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7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8/1023


被安排到了新的驻地,明眼人一看就是受了冷落,司马军诸将士颇多不忿,他们归降吴国之后,在淮南战场上流血卖命,大部分的袍泽都战死疆场,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人了。
然而回到江东之后,他们非但没有任何的功勋,反而倍受冷落和猜忌,这些将士们都难免心生怨念,腹诽不已。
但司马伷却神色如常,被卷入到吴国的这一场政治内斗之中他也是情非得己,他降吴之后,受到了权相孙綝的赏识和重用,在淮南之战中,司马伷表现地是格外卖力,希望籍着吴军之力,让他有重返中原的机会,国仇家恨,全部唯系于此,司马伷如此出力,也不然是为了吴国,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复仇大计。
但随着淮南之战的失败,司马伷复仇大梦破灭了,他所率的人马也损失殆尽,让司马伷是心灰意冷,沮丧至极。
可真正糟糕的是,司马伷发现自己卷入到了吴国内部的一场政治暗斗之中,吴主孙休联合张布丁奉陆抗等人,欲除掉权臣孙綝。
孙綝似乎也没有想到孙休会在这个时候出手,否则以孙綝的势力,又怎么可能会束手就擒。
当时张布和陆抗出手的时候,司马伷就在旁边,孙綝绝望之下,向司马伷求助,如果司马伷这个时候出手,很可能他就会改变吴国的历史。
但司马伷在那一刻犹豫了,他出身于司马家,比谁都清楚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如果他选择错误的站错队的话,那么必将会沦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诚然孙綝对他不错,委以重用,极其信任,但司马伷内心之中更清楚,他们之间不过是一种相互利用罢了,司马伷想要借助东吴的力量来复仇,孙綝则想让司马伷给他当马前卒,所以这种交情,更多的是利益交换而已。
司马伷在孙綝最需要的他的时候退缩了,正是因为他的这一选择,让他免受了灭顶之灾,孙綝伏诛,其党羽皆被牵连,唯有司马伷能够独善其身,而且骠骑将军的职位也没有丢掉。
所以司马伷对吴主孙休还是抱着极大的感激之情,没有受到惩罚,只是一些冷落,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连年征战,司马伷也疲惫不堪了,正好趁着这段时间闲睱无事,歇息歇息,至于以后的路究竟怎么走,司马伷心中也是一片茫然。
过了一年闲睱的时光,突然之间,司马伷变得不淡定了,因为他也得到了消息,吴军舰队为魏军所破,江防失守,建业城危在旦夕。
吴国的军民此刻早已经是乱作了一团,纷纷地弃城而逃,许多的军民就是从司马军的驻地旁边匆匆而过,场面极其地混乱。
手下的人建议司马伷也撤吧,现在建业城已经是危如累卵,魏军随时都可能会杀来,呆在这里就是死路一条。
司马伷凄然地苦笑一声,逃?往哪里逃?他们和吴国的军队百姓不同,做为一支客军,平时的粮饷全靠吴国朝廷接济,此刻吴国覆亡在即,就算他们逃离建业,又能逃往何处,别的郡县地方官会接纳他们吗?
吴国朝廷再弱,也能给他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如果吴国灭亡了,那他们真得就成为了无根的飘萍,身无所依了。
投降魏军?
那更是不可能的事,且不说司马伷和曹亮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光是传闻之中曹亮对付司马家残余人员的“残忍暴虐”手段,司马伷就不寒而栗。
古人谓最厉害的手段是杀人诛心,但司马伷却发现有远比这手段更残酷的法子,司马伷不想落到曹亮的手中,不想身上少一个零件屈辱地度过余生,他宁可去死,也绝不愿意受到这样的侮辱。
司马伷看着乱哄洪逃亡的人群,他很清楚,这不过是一种徒劳,如果魏军真要来追击的话,这些人没有一个能跑得掉的,魏军骑兵速度有多恐怖,司马伷那是有着亲身体会的。
短暂的思索之后,司马伷下令司马军全体出发,并不是随大流地逃亡,而是逆人流而上,进城!
