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638

  哲哲忽道:“营兵不可信的话,那就让口外的蒙古兵入关来。”
  口外漠南蒙古为大清姻亲近藩,哲哲同布木布泰这两位大清太后都是蒙古人,现在大清有难,叫娘家人过来支援确是好办法。
  然而阿巴泰却说顺贼大军东西两路都威逼北京了,这会叫口外蒙古兵过来,压根指望不上,真正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难道二位王爷真要皇帝出关不成?”
  布木布泰有些气急,索性道:“既然二位王爷说咱大清不应该入关来,那就把在京的王公贝勒、满汉老臣,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在旗四品以上的都叫进宫来!这天大的事,大伙都得拿主意,不能让我们两个妇道人家给说了。”
  “这...”
  济尔哈朗同阿巴泰有些迟疑,二人没想到圣母太后竟会有此决定。
  范文程偷偷拿眼瞧了下圣母太后,知道这位太后是为摄政王争取时间,并且也是对摄政王的支持。否则,直接以两宫太后名义下旨夺去多尔衮的摄政王名号便是,何须如此麻烦。
  睿亲王府,多尔衮正大发雷霆着,将那一份份告急塘报甩在一众满汉官员面前,怒道:“罗绣锦汉军出身,先帝待他们不薄,本王待他们也是器重,何以无耻降贼!何以叛我大清!...还有你,养的好儿子!难道你祖家就无一忠贞之人,满门皆是反复之徒吗!”
  说完,顺手拿起案上的烟袋向一人砸去,那人不敢躲避,硬生生挨了一下,继而烟袋落地,底端的镶玉“吧嗒”碎成几块。
  这人,是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祖大寿。
第519章
摄政王亲征
  “臣教子无方,臣有罪!”
  67岁的祖大寿“扑通”跪倒在地,老泪纵横,连连叩首。
  “龙生九子尚且不同,王爷岂可因祖可法降贼迁怒祖大寿?”关键时候替祖大寿说话的是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宁完我。
  说起来祖大寿当年降清同太宗皇帝对其无比赏识有关系外,也因了宁完我同已在去年病逝的鲍承先之功。
  当初祖大寿于大凌河城、于锦州城两次降清,说降的便是宁完我同鲍承先。另外一个功臣石廷柱已在山东阵亡殉国。
  宁完我此时不单纯是替祖大寿说话,更是想以此提醒摄政王祖大寿的重要性。
  且不说祖大寿是汉军正黄旗的固山额真,也就是汉军正黄旗主,且随英亲王南征的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就是如今汉军八旗三分之一的高级将领都是祖大寿的旧部,如张存仁、韩大勋、张洪谟、方献可等。
  兵力上,祖大寿旧部及原辽东明军占了汉军八旗的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是尚可喜同耿仲明部。
  而祖大寿长子祖泽润现在招抚南方总督洪承畴麾下率军死守沧州,次子祖泽溥领军随豫亲王讨伐流窜在京东的顺贼,因此若因一个从子祖可法降顺便迁怒祖大寿,甚至治罪于他,必会引发汉军八旗的大地震。
  便是当年祖大寿的那些旧将不反,他两个在外带兵的儿子反了,也会让本就岌岌可危的局面变得更加危险。
