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898

  当然,这个时候的俄罗斯在西北方向跟中国还搭不上界,他们还没有吞下三帐哈萨克,后者在准噶尔被灭绝之后,先后对满清称臣。俄罗斯只在与外蒙,也就是后世的蒙古加唐努乌梁海一带与中国搭界。
  北极熊虽然对土地十分贪婪,但是对‘名义吃进嘴里’的事儿也不感兴趣,他们的力量并不能让他们实际上统治外蒙。对于建立黄色俄罗斯,现在的北极熊明显没这么大的胃口。所以对比外蒙古,他们对于满清的东北更感兴趣。
  那些在无数中国人看来苦寒无比的外东北不毛之地,在老毛子眼中可是难得的好地方。
  “祖宗之地丧于你我之手,煌煌大清竟也到了学石敬瑭父事夷狄,引以为援的地步,可悲,可叹啊!”就跟原时空历史上的《瑷珲条约》差不多,里老毛子的胃口很不小。而靠着《中俄圣彼得堡条约》这一纸条约,割让了外东北不毛之地的满清换来的是十万支燧发枪,三百门火炮,三万援军的允诺。本来祥亨要的还有一批银子的,但是路途太远,俄国人借口运输金银不安全,就把一开始谈好的五万支燧发枪翻了一倍,二百门大炮变成了三百门,第一批跟着他们返回去的一万支燧发枪也改为了两万支,再有是五十门火炮,还有一万骑兵。
  这一万骑兵到了中国以后自然由满清负责军需军饷供应的。如果让俄罗斯负责供应军需,他们可没这个本事。
  一万骑兵中包括了三千土尔扈特骑兵,两千西伯利亚的鞑靼骑兵【布里亚特人】,一千名贝尔加湖哥萨克,后者不同于西伯利亚上的鞑靼骑兵,而是整个哥萨克中最精锐,也是对于俄罗斯帝国最忠诚的一批人。广袤、富饶的贝加尔湖草原,让那里的哥萨克过着富裕自由的生活。再有四千名就是由俄罗斯的正规骑兵,波兰人、农奴,以及乌拉尔河、顿河一带召集起来的哥萨克所组成。
  北极熊很聪明,他们知道要想在一个没落的帝国身上咬下更多地肉来,而且那个没落的帝国距离他们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那就必须与他们打下良好的‘友谊’。同时尽量的保持着那个没落帝国的存在,因为他们的脚步早晚会走到那个没落的帝国的身边的。如果到时候的肥肉,变成了一个新兴的强国,那可就悲剧了。
  而就他们现在得到的信息来看,在中国南方兴起的汉王国,明显是一个军事武力很强大的国度。“叛逆者掌握着一种新式的火炮铸造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铸造出数百门火炮。”
  “那些火炮并不能比产自欧洲的火炮打的更远,威力更大,可它们也不比产自欧洲的火炮来的差劲。”卡普什金神父这样的对他所尊敬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汇报说道。
  “这种神奇的铸炮法真的存在吗?”
  “尊敬的陛下,我可以对天上的神起誓,我绝对没有说谎。上帝耶稣基督鉴证我的诚实。”
  “在中国的一次关键战役中,叛军一次性投入了五百门大炮用以作战。然后叛军一举歼灭了清帝国的十万主力军。为他们夺取南中国奠定了绝对有力的基础。”
  “在中国南方兴起的汉王国不是一只温顺的吃草的羊,而是一头会吃人的猛虎。”
  “我不知道在场的诸位高贵的大臣与贵族是否认真的观看了清帝国使团随行的卫兵。他们并不比圣彼得堡的禁卫军逊色。而像他们这样的军队,汉王国至少有二十万。”
  这样一番剪短的会面祥亨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一刻的祥亨、纳福正完全沉浸在难以自拔的悲哀之中,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卖了祖宗之地,向瞧不起的洋夷求援,跟石敬瑭完全没有两样。
  “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旧五代史》中形容石敬瑭的一句话同时泛起在两位满大人心头,更可悲的是他们却不得不如此做。蹲在住处的二人抱着酒瓶,嘶声痛哭。
  “那两个没用的东西,除了哭他们只会哭。”策伯克多尔济万分难以理解,签下了协约之后表现得如此痛苦的两个人,怎么在签字的时候那么畅快?
