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11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6/1776

  面对着甘肃巡抚王崇古的主动示好,他亦是决定将那份重礼收下,但不想坏掉自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清廉”形象,故而决定制止一下王崇古的这种行为。
  “下官必定将话带给我舅舅,不过元辅大人一看便是大福之人,长白山大参此种珍品给元辅大人才是物善其用!”张四维已经是官场之人,当即拱手恭维地道。
  徐阶听到这个夸赞之词,却是将题本轻轻地放下,脸上露出苦涩之色地道:“刚满周岁之时,我被家奴丢进井中,幸得那是一口枯井。虽被父母从井中救起,但脉象全无,家里本已经准备下葬,幸好贴面黄纸有了动静被母亲觉察,亦是足足昏睡三日方能苏醒。五岁那一年,我随父亲途经括苍山,为了摘得崖边的一个野果,不小心失足摔了下去,幸得衣服挂在树上才得以保住一命!”
  “元辅大人,你这是……先苦后甜,所以年少之时,便夺得了探花郎!”张四维虽然对徐阶的经历颇为震惊,眼前这位首辅的小时候竟然如此的多灾多难,但还是继续进行恭维道。
  徐阶发现这个人当真不会聊天,端起旁边的茶水喝了一口,显得无奈地摇头道:“甜,非也!老夫确实是少年得志,二十周岁中得探花郎,接着告假回家娶妻,这本是人生之大喜。只是返京之时,父亲仙逝的噩耗传来,子欲孝而父不在!再回翰林院当差,却是得罪了张璁!”在提到这个人的时候,他的眼睛闪过了一抹狠厉,接着又是继续说道:“我从翰林院编修被贬到福建的延平府担任推官,亦是在这时,妻子去世的消息从华亭传来,仅是留下了年幼的璠儿……老夫的命并不好,亦是那个时候学会了脚踏实地,亦不再强求什么,一切冥冥中已有天意!”
  年轻的时候丧父和丧妻的这两段经历,更是经历从翰林院编修到延平府推官的仕途重创,无疑令到徐阶的人生被抹上了悲剧的色彩。
  “元辅大人的教诲,下官一定谨记于心!”张四维不敢再继续恭维充满故事的徐阶,显得讪讪地结束话题道。
  徐阶之所以选择吐露这些事,其实是想要跟这个晋党的接班人张四维“交交心”。同样的这番话,他亦是跟林晧然说过,但林晧然的应对得体得多。
  两相进行比较,他亦是清楚地看到张四维和林晧然的差距。哪怕张四维出身晋商且有杨博扶持,但他跟林晧然站在同一起跑线,定然还是林晧然更加的出彩。
  一念至此,徐阶又是端起旁边的茶盏喝了一口茶水。
  昔日的那个处理得当的司值郎已经成为了当朝礼部左侍郎,他的心里亦是不免生出一番感慨,目光缓缓地落向题本上。
  在封面之上,正是一个鲜艳的礼部左侍郎印。虽然他还没有翻开题本后面折起来的内容,但他已经猜到这题本所说的事情。
  宗藩的事情原本就是各方所关注的一件大事情,偏偏林晧然选择高调地造访朝堂各个大佬,令到京城的官场都知道林晧然着手准备推出新的宗藩制度。
  却是不得不承认,他选择向朝堂大佬们请教意见,这隐隐有一种“与君共谋”的效果,无形中扫清了很多的反对声音。
  不过林晧然的手段再如何高明,但终究改变不了宗藩一事是烫手的山芋的事实。
  若是他的方案不削减宗藩的利益,这样会成为百官眼里的“奸臣”;若是他选择过分削减宗藩的利益,却会得罪那一大帮宗藩群体,很可能最终成为改变宗藩制度的牺牲品。
  商鞅因何而死,正是商鞅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成为新君安抚那帮旧贵族情绪的牺牲品。虽然林晧然应该不会死,但估计会黯然下野。
