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朱熹译注)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89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民虽靡膴,
或哲或谋,或肃或艾。
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5]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6]
朱熹云:苏氏曰:《小旻》、《小宛》、《小弁》、《小明》四诗,皆以“小”名篇,所以别其为“小雅”也。其在“小雅”者谓之“小”,故其在“大雅”者谓之《召旻》、《大明》,独“宛”、“弁”阙焉。意者孔子删之矣。虽去其大,而其小者犹谓之“小”,盖即用其旧也。
[1]赋也。旻,幽远之意。敷,布。犹,谋。回,邪。遹,辟。沮,止。臧,善。复,反。邛,病也。〇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言旻天之疾威,布于下土,使王之谋犹邪辟,无日而止。谋之善者则不从,而其不善者反用之。故我视其谋犹,亦甚病也。
[2]赋也。潝潝,相和也。訾訾,相诋也。具,俱。底,至也。〇言小人同而不和,其虑深矣。然于谋之善者则违之,其不善者则从之,亦何能有所定乎。
[3]赋也。集,成也。〇卜筮数则渎,而龟厌之,故不复告其所图之吉凶。谋夫众则是非相夺,而莫适所从,故所谋终亦不成。盖发言盈庭,各是其是,无肯任其责而决之者。犹不行不迈,而坐谋所适,谋之虽审,而亦何得于道路哉!
[4]赋也。先民,古之圣贤也。程,法。犹,道。经,常。溃,遂也。〇言哀哉今之为谋,不以先民为法,不以大道为常,其所听而争者,皆浅末之言。以是相持,如将筑室而与行道之人谋之,人人得为异论,其能有成也哉!古语曰:“作舍道边,三年不成。”盖出于此。
[5]赋也。止,定也。圣,通“明”也。膴,大也,多也。艾,与“乂”同,治也。沦,陷。胥,相也。〇言国论虽不定,然有圣者焉,有否者焉。民虽不多,然有哲者焉,有谋者焉,有肃者焉,有艾者焉。但王不用善,则虽有善者,不能自存,将如泉流之不反,而沦胥以至于败矣。圣、哲、谋、肃、乂,即《洪范》五事之德。岂作此诗者,亦传箕子之学也与?
[6]赋也。徒搏曰暴。徒涉曰冯,如冯几然也。战战,恐也。兢兢,戒也。如临深渊,恐坠也。如履薄冰,恐陷也。〇众人之虑,不能及远。暴虎冯河之患近而易见,则知避之。丧国亡家之祸隐于无形,则不知以为忧也。故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惧及其祸之词也。
小宛
《诗序》:《小宛》,大夫刺幽王也。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有怀二人。[1]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2]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教诲尔子,式穀似之。[3]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
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4]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
握粟出卜,自何能穀?[5]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6]
朱熹云:此诗之词最为明白,而意极恳至。说者必欲为刺王之言,故其说穿凿破碎,无理尤甚。今悉改定,读者详之。
[1]兴也。宛,小貌。鸣鸠,斑鸠也。翰,羽。戾,至也。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〇此大夫遭时之乱,而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故言彼宛然之小鸟,亦翰飞而至于天矣,则我心之忧伤,岂能不念昔之先人哉?是以明发不寐,而有怀乎父母也。言此以为相戒之端。
[2]赋也。齐,肃也。圣,通明也。克,胜也。富,犹甚也。又,复也。〇言齐圣之人,虽醉犹温恭自持以胜,所谓不为酒困也。彼昏然而不知者,则一于醉而日甚矣。于是言各敬谨尔之威仪,天命已去,将不复来,不可以不恐惧也。时王以酒败德,臣下化之,故此兄弟相戒,首以为说。
[3]兴也。中原,原中也。菽,大豆也。螟蛉,桑上小青虫也,似步屈。蜾蠃,土蜂也,似蜂而小腰,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七日而化为其子。式,用。穀,善也。〇中原有菽,则庶民采之矣,以兴善道人皆可行也。螟蛉有子,则蜾蠃负之,以兴不似者可教而似也。教诲尔子,则用善而似之可也。善也,似也,终上文两句所兴而言也。戒之以不惟独善其身,又当教其子使为善也。
[4]兴也。题,视也。脊令,飞则鸣,行则摇。载,则。而,汝。忝,辱也。〇视彼脊令,则且飞而且鸣矣。我既日斯迈,则汝亦月斯征矣。言当各务努力,不可暇逸取祸,恐不及相救恤也。夙兴夜寐,各求无辱于父母而已。
[5]兴也。交交,往来之貌。桑扈,窃脂也,俗呼青觜,肉食,不食粟。填,与“瘨”同,病也。岸,亦狱也,《韩诗》作“犴”,乡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狱。〇扈不食粟,而今则率场啄粟矣。病寡不宜岸狱,今则宜岸宜狱矣。言王不恤鳏寡,喜陷之于刑辟也。然不可不求所以自善之道,故握持其粟,出而卜之曰,何自而能善乎?言握粟,以见其贫窭之甚。
[6]赋也。温温,和柔貌。如集于木,恐队也。如临于谷,恐陨也。
小弁
《诗序》:《小弁》,刺幽王也。大子之傅作焉。
弁彼鸒斯,归飞提提。
民莫不穀,我独于罹。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
心之忧矣,云如之何?[1]
踧踧周道,鞫为茂草。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假寐永叹,维忧用老。
心之忧矣,疢如疾首。[2]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天之生我,我辰安在?[3]
菀彼柳斯,鸣蜩嘒嘒。
有漼者渊,萑苇淠淠。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
心之忧矣,不遑假寐。[4]
鹿斯之奔,维足伎伎。
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譬彼坏木,疾用无枝。
心之忧矣,宁莫之知![5]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
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君子秉心,维其忍之。
心之忧矣,涕既陨之![6]
君子信谗,如或酬之。
君子不惠,不舒究之。
伐木掎矣,析薪杝矣。
舍彼有罪,予之佗矣![7]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
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