了那,正好与诸位一起尝尝新麦!”
可等蒙泽率军踏上新秦中的草场时,看到的却不是当地百姓夹道欢迎魏王的旗帜,而是一群群茫然无措的难民,扶老携幼,聚在富平侯张纯的坞堡周围,面色苦楚,而张纯的家仆徒附,正在组织政绩。
蒙泽傻了,这情形他是见过的,许多年前,当匈奴人入寇之际,河西几个县的百姓也曾聚集在码头,逃难而来。
可那一回,他们跟着第五伦麾下的猪突豨勇反击,一举将匈奴人赶回沙漠,这之后尽管中原混乱,但新秦中全民皆兵,在长城和烽燧上候望精兵,得以保全新秦中不失,但今日是……
蒙泽在难民中见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有他家的乡党,他们纷纷过来对蒙泽哭诉道:“蒙君可算回来了!”
“前几日,匈奴与胡汉兵卒入塞,宣都尉与张公以为胡人兵众,遂只让烽燧长城抵抗,百姓则抛弃家舍,渡河来了东岸。”
“胡虏本不擅长攻城,只恨有卢芳派朔方、五原人协助,如今灵武陷落,上河城失守……”
“廉县,廉县呢?”蒙泽大惊,那里不止有他的父老妻小,还有念念不忘的金色土地,崭新的麦子正是收割的时节。
“也没了!”
新秦中人嚎嚎大哭:“大河以西的三个县,皆已沦陷胡尘!”
听到家乡沦落,宗族里还有不少人没来得及逃过来时,蒙泽耳边只剩下嗡嗡声,旋即勃然大怒。
“好个宣伯虎,我走之前,他口口声声说要保境护民!”
蒙泽推开众人往前走,开始大声斥骂,寻找宣彪。
但众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直到老张纯闻讯赶来,蒙泽质问宣彪何在时,张纯才叹了口气。
“胡众步骑数万,实在是守不住,而宣都尉为掩护百姓撤离,带兵留下拖延,被胡人断了退路,至今音讯不知!”
第381章
存殁同节
圣山巍然,阳光普照,泉水潺流,匈奴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大单于,简称单于舆,此刻正带着他的小儿子蒲奴,仰视傲然挺拔的卑移山群峰。
单于舆是呼韩邪的儿子,生于匈奴衰败的时代,从小就只见到父亲呼韩邪和几位兄长每隔几年,就要屈辱地前往汉廷朝见皇帝。
这种屈服能换回一些粮食、丝帛,甚至是美人——单于舆小时候曾觊觎过后母王昭君的美貌,但她没等到他继位就去世了。
内部有人甘于做汉朝的狗,但也有人愤懑不服。随着汉家灭亡,以新朝乱换印绶名号为由,臣属关系破裂,在几位兄长纠结了许多年不知与中原是战是和后,单于舆终于下定决心,带着匈奴回到了祖先的老路上,开始频繁入塞侵扰。
“确实是挛鞮氏先祖留下的岩画。”
头上戴着兽头的胡巫辨认了此处的石堆以及岩石上的粗犷线条,确实是匈奴祖先进行祭祀的场地。
在匈奴语里,这座山叫“贺兰”,意为骏马,在输给汉朝后,匈奴曾失去这匹好马几代人之久。
匈奴没有史官,也无文字,只能依靠口口相传的故事来承接历史,所以他们虽能知道这一带曾经是匈奴的地盘,但究竟是何时失去,却已被遗忘,成了一笔糊涂账。
新朝还没灭亡时,随着新军几场大败,西域城郭重新归附匈奴,单于舆让匈奴回到了百蛮大国的时代,他开始贪得无厌,将目光转向南方。
单于舆站在贺兰山上,放目望去,天地开阔,一时间雄心勃勃:“不止是这片土地,河西地、河南地,统统要重新回到北州治下。”
若能夺回这些土地,重新放置金人祭天,那他在胡巫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就将成为和冒顿单于一样的英雄。
当然,目前匈奴马蹄所到之处,已不尽是草原。时移世易,贺兰山下及河套都被开发成了农田城郭,人口加起来足有匈奴本部多,单于哪有这本事直接管理?
