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朱熹译注)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89

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职竞由人。[7]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8]
[1]赋也。十月,以夏正言之,建亥之月也。交,日月交会,谓晦朔之间也。历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左旋于地,一昼一夜,则其行一周而又过一度。日月皆右行于天,一昼一夜,则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故日一岁而一周天,月二十九日有奇而一周天,又逐及于日而与之会。一岁凡十二会。方会,则月光都尽而为晦。已会,则月光复苏而为朔。朔后晦前,各十五日。日月相对,则月光正满而为望。晦朔而日月之合,东西同度,南北同道,则月掩日而日为之食。望而日月之对,同度同道,则月亢日而月为之食。是皆有常度矣。然王者修德行政,用贤去奸,能使阳盛足以胜阴,阴衰不能侵阳,则日月之行,虽或当食,而月常避日。故其迟速高下,必有参差而不正相合,不正相对者,所以当食而不食也。若国无政,不用善,使臣子背君父,妾妇乘其夫,小人陵君子,夷狄侵中国,则阴盛阳微,当食必食。虽曰行有常度,而实为非常之变矣。苏氏曰:“日食,天变之大者也。然正阳之月,古尤忌之。夏之四月为纯阳,故谓之正月。十月纯阴,疑其无阳,故谓之阳月。纯阳而食,阳弱之甚也。纯阴而食,阴壮之甚也。微,亏也。彼月则宜有时而亏矣,此日不宜亏而今亦亏,是乱亡之兆也。”
[2]赋也。行,道也。〇凡日月之食,皆有常度矣。而以为不用其行者,月不避日,失其道也。然其所以然者,则以四国无政,不用善人故也。如此,则日月之食,皆非常矣。而以月食为其常,日食为不臧者,阴亢阳而不胜,犹可言也,阴胜阳而掩之,不可言也。故《春秋》日食必书,而月食则无纪焉,亦以此尔。
[3]赋也。烨烨,电光貌。震,雷也。宁,安徐也。令,善。沸,出。腾,乘也。山顶曰冢。崪,崔嵬也。高岸崩陷,故为谷。深谷填塞,故为陵。憯,曾也。〇言非但日食而已,十月而雷电,山崩水溢,亦灾异之甚者。是宜恐惧修省,改纪其政,而幽王曾莫之惩也。董子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异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4]赋也。皇父、家伯、仲允,皆字也。番、棸、蹶、楀,皆氏也。卿士,六卿之外更为都官,以总六官之事也。或曰,卿士,盖卿之士。《周礼》太宰之属有上中下士。《公羊》所谓“宰士”,《左氏》所谓“周公以蔡仲为己卿士”是也。盖以宰属而兼总六官,位卑而权重也。司徒掌邦教,冢宰掌邦治,皆卿也。膳夫,上士,掌王之饮食膳羞者也。内史,中大夫,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者也。趣马,中士,掌王马之政者也。师氏,亦中大夫,掌司朝得失之事者也。美色曰艳。艳妻,即褒姒也。煽,炽也。方处,方居其所,未变徙也。〇言所以致变异者,由小人用事于外,而嬖妾蛊惑王心于内,以为之主故也。
[5]赋也。抑,发语词。时,农隙之时也。作,动。即,就。卒,尽也。污,停水也。莱,草秽也。戕,害也。〇言皇父不自以为不时,欲动我以徙,而不与我谋,乃遽彻我墙屋,使我田不获治,卑者污而高者莱,又曰非我戕汝,乃下供上役之常礼耳。
[6]赋也。孔,甚也。圣,通明也。都,大邑也。《周礼》:畿内大都方百里,小都方五十里。皆天子公卿所封也。向,地名,在东都畿内。今孟州河阳县是也。三有事,三卿也。亶,信。侯,维。藏,蓄也。憗者,心不欲而自强之词。有车马者,亦富民也。徂,往也。〇言皇父自以为圣,而作都则不求贤,而但取富人以为卿。又不自强留一人以卫天子,但有车马者则悉与俱往,不忠于上,而但知贪利以自私也。
[7]赋也。嚣,众多貌。孽,灾害也。噂,聚也。沓,重复也。职,主。竞,力也。〇言黾勉从皇父之役,未尝敢告劳也,犹且无罪而遭谗。然下民之孽,非天之所为也。噂噂沓沓多言以相说,而背则相憎,专力为此者,皆由谗口之人耳。
[8]赋也。悠悠,忧也。里,居。痗,病。羡,余。逸,乐。彻,均也。〇当是之时,天下病矣,而独忧我里之甚病。且以为四方皆有余,而我独忧,众人皆得逸豫,而我独劳者,以皇父病之,而被祸尤甚故也。然此乃天命之不均,吾岂敢不安于所遇,而必效我友之自逸哉!
