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331

俾予靖之,
后予迈焉[9]!
【译文】
柳树枝叶已枯萎,
莫到树下去休息。
周王喜怒太无常,
莫去当官找晦气。
平定叛乱我有功,
将我流放到边地!
【注释】
[7]愒(qì):休息。
[8]瘵(zhài):祸害,病。《毛传》:“瘵,病也。”
[9]迈:行。此有流放之意。
有鸟高飞,
亦傅于天[10]。
彼人之心[11],
于何其臻[12]。
曷予靖之[13],
居以凶矜[14]!
【译文】
鸟儿即便飞得高,
最高不过到天上。
那人用心太险恶,
何等程度难估量。
平定祸患我有功,
竟罚我处凶险场!
【注释】
[10]傅:至,到。
[11]彼人:指周王。
[12]臻:至。言其为恶之心,不知将到何种地步。
[13]曷:为什么。
[14]居:处。凶矜:指凶险危困之地。此处指流放地。
都人士
【题解】
这首诗是说西周东迁之后,旧日的一位贵族回到了西周,他风度翩翩,不改旧日仪容,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他的女儿娴雅端庄,黑发浓密上翘,十分可爱。西都的遗民都很仰慕他,因而勾起了诗人对旧日京都人物仪容的思念,写下此诗。朱熹《诗集传》说:“乱离之后,人不复见昔日都邑之盛、人物仪容之美,而作此诗以叹惜之也。”接近诗意。《毛诗序》说:“《都人士》,周人刺衣服无常也。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伤今不复见古人也。”是说讽刺当时人们穿衣没有固定的样式,不如古时明王执政时代。细读此诗,恐无此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认为此诗首章是逸诗。理由是:毛氏五章,三家皆止四章;二、三、四、五章士女对文,第一章专言士,并不及女,其词不类。后四章无一语照应前章,说明第一章为逸诗孤章。有一定道理。此诗确实有些费解。
彼都人士[1],
狐裘黄黄[2]。
其容不改[3],
出言有章[4]。
行归于周,
万民所望[5]。
【译文】
当日西都的人士,
穿着狐裘毛色黄。
他的仪容没改变,
讲话出口就成章。
回到西周旧都城,
引得万民仰首望。
【注释】
[1]都人士:京都人士,大约指当时京城贵族。或以为“都人”即“美人”。
[2]黄黄:形容狐裘之毛色。
[3]容:仪容风度。
[4]章:言谈有文采。
[5]望:仰望。
彼都人士,
臺笠缁撮[6]。
彼君子女,
绸直如发[7]。
我不见兮,
我心不说。
【译文】
当日西都的人士,
头戴草笠丝带飘。
娴雅端庄君子女,
稠密黑发如丝绦。
不见往日的景象,
心中郁闷又苦恼。
【注释】
[6]臺笠:臺草编成的草帽。臺,通“薹”,莎草,可制蓑笠。缁撮:黑布制成的束发小帽。
[7]绸直:头发稠密而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