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笑傲开始的江湖路(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453


郭襄松开她的手,蹭蹭几步,跑到大石头下,仰头看着沈元景,脆声说道:“大哥哥你弹的真好听,和我外公一样。”
沈元景轻声一笑,伸手一招,她整个人如同鸟儿一样,飞了起来,落到他身旁。郭襄左右看了自己一下,摸摸两只手,似乎在确认是不是变成了翅膀。
郭阳满脸羡慕,却又不敢上前,只是抓紧了黄蓉的手,她在心底叹了一声,抚着他的头顶。
不一会,边上传来簌簌的声音,一个白衣女子挽着一个篮子,现出身来,初见两人,愣了一下,又满脸惊喜,叫道:“郭大哥,黄家妹子?”
黄蓉定睛一看,竟然是穆念慈,“呀”的一声,脸上亦泛出喜色,走上前去,道:“穆姐姐,你怎么会在这?”
故人相见,一时情绪不能自已,两人双手相执,互相问候,说起小话来,把其余人丢在了一边,直到郭阳拉了拉黄蓉衣角,她才反应过来。
穆念慈过来见过沈元景,又好奇的看着他边上那个小姑娘,说道:“黄家妹子,这两个都是你孩儿罢。”
郭靖连忙让两下上前拜见,接着说道:“妹妹,你怎么会在此处?”
穆念慈先说了十几年前是如何结识沈元景的,又讲了杨过走后的事:“那日过儿留了纸条离开,我便疯了似的到处去找,周围找遍了也不见人,就离了临安。那时候头脑发懵,以为他知晓了他父亲的讯息,便往北面而去,一直找到了燕京,也未寻见他人。回头又往开封而去,撞见完颜洪烈好几个旧部,都说没见着过儿。
我就要返回,却无意中见着了欧阳锋,想到康哥就是死在他手上,就上前报仇。可惜我武功不济,一时也胜不得他,落了个受伤而逃。好在他脑袋不灵光,调养不及时,我一路跟随,连斗了好几场,才得偿所愿。”
郭靖听了心底一震,追问道:“好妹子,那狗贼是死在你手上了么?”见穆念慈点头,他又喜又悲,朝着东面跪下,猛磕几个头,大声叫道:“二师父、三师父、四师父、六师父、七师父,你们的仇总算报了。”
这些年他一直记挂这题师父们报仇,只是自打和黄蓉成婚以来,身陷于襄阳战事,无瑕分身去寻欧阳锋,今日总算得偿所愿,去了快心病。
黄蓉轻轻拉了他的手,两人相视一笑,当年桃花岛一事如过眼云烟,再无遗留。
穆念慈又接着说道:“杀了欧阳锋后,我也身受重伤,养了半年才好。那时候想到要来请求真君帮忙,却又见到了七公他老人家。”
郭靖有些好奇,问道:“他老人家怎么会去那里?”自从当年窝阔台攻襄阳,黄蓉见过洪七公一面,后面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穆念慈说道:“他老人家说是当年妇人之仁,放过了裘千仞那恶贼,致使一灯大师受伤,心里过意不去,便来此想要了结这人,蹲了半年,也未找到机会。”
两人恍然,洪七公为人处世,便是如此,又追问结果。她说道:“裘千仞在金国当了大官,出入都有许多随从,确实不好下手,我没有法子,就找了康哥当年的一名手下,那人似乎是在恶贼手里吃过亏,真个就帮我们想到办法,趁着金国皇帝去华山祭拜真君的时候,将裘千仞引诱出来,让七公杀了。
不过他反噬之下,七公受了些伤,我也暴露了,被金国皇帝派人围住。这皇帝不知是怎么认得我的,竟然设宴招待了一阵,临走之际,让我替他向真君问好。”
第73章
儿女相托付
穆念慈一口气说了许多,最后道:“后来我找到武当山上,才知道真君来了青城,又跟了过来。到此也有四年了吧。”
郭靖一阵唏嘘,过得一会,开口问道:“那你知道过儿的事了么?”
穆念慈点头道:“我听真君说了,也没有去见他,只是送了封信,述说当年旧事,让他好自为之。现下也好,他总算长大,能够担起事来,也让人放心了,我一妇道人家,何必去拖累他。”
郭靖苦笑一声,说道:“话虽如此说,可他祖上俱是大宋忠烈,他反过来对抗朝廷,争夺天下,也太过、太过荒唐了。”
穆念慈不以为然的说道:“我虽是一介女流,读书不多,也知道天下断没有后辈就一定要沿着祖宗的路走的道理。太祖的江山是从柴家孤儿寡母手里夺来的,没能传给儿子,反被弟弟抢去了。
郭大哥你祖上在山东闹出好大的事来,如今还不是替朝廷守着襄阳。杨家祖上忠烈,康哥一样认贼作父。到过儿了,也没吃到赵家一点好处,还是真君救他一命。”
说到这里,她把篮子轻轻放下,从里面挑出两个红红的李子,分别递给两个孩子。郭襄皱着小脸接了,只敢轻轻咬了一口,甜滋滋的汁液淌进嘴里,立时眉开眼笑。
穆念慈也笑得温柔,伸手在她脸上摸了摸,接着说道:“况且真君传下本领,本就不是为了什么赵家或是杨家江山,而是要广惠黎民百姓。等着天下安定,大伙都安居乐业了,是他当天子,还是郭大哥你做皇帝,又什么区别呢?”
