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秀梅译注)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331


昔先王受命[29],
有如召公[30]。
日辟国百里,
今也日蹙国百里[31]。
於乎哀哉!
维今之人,
不尚有旧[32]。
【译文】
从前先王受天命,
众多贤臣如召公。
每日辟土上百里,
而今每日减百里,
令人伤心令人痛!
看看当今执政者,
没有一个有德行。
【注释】
[29]先王:指文王、武王。受命:受天命为天子。
[30]召公:指召康公,文王、武王、成王时大臣。
[31]蹙:缩小。指犬戎入侵,诸侯叛离,国土日削。
[32]旧:旧德之臣。《诗集传》:“今世虽乱,岂不犹有旧德可用之人哉?言有之而不用耳。”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说明它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诗不但用来演奏,还可以且歌且舞,进行表演。其声音缓慢,有的无韵,不分章。
周颂
《周颂》计三十一篇,是周朝的颂歌,主要用于宗庙祭祀,全都是西周时期的作品,其产生地是西周的都城镐京。
清庙
【题解】
这是周王祭祀周文王的一首乐歌。《毛诗序》说:“《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郑笺》:“清庙者,祭有清明之德之宫也,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诗也。‘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成洛邑,居摄五年时。”据此,知此诗作于周公摄政五年。全诗仅八句,将整个祭祀过程完整地描述出来。诗一开始就展现出一座庄严清静的宗庙,然后说助祭者身份的尊贵显赫和态度的严肃雍容,又说参祭人士的众多。接着说祭祀之人都秉持了文王的德行,文王的神灵已飞升天上,人们向空遥拜,还在建有文王神位的庙里奔走祭拜。最后赞颂文王的美德光耀四方,延续后世,人们对他的仰慕之情永无止尽。以此可见人们态度的虔诚,场面的庄严紧张。此诗不押韵,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因内容原因,诗句没有“风”、“雅”诗的婉约多姿、富有情致,但言简意深,典雅庄重,别有风味。
於穆清庙[1],
肃雍显相[2]。
济济多士[3],
秉文之德[4]。
对越在天[5],
骏奔走在庙[6]。
不显不承[7],
无射于人斯[8]。
【译文】
美哉清静宗庙中,
助祭高贵又雍容。
众士祭祀排成行,
文王美德记心中。
遥对文王在天灵,
在庙奔走步不停。
光辉显耀后人承,
仰慕之情永无穷。
【注释】
[1]於(wū):赞叹词。穆:美。清庙:肃然清静之庙。
[2]肃雍(yōng):态度严肃雍容。显相:高贵显赫的助祭者。
[3]济济:多而整齐的样子。
[4]秉:怀着。
[5]越:于。
[6]骏:迅速。
[7]不:通“丕”,发语词。显:光明。承:继承。
[8]无射(yì):不厌,没有厌弃。射,同“斁”,厌弃。
维天之命
【题解】
这也是周王祭祀周文王的诗。《毛诗序》说:“《维天之命》,太平告文王也。”《郑笺》:“告太平者,居摄五年之末也。文王受命,不卒而崩。今天下太平,故承其意而告之,明六年制礼作乐。”周文王是周朝的奠基人,他推行仁政,开拓疆土,国势渐强,为灭殷打下了基础,是周人最崇拜的祖先,所以《周颂》中有很多篇都是歌颂他的。据《郑笺》,文王去世时还未成就灭殷大业,所以说“不卒而崩”。文王死后四年,武王攻陷朝歌,建立了周王朝。此诗当作于周公摄政六年。诗的前四句盛赞文王之德,能上配于天。下四句言子孙要勉力保守家业,忠诚地遵循文王的旨意。语言简洁,条理分明。
维天之命[1],
於穆不已[2]。
於乎不显[3],
文王之德之纯[4]!
假以溢我[5],
我其收之[6]。
骏惠我文王[7],
曾孙笃之[8]。
【译文】
想那天道的运行,
美好肃穆永不停。
多么辉煌多光明,
文王之德多纯净!
嘉美之德使我慎,
我们永远要继承。
顺从我祖文王道,
子子孙孙永力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3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