司马军诸将士皆是面面相觑,这个时候进城不是去送死吗,就连吴国的军队和百姓都从建业城逃出来了,司马伷进城去干嘛?
司马伷没有做任何的解释,但他的命令却异常的坚决,司马军无人敢来反对,皆跟随着司马伷进了城。
司马伷入城之后,立刻将建业的城门都控制了起来,这个时候,想逃亡的人大多已经逃走了,城门的附近,聚集着大量的不想离城的百姓和士兵,只不过大部分的官员都逃了,只剩下这些普通的民众和士兵,没有人组织,无所适从,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司马伷适时地站了出来,以骠骑将军的身份号召大家拿起武器,抵抗外敌。
顿时一呼百应,许多的人加入到了守城的行列之中,听从了司马伷的号令,他们封闭城门,把守城墙,筹措守城的武器,准备和来犯的魏军殊死一战。
司马伷不禁大为感叹,江东自古多豪杰,看来这话一点也不假,贪生怕死的,仅仅只是那些达官显贵,而最无畏的,却是那些贫无立锥之地的百姓。
大难来临,那些朝廷显贵纷纷逃亡,他们并不知道民心其实是可用的,只要吴国上下一心,守住江东的这片江山,又何须只依靠长江天险呢。
司马伷原本也是临时起意来守建业城的,他寻思终究一死,又何必死得窝窝囊囊呢,所以他才会逆流而上,但进了城他才发现,和他抱同样心思的可不上一人,虽然他们的身份比较低贱,但同样却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原本司马伷并不抱有什么希望,但得到了数万人的支持之后,司马伷雄心激荡起来,纵然不敌,也要杀他个轰轰烈烈。
第1922章
最漫长的一夜
魏军杀到建业城下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了,原本各路魏军准备一鼓作气,连夜拿下建业城,但攻城之时才发现,建业城的抵抗比他们想像之中的还要顽强,所以羊祜下令,暂缓攻城,只是将建业城围住,明日再复进攻。
反正建业城已经是掌中之物了,而且打听到的消息,吴主孙休并未逃亡还在皇宫之中,所以羊祜也就不着急了,歇息一夜之后,明日调动大军,拿下建业城并没有什么难度。
魏军的这次渡江作战,可谓是空前成功的,由于事先准备充分,战略战术得当,再加上隐蔽工作做得十分出色,魏军一出手,就打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只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吴国强大的水军,为渡江作战扫清了障碍。
如果不是丁奉奋力抵抗的话,战斗的进程有可能更为地顺利,但丁奉就算是再骁勇,大势所趋之下,也不过是螳臂挡车,徒劳无益的挣扎罢了,随着丁奉的战死,吴国的江防体系也就宣告破产,魏军顺利地控制了长江沿岸,并对建业城发起了攻击。
司马伷的抵抗虽然迟滞了魏军的攻城行动,但丝毫也不会影响大局了,吴国上下逃得逃散得散,早已是人心涣散,一盘散沙,司马伷一个外人,在江东几乎没有任何的威望可言,所以他能凝聚起来的力量,也是极是有限的,吴国的败亡之局,也绝不会因为司马伷的挺身而出再存在什么变数了。
那怕就是吴主孙休站出来,也无法挽救危局了,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战,魏军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渡过长江之后,吴国已经没有任何的东西能抵挡魏军的进攻了。
羊祜没有急于连夜攻城,他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吴主孙休并没有离开建业,只要魏军将建业城团团围住,孙休便是笼中之鸟,插翅也难飞走。
这一夜,建业城的人们注定要在惶恐之中度过,这个时候,吴主孙休驾崩的消息还没有传开,这无疑给了留守建业的人不少的信心,毕竟天子陛下还在都城,吴国的子民们还有希望。
这一夜格外的漫长,建业城内许多的人都是彻夜难眠的,在昨天之前,他们还过着平静的生活,似乎没有人能想到魏军竟然真得能突破长江防线兵临城下,所以当这一切突如其来降临的时候,吴国上下都处于一种极度的恐慌和震惊之中。