郭靖大受震动,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黄蓉也是暗生佩服,心道:“穆姐姐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可她跟着真君,竟能学得如此豁达,真是了不起。”
此时穆念慈虽然是妇人打扮,可一张面孔,较之两人初见之时,还要年轻,宛若少女一般。
黄蓉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脸,似乎有些粗糙,心底生出一股无名的火来,转头狠狠的瞪了郭靖一眼。
……
沈元景见穆念慈来了,心里顿时松了口气,说道:“黄丫头,我当年应允授你胎中孩儿武功,你倒是个不肯吃亏的,生出两个来。我也不是食言之人,你就将他俩都留下吧。”
郭靖大惊,心道:“怎么两个都要留下?”就要说话,黄蓉连忙扯了一下他的衣服,示意稍安勿躁。
果然又听沈元景说道:“不过我这里简陋,也不是个能住人的地方,便请穆姑娘你担待一些,领回去养着,隔个几天,送来一次便是。”
穆念慈点头称是,心中颇为喜悦,脸上露出笑容,说道:“我正觉着这几年一个人有些孤单,若是他两个过来陪我,那可太好了。只是,郭大哥和黄家妹妹,你俩就舍得么?”
黄蓉叹了一声,道:“眼见着北面又要起纷争,山雨欲来,这次襄阳也定然逃不脱,我和靖哥哥实在无暇照顾了。”
“原来如此!”穆念慈心疼的用手揽过郭襄,细心抹去她嘴角的一点果肉,又从篮子里面,挑挑拣拣,拿出了一个最大的桃子,去到边上泉水洗干净了,掰成两半,一半给了她,一半递给郭阳。
郭黄二人稍微放下心来,就又听穆念慈搂住两个孩儿,说道:“我原本是过两日才会过来,今天金国皇帝派人来此,说有要事请真君去往开封,这才匆忙赶来报信,或许就是因为此事吧。”
郭靖心里一惊,说道:“完颜守绪?他派人来找真君作甚,两年前那一战,他不是在过儿帮助下,稳住了局势么?”
穆念慈一愣,她只是粗略听过一些传闻,却不知道这里面还有杨过的事,有心发问,又忍住了,看向沈元景。
他不答话,只说道:“天色不早了,此地简陋无法留客,山路也十分崎岖,你们先回去,明日早点来吧。”
黄蓉摇摇头,道:“江湖儿女,哪有什么讲究。襄儿和阳儿还未在野外待过,就让他们长长见识吧。”
沈元景点点头,由着郭靖去猎了野兔回来,黄蓉随意采摘了些野菜,弄了一顿晚餐。
篝火之旁,郭襄兴奋异常,靠在郭靖身上,瞪大眼睛,数着天上的星星,数一会就迷糊了,又从头开始,乐此不疲。
黄蓉见穆念慈确实不甚清楚这些年发生的大战及个中缘由,便细细道来。
当年余玠拥兵自立的消息传到临安后,赵昀震怒,立刻下旨,要襄阳派兵攻打。黄蓉使了计策,让吕文德派出和自己有怨的刘整前去,意图让两边拼个两败俱伤。
哪知黄药师早有就说通刘整,与其受吕文德排挤,不如自立,等他领着大军行到夔州,余玠早已撤出此城,让与他站稳脚跟。过后他就不肯动弹,每日只派出两三百个兵丁,假模假样的攻打一番,要钱要粮的奏折,却是一封接着一封。
赵昀初闻他打下夔州,极为高兴,不吝封赏,多有夸赞,直到大半年后,才察觉不对,得知真相后,鼻子差点气歪,很是斥责了吕文德一番,着他即刻攻打刘整与余玠。
这时,杨过已在凤翔府和延安府混得风生水起,他得了黄药师变卖古玩字画得来的钱粮,又有全真教支持,成为三国边界不小的一股势力。
蒙古人还未攻来,驻扎边境的金国将领受完颜守绪的告诫,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他便有了余力,假作要投往宋国,率军往襄阳而来。
吕文德不知真假,不敢接待,陈兵关口,发文书往临安问策。此时便有消息灵通的大臣告知曰,杨过乃是前金国小王爷完颜康的遗腹子,赵昀遂不允其南归。
两边兵马僵持,余玠与刘整已然整顿好各自地盘,杨过退去,赵昀准备调吕文德进军,却又逢广南东路农民起义,朝廷无钱分攻两路,吕文德只得按兵不动。
