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第18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3/1964


“反省?反省什么?”
张承天道:“自然是反省他们没有契约精神了。”
“没有?”张希孟微微皱起眉头。
张承天理直气壮道:“可不是,您老人家瞧瞧咱们的商人,说出去的话,一言九鼎,吐口唾沫就是个钉!再瞧瞧那帮西夷,每次写在书上的东西,还耍弄字游戏,想尽办法钻空子,简直不当人子!所以说,他们永远都是蛮夷!做不了明人!”
张希孟也就默默听着,渐渐的,他开始明白为什么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你粉饰太平了。
只要你是最强的,自然就会有人扑上来,以你作为蓝本,来反思自己。
这个效果差不多就是人家的孩子!
只要考了第一名,就满身优点,一点错都没有。
眼下这帮在大明的海外学者,他们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拿大明和本国对比,如果有什么不同,那一定是自己错了。
需要向大明学习。
如果再深挖一些,那就是明劣根儿,人的素质太差在这一点上,倭国的遣明使表现最为突出。
已经有人指出,倭国没有学到儒家核心的仁,反而一味强调忠诚,下级要对上级服从,武士要服从大名可荒唐的是,倭国竟然弄出了幕府将军这么个架空君王的奇葩玩意。
这就说明倭国的忠,也是假的,是虚伪的。
从根本上说,还是崇拜武力。
再说直白点,倭国的道德有问题,百姓素质堪忧。
唯有学习大明,彻底改变,才能让倭国人,从一半野兽,一半人类的状态走出来
张希孟的乐趣不多,一大半都是这帮人给的,看着这些深刻的反思,张希孟有时候能笑一个下午。
而且这帮人不光是说,还有行动事情就发生在安南。
朱英送来了消息,安南陈朝集结十二万兵马,南下攻击占城,结果遭逢惨败,国王都在军前战死了。
前些年来过大明的一些学者,海商,他们凑在一起,认为陈朝皇帝的举动,就是隋炀帝,劳民伤财,百姓无以为生。
现在昏君战死了,正是天诛!
安南的有识之士必须站起来,消灭豪强,均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短短一个月,他们就聚拢了五万多人,安南震动,岭南震动
===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并安南===
安南竟然出了乱子,随时可能波及到岭南。岭南之地,对大明来说,可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岭南盛产稻米、蔗糖、铁器、瓷器,另外还有造船厂,军械厂,从云南出来的铜,也要送到广州。
基本上这么说,岭南就是大明半壁江山的钱袋,米仓,军火库,根本不能出问题。
现在安南大乱,百姓四处逃避,万一涌进大明,这可就麻烦了。
因此应天中书百官,立刻进行讨论,前后持续了三天时间,他们商量出一整套措施,随后孙炎和毛贵一起来求见张希孟。
又是对外,又是涉及到用兵,方方面面,张希孟自然是权威。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层,安南那边起义的百姓,打着“张子”的旗号,很显然,张太师的名望,已经传播到了海外。
“正因为如此,我似乎不便表态,应该请陛下定夺。”
孙炎忙笑道:“太师过谦了,首先您一秉大公,谁不清楚?其次如果安南这边,以您的名号,举兵起义,能够成功,其他各处,似乎都可以推而广之……这事情牵连太大,还是先商议个结果,然后再去麻烦陛下比较妥当。”
张希孟也没有说更多的废话,而是主动道:“毛尚书,你看安南那边,有推行均田的基础吗?他们能不能行?”
毛贵立刻打起精神,对张希孟道:“太师,您也知道,安南一直是中原属国,五代十国才自立出去,论起来比高丽要晚太多了。说起来,安南和中原有不少相似之处。只不过由于山岭重叠,北宋的时候,把岭南都视作天涯海角,烟瘴之地,更不要说安南了。这一次之所以起兵,是借着安南兵败占城的机会,也是和这十余年,大明和安南的交往有关系,总而言之,是天时地利人和凑在了一起,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毛贵说话很有意思,他用的是机会,而不是麻烦。
时间发展到了现在,大明朝廷已经没有几个大臣,一听到外面乱了,就心惊肉跳,手足没地方放……这一次安南出事,虽然让人担忧,却也不至于惶惶不安。甚至像毛贵等人,还盘算着借助这一次的事情,好好捞一笔!
毛贵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安南和中原有交流,双方其实算是很密切的。
但是由于地形阻隔,加上南方一直不是中原王朝的经营重点,安南这一片有着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
他们借着中原衰弱的机会自立,随后元朝三次征讨,悉数失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3/19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