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种子王(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889

  “是呀,缘分呀,小唐你们还在清河市,那可要好好玩一玩。”付书新乐呵呵地说道。
  “付老爷子,你看这种水葫芦,长势也太猛了。”唐一笑惊讶地指着河面上已经好大一片的水生植物说道。
  和付书新有相同想法的人,绝不仅仅只有唐一笑一个人。
  河内的水葫芦,长势太过迅猛。比如洗马河里的这些植物,都已经有淡紫色的花串冒出来。
  他们不明所以,并不知道,这紫色盛开的小花,正不断滴落着堪比自来水的清水。也意味着净泉凤眼莲,开启了净化城市内河治理的第一枪。
  不仅仅大力推动净泉凤眼莲的方允则区长,非常关心每天河道水葫芦的生长情况。九文区政府部门的所有知情者,都密切关注净泉凤眼莲。
  他们想知道,这种被大力推广的植物,是不是真有高价购买的价值。
  在方允则的同事,或者说对手看来,方允则这一步棋,就像走在钢丝绳上,稍不留神,就会栽个大跟头,仕途无望。
  一旦净泉凤眼莲出现问题,方允则要承担全部责任。
  除了知情者,还有沿河居住的居民,他们对这种疯长的植物,也充满好奇。
  他们常常傍晚下班时,看一眼河面。
  呵呵,似乎比早上面积扩大了。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又下意识看一眼河面。
  哎哟,又比昨晚的面积更大了。
  对净泉凤眼莲飞快的长势,并非所有人都持有看热闹的心态。
  有些人对它的生长速度,开始忧心忡忡。
  他们想到十多年前,水葫芦刚刚被引进时,不受控制的侵占大量水域,造成河道堵塞,水中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来必须耗费巨资打捞水葫芦。
  那么,这次政府贸然引进这种生长速度极快的水生植物,会不会重蹈十多年前的错误呢?
  《海西快报》是第一个在报纸上提出质地的媒体。
第0346章
有趣的喷泉花
  大梦公馆的复式楼,早上的厨房餐厅,阳光明媚。狄老板这套住宅,虽然从没住过,但装修毫不含糊,居住环境,比只有水泥墙的苗圃红砖小楼,美了不止一个档次。
  精致的整体橱柜,简约的实木餐桌,配上林曾新添置的奢华双开门冰箱,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个漂亮的现代厨房。
  当然,林曾的住处,绝对少不了家居植物的点缀。
  一丛爆炸似的翠绿香葱,摆在窗台。一株叶片翠绿的细藤玉石斛生长在墙角。而餐桌的一角,摆放着青花瓷盆里,种植一株亭亭玉立的碗莲,确是连叶片都近乎粉红的天水莲花。
  林曾难得悠闲,给自己弄了一锅稀饭,煎了两块速冻的牛排,炒了几个鸡蛋,掐了一点爬藤的青菜凉拌。
  一边吃着丰盛的早餐,一边用手机刷着几份订阅的报纸电子版。
  等翻到《海西快报》关于内河水生植物的报道时,忍不住一乐,觉得这个媒体,难怪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快要倒闭的小报社,发展为如今能和清河报业的领军《清河日报》分庭抗衡的存在。
  用《清河日报》主编刘远的话说,别人走的路,都是前人开拓过的平路,而《海西快报》的风格,却喜欢剑走偏锋,像一位无所不用其极的刺客。因此,报道的东西未必属实,却很多人爱看。
  林曾略微扫一眼篇幅,全文都在质疑政府种植水葫芦的计划,会给城市内河河道,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看全文用词犀利,危言耸听,林曾倒是有些佩服这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在华国,能将一篇如此针对政府决策的文章在重要版面刊登,不是勇气可嘉,就是后台很硬。
  不知道,这家报社属于哪个原因。
  虽然这篇报道针对的是他公司的净化污水的植物,但林曾却不太在意。
  净泉凤眼莲,育种空间培育的植物,本身没有繁殖能力。就算你想让它泛滥成灾,也就做不可能。
  一株净泉凤眼莲能生长的空间,也就那么大,等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长了。
  九文区区长方允则,也是知道特殊空间这种植物的特性,才会放心种植。
  正如林曾所料,正在《海西快报》对河道里的水葫芦,抨击的热火朝天,引得读者忧心忡忡的时候,那些每天观察河道水面植物的沿河居民,居然发现,那些跟打了催化剂一样疯长的水葫芦,居然不长了?
  第一天,似乎是这么大。
  第二天,似乎还是样面积。
  第三天,更是没什么变化。
  付书新老爷子退休后,闲而无事,最近的乐趣,就是观察洗马河上的水葫芦。他看到这些青嫩嫩的植物,好几天都不长了,顿时有些心急。
  “哟,你还在看那河里的植物呀?”付老太太笑眯眯地摆弄这着自家老头子买回来的一株水生植物,一个大水缸摆在阳台,可不正是水珠莲?