  张四维并没有选择离开,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显得安静地站在旁边,他心里亦是好奇林晧然递上来的这个方案。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纸窗的光变得暗淡了一些,房间似乎没有先前那般闷热。
  张四维一直静静地观察着徐阶的脸部表情,发现这位永远一脸云淡风轻的首辅面对着这份题本,脸上竟然露出了罕见的凝重之色。
  “宗人若是愿意主动编入民籍,则可参与士农工商,还能参加科举,同时朝廷给予他们一笔抚恤金!”徐阶将题本缓缓地放下,将最重要的一条说出来道。
  皇上为何不同意进行削爵,正是因为他不想像建文帝那般,直接是站在宗藩的对立面,甚至逼得某些宗藩高举反旗。
  他的心里不得不佩服林晧然的高明,给予一定的利益诱使贫宗或有理想的宗人主动投入民籍。虽然没有明言“削爵”,但却实行了“削爵”。
  这种做法既达到了“削爵”的目标,又大大地减轻了“削爵”的矛盾。毕竟贫宗自己主动投入民籍,却不可能指责皇上无情无义,更不可能因为这种事情而高举反旗。
  至于朝廷方面,若是仅花费一些银两和开放四民之业便能收回一些宗人的爵位,从长远的角度无疑是一桩好买卖。
  徐阶看着这个方案,他亦是不得不佩服这个后辈惊人的头脑,虽然谈不上两全其美,但无疑是当下最有效的方案。
  这……
  张四维听到这个条例,眼睛不由得用力地瞪了起来。
  面对着这个最近谈论最多的话题,他亦是一直在换位思考,想着由他来修改宗藩禄米将会如此做。只是听到林晧然的这个条例,他当即明白二人的巨大差距。
  哪怕他再如何忌妒林晧然年纪轻轻便身居礼部左侍郎的位置,但却不得不承认,单是凭着他做事的智慧,林晧然确实是配得上如此的高位。
  徐阶将题本合了起来,却是想到林晧然最近频频出没在朝廷大佬的府邸,心里突然一动,对着张四维询问道:“这个主意究竟是谁给他出的呢?”
  “下官不知,或许……”张四维轻轻地摇头,然后欲言而止地道。
  徐阶端起茶盏,平静地询问道:“何说无妨!”
  “这应该是左宗伯的主意!”张四维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内心的猜测说出来道。
  徐阶喝了一口茶水,轻轻地点头道:“我看也是,似乎只有他才会有如此的惊世之策!”
  张四维看到徐阶对林晧然的评价如此之高,发现刚刚的问题并不是真的质疑林晧然,其实是想借此试探自己的心胸。
  不过他暗自侥幸,虽然他不擅于使计,但性子从小便很是淡泊,并不是一个小心眼的人。
  张四维看着徐阶抬头赞许地望过来,便是主动拱手询问道:“元辅大人,可还有其他吩咐?”
  “你将严尚书请过来,我想跟他议一议!”徐阶轻轻地点了点头,便对着张四维进行吩咐道。
  “是!”
  张四维若有所思地望了一眼徐阶,便是转身离开了。
  虽然他不明白其中什么样的玄机,但隐隐觉得徐阶此举是另有深意。如果徐阶觉得这个方案可行,直接转呈皇上即可,根本用不着要找来严讷问询。
  不过倒亦是不好说,徐阶做事历来谨慎,亦可能是要以防万一。
  “树欲静,风不止!”徐阶看着张四维离开,却是暗自感慨一句地道。
  只是他身处于首辅的位置,注定他不可能有过多的感慨时间,却是很快地重新投入于公务之中。
  他翻开了一份来自于河南巡抚胡尧臣的奏疏,所弹劾的对象是周王宗室,令到他的眉头不由得微微地蹙了起来。
  太祖第五子朱橚是第一代周王,封地在河南开封,在开封亦是开枝散叶。只是这些宗藩都会有一个通病,从来都不会仅满足于朝廷的禄米,经常盯着百姓的田宅。
  河南巡抚胡尧臣正是因为这种事情上疏弹劾,指出周王宗室包括周王在内,有很多宗人违制多买土地和田宅。
  徐阶知道这帮宗人必然是做得很过分,不然胡尧臣不会亲自上这道奏疏,便是写下票拟意见道:“诏周王府于邸第之外不得私置房宅,其贫民卖田王府者,先将田粮数目及佃户姓名报官一体编差!”