  洪承畴在沧州可是苦苦支撑,山东顺军将那沧州围得水泄不通,被围二十天来,城中死伤惨重,已近断粮。
  随着河南全境的沦陷,顺军东西两路大举攻进北直,太宗年间大清第一谋士宁完我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当初摄政王多尔衮用兵确是过于激进冒险。
  如今大贼李自成是死了,可又有原淮贼首领陆文宗继任李自成之位,聚拢凝聚贼兵,于大清最薄弱之处将八旗将士一刀两断,使得清军失去席卷天下之势,一下从占尽优势的攻方变成了处处不利的守方,局面变化之快比之当初的贼顺入北京还要严重。
  “大势”不在,那汉军八旗及新降的绿营官兵自是心存观望,此人之常情,非人力可及,非意念可阻。
  眼下京师左近兵马除了两万余真满外,其余三万人马都是汉军及少量绿营,真要因为祖大寿闹出汉军与大清决裂,大清恐怕连关外都去不得了。
  多尔衮也知道祖可法降顺这事不能怪祖大寿,之所以如此失态,全是因为河南那帮狗贼降顺之举导致陕西顺贼一下就杀进了北直隶,而他摄政王现在根本没有兵马抵御从保定入寇的顺贼。
  一个多月前,流窜在京师左近的顺贼在前明将领高杰的带领下攻破了通州城,随后屠城,致死军民三万余人。
  此消息震动京师,可就在多铎大军回返之时,攻破通州的高杰贼军又弃通州东进永平一带,甚至还有一部贼军冲破山海关东进宁远、锦州,如他们之前在北直所做所为一般,所过之处尸堆如山,从关外迁进关内安置在永平四府的汉民百姓不是随贼军起事,就是被贼军屠戮。
  高温之下,尸体难以处置,导致京东地区横生瘟疫,迁安、卢龙二县部分地区人不及近,就臭不可闻。
  而那贼军自身也被瘟疫所染,被迫一部出关东进,一部则西进昌平在怀来、保安等地活动,从活动迹象上来看,就如同围着北京城画了一个大圈,狡猾至极,始终不与清军主力对战。
  为了将这支困扰京畿重地的顺贼骑兵绞杀,多尔衮不得不令多铎部抽真满汉军分别追击,结果多铎部兵力刚出,南方洪承畴急报山东淮贼从临清、清州、济南三府分别北进。
  此淮贼首领据闻是原贼首陆文宗侄子,与先前北寇高杰部贼兵不同,此股贼兵北上之后遇城攻城,遇水搭桥,设官安抚,收拢难民,军令严明,俨然就是一支北伐大军。
  因北直绿营大多被高杰贼兵所破,洪承畴、张存仁、祖泽润、卢兴祖等无兵可御,只得死守重要城池,期以一座座坚城迟滞山东淮贼进军速度,为北京方面争取时间。
  相较流窜的高杰部破坏严重,从山东北上的淮贼不断攻占城池才是对清廷最大的威胁,因为随着一座座城池的丢失,北京将彻底沦为孤城。
  为此,多尔衮不得不纠集真满汉军南下,可是这边刚刚作了部署,那边河南却来急报,顺军东西两路共同北寇,若清军集重兵于一咱,则另一路保不住。若分兵同御两路,则兵力分散,根本无法与拥兵众多的顺贼相抗。
  唯今只有盼那河南巡抚罗绣锦等人能为朝廷分忧,堵住西路顺军。不曾想,罗绣锦、刘芳名、祖可法等人竟是降了贼,卖到黄河以北府州县尽数沦陷,西路顺贼从彰德没有任何阻拦杀进保定。
  驻防保定的明安达礼部虽有蒙古八旗兵五千余人,但前番罗绣锦报称西路顺贼有步骑十数万人,区区五千余人又哪里挡得住!
  真是噩耗频传,搅得多尔衮胸中难平,恨意难消。
  闻讯赶来的正黄旗内大臣冷僧机给多尔衮带来了另一个坏消息,郑亲王济尔哈朗同饶余郡王阿巴泰进宫去了。
  “我这两位好哥哥想干什么?削我的权,还是要大清退出关内?”多尔衮微哼一声,根本不用派人去打听他就能猜到济尔哈朗同阿巴泰安的什么心思。
  “王爷,千万不可出关啊!”