  老太太拿着水瓢,给水缸中添加自来水。
  两朵硕大的透明莲花,已然盛开,看得老太太心花怒放,忍不住和付书新絮叨,“哎呀,你看这株植物,长得多好,我太喜欢,多漂亮,花瓣里的水,还特别好喝。”
  付书新不知为何,就是惦记着河里的植物,甚至对种植在阳台的水珠莲,都无心多看。
  付书新掏出书柜上,曾经给小孙女买的望远镜,往河面的植物看去。
  付老太太无语地摇摇头,说道:“它爱长不长呗,关你什么事,不过洗马河多了这些绿油油的植物,看起来舒服多了。”
  “哎哎哎,你看你看,这水葫芦的花里,是不是在滴水呀?”付书新像发现新大路一样,连连叫起来,扯着准备摘花瓣的老伴,要她看一眼望远镜。
  “什么滴水呀!”付老太太莫名其妙,等拿过了望远镜,才发现付书新说的是什么事情。河面上,那一片植物开出粉紫色的小花,一束一束怪漂亮的,但最让人称奇的是,这种粉紫色小花,花心竟然会一直在滴水,而且不是缓慢的一滴一滴的滴水,而是像没有拧紧的自来水龙头,一串串的水珠子往河里钻。
  “啊呀,咱们快去楼下看看,这是咋回事?”付老太太也是一个爱看热闹的人,发现新玩意后,连忙扯着老老伴往河边跑。
  净泉凤眼莲的生长,有它的规律。在初期,它吸收的所有养分,都供给枝叶的生长,等枝叶的生长达到一定的极限时,它就成为一个占地上百平方米的“水质净化机”,开始源源不断净化水质。
  当然,它在枝叶生长的过程中,也会大量吸收水中的富营养物质。
  如今清河市内河河道上这些净泉凤眼莲,终于完成了枝叶的扩张,开始发挥它“污水过滤器”的特性了。
  发达的根系,不断吸收河道内发黑的污水,这些污水通过净泉凤眼莲内部发达的过滤网,一层一层被净化,最终从花心流出,水的颜色已经变得清澈透明。
  付书新老两口走到河岸边的栈道时,发现栈道上已经站了不少人,他们都一脸新奇,对着河内指指点点,显然已经发现这种水生植物的不同之处。
  最近的净泉凤眼莲的紫花,距离河岸不到一米,淅淅沥沥的水滴,就像不大的小喷泉,滴滴答答地往下掉。
  站在栈道护栏边的人,从没有见过这种神奇的植物,看得十分稀奇。很多了还拍了照片,往自己的朋友圈发送,还有人直接发给报社专门接受线索的邮箱。
  “这植物不是水葫芦吧,怎么会喷水呀?”一个看热闹的年轻人拿着手机狂拍,一边询问附近的人。
  “叶子看着像,花又不太像,不过感觉流出来的水,倒是清澈。”一个老成的中年人摇摇头回答。
  不仅洗马河畔的居民看得津津有味,在九文区内其三十多条内河旁,很多人都发现了这种一直淌水的小花,纷纷驻足欣赏。
  内河河道的“水葫芦”会喷水!
  这个新闻在清河市迅速扩散。
  甚至那些新闻报社还没出手报道,净泉凤眼莲不断滴落清水的视频,就刷爆了朋友圈。
  “流眼泪的紫花,是水葫芦吗?”
  “会喷泉的小花儿,漂亮极了!”
  “奇特的喷水花,学名是什么?”
  各种各样的标题,大部分在询问这个花的品种类型。
  虽然水珠莲的外形看起来更为奇特梦幻,但大多种植在私人家庭中,所以名气比不在暴露公众视线里的净泉凤眼莲小多了。
  不到一两天的时间,这种连植物学家也说不出所以然来的植物,顿时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风头比起之前的地毯草,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部分人的意识,还停留在净泉凤眼莲奇特的喷水特点上。但有一部分人,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净泉凤眼莲花心流淌出来的水,是什么品质了。
第0347章
从九文区到清河市
  因为奇特喷泉反应,生长在各处水域的净泉凤眼莲,不可避免地被许多有心研究者采摘。
  林松平是海市华东大学生物研究所的一个普通研究员。扩散的奇特水葫芦,成为研究所里热议的话题。他接受导师的任务,从海市搭乘六个小时高速列车到达清河市,然后趁着天黑,偷偷剪了一株“喷泉花”,取了一些水质的样本。
  像他这样的人士,这段时间,时常在九文区的河岸边出没。靠近岸边的净泉凤眼莲,被人拔了又长,长了又拔。
  如果不是净泉凤眼莲在富营养化水质中强悍的生长速度,再多数量,也经不起众人的破坏。
  连夜赶一班高速列车,林松平将样本带回海市,给自己的导师研究。
  很遗憾的是,被带走的植物,和水葫芦模样相似,但那些紫花,似乎离开了生长地之后,却丝毫不会喷水。而且,还没有等他们仔细研究,这株植物,就在两天之内,迅速腐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8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