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校对)第1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453


郭靖接在手上,就见着郭襄一边啃着李子,酸得闭起左眼,一边用右眼巴巴的看着自己,那小贩递给她的桃子,却到了另一边的小男孩手上。
黄蓉对她“郭襄让桃”的行为十分满意,却又不解她为何还要跟那颗李子较劲,开口问道:“襄儿,这李子酸得很,你还吃它做甚?”
郭襄委屈的说道:“都走了好半天了,我和弟弟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
郭靖一拍脑袋,说道:“哎呀,是中午了,却忘了你们两个耐不住饿。走,咱们吃饭去。”
一行四人找了间大一些的酒楼,进到里间,刚好二楼有了空位,郭襄挤到父亲身边,央他点自己最爱吃的樱桃薄荷桂花酿汤圆和小酥鸡。
黄蓉一指头点在她额头上,说道:“你呀你,和阳儿一块出生,一点像的地方都没有,成天不是疯玩,就是挑嘴,跟芙儿小时候一模一样,要是真君也瞧不上你,那可怎么办。”
郭靖笑道:“瞧不上便算了,正好留在身边。芙儿大了,也该嫁人了,襄儿还能多陪陪我。”
黄蓉瞪了他一眼,道:“你可不是还想着把芙儿嫁给杨过那小子吧?他是真君定下的人,未来指不定有几个妻妾,我可不愿意芙儿过去受苦。”
“唉。”郭靖叹了口气,苦笑道:“你们也真是,这么大的事情,生生的瞒了我三年多,若非上次宋廷来攻,我还蒙在鼓里。”
黄蓉抿嘴轻笑道:“你可不要冤枉我,这是真君的意思,你要怪就怪他去。”见他摇头无语,又道:“我们现下要想些办法,把襄儿这小魔头塞给他,闹他青城山一个天翻地覆,也能为你报仇了。”
郭襄正要开口,这时候楼下突然热闹起来,就听着不住的有人道:“孙先生来了。”又听得“噔噔瞪”的声音,一个长须长衫的老者,上得楼来,许多食客纷纷起身,拱手作礼道:“孙先生!”
这位孙先生手里拿着把二胡,一一回礼,连声道:“诸位太客气了。”他走到角落站定,很快就有店小二搬过一把椅子,接着许多人从楼下上来了。
一个富态的锦衣员外喊道:“孙先生有些日子没来啦,大伙可都想念非常。”老者忙回道:“承蒙大伙抬爱,实在是真君庇佑之下,川中一片祥和,近来并无有大事发生,小老儿也没有什么新的曲段,不敢过来献丑。”
边上有人大叫道:“不要紧的,孙先生你唱什么我们都爱听,这些天你不在,这酒都喝的没滋没味的。”
楼里众人纷纷附和。小郭襄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两眼也一样发亮,跟小鸡啄米似的猛点头。
孙先生拗不过大家,说道:“那今天我还是讲一个白娘子的故事?”众人纷纷点头,他咳嗽一声,唱道:“峨眉山上白衣仙,好似雪莲落人间。纤腰皓腕扶柳身,明眸丹唇骄兰面……蝴蝶穿花迷踪步,蜻蜓振翼灵犀指……”
这人声音有些沧桑,可生气十足,很是悦耳,郭襄与郭阳虽然不大懂,也听得入迷。
他一曲唱完,接着开始讲述这白娘子的故事:“话说这白娘子的大名,自两年前传出。彼时蒙古二王子阔端集结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来打成都府。一日三攻,旌旗遮天蔽日,战鼓轰隆如雷,从早到晚,持续了整整三天……”
说到这里,楼内的人都面色一窒,心有戚戚焉,他们亦是经历过这场战争的。
孙先生接着说道:“蒙古人狡诈,一边攻城,一边遣了川边五鬼来城里捣乱。那五鬼乃是蒙古国师的徒孙,武功了得,大伙一拥而上,也都抵挡不住……清微真君一人牵制住了蒙古五万大军,无瑕分身,危急时刻,眼见帅府就要被这帮人攻破,忽然从天而降一个白衣仙人,三招两式,就打败了五鬼……”
这位老先生口齿伶俐,惯于制造气氛,说起故事来语调抑扬顿挫,又常拟声以增添意趣,让人不知不觉就陷到里面。
非但黄蓉与两小如此,郭靖也听得津津有味,一段说完,感叹道:“这位白娘子真是个巾帼英雄,让人佩服。只是,大伙都说她是真君的女儿,这是怎么回事?”