当然,大部分的权贵此刻都跑路了,就连外地有亲戚友人投靠的普通百姓也争先恐后地出城逃亡,那些留在建业的,大多是不舍不得自己的建业花重金置下的产业或者是离开建业别无投靠的,犹豫不决迟疑纠结之下,他们也就丧失了离城的机会。
但留在建业的人,面对魏军的重重围困,突然之间又变得担忧起来,魏军入城之后,会不会进行屠城啊,这一点他们真是无人知晓。
魏吴之间交恶了许多年,在这些年来,战死在疆场上的双方士兵不计其数,魏军此刻攻克下建业之后,很有可能为了发泄心中的忿怒,向无辜的吴国百姓开刀。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留在建业城中的人,无疑就惨了。
当屠城的谣言传出来之后,几乎所有留在建业的百姓和士兵都变得不淡定了,这消息很难证明真伪的,但现在大多数的人,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许多的人都懊悔不迭,早知道白天其他的人逃亡的时候,他们也该加入到逃亡的行列才是,不管怎么样的情况,离开建业生还的机率要大的多,留在建业,那便是必死无疑啊。
在这种恐惧的心理支配之下,当司马伷振臂一呼,几乎所有的人的响应了,建业城那可是吴国的国都,城池坚固,防御齐备,如果真有人带兵号召大家来守城的话,未必就守不住城池,所以不管是留下来的吴军士兵还是建业城的平民百姓,都十分踊跃地加入到司马伷的队伍之中。
连司马伷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本来司马伷返回建业,扛起城池防守的重任,他是抱了必死的决心的,毕竟以他麾下几千人的军队,根本就不可能挡得住魏军十多万的军队,如此螳臂挡车,只不过是司马伷不甘心的心情在作祟,他也只是准备在临死之间拼上一把而已。
但没想到入城之后,竟然会有如此多的吴国士卒百姓加入到他的队伍之中,人多的就是力量,尽管这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只要人多,还是有希望守住建业城的。
尤其是听说陛下孙休还留在皇宫之中的时候,无疑让这些守城的军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别的大臣逃不逃走并不重要,只要陛下还在,那就证明陛下并没有舍他们而去,证明建业城守住,还是有希望的。
在忐忑和期待之中,吴人终于迎来了东升的太阳,这一天,将会是决定建业归属的一天,也将会是决定吴国存亡的一天,现在留在建业的许多的人坚信,只要陛下孙休和他们同在,就一定能守住建业,等来勤王的军队,只要他们能够坚守些时日,各地的援军一到,保住建业城还是有希望的。
所以入城之后,司马伷招募到了好几万的人,武器不够,打开武库,那儿储备着数量众多的武器,刀枪剑戟、弓弩武器,应有尽有,粮草不够了,那就打开粮仓,将粮草物资分发给百姓,共度时艰。
其实司马伷还挺感谢那些早一步逃走的达官显贵,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如果张布濮阳兴以及其他的大臣大将在的话,那就轮不到他司马伷来发号施令了。
而现如今吴国大臣大将纷纷逃亡而去,群龙无首,以他骠骑将军的身份,无疑是最高的。
只是司马伷好生奇怪,为何吴主孙休没有同张布濮阳兴一道离开皇宫,难不成还有什么别的原因不成吗?
第1923章
芨芨可危
再漫长夜也最终会出现黎明,当第一缕的曙光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整装待发的魏军便向着建业城发起了进攻。
江面上王濬的水军船昼夜不停地向南岸运送着兵马,各营的步兵和骑兵是他们优先运送的目标,其次才是辎重和物资,由于涉及到的数量极为的庞大,所以估计在几天的时间内,魏国的水军船队都不会有空闲的时间。
像投石车连弩车攻城车这样笨重且体积较大的器械在运输的排序之中是最靠后的,甚至于如果江南那边能很快解决战斗的话,这些装备和器械将不会再运过江去了,毕竟那边的战斗结束,这些笨重的器械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到时还得再往回运,太麻烦了。
所以,先前抵达建业城下的魏军,并没有重型的攻城装备,但以现在魏军的气势,攻城还用得着这些装备吗?