  兵部侍郎金之俊是前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在崇祯朝官至兵部右侍郎,降清之后仍为原官。
  此人于一众降官中颇有本事见地,上书请求召京畿附近的巡按及监司以下的官员前来为大清效力,并最先上书多尔衮指出山东同河南的重要性,认为可以不必一兵一卒就能招抚二省。
  事态本如金之俊所料,派往山东的总督王鳌永同巡抚方大猷就靠大量空白委任状抚来鲁地,可谁也不曾想南方的淮扬义军去从徐州北上,不但将山东夺了过去,还阵斩了肃王豪格同恭顺王孔有德,使得鲁地转眼成了贼据之地,且淮贼以山东为基极力骚扰北直,烧杀抢掠,让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北直糜烂一片,钱粮难筹,人丁难征。
  北京,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金之俊一针见血指出若放弃北京出关,于大清绝对是灭顶之灾。
  但若不放弃北京,又如何解此顺贼东西两路并进的困局?
  “御驾亲征!”
  金之俊建议的“御驾”不是才九岁的小皇帝福临,而是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
  “集中京畿所有将士,寻贼之主力决战。”
  正白旗内大臣苏克萨哈支持了汉官金之俊的意见,甚至搬出当年明朝大举攻打建州,太祖以“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策略破敌的历史。
第520章
断贼之势
  宁完我也倾向摄政王亲征,吸取去年山东两役教训,集中京畿清军与顺贼主力决战,胜算至少有七成。
  毕竟,眼下京畿一带真满洲八旗将士有两万余人,汉军、蒙军近两万,集中在一起使用完全可以打败十万以上的敌人。
  虽说摄政王进入北京之后的用兵方针出了大失误,但对于摄政王的领兵征战能力,宁完我是半点也不担心的。
  要知道当年摄政王为“奉命大将军”南征明朝时,不过带了三万人马就能掠山西,破山东,杀明宣大总督卢象升以下文武380余人,往返扫荡数千里,陷城36座,招降6座,克敌17阵,俘虏26万。
  如今集中真满汉军五万将士讨顺贼主力,顺贼无论东西哪一路,都不可能支撑得住。非如此集中兵力作战,仍如从前一般处处守卫,使己方可用之兵力过于分散,局面就根本无法挽回。
  当年明朝的教训还不深刻么!
  大清两个王爷的教训,这还没过一年呢!
  不过冷僧机不同意,因为如果要集中主力与顺贼对决,意味将有大片城池和土地被放弃。
  也就是说京畿主力一旦开到保定去,莫说正在围攻沧州的山东顺军,就是那流窜京西的高杰部贼兵都有可能往北京城跑,到时候京城有险,摄政王这大军是回救还是不回救。
  回救的话,那顺贼西路军紧后脚的也到北京城了。不回救的话,北京要丢了,摄政王在保定就是把顺贼打败又能如何?
  说一千道一万,眼下大清在京畿可用兵力实在太少,根本没有办法集中兵马对敌,除非英亲王大军回返。
  因此,冷僧机认为还是应该收缩兵力,将主力屯驻于京畿一带,以守为上策,坚持到英亲王大军北返。
  金之俊摇头道:“顺贼既敢大张旗鼓渡河北上,恐怕早已于河南布防,英王大军短期内怕是难以北返。”
  “当下关键是要断顺贼之势,不使其兵临城下,否则根基动摇,纵是这京中百官都不足信矣。”
  宁完我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朝跪在那作诚惶诚恐状的祖大寿投去一意味深长的一眼。
  多尔衮将这一幕看在眼里,正如宁完我所言,绝不能让顺贼杀到北京城下,那样一来,谁敢保证这北京城不会有降官内应开门,逼得他这大清摄政王也往煤山吊上一吊?
  亲征!
  哪怕东路顺军就此向天津、北京进逼,多尔衮也要亲征。
  他没有别的选择,他是决不可能放弃北京退出关内的。
  宫中两位太后的谕令很快就传到了多尔衮这里,在京的满汉王公大臣皆听到了宫中传来的钟鼓声。
  前往宫中前,多尔衮命人召来何洛会,让其立即将在怀柔追击顺贼高杰的豫亲王多铎召回。
  哲哲同布木布泰两位太后都来到了乾清宫,就座于皇帝宝座东侧,却没有垂帘,殿下的百官都能目睹二位太后尊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