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1806

[60][13]托马斯·T.爱尔森:《13世纪的元朝和吐鲁番的畏兀儿人》,第259页。
[61][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301—302页。
[62][653]《元史》,卷114,第2873页。
[63][627]王逢:《梧溪集》,4下,第205页;[653]《元史》,卷21,第459页;亦见[514]植松正:《关于元代江南的豪民朱清张瑄》,第48—53页。
[64][653]《元史》卷21,第465、467页。德寿为卜鲁罕之子是一个推论。虽然《元史》,卷114,第2873页称皇后失怜答里是德寿的母亲,但拉施特、杨瑀和陶宗仪都说德寿是卜鲁罕之子。见[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319页;[648]杨瑀:《山居新话》,13b;[649]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5,第76页。波斯编年史《贵显世系》说铁穆耳汗有四个儿子,长子名为Qung-taisi,显然意为“皇太子”,就是指德寿,但是没有指明他的母亲。见[167]路易斯·韩百诗:《〈元史〉卷107〈宗室世系表〉译注》,第136页。关于德寿与卜鲁罕的关系及德寿之死的研究,见[866]韩儒林:《西北地理札记》,《穹庐集》,第69—89页,特别是第83—84页。
[65]关于1307年的帝位继承危机,见[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元代后期政治发展面面观》,第12—17页;[852]萧功秦:《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第26—30页。
[66][653]《元史》,卷22,第477—479页;卷24,第535—536页;卷114,第2873—2874页。
[67][653]《元史》,卷117,第2907—2910页。
[68]关于阿难答和他的家族,见[304]松田孝一:《从安西王看元朝的分封制度》。
[69][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323—328页。亦见[873]温玉成:《元安西王与宗教》。
[70][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13—15页。
[71][612]刘敏中:《中庵集》,卷15,12a—b。
[72][852]萧功秦:《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第28—30页。
[73][603]张养浩:《归田类稿》,卷2,第36页。
[74][653]《元史》,卷22,第477—478页。
[75][653]《元史》,卷136,第3294页。
[76][352]野口周一:《元武宗朝的王号授予:关于〈元史·诸王表〉的一个考察》;[762]李则芬:《元史新讲》,第3卷,第349—351页。
[77][603]张养浩:《归田类稿》,卷2,10a—b。[653]《元史》,卷22,第481、484、501页;卷23,第524页。
[78]关于怯薛的影响,见[195]萧启庆:《元代的军事制度》,第41页。
[79][653]《元史》,卷22,第485、487、492、497页;卷23,第509、516页。
[80][653]《元史》,卷22,第481页。
[81][653]《元史》,卷22,第501页。
[82][653]《元史》,卷22,第504页;卷23,第527页。
[83][653]《元史》,卷22,第481、486页。
[84][63]《元史》,卷22,第486、488、489、496、497、504、509页;卷23,第517页。
[85]关于中都的兴建,见[653]《元史》,卷22,第493、495、498页。亦见[550]箭内亘:《蒙古史研究》,第640—643页;[373]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注释》,第1卷,第322页;札奇斯钦:《元代中都考》,《边疆研究所年报》,第18期(1987年),第31—41页。
[86][653]《元史》,卷22,第488页。
[87][653]《元史》,卷23,第510页。
[88][653]《元史》,卷23,第516页。
[89][653]《元史》,卷22,第491、495页。
[90]关于尚书省的历史,见[15]青山公亮:《元朝尚书省考》。
[91][653]《元史》,卷22,第488—489页。
[92][653]《元史》,卷23,第513页。
[93]关于脱虎脱,见[687]柯绍忞:《新元史》,卷199,11b—13a。关于三宝奴,见[610]程钜夫:《雪楼集》,卷2,1ib—12a。
[94][653]《元史》,卷15,第319页;卷17,第366页。对虞集所撰乐实碑文的摘要,见[676]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卷16,29a—b。
[95]关于币制改革,见[653]《元史》,卷23,第515—520页;卷93,第2370—2371页;[441]舒尔曼:《元代经济结构:〈元史〉卷93—94译注》,第139—140页;[127]傅海波:《蒙古统治下中国的货币和经济:元代经济史研究》,第57—59页;[477]南希·S.斯坦哈特:《元代中国的货币流通》,第68—69页。
[96][653]《元史》,卷23,第520页。亦见[296]前田直典:《元代纸币的价值变动》,第118—120页。元代盐价的研究,见[790]陈高华:《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
[97][441]舒尔曼:《元代经济结构》,第124页。关于海运粮食,见[774]吴缉华:《元朝与明初海运》。
[98][653]《元史》,卷23,第511、520、522页。
[99][653]《元史》,卷22,第488页;卷23,第513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