第71章
真神隐不出
青城山道上都是游人往来,随处可见锦衣公子、长衫书生、四方商客以及贩夫走卒。人人来此都是要上山祭拜,祈求此地祥和,再无兵祸。
当年沈元景出到青城山,在此落脚的消息,无意中被一个樵夫传扬出去,川中之人并不如荆襄那边对他深信不疑,都还在观望。
余玠趁机大张旗鼓的上山拜见,并邀了本地的耆老、士绅、举子、名士以及江湖豪客前来观礼。
那天风和日丽,余玠以祭天之礼叩拜过后,沈元景从山顶跃下,到了半空,便悄然洒下清水,催动内功,将之化作祥云,踏足而下。
这一番从天而降的动作,唬得边上半信半疑的众人纷纷跪倒,口称“真君万福金安”。
沈元景径直落到余玠前头,以手抚他头顶,诏令他“安心镇守此地以拒北虏,护住川中安稳和川人性命,勿受乱命而误了天道人心。”
余玠磕头不止,直至额上见血,泣声道:“陛下已经派了新任川中总领,招我还朝,我若不去,是不忠也;可我经营此地,壮志未酬,一旦离任,数年苦功将毁于一旦,到时蒙古人再来,必定生灵涂炭,百姓流离,此时离去,是不义也。这忠义难两全,真君何以教我?”
沈元景朗声道:“岂可因伪忠而害大义?你勿需多虑,我来之时,已见过霹雳大仙与赤脚大仙,言及危难之时,当以民为天,朝廷乱命,你无需理会,只有我去分说。他俩已与我信物,你且看来。”
说罢,他抬手捏出一道火光,往头顶半山腰侧的一块大石打去,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那石头猛然炸开,宛若惊雷,声震四野。
碎石飞溅,一小部分落到头顶,前面跪着的人面如土色,纷纷起身要往外躲,只见他单手往上一撑一引,真气到处,这些石头都被他运功卷走,和大块落石一起,投往悬崖下面,一直到了谷底,都隐约可闻“咚咚”的撞击声。
不用他说,就有人惊叫出声:“霹雳!”沈元景转身往前几步,抬脚猛的往地面一踏,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他冲天而上,落到前方上风之上,一阵白雾升腾又散去,人就消失不见了。
众人目送他离去,纷纷赞叹神仙广大,等低头时,又是一阵惊呼,原来在前头,有一块地面凹陷了半尺,仔细看来,如同是巨人赤脚踩下一般。
这一番作为很快传扬出去,果然人心大定,许多曾经逃走的命中,又携儿带女的赶了回来。
对于劳苦大众而言,一旦离了赖以生存的故土,去到别处,则既无余财,又少长久的营生,度日艰难,朝不保夕,还不如赌上一把,祈祷神仙庇佑,此地安宁。
乱世人命如同草芥,哪怕回来之后,只能多过一天的安稳日子,那也是赚了一天。
其后三年,除却与朝廷在东边有些摩擦之外,北边是一点战事也没有发生,成都府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周边的田地都被开垦,种粮植桑,贩盐织布,日渐繁华。
与此同时,有大户人家在余玠受诏台边搭起一间道观,供奉清微真君,香火一天天的兴旺。
余玠由此叹息道:“当初我见此地不在‘防蒙八柱’里头,苦劝真君移驾未果,只得硬着头皮顶上,那料到他一人威望,竟然恐怖如斯,方能成就今天成都府这番模样。”
那时候幕僚劝他,既然反了朝廷,何不索性拥兵自立,占据川中为王,他说道:“我一少名望,二无根基,三来强敌环绕,称孤道寡,取死之道。”立时拒绝。
……
山道上人流多,郭靖紧紧的把郭襄搂在怀里,好在他手上劲大,要不然还真个制不住这个皮丫头,可耳朵就遭了罪,被一路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
黄蓉抱住的郭阳就要听话许多,一路乖乖的,除了蹭一蹭她的脸,其他的什么动作也没有。
等到了山上,见到那个小小的道观,黄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不顾周围的人的诧异,对郭靖说道:“这大殿怎会这般矮小破旧,你看真君整个人腰都好像弯了一些,是怕碰到顶上大梁了么?”
旁边的人听了,全都怒目而视,因在大殿里头,不好发作。郭靖见了,连忙一扯她衣服,示意她注意一些。
黄蓉并不理会,继续说道:“我原以为,他自襄阳来此间,造福万民,不说这道观修得多豪华气派,神像总该威严一些,怎料到竟是个木胎,请来的工匠也勉勉强强,连真君的三分神采都无有。”
本地之人听了,火气顿消,面有惭色。郭靖正色道:“蓉儿,你这就说的不对了。真君他老人家性情高洁,荣华富贵于他也如浮云一般,何况区区道观和神像?他若贪图这些,听说金国境内的华山上面,清虚观连成一片,奢华不下皇宫,他可曾有丝毫留念?”
周围的人都纷纷点头,神色缓和许多,黄蓉哼了一声,道:“你这会知道讨好他了,是这丫头上山一路皮到你了吧,着急想把她送走?”
