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31

[2]休思:休息。思,语助词,下同。
[3]汉:汉水。游女:出游的女子。一说指汉水女神。
[4]泳:游,泅渡。
[5]永:长。
[6]方:用木筏渡水。
翘翘错薪[7],
言刈其楚[8]。
之子于归[9],
言秣其马[10]。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译文】
地里杂草高又高,
打柴还得割荆条。
姑娘如愿嫁给我,
我要把她马喂好。
汉水浩淼宽又宽,
难以游泳到对岸。
长江水流急又长,
木筏怎能渡过江。
【注释】
[7]翘翘(qiáo):高高的样子。错薪:杂乱的柴草。
[8]言:语助词。刈(yì):割。楚:荆条。
[9]之子:那个女子。
[10]秣(mò):喂牲口。
翘翘错薪,
言刈其蒌[11]。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12]。
汉之广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译文】
地里杂草高又高,
打柴还得割蒌蒿。
姑娘如愿嫁给我,
我要把她马喂好。
汉水浩淼宽又宽,
难以游泳到对岸。
长江水流急又长,
木筏怎能渡过江。
【注释】
[11]蒌(lóu):蒌蒿。
[12]驹:小马。
汝坟
【题解】
这是一首夫妻伤别的诗。从夫妻未见时,妻子的忧虑和如饥似渴的思念,写到既见后的欢欣和不再分离的美好愿望,还写到与父母团聚的无限欣慰。这种父母、夫妻分离的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是王室的暴政使年轻男子长期在外服役,无有归期。诗中明确地表达了对王室暴政的不满。《毛诗序》说:“《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朱熹《诗集传》说:“汝旁之国,亦先被文王之化者,故妇人喜其君子行役而归。”二说都和文王之化联系起来。方玉润《诗经原始》驳斥说:“夫妇人喜其夫归,与文王之化何与?妇人被文王之化而后思其夫,岂不被化即不思其夫耶?如此说诗,能无令人疑议?”方氏认为这首诗是说商君无道,天下民众闻西伯(即后来的周文王)施行仁政,欲归依西伯,诗人不敢明言,故托为妇人喜见其夫之词。可备一说。
遵彼汝坟[1],
伐其条枚[2]。
未见君子[3],
惄如调饥[4]。
【译文】
沿着汝河岸边走,
砍取木枝作柴烧。
长久不见丈夫面,
如同早晨饥饿受煎熬。
【注释】
[1]遵:沿着。汝:汝水,源出河南天息山,东南流入淮河。坟:“濆”的假借字,堤防,或以为河岸。
[2]伐:砍伐。条枚:指树的枝条。
[3]君子:这里是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4]惄(nì)如:忧思之极,心情难受之貌。调饥:即“朝饥”。调,《郑笺》:“朝也。”
遵彼汝坟,
伐其条肄[5]。
既见君子,
不我遐弃[6]。
【译文】
沿着汝河岸边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