  谈判不是要谈的吗?不是要小心试探对手的底牌,同时展现自己的肌肉的吗?这两个废柴除了会答应俄国人的条件,然后在军火和援兵上坚持一番,其他的完全任由俄国人来划定,这真是再好不过的谈判人员了。俄罗斯人会高兴傻的。“懦夫,懦夫。”如果这两个人是自己的手下,策伯克多尔济会一刀劈死他们。
  整个谈判竟然只用了十天不到的时间。
  策伯克多尔济对月长叹,没办法,俄罗斯人并不答应他明面上提出来的请求。而是让土尔扈特部派出三千人向东方挺进。
  “台吉,这样也好。至少我们能借着机会更好的了解一番东方的情况。”
  “也只能如此了啊。”策伯克多尔济叹息着。
  刚刚结束了俄土战争的俄罗斯人,又向波兰伸出了魔爪。他们正在伙同普鲁士和奥地利彻底的瓜分波兰。之前受到俄罗斯支持的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被看做是十分弱小却太有主见的人。他在巴尔联盟战争中的表现让俄罗斯大大不满【巴尔联盟可以看做是波兰贵族的一次起义】。俄罗斯认为波兰作为其保护国的作用已不存在。
  同时与俄罗斯为盟友的奥地利的利益,在俄罗斯战胜奥斯曼帝国之后,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如果陈鸣看着这个时候的欧洲地图,就能把手点在后世的罗马尼亚的位置,现在的摩尔达维亚与瓦拉几亚公国上,俄罗斯与奥地利的分析就在这儿。甚至可以说这就是未来巴尔干矛盾的隐现。
  而在七年战争受到大幅度削弱的普鲁士,腓特烈二世也想要保住衰败中的奥斯曼帝国,将俄罗斯的视线从高加索调回东欧来,这样他可以在普鲁士与俄罗斯(或与奥地利)的战争中将奥斯曼拉到自己的一方。
  时间进入到西历18世纪的晚期,几百年前的宗教矛盾,早已经让位给国家利益了。
  三个国家彼此都存在着矛盾,但三个国家都不敢大打出手,甚至都不敢将彼此间的关系搞得僵硬起来,一个彻底落败的波兰,一块大大的肥肉,足以产生足够的利益让三个欧洲强国在相互的交流和妥协中,重新找到彼此利益的平衡点。
  策伯克多尔济不是只会打仗和放牧的莽夫。三国瓜分波兰的用意和背后的交易,他还是瞧得出来的,虽然对于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幕后的一连串秘密条约,他一无所知。可自从明面上就已经能分析出许多事情来了。
  在来圣彼得堡的路上,策伯克多尔济并不是没有向祥亨、纳福透露相关的消息,即使他冷面冷语的。但现在看,那两个废柴明显没有将他投入的消息放在心上,或是与眼前的俄罗斯联系在一起。
  “愚蠢的笨蛋。派出这样的人作为使臣的乾隆大皇帝,也肯定是一个愚蠢的皇帝。也怪不得汉人起义,短短几年内就夺取了半个中国……”亏得当年【乾隆二十一年】的敦罗布喇什汗还派遣使吹扎布,假道俄罗斯,历时三载,到达北京,向乾隆皇帝呈献贡品、方物、弓箭袋等。
  ……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都有自己的考虑。策伯克多尔济内心里将祥亨、纳福骂的狗血喷头,欧洲人将满清看做一块没有骨头的肥肉,可这样的问题谁要是直问祥亨与纳福了,这两位满大爷一定会用蔑视的眼神看着对方,那眼光中就慢慢的都是——‘蠢货’两个字。
  外东北再是祖宗之地,那也只是一片荒无人烟的酷寒苦地。对于现在的满清,十个外东北也没有一个中原重要。
  只有守住河南,守住皖北,守住苏北,一切才有未来。
  不然就以眼下陈汉的攻势,他们一会儿在山东,一会儿在辽南,还有东北和西南,且满清现在的西北有渐生乱象,这让他们如何招架?
  “多事之秋,存亡之刻,岂能耽搁?”沙皇宫殿内,纳福甩袖子走了,留下身后气得脸色都发青的策伯克多尔济。“能早要回一杆枪的援助,也比在圣彼得堡磨薄十张嘴唇要好。”无脑之辈,不堪为伍。纳福内心想着。
  远处一栋楼房的第三层,窗台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宫廷顾问伊凡·切尔内绍夫收起了手中的望眼镜,他赞许的望着卡普什金,“现在我相信了,土尔扈特人对于帝国是忠诚的。”土尔扈特对不对俄罗斯忠诚还不确定,但至少他们跟清帝国没什么勾搭。策伯克多尔济与清帝国使臣明显很恶劣的关系就是一个证明。
  而这就足够了!