  虽然写下了处理方法,但他深知这种主要是警告味道的话根本不会起到作用,顶多是让周王室那边收敛一下,过些日子定然又会继续想方设法侵占土地和田宅。
  徐阶自是清楚这些宗室虽然没有谋逆之心,但却是一个比一个贪婪,却不仅是伸手向朝廷要禄米,而且还在地方千方百计地弄到田产和田宅。
  在写下最后一笔的时候,他不由得苦涩地摇了摇头,发现林晧然的方案的可行性真的很高。
第1674章
黄大富的执念
  当徐阶将那个条例告诉张四维,徐阶又因方案的事情叫来了严讷,便注定这个方案的事情不会是秘密。
  到了傍晚时分,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当即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
  由于今年是大比之年,不仅是参加乡试的考生,还有很多士子亦会前来京城凑热闹,这帮无所事事的读书人在酒楼、饭馆和客栈等处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面对着这一个被徐阶视为高明的条例,士子们的反应却是褒贬不一。
  “直接削掉他们的爵位便是,何需这般麻烦还要给他们补偿金,这个方案真是操蛋!”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要我说,这个林侍郎还是太过于保守了,哪里还要宗人愿不愿意,直接削掉一批,给了他们补偿金还敢吭声不成?”这是唯恐天下不乱的。
  “话不能这样说,这个事情确实是棘手,现在不失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能够令到双方都能够接受!”这是深明大义的。
  很多时候便是如此,一些人自然是希望林晧然能够大刀阔斧,理所当然地以为该如何如何,但身居那个位置才能明白做事难。
  就如同后世的网络喷子,只要他们抓到自以为正确的一个点,便会疯狂地进行了攻击。殊不知,很多看起来不够完美的事情,都是经过多方角力后妥协的结果。
  林晧然能够从“不削爵”到“间接削爵”,这里已经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亦是他执政智慧的一个充分体现。
  “你们只懂得放屁,真的能够削爵,雷状元就不会被搞得灰头土脸!我老师提出的方案,比你这个猪脑袋想到的要强上一万倍!”
  在京城的舆论中,不仅要有理,而且还要有人。
  不论是林晧然天下士子楷模的形象,还是他竹君子的声名,亦或者他在顺天府的一帮弟子,都让到他并不缺人。
  当占到理之后,虽然有人在背后想要煽风点火攻击林晧然,却是被以蒙诏等弟子为首的士子狠狠地顶了回去。
  正是如此,在林晧然抛出新方案的时候,预期中的舆论攻势没有出现,或者是被林晧然及其弟子扼杀在摇篮之中。
  不过这个方案能不能通过内阁,事情已然存在着一定的变数,徐阶和严讷商议的结果不得而知,谁都不知道徐阶会不会将方案打回礼部。
  夜幕降临,林府门前的灯笼已经高高地挂了起来。
  只要是林晧然在家里,几乎便是没有一日空闲的。对于一些旧识,哪怕今晚没空见面,那亦要推到明晚抽些时间相见。
  在这个时代,管家其实充当了秘书的角色,安排着谁什么时候过来见上一见,而林金元的地位已然是水涨船高。
  由于都是自家人,且长林氏拥有着一大笔集体财富,哪怕林金元不接受贿赂的情况下,亦是被人不动声色地塞了几万两银子和很多物件。
  林金元将二个身穿绫罗绸缎的商人引领到了书房,二个人恭恭敬敬地施予一礼,然后在座椅小心地站了下来。
  来人正是书雅斋的李云虎和珠江钟表黄大富,毅然是京城排得上号的大商人。
  李云虎的书雅斋靠着《谈古论今》的东风,加上联合商团资金支持,其店铺已经铺向了大明各个重要的府城,成为大明最大的连锁书店。
  在内容建设方面,一直是给原创者五五分成。令到很多士子投身于创作之中,都是以跟书雅斋合作为荣,不少士子借此成为了“万两户”。
  在印刷质量方面更是甩了其他书店几条街,造价十几万两的铜印刷历来是国子监刻坊引以为傲的东西,但书雅斋的铜板印刷却是要强于国子监刻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6/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