雨无正
《诗序》:《雨无正》,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者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旻天疾威,弗虑弗图。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1]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
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庶曰式臧,复出为恶。[2]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如彼行迈,则靡所臻。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
胡不相畏,不畏于天。[3]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
曾我御,憯憯日瘁。
凡百君子,莫肯用讯。
听言则答,谮言则退。[4]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
维躬是瘁,哿矣能言。
巧言如流,俾躬处休。[5]
维曰于仕,孔棘且殆。
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
亦云可使,怨及朋友。[6]
谓尔迁于王都,
曰予未有室家。
鼠思泣血,无言不疾。
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7]
朱熹云:欧阳公曰:“古之人于诗,多不命题,而篇名往往无义例。其或有命名者,则必述诗之意,如《巷伯》、《常武》之类是也。今《雨无正》之名,据《序》所言,与诗绝异,当阙其所疑。”元城刘氏曰:“尝读《韩诗》,有《雨无极》篇。序云:‘《雨无极》,正大夫刺幽王也。’至其诗之文,则比《毛诗》篇首多‘雨无其极,伤我稼穑’八字。”愚按:刘说似有理。然第一、二章本皆十句,今遽增之,则长短不齐,非《诗》之例。又此诗实正大夫离居之后,御之臣所作。其曰“正大夫刺幽王”者,亦非是,且其为幽王诗,亦未有所考也。
[1]赋也。浩浩,广大也。昊,亦广大之意。骏,大。德,惠也。谷不熟曰饥,蔬不熟曰馑。疾威,犹暴虐也。虑、图,皆谋也。舍,置。沦,陷。胥,相。铺,遍也。〇此时饥馑之后,群臣离散,其不去者作诗以责去者。故推本而言,昊天不大其惠,降此饥馑,而杀伐四国之人,如何昊天曾不思虑图谋,而遽为此乎!彼有罪而饥死,则是既伏其辜矣,舍之可也。此无罪者,亦相与而陷于死亡,则如之何哉?
[2]赋也。宗,族姓也。戾,定也。正,长也。《周官》八职,一曰正,谓六官之长,皆上大夫也。离居,盖以饥馑散去,而因以避谗谮之祸也。我,不去者自我也。勚,劳也。三事,三公也。大夫,六卿及中下大夫也。臧,善。覆,反也。〇言将有易姓之祸,其兆已见,而天变人离又如此。庶几曰王改而为善,乃覆出为恶而不悛也。或曰疑此亦东迁后诗也。
[3]赋也。如何昊天,呼天而诉之也。辟,法。臻,至也。凡百君子,指群臣也。〇言如何乎昊天也,法度之言而不听信,则如彼行往而无所底至也。然凡百君子,岂可以王之为恶而不敬其身哉!不敬尔身,不相畏也。不相畏,不畏天也。
[4]赋也。戎,兵。遂,进也。《易》曰“不能退,不能遂”是也。御,近侍也。《国语》曰“居寝有御之箴”,盖如汉侍中之官也。憯憯,忧貌。瘁,病。讯,告也。〇言兵寇已成,而王之为恶不退。饥馑已成,而王之迁善不遂。使我御之臣忧之,而惨惨日瘁也。凡百君子,莫肯以是告王者,虽王有问而欲听其言,则亦答之而已,不敢尽言也。一有谮言及己,则皆退而离居,莫肯夙夜朝夕于王矣。其意若曰:王虽不善,而君臣之义,岂可以若是恝乎?
[5]赋也。出,出之也。瘁,病。哿,可也。〇言之忠者,当世之所谓不能言者也,故非但出诸口,而适以瘁其躬。佞人之言,当世所谓能言者也,故巧好其言,如水之流,无所凝滞,而使其身处于安乐之地。盖乱世昏主,恶忠直而好谀佞类如此。诗人所以深叹之也。
[6]赋也。于,往。棘,急。殆,危也。〇苏氏曰:“人皆曰往仕耳,曾不知仕之急且危也。当是之时,直道者,王之所谓不可使;而枉道者,王之所谓可使也。直道者得罪于君,而枉道者见怨于友。此仕之所以难也。”
[7]赋也。尔,谓离居者。鼠思,犹言癙忧也。〇当是时,言之难能,而仕之多患如此,故群臣有去者、有居者。居者不忍王之无臣、己之无徒,则告去者,使复还于王都。去者不听,而托于无家以拒之。至于忧思泣血,有无言而不痛疾者,盖其惧祸之深,至于如此。然所谓无家者,则非其情也,故诘之曰:昔尔之去也,谁为尔作室者?而今以是辞我哉!
小旻
《诗序》:《小旻》,大夫刺幽王也。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谋臧不从,不臧复用。
我视谋犹,亦孔之邛![1]
潝潝訾訾,亦孔之哀。
谋之其臧,则具是违;
谋之不臧,则具是依。
我视谋犹,伊于胡底![2]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如匪行迈谋,
是用不得于道。[3]
哀哉为犹,
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
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
如彼筑室于道谋,
是用不溃于成。[4]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