  ……
  当‘满载而归’满清的使团踏出圣彼得堡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五月了。
第445章
弘历啊弘历
  圆明园,九洲清晏。
  乾隆默默的坐着,宫殿里一片死寂。他手边的炕桌上摆满了各处抵来的折子,而乾隆现在就手捏着一道折子发呆,可他浑身上下却在猛烈的散发着一股暴戾。所以吴书来以下所有太监宫女都眼观鼻口观心,默不出声,恨不得这个时候自己就不存在一样。直到乾隆干瘦地身子似乎支不住脑袋,深深的垂了下来。
  吴书来这才松了一口气,警报解除。“拿丹来……”乾隆的声音像是跟从云彩里飘出的这三个字一样,渺渺无定,虚弱而又微弱。
  复汉军夺取了贵阳了。从广西逃入贵州的广西提督许成麟率军投降,贵州提督拜凌阿,本进忠等,败退遵义。
  乾隆现在兵不服输,步兵的较量上满清是落入了绝对的下风,可是他们占据着绝对数量优势的马队依旧乾隆最后一根主心骨。所以乾隆现在就跟还憋着一口气的满清一样,不认输,不服输。他们手中还有本钱!
  但乾隆心底里也有一个阴影,那个阴影无时无刻不再告诉他——他的太平盛世,他的满清帝国,都将成为泡影。
  现在复汉军攻克贵阳,许成麟投降地消息传来,就让乾隆内心里恨意冲天。
  南国百姓们一片欢腾,而紫禁城内却寂静的成了灵堂一般。一直来都安详的像一尊佛爷一样的圣母皇太后都坐不住了,已经没来由的打死了两个太监,戏也不瞧了,也不遛弯了,只是在长春仙馆里憋着,连魏佳氏都不大敢过去沾边。
  朝中大臣也没什么主意,一个个跟个木头人一样。
  最被乾隆倚重的傅恒还有刘统勋也无言了,后者在满清钱粮危机的时候提议满清捣灭朝鲜,以朝鲜之血肉补朝廷之空虚,的确确为满清打了一针鸡血,大大缓解了满清财政上的压力。
  ——不是从朝鲜国库里抄出的钱粮,而是从那些两班大臣、从名士大夫家中、庄园里抄出的钱粮。
  而且几十万朝鲜奴隶被押解到东北开荒辟田,其所获对于现在的满清也大有裨益。但现在刘统勋也没啥办法,就是军队打不过人家,他能怎么着呢?而且刘统勋的身体也不好了,看起来一副行将就木的样子。事实上乾隆自己真正的气色也难堪的很。而他那几个儿子的表现,更令他失望。
  殿外突然出来了一点清响,吴书来猛地一激灵,喷火一样的目光瞪向外面,是哪个兔崽子?像害死他的吗?结果吴书来看到的是一张熟脸,一样在乾隆跟前当差的李来福,此时正一脸大喜的从他示意。
  吴书来再去看乾隆,没有任何动作。自己遂悄无声息的退到殿外头。
  “吴爷爷,您看这个。朝鲜刚六百里加急送到的捷报,福三爷在忠州大破朝鲜逆军!”这可是他们现在最最需要的东西,捷报啊。还是非常的乾隆宠信的福康安的捷报。
  吴书来脸上立刻涌起了一团红色,这下警报是真的能接触了,整个宫里,整个北京城都能好好地乐一乐了。
  “好,好。爷爷也不抢你小子的功劳,等着,我这就去禀报主子……”高兴的吴书来连拍着李来福的肩膀。好事啊,大好事啊。
  “哈哈哈……好,好。福康安不负朕望,不负朕望。”
  如同一具干尸一样的乾隆在看了朝鲜送上的折子以后果然的开怀大笑了。好啊,福康安督庆尚道、全罗道,还有忠清道的各路败撤到忠州的清军三四千人,再加上他手下的两千清兵,以及朝鲜降兵零零碎碎一万多人,两万兵不到在忠州迎战东山再起的朝鲜义军五六万人,大破之,斩杀、俘虏朝鲜义军近三万,三万啊。
  “此战后,朝鲜逆兵必士气全无,陈逆逡巡海岸,亦不足为虑也。”复汉军水师的陆战兵力太少太少了,那么点人如果没有朝鲜人的配合,他们能干啥?乾隆心头是真的涌起一股激荡来。大清还是有救的,他的眼光也是没错的。