一来二去就是两年多,宋廷好容易平息乱民,缓过神来,组织大军派往收复川中,孰料领军之人是个草包,兵败被俘。余玠也不杀他,礼送回朝。
此役过后,朝中局势起了变化,支持吕文德的一系,生怕赵昀遣他前去抗敌,折损了实力,便道:“襄阳为北拒胡虏的要害所在,不可轻忽。余玠执礼甚恭,或是意图为府州折氏之类也,岂可同室操戈,便宜了外人。”
赵昀望着千疮百孔的江山,久久不语。
第74章
一骑自西来
朝廷拿余玠毫无办法,吕文德也随之蠢蠢欲动,不过他自知襄阳虽是坚城一座,可内里并不繁华,所需钱粮多由朝廷供给,全不似川中能够自给自足。
况且以他之精明,三五个回合下来,也知晓襄阳看似铁板一片,实则内里暗流涌动,已有些脱出他的掌控。旁的不说,郭靖镇守均州,似乎就有些不听指挥的模样了。
这只大军都将布防触及到了兴元府,那边的杨过义军及余玠川军,竟然视而不见,个中细节,让吕文德毛骨悚然,只能一边安抚,一边倚靠朝廷来抗衡。
穆念慈听到此处,才感慨道:“原来你们是早有预谋,我初次听到真君说起,还觉奇怪,过儿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如何能够造出这么大的声势,可真君不肯细说。”
她看了沈元景一眼,见他面无表情,闭口不言,心中叹息,说道:“只是亏了黄伯父,耗费了那么多的家财。”
黄蓉说道:“无妨,那些个古玩字画,是爹爹聊以娱情之物,现下他天天忙于筹划政事军细,以江山为棋盘,乐在其中,如何还会关注这些小道。”
对于黄药师的这些转变,她倒是颇为欣慰,又道:“可笑的是,那些个奢靡物事,竟然颇受临安皇帝、大臣与富贵人家喜爱,屡屡售出高价,折算成钱粮,顶得上大军两年所需,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
说话间,黄蓉瞅了郭靖一眼,似乎在质问他,如此朝廷,还值不值得人去跟随。
郭靖憨憨一笑,又紧了紧怀里酣睡的郭襄,转头说道:“眼见着五年之期过半,蒙古人必然会兴师来犯,此次攻势恐还要胜过之前,朝廷定不肯相帮,如何应对,还请真君示下。”
他说的五年之期,是在两年多前蒙古发生的大事。窝阔台攻宋虽不胜,可西面战事进行顺利,一直打到了勿斯里国,他耽于享受,在声色犬马之中暴毙。
蒙古部族中,有两大势力争夺汗位,一是托雷一系的蒙哥、忽必烈,虽受打压,可实力依旧最为强盛。另一系是窝阔台的两个儿子贵由和阔端,要稍差些,才无法顺利接位。
两方争执不下,蒙古部落议会制度斡旋,以战争来分出高下。摆在蒙古面前的强敌有二,宋国弱,窝阔台也是被沈元景羞辱了,是以贵由和阔端攻宋;金国强,托雷曾经功败垂成,就交给蒙哥和忽必烈去打。
约定以五年为期,谁先攻占敌人都城,就继承蒙古大汗的位置;若都攻不下,则由部落议会选出。
那一年这两方就尽起大军,气势汹汹而来。贵由和阔端豁出老本,凑足了十万本部人马,又调配了二十万仆从军,分作两路,前者直攻襄阳,后者去往川中。
阔端领着十五万大军,一路碾过兴元府,赶走杨过义军,直扑成都。余玠调集大部过来,还带着刘整的上万兵马,一起迎敌。
这是阔端第二次来,上次他也是攻到成都,前进不得,又自知守不住,便举起屠刀,血洗了成都,未及逃走的百姓数十万人,一个不存。
现下他是志满意得,自以为成都旬日可下,所惧者,无非沈元景而已,便分出精锐万五,领着仆从军合计五万,将青城山团团围住。
可此时成都府内有良将,外无掣肘,阖川上下,一心抗蒙。阔端整整攻了三个月,也拿不下来。
每每要撤回青城山边的大军,沈元景就直冲下来,装作要往成都府去,一阵好杀,少则几十,多则三五百,蒙古人的包围圈何处薄弱,便从何处走,使得五万大军不敢稍离。
不久阔端便明白此路不通,决意放弃,去往襄阳汇合贵由,此时已经在青城山下丢了两千多条人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4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