郭襄大声道:“才不是呢!”扭扭身体,从郭靖身上跳了下来,咚咚咚的几步,走到神像面前,大声道:“老爷爷,我来看你了。”
她歪着头,盯着神仙的面孔看去,嘀咕道:“你也没有胡子啊,怎么就是爷爷了?我外公的胡子可白可软了,他要我过来见你,把最厉害的武功都教给我。”
其余人只当她是童言无忌,脸上纷纷露出笑容,一个身着灰衣年过半百老者说道:“小姑娘,如今要见真君,可不容易了。自打两年前,他老人家单骑冲阵,于万军之中搏杀蒙古二王子阔端之后,就再也没人见过真君了。”
“啊!”郭襄勉强听懂,惊呼出声,脆生生的道:“他是受伤了吗?”
“哈哈哈哈。”老者笑了起来,边上的人都跟着笑,他说道:“小姑娘乱说话,真君乃是神仙,怎么可能受伤。”
他见郭襄嘟起嘴巴,耐心解释道:“这可不是我胡说的,那峨眉山的莫愁仙子和姑射仙子来时愁眉不展,离去神态悠然,若是真君有碍,怎会如此轻松。”
“就是。”边上有人补充道:“这两年来,后山时常传来仙音,或是琴声,或是箫声,难辨方位,却宛在耳边,不是真君吹奏,更是何人?”
郭靖武功几为当世顶尖,对战阵之事也颇为熟悉,自然知道一人在大军里面,便是潜藏暗杀都十分艰难,更别说正面冲撞了。他心里怀疑沈元景确实是受了伤,才隐居不出。
他和黄蓉对视一眼,便知对方和自己是一般心思,不由有些担心,匆匆祭拜过后,趁人不注意,悄悄转去了后山。
第72章
千里来消息
后山树木繁茂,藤蔓缠绕,完全看不出路来,若不是从峨眉派传出消息,黄蓉都要怀疑沈元景是不是真在这山里。
她抽出一张白纸来,只见上面粗略的画着整个青城山的地形分布,旁边虽有文字做出标记,点明了沈元景所在的山头,但字迹十分潦草,且说得简略,让人看得头疼。
黄蓉盯着瞧了好一会儿,也没弄明白个东南西北,气呼呼的把地图一折,塞到郭靖手里,说道:“这李莫愁生得花容月貌的,怎么画不清楚,字也这般难看,叫人怎么分辨?眼见着天都快黑了,总不能让襄儿和阳儿跟着我们露宿山林吧。”
郭靖苦笑一声,低头看了下满脸兴奋的郭襄,说道:“不若你先带着他们回去,我再找找,等见到真君了,便回来接你们。”
黄蓉迟疑一下,正要答应,这时一阵十分清晰的琴声传来,听着像是极近,她连忙一跃而起,上了树梢,四处打量,却见不到任何人影。
郭靖仔细聆听,根本就分不清这声音是从哪边来的,想要寻声找去,也不可能,便将郭阳递给落下来的黄蓉,接着双手捂住郭襄耳朵,等妻子照做之后,仰天一声长啸,直冲云霄,震得林子里面的鸟雀都飞了起来。
那琴声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洪亮起来,也显出了方位。郭靖几人跟着琴声,一会往左,一会直行,走了小半个时辰,天色将黑,才到了地头。
此地已经深入后山,山壁里面有一个天然的洞穴,沈元景稍做修整,便居住在此。此刻他盘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弹着古琴。
黄蓉上前见礼,说道:“真君,我依着当年约定,带着孩子们来了,你老人家如何安置?”
沈元景抬眼看去,两个孩子都拉着黄蓉胳膊,小男孩有些木讷,愣愣的看了过来;小丫头却分外活泼,眼睛脸上满是表情。
他心里一抽,暗道:“我当年为何要胡乱答应这事,现下地处深山,无有仆役,若两个小娃娃过来,吃喝拉撒全都要我照应,岂不是如同保姆一般,那如何能够?”
郭靖借着天边的霞光,仔细打量一旁的洞窟,并不很深,最里面是一座石台,上面摆着一柄玉箫;往外两个石凳配一张石桌,放着一个篮子,里面隐约见着是一些瓜果,和中午郭襄偷吃的那个小贩卖的种类相仿。
如此简陋的环境,他顿时眉头一皱,心道:“襄儿和阳儿虽称不上锦衣玉食,可我与蓉儿也从未亏待他俩,一直有人看护,若真是来了此处,连个像样的床榻都无有,也不知道能不能过惯。”
这两人各怀心思,沈元景面色凝重,郭靖满是踌躇,不停的朝着黄蓉使眼色,可她依旧是笑语盈盈,也不说话。
沈元景想了一想,终究是不好食言,咳嗽一声,正待开口,忽然心里一动,说道:“可真是凑巧了,且等上一等吧。”说罢,手上又开始抚弄琴弦。
郭靖摸不着头脑,黄蓉听了几声,轻声说道:“有人来了,真君在为他引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