  福康安,不负朕望,真的不负朕望。
  刚随着复汉军捣破洪州、全州、罗州等地而气势大盛的朝鲜义军,现在该士气全无了吧?虽然恩彦君李裀、延龄君李禛和恩全君李禶,三个朝鲜王室的直系血脉一个也没死。
  开怀大笑的乾隆内心里很快又平静了下来,因为朝鲜的麻烦对于满清来说只是一个癣疥之疾,主要麻烦是陈汉。朝鲜义军大败了,也只是打死了陈汉的一条狗,对于陈汉本身并无什么伤害。这有什么可值得大高兴的呢?朝鲜他能够放心了,但朝鲜的得失对于满清来说真的很重要吗?满清要的是朝鲜的钱粮,可不是地皮。即使丢了南朝鲜,只要大清愿意,乾隆也随时可以扫荡朝鲜南四道。但乾隆继续笑着。
  他现在对于朝鲜并不存太大的‘开疆扩土’之心。复汉军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大的他都无心来经营朝鲜。所以啊,朝鲜的捷报只是‘锦上添花’,根本解不开他内心的忧愁。
  可他心里就是有再多的忧愁,作为皇帝,还是要表现出信心来的。你不能总苦着一张脸,让臣工们看着就丧气吧?也不能一直都表现的怒火冲冲,急切不已,仿佛下一刻就要国破家亡了。
  大西南的战事相当的不利,四川、云南的清兵精锐在贵州折损的太多了,两军在贵州频频交手,缠斗了一年多,死伤的清军可不只是贵州黔兵,还有大批四川云南的精锐。而且四川现在时不时就有乱子爆出,就连那些土司都变得不老实了。
  再有就是山东和辽东,复汉军的水师越发猖獗了。登岸之后,捣毁官府,搜杀富户,除了对百姓还手下留情外,其行径完全可比倭寇。
  最后就是西北,绿绿们新老两派的对立是越来越严重,而主要战力被抽调的甘肃绿营,虽然还保持着一定的战力水准,但想要镇压全省,已经不够了。因为绿绿们闹腾,当地的汉民也聚寨练兵,还有流民生乱,再有就是那个元顿教……
  白莲教就是一个大大的祸害。
  山东的教匪刚刚被压制,四月里混元教贼酋之一的樊明德在曹县被重创,清水教教匪出泰安山区后也被当地的兵勇群起攻杀,已经大大挫灭了剿匪的士气。可是西北的这元顿教,乾隆据闻元顿教教主在河州传教只短短三两年,就至今未能平下,反而让之有越来越大的架势,给西北的乱局再添了一把火。乾隆恨极!
  所以只是为了鼓励,只是为了激励,现在乾隆皇帝的大笑对于现在整个满清朝野那就是一剂强心针。
  当然,乾隆也没忘掉,陈鸣现在还没有出招呢。复汉军的大部队已经小一年时间沉寂不动了,南面才是他真正的大敌。陈鸣不动则已,动则势必石破天惊!乾隆人在圆明园里住着‘九洲清晏’,但这天下就真的没法海清河晏啊。
  “传长明。”粘杆处的新任大臣。乾隆有话要对粘杆处的一把手说。
  之前粘杆处发来的信报显示陈鸣最近不可能领兵打仗,因为他正在筹备陈逆的迁都事宜,现在正在上海检验大船,且很快就会带着大船返回南京,汇合了那里的上千艘的大小船后,就要向武汉开进了。
  “朕竟然会为逆贼的分身乏术而高兴,弘历啊弘历,你真的老了么?”乾隆看着自己瘦成了麻杆的手,人确实老了,可只要心不老就行!
  吴书来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刚听到乾隆的旨意,就感觉到上头的主子爷身上突然爆出一股戾气,只是这戾气转瞬即逝,快的让吴书来都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但那不可能是错觉,吴书来伺候乾隆一辈子了,怎么可能在这点上看错?
  吴书来深深的低下头,这事儿他碍不着,碍不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