吴国的城池,建造的远没有中原的城池那样高大坚固,那怕就是建业城这样的都城,虽然号称是石头城,却也不完全是用石头筑成的,许多的城墙段,还是夯土所制,而且做为都城,城墙的高度和厚度,竟然连中原的一座郡城都比不上。
这个情况也不足为奇,中原之地饱经战乱,再加上曹亮的投石车横空出世,所以倒逼着司马氏加强了城池的建设,但凡重要一些的城池,不是采用砖砌就是石筑,就这样的城池,想要抵御曹亮的投石车,都显得力不从心。
而江东之地安逸了多少年了,自从孙策平定江东之后,江东之地已经五十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乱了,江东人更多的是醉心于所谓的长江防线,而对江东的城池建设十分的疏懒,他们认为城墙存在的意义仅仅只是需要防止盗贼即可,根本就无需考虑军队攻城的问题,所以那怕是都城建业,建造得也是极为简陋的。
这也难怪,毕竟五十多年前,建业城还只是长江边的一个小小码头集镇而已,当年刘备到东吴迎娶孙权之妹时,路过当时还叫做秣陵的地方,就赞叹其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力劝孙权迁都于此。张紘也认为秣陵有天子气,孙权如果能定都于此的话,极有可能登上九五之位。
于是孙权在建安十六年的时候,就移治秣陵,并改名为建业,寓义建帝王之业。
只不过当时的建业,确实是够简陋的,建业之所以叫做石头城,并不是因为用石头建的,而是因为它建在秦淮河畔的一座石头山上,故名石头城,其实是夯土为墙,甚至当时连城门都没有,仅仅只有一道用竹子编的篱笆门,要多简陋有多简陋。
虽然后来经过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建业城总算也有了宫城和都城,城区的范围也扩大到了方二十里十九步,成为江东最为繁华和富庶之所,但如果将建业和洛阳、成都相比的话,依然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所以攻打这样的城池,羊祜压根儿就没有准备动用投石车等重型的攻城武器,单凭魏军的十万人马,就足以将建业城拿下了。
魏军杀到城下之后,羊祜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令人向建业城内进行喊话,对守城的军队进行劝降,再三申明了魏军的政策,魏军优待俘虏,只要放下武器投降的,一律免死,魏军入城之后,于民秋毫无犯。
城内的民众听后,都愣了,不是说魏军进城之后要屠城吗,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可现在为何他们会喊话说降者免死,秋毫无犯呢?这倒底该信谁的?
羊祜采用的办法就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只要能瓦解吴军的斗志,拿下建业城自然是易如反掌。
当然,羊祜也不是忽悠吴人的,魏军的政策确实是降者免死,秋毫无犯,屠城之事,那纯属是无稽之谈,这么多年来,曹亮所攻陷的城池少说也有数百座了,从来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屠城的事件,别说是屠城了,就连恶性的杀人事件都极少有发生的,一旦发现有人恃强凌弱,滥杀无辜,诲淫诲盗的事,一律是严惩不贷的,所以魏军的军纪,对比于其他的军队,素来以严明严苛称著,谁也不敢轻易地去违反军纪。
司马伷一听,便大皱眉头,他是想利用吴人来死守建业的,但被羊祜这么一鼓动,看得出吴人人心浮动,于是司马伷赶紧地派人去宣扬,让他们别听魏军的盅惑,现在他们说得这么好听,不过是想要诈取建业城,一旦城池沦陷,他们就会露出狰狞的面孔,千万不能上当啊。
这些吴人立场本来就不是十分的坚定,现在听了两方之言,自然也就犹豫不决了,也不知道到底该信谁的,不过在不知不觉之间,他们的防守意志也无形之中被瓦解了不少。
羊祜也知道攻心之战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所以喊话之后,羊祜也就没有再有什么劝降的举动了,而是下令对建业城发起攻击,劝降不能只停留在语言上面,如果不能给吴军一些压迫力和危机感的话,他们又怎么可能会主动地来投降呢,只有将他们逼入到绝境之中,这样的劝降才有意义。
虽然没有投石车等重型武器的加持,但魏军的蚁附攻城依然是十分的强大,数万大军如潮水一般地涌向了建业城,发动了最为凌厉最为猛烈的攻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8/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