于是单于舆将西域的经验活学活用,让卢芳作为傀儡,借他之手管辖各郡种田的人,按时交付贡赋,而匈奴则站在背后替其撑腰。
结束祭祀下了贺兰山后,迎面而来的是金黄色的麦浪,匈奴人的战马在肆无忌惮地奔走,嚼着麦穗。
在新朝和匈奴的拉锯对峙下,并州边地残破,今年也遭遇了饥荒,但卢芳救荒的思路是转移矛盾,引匈奴入寇,到南边抢掠。
匈奴很擅长声东击西,单于舆派左贤王自云中郡南下进攻西河、上郡,吸引魏军去救。他则与卢芳将主力袭击新秦中,这里是乱世中难得安宁的土地,河渠发达,广种宿麦,是值得一抢的好地方。
眼下,卢芳的兵在抢割麦子,说是兵,其实衣衫破旧,更像是盗匪,他们不但挥舞镰刀时要弯腰,遇到匈奴人骑马经过,也得躬身行礼。
“中国之人种五谷,按季节收获。”单于舆指点那些点头哈腰的胡汉吏卒,给儿子上着课:
“胡人也按照季节南下,将他们当做五谷一样收割!”
黄河以西三个县的人虽大多逃了,但也有不舍得家园,心存侥幸没来得及走的,如今被绳子拴在一起往北走,匈奴的日子也不好过,灾害死了很多西域奴隶,但自此以后,他们就能从南方源源不断得到补充,只要中原继续分裂,匈奴的好日子就不会结束。
果然啊,强取胜于苦耕!
等单于舆抵达上河城时,傀儡皇帝卢芳拜在他马前,称呼亲昵。
“丈人行!”
卢芳的舆服十分神奇,虽然绣着十二章纹,但却是左衽……他的朝廷里也以左为尊,婿皇帝头上,还有一个单于皇帝。
辖境中常有匈奴人奸淫掳掠之事,卢芳也不敢管,反而会对反抗匈奴的人加以惩罚。他知道手底下的并州军阀们看不起他,若无匈奴支持,自己这皇帝一天都做不下去,遂欲倾并州之物力,结单于之欢心。
卢芳还不断跟着单于后头,进言献策。
“大单于,夺去了贺兰山下三县,只是新秦中之半,河对岸还有富平县,听此名就知道,既富且平,尤其是当地大姓张氏储了不少粮食,而民众、女子大多渡河逃去,若是能打下来,所获倍于上河城!”
卢芳来说想要报仇雪耻!当年卢芳在安定三水县反新,被第五伦等镇压,他只身逃走,弟弟却被第五伦、马援等残杀。
是时候让新秦中人,为当年的事付出代价了。
而若是能一举拿下新秦中,对匈奴来说,还有诸多好处。
卢芳不余遗力地怂恿单于舆:“往西沿着大河走,便能抵达武威郡,配合右贤王,截断河西,重新夺取,臣愿将河西四郡献给大单于,让匈奴的土地,一直延伸到祁连神脚下!”
单于舆有些心动,但又问:“没有舟船,如何过得去?”
卢芳提出了一条毒计:“可以假装撤兵北上,再在此地以北百里水浅处让万骑泅渡,而后沿着大河东岸南下,只要击破浑怀障,便能进入富平境内!”
去年一整年,卢芳都忙着处理内务了,塞上各方势力颇为松散,全靠匈奴将他们强行捏在一起,今年可不能浪费,要趁着第五伦与北汉、西汉交恶的档口,设法全取并州!
“终有一日,我要让第五伦在甘泉宫,都能看到我与匈奴烧起的烽火!”
也是瞌睡来了枕头,卢芳正与单于舆定策,要继续扩大这次入塞劫掠的战果时,卢芳的部众喜滋滋地前来禀报:
“大单于、陛下,宣彪抓到了!”
……
宣彪受伤昏迷时,做了一个梦。
梦到与魏王初见之时,当时第五伦还只是新朝一郡户曹掾,去他父亲宣秉隐居的地方办公,顺便求见,还被当时血气方刚,对世事愤懑不平的宣彪一阵数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73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